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茶树采摘方法很不一致,除采用正常采摘技术外,有留顶芽捋采、一扫光采摘法等,其共同特点,是采摘比较粗放,对茶树的正常生育与茶叶质量提高都有影响。为了探求一种比较合理的采摘方法,以适应当前茶区生产的需要,使其既能提高鲜叶产量,又能增进品质,兼顾树势。从54年起我站进行了这个试验。通过三年的观测与分析初步获得:不同采摘方法与鲜叶产量及茶树生长的关系。兹就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茶树生育特性对茶叶采摘的影响,介绍了茶叶采摘标准,从采摘时期、采摘方法、鲜叶集叶与贮运等方面总结了茶叶采摘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合理采摘就是根据茶树的特有生长发育特性,正确解决好茶树采叶与留养的关系。通过合理采摘,提高茶园产量,改进茶叶品质,延长茶树经济年龄。一、适时开采为保证鲜叶嫩度,避免茶叶采摘高峰期过于集中,湖南省成龄茶园开采期一般在清明、谷雨期间,有10%左右的茶芽新梢萌发即可开采。茶树春季开采后,春茶每隔3~4天采摘1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摘1次。春茶及夏  相似文献   

4.
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龄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广东省英红九号茶园推行机械化采摘,实现茶叶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的修剪留养、开采时期、采摘标准和施肥管理 4 个处理进行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成龄英红九号茶树适合在冬季采用重修剪(离地 40~50 cm),并在每轮茶结束后结合施用有机肥、增施化肥和复合肥可增强茶树生长势及发芽密度,开采时期为新梢中一芽二叶以上达到 60%~70% 左右,机采进刀深度春茶 4~5 cm、夏秋茶 5~8 cm 可提高机采鲜叶的优采率。【结论】英红九号茶树的展叶角度较大,节间较长,是适宜机采的品种,通过运用合适的修剪留养、施肥管理、开采时期和采摘标准等关键技术,可实现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  相似文献   

5.
信阳毛尖茶生产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是发芽早、芽叶绿色多茸毛,抗寒性强,在化学特性上要求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值小于7;按照“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其针型系列,主要是以采摘灌木型中、小叶良种茶树1芽1叶初展至1芽2叶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色泽翠绿、外形圆细紧直、形似松针;而芽型系列,主要以小乔木型良种茶树的芽或1芽1叶初展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外形似芽、形直、白毫满披。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芦荟鲜叶采摘、运输、仓储方式方法,对芦荟鲜叶的质量有着良好的影响。根据国外芦荟企业的加工要求,芦荟采摘后4-6小时之内,应该尽快进行加工处理,否则会影响芦荟鲜叶的内在质量。1.芦荟鲜叶的采摘一般来说,种植芦荟2.5-30后,就可以采摘芦荟叶子了。芦荟叶子里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摘对铁观音茶叶品质的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介绍制作铁观音茶叶的采摘技术,主要包括采摘鲜叶的标准、采摘季节和时间、采摘方法、鲜叶保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优质炒青绿茶的品质要求是:外形紧细匀整,色泽翠绿或绿润,香气高而鲜爽,滋味浓厚,叶底嫩绿,茶汤清澈明亮。要生产这样的优质茶,必须掌握以下的技术要点。 一、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把好鲜叶原料关,是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从鲜叶原料上讲,鲜叶的嫩、匀、净、鲜,这不仅是决定茶叶外形的物理因素,其内在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也是决定茶叶内质的品质因素。在鲜叶品质中,嫩度是主要的,采摘的标准应是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在芽叶组成上以一芽二叶为主体,占整个鲜叶比重的70%~80%,其他也应是级内茶。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茶树品种对红茶茶汤色素含量、色差值L*、a*、b*的影响。结果表明TF、TR、TB含量与L*、a*、b*之间呈显著相关;不同采摘标准下色素含量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色差值a*、b*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L*为一芽三叶一芽二叶,且其差值随品种而异,采摘标准不当可掩盖品种的品质潜力;基于鲜叶中茶多酚量(GTP)、茶多酚消耗量/鲜叶中茶多酚量(CTP/GTP)、色素生成量/茶多酚消耗量(GP/CTP)三个指标,六个茶树品种可被分为四组,分别为高GTP低CTP/GTP低GP/CTP品种,如凤庆3号;低GTP高CTP/GTP低GP/CTP品种,如梅占;GTP、CTP/GTP、GP/CTP同时高(或低)品种,如云抗10号、凤庆9号、清水3号;高GTP低CTP/GTP低GP/CTP品种,如群体种。其中群体种GP/CTP最高而CTP/GTP极低,且成品茶茶汤具有高a*、b*值、低L*值,表现出极佳的红茶适制性。通过选择适当的茶树品种与采摘标准可保证成品红茶的优质。  相似文献   

10.
胡根贵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92-192,119
从茶叶采摘的标准、时间、方法、分级、留叶及鲜叶运输等几个关键环节介绍了茶叶采摘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的影响,为陕西优质乌龙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按驻芽大(A1)、中(A2)、小(A3)开面3、4叶标准采摘,分别进行轻摇(B1)和重摇(B2)处理;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按驻芽中开面3、4叶标准采摘,进行重摇(B2)处理,分析比较各处理鲜叶和毛茶的内含成分,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对CK和A3B2处理茶样进行香气物质分析。【结果】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A3最丰富,A1最差;毛茶各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重摇较轻摇大,感观审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CK(93.625)>A3B2(93.025)>A2B1(91.475)>A3B1(90.000)>A2B2(87.025)>A1B1(84.500)>A1B2(82.100),其中A3B2与CK品质差异不显著;CK和A3B2处理2种茶样中共鉴定出28种乌龙茶香气组分,其中CK茶叶有28种,A3B2处理茶样有24种,在香气总量上二者差异不明显。【结论】鲜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影响显著,其中以小开面采摘、按重做青工艺加工出来的茶样具有典型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茶叶采摘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黄山茅山茶场茶叶采摘的标准、适期、方法及分批勤采,合理留叶,鲜叶集运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芦荟鲜叶的采摘、运输和储存的方式、方法,对芦荟鲜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外芦荟企业的加工要求,芦荟采摘后4-6小时之内,应该进行加工处理,否则会影响芦荟鲜叶的内在质量。因此,如何正确地采摘、运输和储存芦荟鲜叶是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茶园的科学修剪与采摘是保证茶叶质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为提升贵阳乌牛早茶树的栽培管理水平,提高贵阳乌牛早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介绍茶树修剪的作用、贵阳乌牛早茶树修剪的原则、技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其科学采摘等。  相似文献   

15.
日照市农技人员根据北方茶树生长情况,并结合茶叶生产加工实际,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北方茶园修剪与采摘技术。  相似文献   

16.
更正     
芦荟鲜叶的采摘、运输、仓储的方式方法,对芦荟鲜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外芦荟企业的加工要求,芦荟采摘后4~6小时之内,应该加工处理。否则会影响芦荟鲜叶的内在质量。因此,如何正确地采摘、运输、仓储芦荟鲜叶是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茶树树冠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是否优质高产取决于茶园的管理技术,而茶树树冠的管理是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茶树树冠管理包括茶树修剪和茶树采摘2个方面,介绍了茶树修剪和采摘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黔湄303为材料,按不同采摘标准,方式,年生育周期和日周期分别制备鲜叶蒸青样,测定了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芽叶部分化学成分差异较大;(2)标准采摘有利于茶叶自然品质的提高;(3)年生育周期内一芽二叶不同轮次部分化学成分变化是有序的;(4)不同季节日周期内芽叶部分化学成分有序地变化。  相似文献   

19.
黄欢  徐帅  游轻寒  王玉娇  易美桂  梁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14+4446-4414,4446
不同采摘季节对铁观音品质影响较大,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是决定茶叶滋味、香气、汤色等品质的重要成分.以不同季节的清香型铁观音鲜叶及毛茶为原料,研究其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采摘季节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铁观音由鲜叶加工成毛茶,茶多酚减少率及游离氨基酸增加率由高到低次序均是: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减少率由高到低次序是:春茶、秋茶、夏茶.不同采摘季节铁观音鲜叶及毛茶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次序均是:夏茶、秋茶、春茶.  相似文献   

20.
泰顺是中国茶叶之乡,所产名优茶叶畅销国内外.如三杯香、雪龙、香菇寮白毫等品牌,直销欧美国家。名优茶生产对鲜叶质量和加工方法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介绍名优茶茶叶的采摘标准、采摘技术、鲜叶贮存方法,以及名优茶叶加工的基本要求,为我县名优茶叶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