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科尔沁沙地西部盐碱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开沟造林技术是适合当地特点的成功造林措施: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整地造林方式高一倍。在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采用筑台地造林,其成活率可高达90%,造林5年后即可郁闭成林,林木生长量为一般造林地的2倍:采用上述2种整地造林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状况,同时土壤含盐量和pH值均明显下降,在沙地盐渍化轻度地区可采用穿透碱隔深穴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研究了太行山地区黄连木造林的相关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地区,黄连木裸根苗秋季造林,采用鱼鳞坑整地,造林前用30×10-6GGR浸根1.5h,栽后覆盖地膜均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栽后以离地面10cm处对新造苗木进行截干能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檫木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规造林成活率偏低,对檫木裸根苗进行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两年檫木截干与未截干造林在成活率和地径、树高、抽高等生长量指标除了在第二年树高差异为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在年度、性状间均为极显著差异;截干造林明显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造林第一年成活率100%,第二年成活率98%,两年生时截干造林成活率比未截干造林提高30.15%;明显促进地径生长,地径年生长量29%以上;大幅度提高抽梢生长量,第一年增幅222.78%,第二年增幅94.49%,檫木截干造林在东南沿海地区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丹阳市自70年代初期引种栽植池杉以来,实践证明,该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干形直,树冠小,病虫害少,是平原地区营造农田林网较理想的速生用材树种。以前,由于育苗方法不当,致使池杉造林成活率不高,尤其是用留床大苗造林成活率更低,一般只有20%左右,较高的也只有30%~40%左右。为了提高池杉造林成活率,本市从1988年以来,将1年生池杉实生苗截根移植培育1~2年后,随起随栽,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泡桐品种在湖北低山丘陵区的生长适应性及不同造林密度对泡桐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在京山市虎爪山林场对6个不同泡桐品种1 a生苗期生长量及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泡桐幼林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桐1号表现最为优良,与9501相比,胸径生长量提高51.38%,树高生长量提高37.56%;造林密度对泡桐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2014-2015年,在浙江省缙云县对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闽楠(Phoebe bournei)、木荷(Schima superba)3种树种进行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上、中、下3种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并研究其对造林成活率、地径及树高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后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造林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坡位对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树种之间,木荷在各坡位造林的成活率均高于赤皮青冈、闽楠,闽楠则在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上优势最明显。试验表明容器苗造林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下坡造林有利于幼苗更好生长。  相似文献   

7.
我省1975年引种兰考泡桐.川中丘陵缺材区一个县在四旁种植数百万株.大面积育苗和造林其生长速度都比原产地快.如一年生平茬苗高达10.38米为全国之冠;造林后的直径年生长量,最优单株达8厘米.初期年直径生长量达3—5厘米,但立地条件对生长量的影响很大.本文拟重点讨论土壤条件与兰考泡桐生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杉木连栽地力衰退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分析显示,杉木连栽导致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壤肥力减退、物理性状变差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降低。盆栽试验表明,杉木连栽0-20cm表层土,盆栽杉苗成活率只有24.4%,生长量比同层头栽土下降41.8%。经连栽与头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连栽林地杉木保存率比头栽下降13.2%,连栽杉木高生长明显低于头栽杉木。采用回心土造林,连栽杉木保存率提高16.8%,树高生长量提高37.9%-60.2%。研究认为,不利于杉木连栽生长的限制因子集中在0-20cm表土层,是导致杉木连栽成活率和生长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的措施一、选择耐盐碱的树种造林在盐碱地上造林,首先考虑树种耐盐碱程度,地下水位的高低,重盐碱土含盐量0.4~1.0%,地下水位1米以下,造林栽柽柳、沙枣,中度盐碱土含盐量在0.25~0.4%,地下水位1米以下能栽活的树种有臭椿、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山东省聊城地区黄泛沙区干旱的特点,造林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扎框划方,全面平整、深翻土地;选用杨树、泡桐等良种大苗壮苗;大穴(壕)深栽;合理密度,适当稀植;科学施肥、灌溉;农林间作,以耕代抚;合理修枝;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林木速生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林木生长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永春县石鼓镇在2011年樟树造林时采取的不同辅助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造林辅助措施的樟树当年新梢生长量和苗木成活率高于常规造林.不同造林辅助措施樟树的次年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小顺序与当年新梢生长量一致,均为:C>B>A,其均与常规造林的树高和地径生长量没有显著差异.在干旱时期,采用保水剂和ABT生根促进技术进行樟树造林可以显著提高当年新梢生长量、苗木成活率,在雨量充沛的第二年对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元宝枫在石质薄土立地的造林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春在阳泉市郊区的干旱石质阳坡采取吸水剂、根宝、覆石、覆地膜等不同措施进行了元宝枫造林试验.结论元宝枫在干石阳坡造林成活情况良好(在十分干旱的情况下成活率达79.5%),比油松成活率高,但生长量不大,1年生苗栽后18个月,高生长量仅7 cm(实际是两个生长量),以后生长情况如何,有待进一步观测.在干石阳坡覆膜栽植,可提高成活率15%~20%,对树高、地径生长量无明显影响;覆石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试验;吸水剂和根宝效果不明显.初步认为元宝枫可在干石阴坡推广,而不宜在干石阳坡推广.  相似文献   

13.
辽宁西部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干旱严重地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因此,解决抗旱造林技术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显得尤为重要。从1976年开始,我们在阜新县国营建设林场和阜新市林科所,将二年生小美旱杨树苗修去侧枝浸根后进行栽植试验,营造了近  相似文献   

14.
来自亚拉巴马州不同苗圃和不同种源的火炬松实生苗,其苗高与“优劣”造林地的成活率和高生长量有关,二年的成活率低于75%,总高生长量低于75毫米划为劣造林地,劣造林地与优造林地比,苗高与成活率呈负相关,回归斜率高出4倍,在劣造林地,原苗高与二年的高生长量也呈负相关,二年后,矮苗与高苗的总苗高达到相同,结果,二个生长季后,劣造林地的原栽植苗高对总苗高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当成活率低于75%时,栽植苗高超过20厘米没有高生长优势,在优造林地,苗高20-34厘米问题不大,。在美国南部成活率低的造林地用矮苗造林,预计可以大大提高火炬松实生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我省北部地区多年来采用杨树插条进行大面积造林,栽植深度不一,由1.6~2.0尺不等。特别是较多的国营机械林场,均用东方红一54/75拖拉机与机引五铧犁配合进行翻扣的造林方法,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较低,如张家坪林场造林成活率在60~80%,当年苗木高生长平均30厘米左右。根据对吉林省西部地区机构林场造林方式和方法的调查得知:多年来,该地区采用一年生带根苗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当年苗木高生长1.5—2.0米,采用半自动植树机进行大面积机械造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验证湿地松在曲靖市国有海寨林场的适生情况,为湿地松在海寨林场全场范围以及相似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和现实依据,特选择海寨林场具有代表性立地条件的海寨林区进行湿地松引种造林,通过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和造林技术,湿地松的当年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3年后保存率也能保持在92%以上,3年林木地径生长量在7.8~8.9 cm,树高生长量在270~310 cm,由此可见湿地松成活率(保存率)达到验收标准,林木生长量正常,在引种项目区适应性优良,仅就初期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来看能够在海寨林场全场范围推广种植,对相似高海拔地区种植湿地松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采用不同造林树种和不同保水剂进行造林,观察不同树种与不同保水剂对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长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保水袋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地上生长量,使用其他保水剂对树种成活率及地上生长量的影响不是很大;造林成活率的大小与选择树种的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植苗袋法栽植山杏试验,是半干旱地区造林新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试验表明,植苗袋造林法平均提高造林成活率29.3个百分点;在造林后的14个月调查,平均地径生长量增加86%,平均高生长量增加69%,平均根径生长量增加31%,平均总根长生长量增加37%,平均根系数量增加55%。  相似文献   

19.
旱作地区由于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林成活率长期偏低,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造林绿化速度和林业发展进程。为提高旱作造林中的成活和生长量,为旱作造林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笔者进行了此次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不同容器规格的确定及对苗木生长影响和幼林生长分析,认为百日容器苗以容器长14—16cm,直径4.0—4.8cm,厚度0.02mm的塑膜容器最佳。造林以雨季百日苗效果为好。且容器苗造林后幼林生长量明显大于裸根苗造林后幼林生长量,是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取得造林一次性成功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