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陕西省涝灾的时间分布特点;依据年均暴雨出现次数、年均大暴雨日数、历年各月一日最大降水量、年均连阴雨出现次数、西涝总月数及历年4~10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等综合指标,揭示了陕西省涝灾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因地制宜防涝抗涝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胡长元  肖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56-11457
通过对1998~2009年5—9月影响青海地区夏半年高原切变线的统计分析,揭示了气候变暖背詈下,高原切变线的活动特征及其对青海高原降水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中,青海地区受绝大多数高原切变线影响,年均受影响次数为31.1次;夏半年出现的高原切变线中,影响青海地区切变线出现次数占总出现次数的95.9%,年均影响数为23.1次;统计年间,高原低涡过程多于切变线过程,切变线活动频次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半年造成青海地区降水的切变线中,有24.2%的切变线造成青海地区大降水,年均影响数为5.6次;高原切变线对青海高原大降水的影响主要以局地性大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东省涝灾的历史纪录,用周期预测方法对未来山东省涝灾可能出现的年份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以此为案例提出和讨论了周期预测所涉及的预测点偏移量修正和预测命中次数阈值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拉萨市历年人工地面观测资料、闪电定位仪等资料,采用ArkGIS等软件和层次分析法,研究拉萨市城区历史雷击及雷灾情况、爆炸危险场所分布,最终划分出拉萨市城区雷灾易发区,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区年均雷暴日数为70.5 d,月雷暴日数主要在5—9月,11月—次年3月几乎无雷暴出现,月雷暴日分布呈单峰型;雷电活动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出现在14∶00—次日02∶00。拉萨市城区闪电分布较为均匀,负闪电占绝大多数。雷电灾害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雷暴活动期长等特点。城中、城东、城南区域为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城北、城西/开发区雷灾易发等级中等,柳梧新区雷灾易发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秦巴山区安康气象站1953—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和1980—2020年逐日最小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常规气候统计分析、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安康市极端高温、高温日数、持续高温过程和酷热日数等高温特征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的极端高温平均为39℃,以7月出现频次最多;高温日出现在4—9月,年平均高温日数25 d,以7、8月出现较多,平均月高温日数分别为9.5 d和9.2 d;最早出现高温天气是在1953年4月12日,最晚是在2010年9月19日;极端高温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7月27日,达41.9℃;年平均持续高温次数3.4次,平均持续时间为5.3 d,最长可达16 d;酷热日数出现在6—9月,相对湿度较大且最高温在32.9℃以上时发生,年平均酷热日数10.2 d,明显少于高温日数,且8.3%的酷热日未伴随高温日出现。各高温特征指数年代际变化表现出周期性;极端高温、高温日数、持续高温次数年代际变化均呈高-低-平-高的波动下降趋势,而酷热日数则呈低-高-略低-高的波动上升趋势。除极端高温未发生突变外,高温日数、持续高温和酷热日数均有突变。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9~2008年西藏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西藏地区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在70.0 d左右,索县年平均雷暴日数达75.2 d;其次,沿雅鲁藏布江的江孜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1.3 d;另一个雷暴中心在浪卡子,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0.0 d。林芝地区、阿里地区、昌都地区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相对较少,为10.0~30.0 d,有2个低值中心,分别为波密和普兰,年平均雷暴日数〈10.0 d,是西藏雷暴最少的地方。雷暴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少趋势;西藏雷暴日数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4~9月,而夏季6、7、8月占7成以上;西藏平均雷暴初日在3月16日,最早平均初雷日在2月15日,比历年平均提早近1个月;年平均雷暴终日在10月19日,最晚平均终雷日为11月14日,比历年平均推迟近1个月。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7—2010年内蒙古小二沟地区雷暴观测资料,分析雷暴年日数、月平均日数、日变化特征、雷暴持续期等.结果表明:小二沟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34.2 d,雷暴集中在5—9月,3月下旬开始出现雷暴,10月中旬雷暴结束;11月至次年2月下旬未出现雷暴;雷暴日数在5月逐渐增多,7月达到顶峰,9月逐渐减少;一日中午后和傍晚出现雷暴的次数趋于明显增多,15:00—16:00和20:00前后达到最大峰值和次大峰值;前半夜出现次数较后半夜多,后半夜至凌晨呈下降趋势.雷暴初、终日和初终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尚丽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0):192-198+212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利用历年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将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和灌溉)的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粮食生产率分析框架中,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2010—2019年考虑碳排放因素下陕西省的粮食生产率,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粮食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条件下,2010—2019年陕西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均呈增长趋势,但年均增长速度缓慢,而其粮食技术效率指数为0.995,技术效率无效。在此基础上,从低碳农业科技发展、低碳科技成果转化、低碳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构建、科研人员保障机制建立、农民低碳生产意识培养5个方面提出提升陕西省粮食低碳生产率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桂南稻作区晚稻因涝灾迟播,在目前的主要推广品种中有25个可供8月5日-8月20日期间不同时间播种选用,因不同品种的生长期长短和耐寒性不同,这些品种在这一期间的迟播极限期不同,要根据具体时间和具体条件选用,而所有品种都不宜迟于8月20日播种,赶不上这一季节,要改种其它作物。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4—2015年廊坊市年、季、月、日等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廊坊市自然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年代变化,廊坊市旱、涝、正常年交替出现,年降水量≥600 mm的峰值次数呈下降趋势;夏、秋2季降水量正常年份多,春、冬2季异常年份多,其中春季偏少年份多,冬季偏少和偏多年份均多。随年代变化,春季降水量仍是偏少年份多;夏季为偏多、偏少、正常年交替出现;而秋、冬季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前以偏少为主,之后转为偏多趋势。廊坊市年降水日数随年代变化呈下降趋势,特别在2004—2015年的12年间,有11年均低于平均值,平均少9 d,各等级降水日数与年日数变化趋势一致,在2000年之后的近16年,各等级降水日数均出现了明显减少,平均少4 d。廊坊市春季透雨过程降水量,在2000年之后有减少趋势,平均少2.5 mm;秋季连续3 d连阴雨次数在2000年之后有增加趋势,平均增加2.2次/10年。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省一季稻涝灾的主要致灾因子及其与一季稻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降水量、雨日和作物实际蒸散等的作用,确定安徽省一季稻涝灾指标,构建反映一季稻涝灾程度的涝灾损失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气象资料,对历年高温进行了气象变化分析,统计历年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日数变化及7月和8月各旬≥35℃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的次数及各旬分布。按照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统计出每年轻、中、重度热害的发生次数、日数变化及出现的时间分布,分析其年代际变化及线性趋势变化情况。并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5个方面提出了高温热害防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皖东南地区寒潮的气候特征(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皖东南地区1961年10月1日-1991年月31日每年的冬半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皖工南地区寒潮冷空气源于北冰洋,其路么88%经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南下影响本地区。(2)全区性寒潮每年平均1.6次,但年际差异较大;92-3月份出现寒湖次数最多,10月份无寒潮出现,(3)测第拔高度高则寒潮年平均镒数多;宣城、郎溪、广德地区年平均次数最少,旌德、绩了多。(4)寒潮48h最大降温幅度为19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本溪市2016年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年度天气气候特征以及重要天气事件.结果表明,本溪市2016年度年平均气温8.9℃,年总降水量821.7mm,较历年值多31.7mm,年日照总时数2589.7h,暴雨日数1d(5月3日),无霜期日数176d,大风日数2d(4月1日,5月4日),全年未出现冰雹.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利用图里河1961~2010年50年的雷暴资料,对图里河的雷暴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以及产生和消失的方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图里河年均31天雷暴日数多集中在6~8月;雷暴活动高峰在午后,以14~17时发生的次数最多,主要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响的天气系统为冷锋低槽型。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积雨云中、云间及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也可只闻雷  相似文献   

16.
德庆县雷暴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计分析了德庆县1971~2007年历年雷暴日数、逐月雷暴日数、初终雷资料和近10年来雷暴日变化、产生和消散方位特征,并通过对雷暴初(终)日保证率的计算和出现雷暴天气的形势分析,揭示出德庆县的雷暴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二连浩特市降水气候特点,根据二连气象局观测站1961~2010年的月、季、汛期、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等数据资料,对50年的降水特征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连市降水量呈双峰型变化,降水量峰值分别在6月和8月,汛期降水量值占年均降水量值的80%,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8月,年平均降水日数为48.2天,平均每年汛期出现3.6暴雨天。各季节的变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试验基地1987 ̄1996年间乌苏里貉的繁殖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貉在陕西的配种期为2月5日至3月28日,经产母貉配种旺期为2月中下旬;初产母貉配种旺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母貉受配次数以3次,采取单公交配为好,胎产仔数5 ̄9只,妊娠时间59 ̄63天,平均60天,公貉在整个配种期可交配3 ̄5只母貉。每殖年限为2 ̄3年为最好,4年以后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业务年度,呼伦贝尔市主要气候特点:气温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高,降水量接近历年同期,日照接近历年,大风日数较历年偏少。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夏季受暴雨、大风、风雹、冰雹等对流天气影响,引发农业灾害、城镇内涝。阶段性出现气温异常偏高和异常偏低天气事件,如初冬、春季中期气温创历史极高值,冬末极寒天气"后反劲",盛夏林区北部遭受轻霜冻,秋季大范围的风雪降温天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21年汾阳市各类地面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历年气象资料对比,得出2021年汾阳市气温偏高,突破历史极值;秋季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冬季日照时数异常;榆树、小叶杨的花芽膨大期和蒲公英、车前、苍耳的萌芽期均比历年偏早,且距平值突破历史极值;全年出现暴雨、大风、冰雹、干旱、局地洪涝等异常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春季和秋季出现了罕见暴雨天气,夏季发生严重干旱,10月3—6日的连日降雨造成局地洪涝灾害,6月8日发生严重冰雹灾害,大风次数突破历史极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