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绿茶保鲜技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绿茶保鲜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农产品保鲜技术正向着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生物控制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贮藏保鲜剂将向高效、天然、营养型方向发展,此类天然食品保鲜剂将逐步或部分取代目前使用的化学合成保鲜剂。绿茶常温贮藏保鲜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找到易于推广应用、成本低廉、绿色高效的绿茶保鲜方法。研究常温条件下的绿茶生物保鲜方法应是解决绿茶常温保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名优绿茶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机理、名优绿茶贮藏保鲜技术应用现状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名优绿茶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指 出了名优绿茶同期保鲜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影响猕猴桃贮藏保鲜的因素,然后从采前和采后2个方面论述了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重点阐明了采前喷施钙、二氧化氯和壳聚糖涂膜以及采后物理、化学及生物保鲜技术在猕猴桃贮藏保鲜上的应用。最后根据产业发展现状从贮藏方式、栽培管理、运输保鲜体系及开发天然保鲜剂等方面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名优绿茶综合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优绿茶贮藏过程品质陈化劣变是茶叶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 ,这种变化的大小直接受茶叶含水量、温度、氧气、光线等条件的影响。名优绿茶贮藏保鲜必须充分干燥 ;大批量名优绿茶采用茶叶专用低温冷藏库保鲜 (0~ 8℃ ) ;销售小包装茶叶采用真空或除氧剂除氧密封包装比较理想。三者综合应用 ,可以达到理想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名优绿茶高效复合保鲜剂,以湖南郴州茶树良种示范场春季1芽1叶加工而成的名优绿茶为原料,选择去湿除的保鲜剂对其进行破坏性贮藏3个月,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物理性状,儿茶素组分四方面比较分析了各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名优绿茶破坏性贮藏3个月后,香气、汤色、滋味、亮度、透光率以及各内含成分不同程度地劣变或下降;各复合保鲜剂对名优绿茶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以变色硅胶+维生素C,变色硅胶+铁粉,焦亚硫酸钠+维生素C的保鲜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影响栗果的贮藏保鲜因子、栗果的贮藏保鲜技术及栗果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提出今后栗果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方向为:一是加强栗果采前管理研究,为贮藏保鲜及加工提供无公害、病虫率低的栗果原料;二是利用生物技术,从栗果耐贮藏品质上解决贮藏保鲜问题;三是综合应用贮藏保鲜技术,加强栗果深加工产品及机械开发研究,为提高其附加值、促进其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蓝莓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蓝莓采后病害和致病病原菌及有关蓝莓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如低温贮藏、气调贮藏、高压静电场保鲜、辐照保鲜、壳聚糖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包装方式、生物保鲜剂保鲜、植物提取液保鲜,以及其他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蓝莓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猕猴桃栽培历史相对较短,产业发展迅速但各环节发展不平衡,贮藏保鲜目前还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对影响猕猴桃贮藏的因素以及国内外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目前猕猴桃贮藏保鲜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甘薯(Ipomoea batatas)作为一种熟为人知的餐桌美食,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为了满足人们绿色健康饮食需求、推进甘薯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对甘薯贮藏期间遇到的病害、当前常用的甘薯贮藏设施以及不同保鲜技术(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在甘薯贮藏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对甘薯贮藏保鲜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绿色环保的天然防腐保鲜剂(如中草药提取物)的研究应用有利于促进可持续绿色农业的发展,搭配高效且经济的贮藏设施是甘薯在今后绿色贮藏保鲜道路上发展的必要措施,旨在为该技术在甘薯作物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因其独特口感及富含维生素C等特点,越发受到消费者所喜爱。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同时猕猴桃采后配套设施的缺失,使得果贱伤农事件频频发生。气调保鲜贮藏是指通过对贮藏环境中O_2与CO_2的比例进行调节以实现保持果蔬品质、延长果蔬贮藏保鲜期的目,本文通过对猕猴桃采后气调保鲜贮藏技术分类、气调保鲜技术分析、气调保鲜技术注意事项和采用气调保鲜贮藏技术的优势方面来介绍气调保鲜贮藏技术在猕猴桃中的运用,以期为猕猴桃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能在保证绿茶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杀青叶存放时间.  相似文献   

12.
四川宜宾茶文化源远流长,属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具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通过2009—2011年针对宜宾市主要绿茶生产企业的数据调研,了解各企业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原料来源现状、使用的仪器设备、产品现状等,重点把握宜宾早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及工序,并绘制工艺流程图。对宜宾绿茶及早茶加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宜宾早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潜在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绿茶贮存期间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是一种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的产品,其贮藏销售需经历一个较长的高温高湿季节,因此成茶易于劣变。对绿茶的特性、绿茶贮藏方式以及绿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品性变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杀青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绿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绿茶的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4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杀青的目的和要求,重点阐述了不同杀青方式、杀青温度和时间、鲜叶摊放时间和程度以及投叶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以更好地提高绿茶品质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杀青方式对秋季绿名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水平及茶叶生产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减少因茶园施肥、用药、加工等所造成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将信息技术和茶叶生产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点结合起来,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绿茶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绿茶产地环境、种植环节、加工过程及包装储运等质量关键控制点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乌龙花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晒青、摇青程度的不同处理,探讨出加工乌龙花香型绿茶的最佳加工工艺;并表明,把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运用到绿茶的加工上来,有利于减少夏茶的苦涩味,提高绿茶的香气,加工出高香的花香绿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制备苦荬菜保健茶的最佳杀青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炒青和蒸青两种杀青方式下蒙早苦荬莱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相对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苦荬菜茶适宜采用绿茶加工工艺制取;炮制苦荬菜茶,炒青方法好于蒸青方法;在不影响苦荬菜茶外形和成茶汤色等感官指标的前提下,苦荬菜在180℃条件下炒青2min,其多酚氧化酶相对活性最低,对茶多酚的降解程度最低。[结论]该研究为苦荬莱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加工工艺下不同品种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旨在进一步了解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紫芽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及香气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乌牛早、南山白毛和紫娟3种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制成的4类茶样[直接烘干茶(对照)、绿茶、白茶、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其香气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乌牛早绿茶感官品质综合表现最佳,总分为90.65分。从12个茶样中共检测出40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和醛类在香气成分含量及种类上占据主导地位,酯类、烯烃类、酮类和其他类的种类及含量均较少。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84.37%(乌牛早对照)和13.44%(乌牛早红茶)。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脱氢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β-芳樟醇和氧化芳樟醇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低,脱氢芳樟醇和烯烃类物质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β-芳樟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紫娟>南山白毛,相对含量最高为54.05%(乌牛早对照),最低为19.10%(南山白毛绿茶);氧化芳樟醇(呋喃型)在南山白毛茶样中相对含量较高,其中在南山白毛白茶与南山白毛红茶中相对含量相差较小;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香叶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南山白毛>紫娟,相对含量最高为6.39%(乌牛早红茶),最低为1.76%(紫娟白茶);醛类在紫娟茶样中总含量相对较低。在所有茶样中,检测出26种共有香气成分,且共有香气成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受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的影响,12个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同种香气成分在不同茶类中含量也有所不同。乌牛早紫芽用于制备绿茶具有一定优势,而南山白毛紫芽与紫娟紫芽均适合用于制备白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