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鳞芽分化期乙烯利处理,对苍山蒜植株延伸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内层型二次生长(SGi)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外层型二次生长(SGo)及蒜头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使蒜薹产量降低,浓度越大,效应越强。注射法与喷施法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注射法适应浓度更低。乙烯利处理使叶片气孔密度、光合强度及植株内源乙烯释放强度增大,呼吸强度有降低趋势,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苗期外源GA3,ABA和乙烯利处理对蒜种冷凉或室温处理的3个大蒜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GA3使株高,假茎长和叶面积增加,乙烯利抑制了植株延伸生长,任何处理都未改变改良蒜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SGo)的习性,对其内层型二次生长(SGi)及对另外有两个品种和蒜冷凉蒜薹和蒜头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对苍山蒜SGo和SGi均无显著防止效果,在察家坡红皮蒜冷凉蒜种区,乙烯利处理使SGo显著减少,GA3处理S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苗期外源GA_3,ABA和乙烯利处理对蒜种冷凉或室温处理的3个大蒜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GA_3使株高、假茎长和叶面积增加,乙烯利抑制了植株延伸生长,任何处理都未改变改良蒜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SGo)的习性,对其内层型二次生长(SGi)及对另外两个品种和蒜薹和蒜头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对苍山蒜SGo和SGi均无显著防止效果,在蔡家坡红皮蒜冷凉蒜种区,乙烯利处理使SGo显著减少,GA_3处理SGi极显著减少,ABA也有减轻SGi的趋势,GA_3处理使改良蒜鳞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蒜瓣层数增加2~3层,蒜瓣数平均增加11.0个。  相似文献   

4.
乙烯利对黄瓜氮磷钾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利对黄瓜植株N,P,K含量的影响及与主蔓生长、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喷洒乙烯利对黄瓜体内单位重中N,P,K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乙烯利对主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与体内N,P,K含量无直接相关,而与体内的C/N有一定关系,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显著提高雌花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型大蒜品种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温反应敏感型供试品种中有不发生SGo(外层型二次生长)和SGi(内层型二次生长)及不发生SGα只发生SGi两类。播种前40天用35℃处理蒜种使SGi减轻;鳞芽分化发育期光周期对SGi的发生影响不大。低温反应中间型包括发生SGa和SGi及不发生SGa只发生SGi两类品种。5℃处理蒜种诱发SGa和SGi,35℃SGa的发生,但有使SGi加重的趋势,光周期对SGa的发生无明显影响。12hg以下短日照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烯利对苦玄参种子发芽、种苗繁育、生长及苦玄参苷积累的影响,为苦玄参人工栽培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设3个乙烯利浓度水平(25、50、75mg/L),以清水为对照(CK),通过不同浓度乙烯利浸种、叶面喷施等,研究乙烯利对苦玄参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用50~75mg/L的乙烯利浸种可显著促进苦玄参种子发芽;50~75mg/L的乙烯利可促进幼苗茎径、根径、叶面积、单株鲜重、侧根的形成及提高种子的成苗率;25~75mg/L的乙烯利对苦玄参植株的茎径、三级分枝、叶数及生物产量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但乙烯利对苦玄参生育进程及苦玄参苷的积累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用浓度为50mg/L的乙烯利浸种或叶面喷施种苗可显著促进苦玄参种子发芽及种苗生长,最终提高种子的成苗率;对苦玄参植株喷施浓度为25mg/L乙烯利可显著促进植株生长,提高苦玄参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7.
低温反应敏感型供试品种中有不发生SGo(外层型二次生长)和SGi(内层型二次生长)及不发生SGo只发生SGi两类。播种前40d用35℃处理蒜种使SGi减轻;鳞芽分化发育期光周期对SGi的发生影响不大。低温反应中间型包括发生SGo和SGi及不发生SGo只发生SGi两类品种。5℃处理蒜种诱发SGo和SGi,35℃减轻SGo的发生,但有使SGi加重的趋势。光周期对SGo的发生无明显影响,12h以下短日照促进SGi发生。低温反应迟钝型品种一般不发生SGo只发生SGi.5℃处理蒜种或12h以下短日照对SGi的发生有利  相似文献   

8.
李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02-18104
[目的]探讨乙烯利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在幼苗2、4叶期处理引起的植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适宜浓度(50~150μl/L)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抑制秧苗徒长,显著增加1~10节内雌花数(2叶期处理)和11~20节内雌花数(4叶期处理),降低第1雌花节位;使功能叶片维持较高的生理生化活性,表现为明显提高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光合速率(Pn),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肥水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虽能提高黄瓜前期产量,但单瓜重偏低,某些营养成分下降。[结论]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改善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王永露  戴继红  王立永 《农技服务》2011,28(6):786+813-786,813
对初花期花生叶面喷施6种浓度的乙烯利溶液,观测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探讨乙烯利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使植株相对矮化,抑制花生地上部分的生长,使主茎和分枝长比CK缩短,但分枝数较多;提高单位叶面积鲜重、干重及植株鲜重、干重;提高植株的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以乙烯利200 mg/L的浓度效果最好,花生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对初花期花生进行叶面喷施,观测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进而探讨乙烯利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使植株相对矮化,抑制花生地上部分的生长,使主茎和分枝长比对照短,但分枝数较多;提高单位叶面积鲜重、干重以及植株鲜重、干重;提高植株的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设计,探究了不同施药间隔(20 d,30 d)下不同浓度(2 mL/L,3 mL/L,4 mL/L,5 mL/L)乙烯利处理对夏季韭菜生长及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施药间隔下,施用乙烯利都能够抑制株高增高、叶长伸长及花薹伸长,促进假茎及花薹的增粗,且乙烯利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韭菜种子产量及千粒重则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4 mL/L乙烯利处理效果最佳。相同乙烯利浓度下,相较于施药间隔30 d,施药间隔20 d对株高、叶长、花薹高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综上,结合韭菜生产实际及生产成本,夏季韭菜生产田每隔20 d喷施一次浓度3 mL/L乙烯利已可达到控旺目的。而对于韭菜制种田而言,抽薹前,每隔20 d喷施一次浓度4 mL/L乙烯利防花薹倒伏、种子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粱喷施不同剂量矮壮素、乙烯利溶液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探明矮壮素、乙烯利溶液对高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于拔节期喷施(2014 年7月5 日)。乙烯利、矮壮素各设6 个浓度梯度,乙烯利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00 倍、400 倍、800 倍、1000倍及清水对照;矮壮素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50 倍、400 倍、550 倍、700 倍及清水对照。结果表明,2 种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而控制植株的伸长生长,乙烯利(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9.32%、34.58%、21.80%、21.8%、2.18%;乙烯利(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1.07%、22.16%、19.77%、18.63%、12.11%;矮壮素(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5.43%、13.18%、3.10%、3.88%、8.53%;矮壮素(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9.94%、29.19%、13.64%、18.01%、14.91%。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矮壮素对高粱籽粒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乙烯利以稀释200 倍喷改善高粱籽粒品质效果最为明显,矮壮素以稀释250 倍效果明显。喷施乙烯利的矮化效果较喷施矮壮素显著,但是在改善高粱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产量方面差别不大。在生产上,通过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矮壮素可有效控制高粱株高,实现增密增产。  相似文献   

13.
在非倒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法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植株氮浓度与积累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3307显著降低各种氮肥运筹方法的干物质生产,最终造成籽粒产量降低.GA3和S3307混合使用可部分消除S3307的生长抑制作用.总用氮量相同,各生育期追施比例不同,对考察的大多数性状有显著的效应,基肥足(60%)和重施拔节肥(40%)的两次施肥法,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多,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单株穗重较大,籽粒产量高,是一种省工高产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氮肥运筹和烯效唑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非倒条件下,研究了不氮肥运筹方法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植株氮浓度与积累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3307显降低各种氮肥运筹方法的干物物质生产,最终造成籽粒产量降低,GA3和S3307混合作用可部分消除S3307的生长抑制作用,总用氮量相同,各生育期追肥施比例不同,对考察的大多烽民状有显的效应,基肥足(60%)和重施拔节肥(40%)的两次施肥法,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乙烯利对厚皮甜瓜第一雌花节位、雌花数目、果实性状及幼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能够显著降低厚皮甜瓜第一雌花节位,增加植株8~13节位内雌花数目,一定浓度乙烯利能够使果实明显增大,单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果实品质提高。处理植株5天后,近生长点抽生的幼嫩叶片内IAA和GA3含量,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大而降低,ABA含量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田间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乙烯利对桔梗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乙烯利能有效缩短节间距,降低株高,从而提高桔梗抗倒伏能力;但对茎粗和分枝数影响不显著。随喷施乙烯利浓度的升高,桔梗产量呈上升趋势,喷施0.05%乙烯利的桔梗产量最高,0.07%次之,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喷施0.07%乙烯利的桔梗蛋白质、总皂苷、皂苷-D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15.8%、49.1%,水溶性浸出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了9.0%和4.4%。可见,乙烯利对桔梗品质的调控具有浓度依赖性。综合考虑桔梗产量和品质,叶面喷施0.07%乙烯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乙烯对切花菊衰老的调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GC检测,切花菊‘黄天寿’衰老期仅有极微量乙烯(ETH)产生,但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及乙烯利(ETP)均可诱导其花、叶释放乙烯,并缩短瓶插寿命。瓶插期动态测定表明,ETP可促进叶绿素、可溶性糖及蛋白质的降解,并可被硫代硫酸银(STS)拮抗,STS单独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间接证实,切花菊为ACC欠缺导致乙烯生成障碍的乙烯不敏感类型,但也对外源乙烯产生响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不同浓度、不同组合的PP333、乙烯剂、缩节胺和矮壮素处理与植株叶宽建立了关系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确定了各因素、处理组合与植株矮化的关系。结果表明,PP333效果最显著,它也是影响植株叶宽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其它3种药剂对晚香玉矮化的影响次之。此外,PP333和乙烯利对晚香主的矮化有互作效应,当两因素为高水平时,使叶片变宽,增强了对植株的矮化作用。晚香玉矮化的最佳处理组合是PP333 157-174mg/L,乙烯利300-338mg/L,缩节胺32-55mg/L,矮壮素221-272mg/L。  相似文献   

19.
多效唑和赤霉素对小麦生物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浓度为100mg/kg的GA3和PP333浸种,研究了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对药剂处理的反应。结果表明,PP333处理抑制了植株地上部生长,增强生根力,增加根/冠和植株体内脯氨酸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IAA氧化酶活性。但却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GA则促进地上部生长,降低根/冠及IAA氧化酶活性,提高淀粉酶和POD活性,SOD活性略增强。表明2种调节剂地小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花期长达1.0~1.5个月,开花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当大白菜制种田双亲之一进入终花期后,连续对另一亲本进行乙烯利喷施除蕾,可改变植株的源与库关系,减少无效分枝,促使营养物质向已结荚的种子正常发育积累,从而提高种子千粒重和有效产量。在大白菜花期,对植株喷施不同浓度(0、4 000、6 000、8 000、10 000和12 000 mg/kg)和次数(0、1和2次)的乙烯利溶液,研究不同乙烯利浓度和喷施次数的除蕾效果、抑制末花期无效分枝的作用、对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乙烯利8 000~10 000 mg/kg药液连续喷施2次,间隔期为4~5 d,平均受药量10~15 mL/(株.次),化学除蕾以及抑制末花期无效分枝发生的效果最佳,且对制种产量、种子发芽率以及纯度没有显著影响,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千粒重和有效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