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报道了苗期外源GA_3,ABA和乙烯利处理对蒜种冷凉或室温处理的3个大蒜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GA_3使株高、假茎长和叶面积增加,乙烯利抑制了植株延伸生长,任何处理都未改变改良蒜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SGo)的习性,对其内层型二次生长(SGi)及对另外两个品种和蒜薹和蒜头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对苍山蒜SGo和SGi均无显著防止效果,在蔡家坡红皮蒜冷凉蒜种区,乙烯利处理使SGo显著减少,GA_3处理SGi极显著减少,ABA也有减轻SGi的趋势,GA_3处理使改良蒜鳞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蒜瓣层数增加2~3层,蒜瓣数平均增加11.0个。  相似文献   

2.
鳞芽分化期乙烯利处理,对苍山蒜植株延伸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内层型二次生长(SGi)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外层型二次生长(SGo)及蒜头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使蒜薹产量降低,浓度越大,效应越强。注射法与喷施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注射法适应浓度更低。乙烯利处理使叶片气孔密度,光合强度及植株内源乙烯释放强度增大,呼吸强度有降低趋势,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鳞芽分化期乙烯利处理,对苍山蒜植株延伸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内层型二次生长(SGi)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外层型二次生长(SGo)及蒜头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使蒜薹产量降低,浓度越大,效应越强。注射法与喷施法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注射法适应浓度更低。乙烯利处理使叶片气孔密度、光合强度及植株内源乙烯释放强度增大,呼吸强度有降低趋势,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低温反应敏感型供试品种中有不发生SGo(外层型二次生长)和SGi(内层型二次生长)及不发生SGo只发生SGi两类。播种前40d用35℃处理蒜种使SGi减轻;鳞芽分化发育期光周期对SGi的发生影响不大。低温反应中间型包括发生SGo和SGi及不发生SGo只发生SGi两类品种。5℃处理蒜种诱发SGo和SGi,35℃减轻SGo的发生,但有使SGi加重的趋势。光周期对SGo的发生无明显影响,12h以下短日照促进SGi发生。低温反应迟钝型品种一般不发生SGo只发生SGi.5℃处理蒜种或12h以下短日照对SGi的发生有利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型大蒜品种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温反应敏感型供试品种中有不发生SGo(外层型二次生长)和SGi(内层型二次生长)及不发生SGα只发生SGi两类。播种前40天用35℃处理蒜种使SGi减轻;鳞芽分化发育期光周期对SGi的发生影响不大。低温反应中间型包括发生SGa和SGi及不发生SGa只发生SGi两类品种。5℃处理蒜种诱发SGa和SGi,35℃SGa的发生,但有使SGi加重的趋势,光周期对SGa的发生无明显影响。12hg以下短日照促  相似文献   

6.
蒜种冷凉处理对大蒜生理及二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冷凉处理反应敏感性不同;冷凉处理蒜种的呼吸强度、POD活性、乙烯、玉米素、GA3、IAA及ABA水平,鳞茎形成期光合强度及鳞茎中以上生理指标与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差异;对初级生长及二次生长有不同程度促进;对蒜薹及蒜头产量和商品性也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发生原因 1、种蒜处理不合理。(1)种蒜的选用不当,应选用适宜本县种植的品种,种蒜应具备蒜头大,蒜瓣肥,且每瓣蒜分体明显,4-8瓣构成。(2)蒜种储藏场所的环境条件不当,若低温加上高湿将会使大蒜外层型和内层二次生长株率提高。(3)蒜种处理不当,有些蒜农喜欢在播前将蒜种进行冷凉或低温处理一下,然后再进行播种,认为这样会使得大蒜早出芽,  相似文献   

8.
乙烯对切花菊衰老的调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GC检测,切花菊‘黄天寿’衰老期仅有极微量乙烯(ETH)产生,但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及乙烯利(ETP)均可诱导其花、叶释放乙烯,并缩短瓶插寿命。瓶插期动态测定表明,ETP可促进叶绿素、可溶性糖及蛋白质的降解,并可被硫代硫酸银(STS)拮抗,STS单独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间接证实,切花菊为ACC欠缺导致乙烯生成障碍的乙烯不敏感类型,但也对外源乙烯产生响应。  相似文献   

9.
生长调节剂喷穗对无核白葡萄采后落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无核白葡萄为材料,研究采前生长调节剂喷穗处理对葡萄浆果采后落粒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和GA3喷穗处理后,浆果内源IAA和GA3含量增加,ABA含量降低;果柄耐拉力提高,外源ABA喷穗处理,可降低浆果内源IAA和GA3的含量,明显提高内源ABA的含量。乙烯利喷穗可增加浆果内源GA3的含量,提高内源ABA的含量,对内源IAA含量有降低作用。ABA和乙烯利喷穗则使果柄的耐拉力明显降低,采用NAA  相似文献   

10.
蒜瓣大小与大蒜二次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苍山蒜”蒜瓣大小与二次生长(SG)的关系因播前蒜种贮藏条件和种植密度而异。室温贮藏蒜种,大蒜瓣比小蒜瓣易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SGo),而蒜瓣大小对内层型二次生长(SGi)的发生无显著影响。播前25~30d进行冷凉处理的蒜种,蒜瓣愈大,SGo愈严重;小蒜瓣一般比大蒜瓣易发生SGi。种植密度对SGo的发生无显著影响,但稀植对SGi的发生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论种植稀密,大蒜瓣SGi指数都比小蒜瓣高。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畸形果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试验就喷施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畸形果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GA3、B-9、乙烯利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显著地提高了番茄畸形果(尤其是乱形果中顶裂果、混发果)的发生率,而且还加重了畸形果的发生程度及增加了畸形果的类型。其中GA3的影响最大,B-9次之,乙烯利的作用较小。2,4-D和PCPA则显著地降低了畸形果的发生类型和发生程度。PP333有减轻畸形果发生的趋势。在本试验的施用浓度下,IAA、NAA、BA、CCC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畸形果的发生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聚乙二醇(PEG6000,30%)、亚精胺(SPD〈0.3mgL^-1)、三磺苯甲酸(TIBA,0.5mgL^-1)和高PH缓冲液(Na2Co3-NaHCO30.1molL^-1,PH=10.3)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子叶离体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双蒸水)相比较,TIBA和SPD浸种3h均能显著提高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和离体子叶成花百分率,同时抑制叶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置换法(vacumndisplacement)提取土壤溶液,研究了土壤温度及储存时间两种处理对离子化学形态电脑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不同处理效应的电脑输出数据以负对数表示,计有:(1)H+、Ca2+、Al3+及SO的离子活度,(2)(Al+)(OH)3、(Al3)2(OH)6(H4SiO4)2及Al3+)3.77(H4SiO4)3.24(K+)0.24(Ca)0.08(Fe+)0.24(Mg)0.20(OH)12.83的离子活度积和(3)Ca2+/A13+的离子活度比.结果表明,储存期长短的影响比不同干湿处理为显著,两处理的交互影响很少见.根据PH—1/3pAl对PH4SiO4的图发现,无定形SiO2、高岭土、绿泥化蛭石(hydroxyinteriayeredvermiculite)及潜晶水铝矿(cryptocrystallinegibbsite)的稳定性几乎不受样品处理的影响,但是PH4SiO4在土样风干后再湿润组中增加显著.当采用电脑模型分析土壤溶液组分中离子的化学形态时,土壤预处理的方法需要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播前低温处理对大蒜出苗率和二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品种“中牟早熟蒜”,中熟品种“宋城大蒜”和晚熟品种“苍山蒜”为试材,研究了播前低温处理蒜种对大蒜出苗率和二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10~72d“中牟早熟蒜”和“宋城大蒜”可在播后10d提早出苗,在0~57d的范围内出苗率呈递增趋势,至20d时出苗率趋于100%.“苍山蒜”播后20d,出苗率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同时低温处理能促进二次生长的发生,“宋城大蒜”二次生长显著,主要为内层型;“中牟早熟蒜”二次生长严重,为外层内层混合型。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对甘蔗成熟和未成熟节间的催熟增糖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乙烯利施用后3个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早熟)、桂糖11号(早中熟)和桂糖15号(中熟)节间4(未成熟节间)和节间8(成熟节间)蔗糖分累积的动态变化,对乙烯利催熟效应及增糖机制进行了。乙烯利对甘蔗蔗糖分的影响因品种和节间而异,乙烯利显著提高未成熟节间的甘蔗蔗糖分,但对成熟甘蔗和(或)成熟节间的甘蔗蔗糖发影响不大。乙烯利能显著降低蔗汁还原糖分,而且对3个品种的成熟和未成熟节间都有影响,但以对未  相似文献   

16.
用苍山蒜中小瓣(2-3g)蒜种研究了播期(25/8、25/9)和近鳞芽分化期以后土壤相对含水量(50%、90%)对大蒜初级生长、二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和高土壤水分均有利于大标初级生长和产量,但二次生长也相应增加。播期和土壤水分对大蒜初级生长、二次生长及产量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影响荔枝花粉活力的化学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多种矿质元素及生长调节剂对不同荔枝品种芬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试验及不同化学因子复配对贮藏多年荔枝花粉萌发与生长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Zn、Mo等矿质元素在较高浓度时(≥5mmol/L)均明显抑制了荔枝花粉的萌发和生长,较低浓度B(≤0.2mmol/L)、Zn(≤0.01mmol/L)、Mo(≤0.05mmol/L)则对荔枝花粉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a在低浓度时对花粉活力无明显影响,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但各元素对不同品种花粉的效应又有较大的差异;生长调节剂6-BA、Zeatin、GA3、IAA、NAA对荔枝花粉活力的影响也较明显,但与使用浓度密切上关;贮藏多年的荔枝花粉活力忆显著降低,但经复合配方处理后,活力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应用植物生长分析技术对春大豆早、中、迟熟类型的研究表明,生育期的差异主要在初花后的生殖生长期。在现蕾至现蕾后10天内,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增加最快。早、中和迟熟品种的LAI分别在现蕾后20和30天达到最大,比叶面积(SLA)和叶重比(LWR)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SLA处理间无多大变化,而LWR早熟春大豆下降快,至生育后期已降至较低。早、中熟春大豆叶片的相对生长速度(RGR)至现蕾后30天即为较小或为负值,而迟熟类型则在现蕾后50天才出现负值。产量以中、迟熟类型显著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早期喷撒硫代硫酸银(STS)和赤霉素(GA_3)对马铃薯开花,杂交结实和天然结实的影响,揭示出STS处理能有效抑制马铃薯花和否的脱落,GA_3能促进马铃薯开花,增加花量。对于易落花落蕾的材料,STS和GA_3处理均能促进花、蕾发育,增加可授粉花、蕾量,保证杂交结实。对于开花性强的材料,STS和GA_3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影响,需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20.
VAM菌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能地2年的5个试验表明,VAM菌Glomus hoi,G.mosseae,G.uersiforme和Sclerocystis sinuosa明显著提高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和海岛棉(G.barbadense)叶片N,P,Zn,Cu元素的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和干重等;并能提早开花和棉铃成熟;增加单株蕾,花,铃数,籽棉产量和分梳绒长,而对衣分无显著影响。以G.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