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8月,陕西省韩城市某北京鸭养殖场发生雏鸭急性死亡病例,为了确定病因,通过对送检的5只病死雏鸭和5只病危雏鸭进行病理剖检、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最终确诊本次导致雏鸭急性死亡的病原为大肠埃希氏菌,且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黏菌素B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氨苄、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本起雏鸭急性死亡病例的诊断,为当地北京鸭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50为10^-7.32/0.2ml~10^-3.5/0.2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为新型DHV,有2株为1型DHV。对实验室早期分离的新型鸭肝炎病毒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鸭胚尿囊液毒稀释成不同倍数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0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20株在20倍稀释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coli)常见血清型O1、O2、O18、O78和3株分离自发病鸭场、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砌)D22、D23、D157作为制苗菌株,分别以鲜血琼脂和马丁琼脂进行固体表面培养制备的抗原与蜂胶佐剂高速乳化,制备鸭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埃希菌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结果表明,疫苗安全可靠,雏鸭一免后第14天对同源E.coli、Pm攻击免疫保护率为100%和90%;雏鸭二次免疫后第14天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用间接ELISA对免疫鸭进行抗体消长规律检测,7日龄商品麻鸭首免后20d抗体达到高峰,抗体维持时间在54d以上;首免7d后进行二免,可产生显著高于一免的抗体水平。疫苗免疫雏鸭能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增强T细胞的免疫力,可维持3周左右。疫苗在4℃可保存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临床分离到的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制成二联灭活苗,并加入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经实验室与野外扩大试验证实,该疫苗具有确实的预防效果。在免疫10天后,雏鸭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攻毒保护率达100%。野外试验可明显降低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感染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二联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临床分离到的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制成二联灭活苗,并加入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经实验室与野外扩大试验证实,该疫苗具有确实的预防效果,在免疫10天后,雏鸭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攻毒保护率达100%,野外试验可明显降低鸭疫苗杆菌与大肠杆菌感染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油佐剂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用司本-80、硬脂酸铝和自油作为油相,吐温-80和本地分离的驯化野毒鸡胚尿囊液为水相。造成的油包术型油佐剂疫苗,4℃放置6个月稳定。4倍量接种雏鸭,无异常,本疫苗免疫雏鸭后7天,攻毒保护率为100%,免疫期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西安某鸭场病鸭中分离到 1株菌 ,经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 ,鉴定为鸭疫里默氏菌 ;用分离菌株制作成油佐剂灭活疫苗 ,免疫 10日龄雏鸭 ,于免疫后 30 d用同源菌攻击 ,保护率为 83%(5 / 6 ) ,结果表明 ,本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江西某养鸭场发病的病原和筛选敏感药物用于临床治疗,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方法,从送检病死鸭的肝、心脏中分离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并鉴定到1株大肠埃希菌,该菌对小鼠和雏鸭有很强的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仅对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棒酸、奈替米星和红霉...  相似文献   

10.
从雏鸭流行病群的病料,获一分离物。它致死非免鸡胚和无母源NDV抗体一日龄来杭雏鸡100%;免疫中雏,11天后NDVF_(48)E_8强毒攻击得安全结果。也能致死一日龄实验雏鸭50~100%;分别与NDV和DHV阳性血清中和,各自接种10只一日龄雏鸭,前中和组死雏鸭50%,后中和组全健活。最终实验证明该分离物,乃NDV自然弱毒株和DHV强毒株的混合物。发人兴趣的是以上混合毒在鸭胚繁殖时无鸡红细胞血凝,转接鸡胚一代,血凝度为1:16,二代为1:32~64。这一现象当以鸭胚分离时,易导致两者混合感染的忽视。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雏鸭病毒性肝炎81代鸡胚化弱毒疫苗(简称BAU-1)的三种免疫途径进行比较,证实雏鸭皮下免疫一次,饮水或气雾免疫两次,免疫效果最好。通过对免疫雏鸭的血清抗体滴度进行测定,表明皮下和饮水这两种免疫途径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对近100万只雏鸭进行的野外试验表明,该BAU-1疫苗在DVH严重流行的鸭场,能有效地控制DVH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是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的高致病性细菌性传染病。为研制血清10型RA灭活油乳剂疫苗,选取10株血清10型RA分离株进行动物体复壮、分离和鉴定后,分别对部分毒株进行了毒力测定和灭活油乳剂疫苗的研制。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用分离株对7日龄雏鸭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分离株YXL1和HXb2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8×108 cfu和82 cfu,不同菌株之间的毒力差异很大。用研制的灭活油乳剂疫苗对雏鸭进行2次免疫后,免疫鸭可获得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并可抵抗强毒RA的攻击,以HXb2免疫后的攻毒保护性最好。抗体水平检测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用血清10型RA分离株HXb2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试验通过将鸭肝炎病毒(DNV)在鸡胚传代,培育出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DVH)弱毒疫苗——鸭病毒性肝炎81代鸡胚化弱毒疫苗(简称BAU-1),并对该苗进行了实验室试验。 试验表明,BAU-1对雏鸭安全无毒性,稳定性好,在敏感鸭体内连传5代无毒力返强现象。经测定,BAU-1的免疫剂量为5×10~(9·4)ELD50/只(皮下免疫)。通过对免疫雏鸭的血清抗体滴度进行测定,证实该BAU-1疫苗对雏鸭的免疫保护期在6周以上。  相似文献   

14.
鸭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自然病例鸭实质脏器中分离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血型和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的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基本一致,抗生素耐药性呈多重性,所有菌株均能使小鼠和雏鸭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5.
标准鸭肝炎I型血清对鸭肝炎野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鸭肝炎免疫失败的原因,对从该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野毒SN株等6个毒株在7日龄雏鸭、10日龄鸭胚上作免疫保护试验、交叉中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准鸭肝炎I型(DH-1)血清对部分野毒株(SN株、Z株、SF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较低,明显低于相应野毒株血清的保护指数,表明该校区部分鸭肝炎野毒的原性已发生改变。这一免疫保护试验结论得到了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的支持。根据试验结果,采取若干有代表性鸭肝炎野毒性与标准DH-I型毒株,制备鸭肝炎高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用于临床免疫防治,并注意排除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使临床免疫保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选取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分离株BZ-Ⅰ株作为疫苗株制备灭活苗,多次免疫蛋鸡制备卵黄抗体。经鸡胚中和试验法测定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为29.6;经动物试验证实卵黄抗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强毒的攻击,为雏鸭DVH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很高,是目前养鸭业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我县自1983年首次爆发本病以来,每隔1~2年都要流行一次,给全县的养鸭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控制本病的发生,我们和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一起,利用从本县分离的鸭病毒性肝炎毒株,经致弱后免疫产蛋母鸭,以保护雏鸭不受野毒侵袭。经过二年的试验,证明用本毒株免疫的母鸭,其后代的攻毒保护率可达100%。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 1、毒株:鸭病毒性肝炎盱眙毒株。经鸡胚致弱驯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培育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续传代至第53代以后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继代不出现毒力返强.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5×105.9ELD50的第54代病毒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免疫后4 d对强毒感染的保护指数为81.4%,免疫后6天的保护指数为100%.3日龄雏鸭免疫后5 d攻毒保护率为100%.1日龄雏鸭免疫后1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0-3.29,至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试验结果表明,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株第54代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毒力稳定,雏鸭接种后诱导产生的免疫力完全可以保护小鸭渡过鸭肝炎易感期,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