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春天的一天,密云县巨各庄镇张庄村64岁的刘老汉站在被告席上低着头,听着检察官滔滔不绝的念着公诉词,“唉,真不该点那把火啊”。尽管他多么后悔,可晚了。事情是这样的:今年3月18日,正是春耕大忙时节,密云县巨各庄镇张家庄村的刘老汉在自家承包的坝台地刨地。地刨完了,可是去年种玉米遗留下的那堆茬子,使刘老汉犯了难。于是,刘老汉就点火烧茬子。还真不错,堆积的茬子一会就烧成了灰烬。望着渐渐散去的青烟,刘老汉往灰烬堆上盖了些土,见不冒烟了,就收拾工具回家了。刘老汉走了后不到2个小时,那堆刘老汉看来已经没有…  相似文献   

2.
11月5日,一古稀老头匆匆走进荔浦县林业局公安股,对公安人员说:“我儿子盗伐了别人的杉木,请你们前去处理……”这老汉姓温,修仁镇老县人,今年已73岁,在村里任了16年护林员。16年来,他为护林尽职尽责,铁面无私,深得乡亲们的拥戴,曾被县里授予“优秀护林员”和“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11月2日,温老汉的儿子因手头吃紧,到同村一村民的承包山上偷砍了14株松木拉到附近的木片加工场出售。温老汉听说后立即严厉批评,并要儿子主动到林业部门承认错误,但儿子和家人反对温老汉的做法,指责他吃里扒外。…  相似文献   

3.
我叫余宏亮,是余锦柱的儿子,我还有一个妹妹叫余宏玉。去年秋天,我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接到父亲打来电话,说家里有重要事情,要我立即回家一趟。我匆匆赶回家后,父亲以一种看似不容商量的神情严肃地对我说:“没办法,叫你回来报考森林嘹望员,怎么样?”原来县里要招考嘹望员,公告贴出半年,还没人报名。  相似文献   

4.
快到麦收时节,一场细雨使库布齐沙漠变得格外温顺。锁锁和改改小两口回村接爹,要叫爹看看他们的治沙成果。“我不去!”石老汉开始还憋着一股劲,但经不住小两口的再三央告,心里也开始有点活动。半年来,石老汉常听乡亲们夸儿子和媳妇承包荒沙,当造林专业户有了出息,好几户人家向锁锁预订苗条。估计树可能种得不赖,可他又不完全相信。“我早就说你不要和娃娃们拧眉,娃娃们比你有能耐。不信,今儿个去看看。”老伴也开始劝他  相似文献   

5.
4月 2日,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89团 2连董希贤老汉的 60寿辰。董老汉的儿女们为表示孝心,暗中商议凑了 500元钱,准备在父亲大寿之日,排排场场地庆贺一番。老人知道后,对儿女们说:“我不喜欢你们请客,大办酒席。把你们为我庆寿的钱、交给我亲自安排,我觉得更合适,你们也算尽了孝心。”谁知董老汉拿到钱后,又把自己的 200元钱也用上,买来了优质苹果,香梨,葡萄等果树苗,以及杨树和榆树苗,在自己家门前戈壁荒滩上,种起了树。   儿子不解地问:您老平时省吃俭用,现在花几百元钱,买这些树苗,不心疼 ?董老汉说:“这些钱花得值…  相似文献   

6.
在田阳县桥业乡大架村大架屯的后被上,生长着一片200多亩的杉林。这是该屯场丰营老汉用6年时间营造的“养老银行”。今年66岁的杨丰营子孙满堂,三个儿子勤劳致富,家里生活宽裕。可辛勤劳动了一辈子的杨丰营就是闲不住。1990年,屯里分给他家一片荒坡,杨丰营心里一亮:何不在荒坡上种杉木?征得几个儿子同意后,杨老汉便上山扎营,一边挖坑,一边从本村林场买来树苗。一年下来。他硬是一个人种下了200多亩的杉木,还种了几十亩的柑桔、三华李、甜梨。那一带的山坡度比较斜,一遇大雨洪水暴发,会冲走树苗。杨老汉便在杉林的四周挖了排水…  相似文献   

7.
圈里人     
刘伟是我的大学同学,爱好写作,因为诗写得好,大伙都管他叫刘诗。叫他刘诗他很高兴,往后走在大街上有人问他你是谁,他就会笑着说:“圈里人管我叫刘诗。”毕业后,大家都各忙各的。3年后的一天,我在大街上遇到了刘伟,刘伟一副老板的派头。我问:“刘伟在哪里发财?”刘伟听了先是一愣,然后笑了笑说:“搞了家公司。”我说:“不写诗了?”“不写了。往后老兄也不叫我刘诗了,哪味儿太穷,现在圈里人管我叫刘董。”我一时改不过口来,有时见了面还是叫他刘诗。后来我好不容易改过来,可他又不办公司了。这天我又见到了刘伟,我说:“…  相似文献   

8.
广西灌阳县新街乡平涧石门口自然村农民邓敬忠老汉去田间劳动,路上发现一只从北方飞来的大鸟(当地人叫蛇鹤子),被路边树下的藤子缠住发出“啪啪”的响声,邓老汉走近一看,只见大鸟在挣扎,难以起飞。一贯爱鸟如“子”的邓敬忠老汉小心将鸟救起。回家过秤,鸟重2.05公斤,双翼长约1.5米,高如8岁儿童。  相似文献   

9.
在群山环抱的皖南黟县际联镇大同村,有一片叫“金字面”的山岗格外引人注目。那山上松杉滴翠,秀分多姿,茶桑纵横,果木茁壮,显得生机盎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片被雕琢得像园林一样的山场,竟是一位今年已83岁高龄的老人花了10多年心血辛勤建成的。这位老人叫韩成坤。他的开荒造林故事是从1984年开始的。那时,个人承包荒山造林在大同村还没有推开,老人望着金字面山那一片光秃秃的山场,心里十分着急,时年已68岁的韩老汉三番五次地找村长念叨:“山上没树,就象人没穿衣袋一样,多难看!再说,开发荒山种树种果,也能搞活经济呀!”…  相似文献   

10.
茶楼听冬     
西晋文学家张孟阳有吟茶诗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芳茶怡人,品茶自是闲雅,极有味道的。鲁迅先生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茶有茶道。古人饮茶饮出了水平,经过历代王朝更迭,茶道形成了多种流派。“茶之品”是贵族茶道,旨在显示富贵;“茶之韵”是雅士茶道,注重艺术欣赏;“茶之德”是禅宗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茶之味”则是世俗茶道,追求人生享受。   我喜欢茶,尽管不善品茶。闲暇,还常去茶楼坐坐。    一      山叫凤凰岭,不高,树挺多。从山上下来,就见数间木屋散落松柏之中。木屋典型…  相似文献   

11.
深秋的一天,秘书又来找到张向荣,商量横店红木企业6大家联合推广的事情,秘书说:“大家相互间都在看着别人,说别人不签,他也不签,我想总要有人先签吧。”张向荣微笑地看着秘书,答道:“当初,我有这个构思的时候,就预见了这个问题,今年还这样,我先签吧。”  相似文献   

12.
兄弟请原谅     
听说母亲病了,病得很重。我打电话回老家,叫兄弟们快把母亲送进城里来治疗。过了几天,依然不见他们送母亲来,我只好再次打电话回去问怎么回事。兄弟们说,他们正在商量谁出多少钱。我生气地说:“妈都病成这样了,还磨蹭什么?快送进城里来,钱我出,不要你们出。”兄弟们这才把母亲送到城里来。我到医院去交费,给母亲办住院手续,真的不要兄弟们出一分钱。把母亲安顿在病房后,就要安排人守护。我跟兄弟们说:“我们轮流守吧,每人两天,轮完一遍再轮回头。”兄弟们不吱声,沉默了一会,大哥才说:“你那么了不起,还要我们干什么?”…  相似文献   

13.
勋章和赏介绍信孔令德林大咽了三次气,终也没闭上眼。今天午后他又一次咽气,村长贵宝和几个群众连喊带叫,他又慢慢缓过来了。“你还有什么放心不下?”守看他的人问。他眯着眼只嘴唇动了动,人们相互交换着眼色。“这可咋办?”他单身一人,领养了个儿子还在外地工作。...  相似文献   

14.
鸟祭     
早上,有一只鸟站在院内的晾衣绳上,不停的跳着,叫着。鸟不大,跟麻雀差不多,我估计是从院后竹林里飞来的。一院的阳光,一院的鸟鸣。晌午,这只鸟还在叫着;太阳挨着山了,小鸟依旧不归。“爸,有只鸟!”在屋里看电视的儿子惊呼起来。窗关着,纱门也关着,这鸟怎的钻...  相似文献   

15.
星期天,我在家里温习功课,忽然外面响起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不用说我也猜得着是谁,他是我家的“常客”,我父亲的好朋友,刘大伯。刘大伯是汽车驾驶员,三五天来一次,时不时还提着些土特产送给爸爸。“玲玲,来客人啦,开门去”,爸爸在书房里叫道。  相似文献   

16.
<正>小山村祖辈的村庄,父辈的村庄,我的村庄,却不再是儿子、孙子的村庄了。那一条路叫柳树湾,那一块地叫碑子台,那一道粱叫滚牛洼,那一条河叫水担渠,那一种鸟儿叫伙恋伴,那一种虫子叫屎爬牛,那一种蜇手的草儿叫癣麻……山头那棵老梨树是野生的,河滩一行老柳是爷爷的爷爷栽下的。一棵棵老柳被岁月掏心成了朽木,但那一张千皴百裂的树皮,还在。春风从柳梢上归来,没牙老汉念叨着:"又活了一年!"  相似文献   

17.
田老汉哭了     
孙阁  张哲  孙超 《河北林业》2007,(2):30-31
“树就是我的儿子,现在黑心人把树毁了,就是在毁我的命根子,求求上级领导,谁能给我一个说法吧。”田老汉在自己栽种的杨树林里手抚着被毁树木泪眼婆娑。  相似文献   

18.
噪声吃人     
噪声吃人○陈大超一个被儿子接到城里“享清福”的农村老汉,一到城里就发现了一种使他听起来觉得很不对头的声音。那是一种什么声音呢?他不由得侧耳细听。显然,那不是他在乡村听惯了的鸟声、虫声、水声、风声或是稻浪声。听了好久好久,他终于听清楚了———那是一种很...  相似文献   

19.
绿色的种子──记内蒙古林科院副研究员周晋基已经50岁的他,既没有雍容富贵的官相,也没有长坐办公室者的“将军肚”,看上去真像一个成年累月在地里摸爬滚打的农民。只有那副眼镜还表示他是个知识分子。他,就是生在江南、扎根北国的内蒙古林科院副研究员周晋基。同事...  相似文献   

20.
保山市瓦度乡平林子村有一农户独居山上,被人们称为“独家村”。户主杨有光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就留下妻子施国美和8岁的儿子小发文。由于这里一无水资源,二无稻田耕种,人们一年四季均以种植玉米和小麦等旱地杂粮为生。去年冬月初四这天,是施国美和儿子最忙碌的一天;学校寒假结束,施国美要送儿子到5公里外的学校读书。为了按时到校,鸡叫头遍母亲就把儿子叫起,匆匆热了点玉米饭让儿子吃后,母亲就带着儿子到学校去。刚走了一公里多路,就听到儿子在前边10多米处大减:“妈妈,快采,这里有一个大乐西!”听到喊声,母亲以为儿子遇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