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油菜免耕栽培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菜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免耕移栽产量162.1kg/667m^2,净产值354.7元/667m^2;翻耕移栽产量166.8kg/667m^2,净产值332.8元/667m^2;翻耕直播产量125.1kg/667m^2,净产值171.3元/667m^2;少免耕直播产量113kg/667m^2,净产值179.6元/667m^2;全免耕直播产量88.9kg/667m^2,净产值117.5元/667m^2,免耕移栽稳产、增效。在油菜生产上可大力推广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绵油11号直播与育苗移栽的不同施肥水平与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油菜可以获得与常规育苗移栽相近的产量,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2.2万株/667m^2;与育苗移栽相比,直播油菜的生育期缩短,个体生长量偏小。单株角果数较少,但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与育苗移栽相近。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不大;直播油菜能降低成本,节省用工,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轻型高效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分析油莱轻型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免耕直播、翻犁直播、免耕撒直播、翻犁撒直播、免耕育苗移栽(ck)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育苗移栽平均单产145.6kg/667m^2,显著增产于直播和撒直播,且综合农艺性状好,产值和纯收入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免耕直播和免耕撒直播较免耕育苗移栽节省人力投工3~4个/667m^2,节约生产成本80~110元/667m^2,投产比提高0.04~0.09个百分点,具有省工、省本、低耗、高效的特点,在劳动力紧缺的地区,更适宜推广该项轻型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直播与抛秧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900m地区冬闲泡冬田栽培,三种栽培方式以免耕抛秧产量最高592.3kg/667m^2,产值1243.8元/667m^2,纯收入最高799.3元/667m^2;其次常规移栽564.7kg/667m^2,产值1185.9元/667m^2,但纯收入621.9元/667m^2最低;免耕直播产量最低541.3kg/667m^2,但纯收入732.2元/667m^2居第2位。经效益分析,免耕抛秧、免耕直播分别比对照常规移栽节本增效增收177.4元、110.3元/667m^2。  相似文献   

5.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挖足其水稻增产潜力,试验设3种不同栽插方式,即三角丛植和宽行窄距窝栽1粒秧及宽行稀窝栽3粒谷秧。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插方式,以三角丛植栽培法产量最高达736.48kg/667m^2,较宽行稀窝栽3粒谷秧667m^2产730.92kg和宽行窄距窝栽1粒谷秧667m^2产710.91kg分别提高单产0.85%和3.59%。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对水稻免耕抛植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不同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628.54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种植密度1.24~1.29万窝/667m^2;施纯氮11.74~12.26kg/667m^2;施P2O5 8.41~8.91kg/667m^2;施K2O 7.48~8.52kg/667m^2。  相似文献   

7.
针对杂交水稻组合冈优151采用旱育秧,设置了栽0.9万穴/667m^2,1.1万穴/667m^2,1.3万穴/667m^2和1.5万穴/667m^24个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1.3万穴/667^m2,基本苗6.5万株,产量达642.3kg,居第1位,栽1.2万穴/667m^2,基本苗7.5万株,产量639.3kg,居第2位,栽1.1万穴/667m^2,基本苗4.5万株,产量601.1kg,居第4位。建议海拔1000m以下的水稻主产区,中上等肥力稻田风优151移栽密度应考虑在1.3万-1.5万穴/667m^2,基本苗在6.万-8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应对干旱天气对黔西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探索新型轻简、增产、增效的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免耕直播覆膜、覆膜移栽、常规等行距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覆膜和覆膜移栽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高于常规等行距栽培,3种栽培方式有效穗分别为19.7万/667m2、18.6万/667m2、17.1万/667m2,结实率分别为89.3%、84.1%、79.4%,产量分别为663.4kg/667m2、671.2kg/667m2、587.5kg/667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7号不同免耕栽培密度单因子试验的研究,主要探索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主产区遵义推广稻田免耕种植的最佳适宜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条件下,黔油17号移栽密度在6000-8000株/667m^2范围内,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协调统一,综合性状良好,有效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较多,可获得230kg/667m^2以上的较高产量水平;其中,黔油17号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的最佳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在该密度下可获得278.29kg/667m^2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油菜稻茬免耕、免耕直播与育苗移栽技术在产量、生产投入及经济效益上作对比。结果表明:油菜免耕直播(密度为20 000株/667m2)与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油菜翻耕移栽(密度为6 000株/667m2)、稻茬免耕移栽(密度为6 000株/667m2)的单产相当,并可节约生产成本,缓解劳动力需求,提高单位净产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移栽密度对超级稻准两优527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勇 《耕作与栽培》2009,(3):45-45,4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超级稻新组合准两优527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果影响显著。在低海拔区以1.8万穴/667m^2移栽密度产量最高,达770.05kg/667m^2,其次是1.6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位居第2,1.0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产量最低,为710.36kg/667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杂交水稻不同移栽规格及密度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移栽密度1.33万窝/667m2条件下,A处理(0.3×0.14)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863.8kg/667m2产量居第1位;其次是D处理(0.23×0.18)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823.4kg/667m2产量居第2位;产量居第3是B处理(0.27×0.15)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820.4kg/667m2;产量居率4位D处理[(0.33+0.17)×0.17]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794.7kg/667m2。在移栽密度0.67万穴/667m2条件下,E处理(0.3×0.27)m(每窝插2粒谷秧),单产734.7kg/667m2居第5位;产量居6位的是F处理[(0.45+0.27)×0.23]m(每窝插2粒谷秧),单产708.0kg/667m2。在白泥大坝水稻移栽密度在1.33万窝/667m2比较适宜,移栽方式以宽行窄株为好。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与密度试验表明,在8004~15467窝/667m2密度范围内宽行窄株栽插与宽窄行栽插两种栽插方式的产量无明显差别;宽行窄株栽培较宽窄行栽培经济。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移栽叶龄、密度规格强化栽培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采用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产量无差异,但其具有节水(20%~40%)、省工(2~3个)、节约用种(0.5kg/667m^),节省投支30~40歹己/667m^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在凤冈县气候条件下,最适移栽叶龄为3.0~4.0叶,最适密度为5000~7000株/667m^。以3.0叶龄移栽密度5000株/667m^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570kg/667m^。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油菜免耕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和效益,采取两因子四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平均产量183.11kg/667m2,最高产量203.56kg/667m2,免耕条播平均产量156.45kg/667m2,最高产量169.78kg/667m2,免耕移栽比免耕条播平均增产17.04%,增产达显著水平;免耕移栽比免耕条播纯经济收入平均增加24.24元/667m2,差异不显著;油菜免耕移栽适宜密度为6000株/667m2,免耕直播适宜播种量为0.35kg/667m2。  相似文献   

16.
水稻直播不同品种不同播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说明水稻直播比旱育秧拉绳宽窄行移栽不但节本增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直播早播比晚播产量高,试验在4月5日播种产量最高,两个品种新优3号单产606.7kg/667m^2比准两优527单产583.3kg/667m^2高23.4kg;直播能节资增收,水稻直播比旱育秧拉绳宽窄行移栽节本增收50-85元/667m^2,品种新优3号节资增收85.2元/667m^2比准两优527节资增收49.2元/667m^2多36.0元;直播能降低劳动强度,直播比旱育秧拉绳宽窄行移栽平均亩减少用工1.5个。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颖  张宪陶 《耕作与栽培》2002,(4):37-37,46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改营养块双株能苗移栽和直播为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可有效地降低空秆率,提高双苞率和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采用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的种植方式,667m^2产量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直播分别增产32.7%,43.2%。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及施钾肥量对马铃薯免耕栽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密度及施钾肥量对马铃薯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处理A2B2最高,单产为2801.4kg/667m^2,其次是处理A3B3,单产为2641.32kg/667m^2,第3是处理A2B2,2626.31kg/667m^2,产量最低是处理A1B1,单产为2055.03kg/667m^2。经方差分析,马铃薯免耕栽培最佳种植密度为处理A2(5000株/667m^2),最佳施钾肥量为处理B3(20kg/667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种密度对大蒜蒜瓣蒜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蒜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密度为4.5万株/667m0的蒜舛、蒜薹产量最优,蒜薹、蒜舛产量分别达到588.44kg/667m^2,1756.43kg/667m^2;其次是5.0万株/667m^2。蒜薹、蒜舛分别为566.95kg/667m^2,1726.79kg/667m^2。最差的是8.5~9.0万株/667m^2,蒜薹、蒜瓣产量分别只到261kg/667m^2,1340kg/667m^2;密度低于4.5万株/667m^2。高于5.0万株/667m^2的蒜薹、蒜瓣产量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仁怀中油杂1号适当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油杂1号在仁怀市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两年不同密度同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中油杂1号杂交油菜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单株移栽较双株移栽显著增产,单株移栽不同密度产量表现为:667m^2苛6500株>6000株>7000株>5000株>5500株>4500株>7500株>4000株>800株,经二次回归分析,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为:y=0.4439 0.4155x-0.03509x^2,极值为5921株/667m^2,167.4kg/667m^2,研究表明中油杂1号的适宜密度范围在4500-7500株/667m^2,肥田选下密度,瘦田选上限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