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植372对棉铃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系统饲养、组建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棉花品系中植372对棉铃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中12相比,取食中植372的棉铃虫表现为幼虫生长缓慢、发育历期延长,雌蛹体重减轻,雌成虫的产卵期和寿命缩短、产卵量降低,种群的总生殖力、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显示了对棉铃虫较明显的抗生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系统饲养、组建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棉花品系中植372对棉铃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中12相比,取食中植372的棉铃虫表现为幼虫生长缓慢、发育历期延长,雌蛹体重减轻,雌成虫的产卵期和寿命缩短、产卵量降低,种群的总生殖力、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显示了对棉铃虫较明显的抗生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检测和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6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系)不同生育期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及其对各世代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总体上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6个品种(系)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子叶期最高,达1 210.03~1 733.15 ng/g,与子叶期相比,三叶期、七叶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Bt毒蛋白含量减少幅度为2.5%~96.0%。6个品种(系)对第4代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较低,毒杀效果仅为19.0%~41.3%。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逐代下降,各棉花品种对第4代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仅为12.0%~36.2%。  相似文献   

5.
棉花品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差异对棉铃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不同棉花品种的嫩叶饲养棉铃虫幼虫,其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近似消化率、食物转化率、食物利用率均不相同。感虫品种与高抗品种间的差异显著。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棉叶中6个影响因子(棉酚、单宁、油腺、总蛋白、总糖、单糖)与幼虫相对生长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明确了各因子所起的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第1主成分为棉酚、单宁和油腺的作用,第2主成分为总糖、总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玉米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m(Htlbner)是常年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采用室内离体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孟山都转Bt基因抗虫玉米Yield—Gard不同组织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田间人工接虫抗性鉴定。Bt玉米花丝、苞叶和幼嫩雌穗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取食Bt玉米花丝和幼嫩雌穗(籽粒和穗轴)的棉铃虫初孵幼虫不能存活和完成幼虫期发育,而对照分别有51.0%和22.0%个体完成幼虫期发育。以Bt玉米雌穗苞叶饲养棉铃虫初孵幼虫,5天后幼虫全部死亡,而非Bt玉米对照仅为16.0%,差异显著。田间花丝期人工接种棉铃虫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Bt玉米雌穗被害率为3.5%,危害级别为0.007,百株存活幼虫14.3头。而非Bt玉米雌穗被害率达到82.5%,危害级别为2.51,平均百株存活幼虫79.6头,显著高于Bt玉米。这些结果说明转Bt基因玉米穗期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明理.  相似文献   

7.
胚轴切断法诱导棉花抗棉铃虫及其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导抗虫棉株对棉铃虫营养代谢功能的影响表明,胚轴切断法结合假单胞杆菌(D-2251)诱导处理的棉株可使棉铃虫相对生长率(RGR)、相对取食量(RCR)和近似消化率(AD)明显降低,分别降低22.95%、26.12%和27.23%,仅用胚轴切断法处理的棉株可使GRG、RCR和AD分别降低17.25%、21.44%和4.09%。对诱导处理棉株体内植物多元酚和抗虫萜烯类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胚轴切断法后,  相似文献   

8.
用ELISA法和室内生测法研究分析了3个转Bt基因棉花株系新棉33B、GK12、GK2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杀虫蛋白表达量、校正死亡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杀虫蛋白表达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苗期和蕾期杀虫蛋白表达量较高,花期呈下降趋势,花铃期下降最为明显,到铃期和吐絮期含量略有回升.不同组织器官的杀虫蛋白表达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其顺序为叶>铃、花心、花萼、蕾>花瓣>苞叶.室内生物测定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与其杀虫蛋白表达量高度一致.转Bt基因棉花应加强中后期对棉铃虫的监测和补充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9.
棉花对硃砂叶螨抗性的鉴定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1991年进行的棉花抗硃砂叶螨试验表明,海岛棉和二倍体栽培棉(中棉和草棉)对硃砂叶螨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它们的抗螨性已通过远缘杂交技术转移到了感螨的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来自四川省和河南省的一些品种以及来自美国的PD种质系对硃砂叶螨的抗性比湖北省当地品种要差。叶片有毛,无腺体和高含淀粉的棉花,硃砂叶螨为害较重;而叶片具有致密茸毛、棉酚、可溶性糖、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高以及叶片鲜重高的品种抗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部分GK系列Bt棉对棉铃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1997~1998年在河北省廊坊市和1998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分别研究了转CryIA Bt抗虫基因棉花GK-2、GK-5和GK-12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GK-2和GK-12在整个生育对棉铃虫皆保持极高的抗性,在对照普通棉花品种棉铃虫高峰期百株幼虫2代44~138头,3代113~138头和4代144头密度下,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8.71%~95.45%、92.75%~97.65%和  相似文献   

11.
12.
棉铃虫预报因子评述天门市植保站李明福,张民主棉铃虫自70年代初期大发生之后,80年代一直发生较轻.但进人90年代之后,发生又逐年加重,1994年达到了特大发生程度.根据90年代棉铃虫的发生特点,笔者认为:在目前耕作制度条件下,在预测预报中,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13.
Bt转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状的观察江苏省涟水县农业局(223400)高红权丁维东徐建华抗虫棉是农业科学家将Bt转基因棉与普遍推广品种杂交选育的。是目前棉花生产的一项重大新技术,是减轻棉铃虫危害,夺取棉花稳定高产的新措施之一。我县1995年从江苏省农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美国棉花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通过对现时品种的比较分析,指出现时改良品种衣分和铃数增加是美国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现时品种抗逆性较强也有一定作用.烟青虫是美国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根据对1890~1986年选育、发现的18个棉花品种的试验和分析,表现它们在产量、衣分、铃数和铃重等性状上均有显著差异,但对于烟青虫抗性选择上还嫌不够.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棉抗棉铃虫性的鉴定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近年对我国培育出的转基因棉抗虫性鉴定实践,总结制定出转基因棉抗虫性鉴定技术和标准。应用该技术鉴定出36号等转B.t.基因棉高抗棉铃虫的株系,并已进入田间试种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棉铃虫杀虫剂抗性的治理策略NeilW.Forrester,等引言1983年1月,在昆士兰州的中部埃默拉尔德,合成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大田棉铃虫失去了有效的控制。在此之前(Riley,1989),在美国因这类药剂取代了具有抗性和环境污染的有机氯制...  相似文献   

17.
室内测定了转慈姑蛋白酶抑制素(API)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及对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转基因棉饲养棉铃虫,对幼虫拒食率24h达76.49%,72h达80.57%,试虫体重在取食48h后显著下降,72h后较对照低54.04%。试虫取食转API基因棉后,中肠的强碱性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取食24、48h后的强碱性胰蛋白酶酶活性分别只有对照组的68.1l%和55.89%;类胰蛋白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85.87%和64.61%;对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不明显。显示转API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中肠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与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阻滞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棉花叶片茸毛分布及其与棉铃虫产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英  杨雪梅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4):296-296,304
作者观察到棉铃虫多选择棉花顶部嫩叶正面叶脉处产卵,嫩叶正面叶脉茸毛数逐级递减。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叶片茸毛的观察方法、标准部位和分级标准,并分析了棉铃虫产卵选择与叶片茸毛密度的关系。几年来对100多个品种(系)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于棉铃虫抗药性上升,常规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防效欠佳,急需新的替代药剂,特进行新药剂防治棉铃虫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15%茚虫威EC、22%氰氟虫腙SC、60g/L乙基多杀SC等四种农药防治棉花棉铃虫安全、高效、持效期长,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棉花受棉铃虫为害后的补偿效应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四因子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的试验结果,建立了以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成铃及单株产量为目标函数,考虑种植密度、果枝数、模拟被害蕾(7月上旬)和被害幼铃(8月上旬)四决策变量的数学模型。模型行为反应表明:低密度(小于2千株/亩)或高果枝数(大于16个/株)条件下棉花补偿能力衰退;被害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增产作用;被害幼铃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但相对来说,密度和果枝数是影响产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模拟计算表明:允许蕾被害584—656个/百株和幼铃被害187—225个/百株,并配以密度4360—4520株/亩和果枝数14.4—15.06个/株的措施,可获取亩产皮棉95公斤以上。最后给出了不同农艺措施下棉花的损害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