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静水养殖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u^2+胁迫对西施舌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3种酶活性以及成活率的影响。并研究最佳Cu^2+浓度0.06mg·L^-1。条件下Cu^2+对ACP和AKP活性影响随时间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除Cu^2+在0.03mg·L^-1外,实验组CA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Cu^2+在0.03、0.06mg·L^-1浓度条件下,西施舌体内ACP和AK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Cu^2+浓度在0.06mg·L^-1时ACP和AKP活性均最高。当Cu^2+浓度大于0.06mg·^-1后,随着Cu^2+增加,ACP和AKP酶活性都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部分理化因子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最适温度34℃、最适pH6.4;铜离子(Cu^2+)能极其显著增强血蓝蛋白的酚氧化酶活性,增强率为264%,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镁离子(Mg^2+)和锌离子(Zn^2+)则能极其显著地抑制其活性,EDTA的抑制效率最高,抑制率为52.8%,Mg^2+和Zn^2+的抑制率分别为27.8%和25%。钙离子(Ca^2+)对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1种致病性鳗弧菌胞外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山东省莱州海区自然发病的花鲈(Lateolobrax japanicus)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性鳗弧菌,经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dex-G100凝胶层析等方法从其培养液中分离纯化了1种胞外蛋白酶。用SDS-PAGE电泳测得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6.7kD,最适温度为50℃,对热不稳定,70℃15min完全失去活力;最适pH为7.0;1mmol/L的PMSF对酶活性无影响,部分金属离子如Cu^2 、Fe^2 、Fe^3 、Zn^2 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Ca^2 对酶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1mmol/L EDTA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表明该酶是1种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4.
锶对大麻哈鱼稚鱼生长发育及肌肉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长期暴露的方法,研究锶(Sr2+)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肌肉Ca2+-ATP酶及N+/K+-ATP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15±0.2)℃下,将体质量(0.389±0.021)g的大麻哈鱼饲养在可控温玻璃水槽(100cmX50cmX40cm)中。水槽中添加SrCl2·6H2O,使Sr2+浓度达10、20、30和40mg·L^-1,以不添加锶的水槽为对照组。30d饲养表明,各实验组大麻哈鱼稚鱼均能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锶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大麻哈鱼稚鱼的生长和存活率,显著影响了稚鱼肌肉中Ca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锶(sr2+)质量浓度为10mg·L^-1时,各项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最高;随着锶(Sr2+)质量浓度的升高,Ca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下降。结果提示,大麻哈鱼稚鱼长期暴露的锶安全质量浓度在10mg·L^-1之内。  相似文献   

5.
四种金属离子对宝石鲈(Scortum barcoo)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四种金属离子K^+、Na^+、Mg^2+、Ca^2+对宝石鲈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金属离子浓度设置为50~300mmol/L六个梯度。结果表明,K^+、Na^+、Mg^2+对大部分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P〈0.05),50mmol/L和100mmol/L时促进作用最大,三者中K^+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为Na^+和Mg^2+;Ca^2+可明显抑制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P〈0.05);四种离子的最大抑制作用出现在250mmol/L和300mmol/L两个高浓度下。淀粉酶在宝石鲈各消化器官的分布为前肠〉幽门盲囊〉胃〉中肠〉肝脏〉后肠。由此得出结论:50—100mmol/L的K^+、Na^+、Mg^2+对宝石鲈淀粉酶活性促进作用最明显,在配合饲料中可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6.
皱纹盘鲍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杨蕙萍 《水产学报》1998,22(4):345-351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2~3cm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的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以及11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最适pH分别为6.24、7.19,在最适温度下的活化能分别为5.03×104J/mol和1.33×104J/mol;皱纹盘鲍的三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依次为:褐藻酸酶>蛋白酶>淀粉酶。Cu2+、Hg2+、Ag+、Pb2+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又以Mn2+、Ba2+、Ca2+三种金属离子尤为突出,其促进作用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而对褐藻酸酶,Zn2+、Ag+、Hg2+、Li2+、Ba2+具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鳙肌原纤维三聚磷酸盐水解酶(TPPase)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瑞昌 《水产学报》2006,30(5):695-700
采用离子色谱方法检测添加的三聚磷酸盐(STPP)在新鲜碎鳙肉和鳙肌原纤维蛋白中Mf)所发生的水解。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到新鲜碎鳙肉中的STPP能被水解成焦磷酸盐(PP)和单磷酸盐(Pi),所生成的PP继续水解,最终产物为Pi。鳙肌原纤维蛋白具有三聚磷酸盐水解酶(TPPase)活性,能将STPP水解成PP和Pi。鳙肌原纤维蛋白TPPase水解STPP的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5.5。低浓度的Mg2+能够激活鳙肌原纤维蛋白TPPase ,但Mg2+超过5 mmol·L-1时却起到了抑制作用。鳙肌原纤维蛋白TPPase活性受到KCl的影响,在0.3 mol·L-1 KCl 条件下活性最高。EDTA-Na2能够抑制鳙肌原纤维蛋白TPPase活性。  相似文献   

8.
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TRAP)是一种新型功能性分子标记,比较了L16(4^5)正交试验和单因素方法优化罗非鱼(Oreochromis spp.)TRAP反应体系。2种分析方法结果中dNTPs浓度、随机引物浓度、DNA浓度相同而镁离子(Mg2+)浓度和TaqDNA聚合酶浓度不同,不同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正交设计方法比单因素法更简单、科学、合理。该试验获得罗非鱼15txLTRAP最优反应体系为DNA模板浓度为60ng、Mg2+浓度为1.5mmol·L^-1、dNTPs浓度为0.3mmol·L^-1、TaqDNA聚合酶0.5U、随机引物浓度为7pmol·L^-1和固定引物浓度为10pmol·L^-1。该反应体系在4个罗非鱼群体中验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TRAP标记应用于罗非鱼遗传多样性评价、种质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鲢、鳙蛋白酶、淀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鲢、鳙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分布。鲢、鳙的蛋白酶活性在肝胰脏中最强,脾脏中也较强,而在胆汁中未测出。该酶活性在肠粘膜的第Ⅱ段最大,第Ⅰ段向第Ⅱ段递增,第Ⅱ段向肠后端递减,但第Ⅴ段的该酶活性比前段要高些。鲢的淀粉酶活性分布规律与上述情况相似,但鳙的淀粉酶活性在肠粘膜各段中由前向后呈递减趋势,并以第Ⅰ段为最大。在相同的器官组织中,鳙蛋白酶活性高于鲢,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淀粉酶活性则相反。这两种鱼的蛋白酶活性适宜pH为8.0~8.5,淀粉酶活性在pH7.5时最适。在鲢的肠内容物中发现有纤维素酶活性,但在肠粘膜中未检出该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低温驯化的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肝胰腺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性和脂类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以及Na^+-K^+ -ATPase、Mg^2+ -ATPase、Ca^2+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锯缘青蟹肝胰腺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性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而MDA含量则是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其变化正好与抗氧化酶活性相反。Na^2+ -K^+ -ATPase、Mg^2+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均是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Ca^2+ -ATPase活性没有表现出这一明显变化趋势,但低温驯化下仍然是酶活性升高。锯缘青蟹低温驯化下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表明其清除活性氧能力下降,从而导致MDA在肝胰腺中积累。ATPase活性低温驯化下升高,说明其表现出明显的温度补偿效应(低温使酶活性下降,同时又诱导酶合成增加,从而使酶浓度增加,其总的酶活性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各种ATPase活性的温度补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Fe~(3+)对鳗池中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初始Fe3+摩尔浓度为0、1、10、15、20、25、50、100μmol·L-1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长曲线和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2株藻均存在铁限制,其中缺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限制较为显著,当初始Fe3+浓度为0,1μmol·L-1时,其生长曲线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铜绿微囊藻的μmax出现在25μmol·L-1,小球藻的μmax则出现在20μmol·L-1;当浓度为100μmol·L-1时,2株藻的生长均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此时的生长速度仍高于低Fe3+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适宜大型海藻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栽培的生态条件,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总无机氮浓度(48μmol·L^-1、96μmol·L^-1、144μmol·L^-1、192μmol·L^-1、240μmol·L^-1、288μmol·L^-1和336μmol·L^-1)和不同氮磷比(N/P)(1/1、5/1、10/1、50/1和100/1)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最适总无机氮浓度为192μmol·L^-1,最适N/P为10/1。芋根江蓠适宜在氨氯(NH4^+-N)比例较高的海水中生长,3种无机氮最适合质量比值是m[硝氮(NO3^--N)]∶m(NH4^+-N)∶m[亚硝氮(NO-2-N)]=1∶10∶5和m(NO3^--N)∶m(NH4^+-N)∶m(NO-2-N)=5∶10∶1。在最适宜的营养盐因子环境条件下,芋根江蓠在生化组分(光合色素及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而在海水总无机氮浓度过低、N/P过高以及NH4^+-N在总无机氮中所占比例较低等条件下,都不利于藻体正常生长,会导致藻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和营养盐对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生长的影响以及 pH、干露、淡水浸泡对藻体成活的影响。海萝藻体分别培养在不同温度(10℃、14℃、18℃、22℃和26℃)、不同光照强度(2500 lx、4500 lx、6500 lx、8500 lx 和10500 lx)、不同盐度(15.5、18.0、20.5、23.0、25.5、28.0、30.5、33.0、35.5和38.0)和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营养盐[硝酸钠(NaNO3)10 mg·L -1、20 mg·L -1、40 mg·L -1、80 mg· L -1和相对应的磷酸氢二钾(K2 HPO4)1 mg·L -1、2 mg·L -1、4 mg·L -1、8 mg·L -1]21 d。结果表明,海萝藻体生长的最合适温度为10~14℃,光照强度为6500~10500 lx,盐度为18~38;不同营养盐质量浓度对藻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海萝藻体在不同 pH(5.5~10.0)条件下培养10 d,结果显示藻体正常成活的 pH 范围为6.5~9.0。海萝藻体分别经不同时间的阴干、泡淡水、晒干,结果显示阴干24~48 h 或泡淡水24~48 h 以下藻体仍然能够正常成活;阴干3 h 后泡淡水3 h,藻体也能正常成活;在阳光下晒干超过2 h,藻体不能正常成活。  相似文献   

14.
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幼虫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17β-雌二醇(0.1μg·L^-1、1μg·L^-1、10μg·L^-1、100μg·L^-1和1 000μg·L^-1)中,于第2、第4、第6和第8天取样,分别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第2天时10μg·L^-1浓度组显著诱导双齿围沙蚕CAT、SOD和GST活性,1 000μg·L^-1浓度组显著抑制其SOD和GST活性。第4天时各浓度组SOD和GST活性均被不同程度诱导。第6天时低浓度组(0.1μg·L^-1和1μg·L^-1)显著抑制双齿围沙蚕CAT活性,高浓度组(100μg·L^-1和1 000μg·L^-1)则抑制其SOD活性。第8天时,除1 000μg·L^-1浓度组外,其余各组CAT活性均被不同程度诱导(P〉0.05),而SOD活性则受到抑制,10μg·L^-1浓度组显著抑制其GST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外源性17β-雌二醇对双齿围沙蚕幼虫产生氧化胁迫,沙蚕幼虫SOD、CAT、GST对17β-雌二醇的响应与其暴露浓度及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慢性驯化后的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岁岁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它们在盐度组(0、15和20)、碳酸氢钠(NaHCO3)碱度组(1 g·L^-1、2 g·L^-1和3 g·L^-1)以及盐碱混合组(15,1 g·L^-1;15,2 g·L^-1;15,3 g·L^-1;20,1 g·L^-1;20,2 g·L^-1和20,3 g·L^-1)条件下网箱养殖成活率和日均增重率差异.62d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在不同盐度、碱度、盐碱混合处理组中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均增重率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碱度增加,尼罗罗非鱼生长速度大体呈下降趋势;盐碱混合组生长速度较单盐、单碱组减慢.还发现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不同盐碱梯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相对生长优势.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确定、品系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免疫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种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eyl benzene sulfonic,SDBS)浸泡刺激奥尼罗非鱼(Tilapianilotica♀×raurea♂)8周,每2周采血样1次,测定免疫指标。0.05和0.10mg·L^-1组对奥尼罗非鱼的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itro blue tetrazolium,NBT)阳性细胞和IgM含量无影响。0.40mg·L^-1组在第8周时,IgM含量显著下降,而NBT阳性细胞突然急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0.70mg·L^-1组从第4周起,NBT阳性细胞和IgM含量开始减少,第6周时差异显著。1.00mg·L^-1组NBT阳性细胞数在第2周时量就已经有减少,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到第4周时差异极其显著;在第4周时IgM含量有显著差异,第6周后差异极显著。攻毒试验表明,0.40、0.70和1.00mg·L^-1组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当SDBS浓度大于0.40mg·L^-1时,奥尼罗非鱼免疫功能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对NBT阳性细胞和IgM的影响存在着时间与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三种常用农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0-23℃、pH7.5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毒死蜱和三唑磷对体质量(6.3±0.9)g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26.02、95.82、82.74、73.44mg·L^-1;毒死蜱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73、0.65、0.56、0.49mg·L^-1;三唑磷对幼蟹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56、4.49、3.88、3.62mg·L^-1。三种药物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8.
4种水产药物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蓝点笛鲷(Lutjanus rivulatus)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甲醛、苯扎溴铵、聚维酮碘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其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聚维酮碘〉苯扎溴钱〉甲醛。甲醛、苯扎溴铵和聚维酮碘为低毒物质,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19.8800mg·L^-1、7.5710mg·L^-1和2.8429mg·L^-1;高效氯氰菊酯为剧毒物质,SC为0.0028mg·L^-1;甲醛、苯扎溴铵、聚维酮碘和高效氯氰菊酯对蓝点笛鲷幼鱼的24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81.3240mg·L^-1、40.7619mg·L^-1、15.2077mg·L^-1和0.0153mg·L^-1;48hL C50分别为75.9587mg·L^-1、34.7413mg·L^-1、12.9894mg·L^-1和0.0129mg·L^-1。根据试验结果,建议菊酯类不宜作为蓝点笛鲷育苗药物使用,聚维酮碘和苯扎溴铵要慎用。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4月至8月,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基地全程采集养殖池塘水样,检测水体细菌类群和理化因子,分析养殖过程中细菌类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水体异养细菌、弧菌(Vibrio)和芽孢杆菌(Bacillus)的数量波动性较大,其中异养细菌波动范围1.35×10^4~1.39×10^6cfu·mL^-1,平均4.73×10^5cfu·mL^-1;弧菌波动范围1.05×10^3~5.20×10^4cfu·mL^-1,平均1.80×10^4cfu·mL^-1;芽孢杆菌波动范围0.11×10^3~4.30×10^3cfu·mL^-1,平均6.6×10^2cfu·mL^-1;粪大肠菌群(fecalcoliform)大多在1.0×10^2cfu·L^-1以内,平均0.97×10^2cfu·L^-1,远低于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对细菌与理化因子的单因子分析显示,异养细菌与溶解氧(DO)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弧菌与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多因子偏相关分析显示,异养细菌和弧菌与DO、pH、COD、TP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调查的养殖池塘对虾生长良好,该养殖池塘是安全、基本健康的系统,水环境中细菌数量受养殖系统中生物、环境因子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