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山人工草地共生固氮和尿素的去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允寅  陈明 《草地学报》1995,3(2):158-163
试验结果表明,亚热带中山草地施入75kg/ha15N-尿素能明显提高鸭茅产草量,其N%的增加显著高于多年生黑麦草;豆科牧草的N%不受施氮的影响。但是,巴东红三叶的固氮活性因尿素的施入而显著降低,胡依阿白三叶则无明显变化。前者固定空气氮量占植株地上部全氮量的81.95~93.24%,后者为56.64~69.84%。草场中生长10年以上的红三叶固氮百分率为91.82±7.65%,白三叶为54.74±12.34%。15N-尿素施入50天内豆禾牧草混播植株吸收利用36.02%,土壤残留46.79%,仅有17.18%的尿素损失;而混播禾本科牧草分别为28.44%、34.29%和37.20%。表明豆禾牧草混播显著优于禾本科牧草混播。在施入少量化合态氮素的情况下,禾本科牧草主要吸收土壤氮素,其吸收量占植株全氮的62.41~72.87%,豆科牧草则主要依靠共生固氮满足其生长和繁殖所需。  相似文献   

2.
刘兆红 《青海草业》2007,16(3):59-60,55
生物固氮对自然界的氮素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估计,每年全球的生物固氮量为175×107t,是工业固氮的3倍。其中农田固氮约为9×107t,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能力居各类固氮体系之首,约为3.7×106t。近年来,共生固氮资源的人工开发利用成就显著,花生、大豆、紫云英、三叶草、直立黄芪、苜蓿、红豆草等根瘤菌接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南方荒山和北方黄土高原飞机大面积播种豆科牧草技术的推广起了关键性作用。但开发利用生物固氮资源及人工草地栽培豆科牧草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美国每年从豆类生物固氮获取240×104t氮素,俄罗斯为260×104…  相似文献   

3.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江文  高永革 《中国草地》1994,(6):64-69,73
对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价值,影响豆科牧草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豆科牧草种的固氮能力及其固氮效益进行了综合探讨,指出应利用植物潜在的固氮价值更经济地进行草地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从物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方面阐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高效生产机制,将混播种类(单播、2种牧草混播、4种牧草混播和6种牧草混播)、混播群体空间结构(行距+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影响因素,从豆科牧草固氮能力、转氮效率、氮素营养竞争、种间相容性和生产性能分析和比较豆禾牧草在不同混播方式中氮素固定、转移和利用效率对混播系统生态功能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混播处理的牧草产量、N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播(P0.05),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但生产性能未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提高,异行混播+30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2)固氮量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转氮量和转氮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固氮率和贡献率变化不明显;异行混播+30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转氮量、转氮率和贡献率。3)营养竞争比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变化不明显,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异行混播+30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但营养竞争比率较低。4)牧草产量与转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相对产量总和与氮素营养竞争比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混播种类对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作用有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物种组合可能更为关键;通过混播群体空间结构的优化可以使豆禾混播牧草根系氮素固定、转移、利用途径和效率得到提高,为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联合固氮是草原土壤氮素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对于牧草联合固氮方面的研究却仍然比较滞后。综述了牧草联合固氮菌的种类、固氮酶活性、对牧草的促生作用、影响固氮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牧草联合固氮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卡洲满江红,俗称卡洲萍,属满江红科,原产美洲,七十年代末引入我国,是一种既能水生又能湿生的蕨类植物。叶片内有固氮兰藻,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是良好的饲料、饵料和肥料。萍体肥大,根系发达,生长快,产草量高。在适宜的生长季节,每天每亩可产鲜草200~300斤,每年亩产高达3~4万斤。固氮活性强,萍体氮素、蛋白质含量高,每百斤干物质含氮3~3.3斤,蛋白质20~21斤。抗寒耐热,终年不死。卡洲满江红喜欢群集生长,每亩以放养鲜萍800~1000斤为宜。如果初放时萍种不足,可用竹、棍等物拦截,使之密集在一  相似文献   

7.
为从物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方面阐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高效生产机制,将混播种类(单播、2种牧草混播、4种牧草混播和6种牧草混播)、混播群体空间结构(行距+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影响因素,从豆科牧草固氮能力、转氮效率、氮素营养竞争、种间相容性和生产性能分析和比较豆禾牧草在不同混播方式中氮素固定、转移和利用效率对混播系统生态功能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混播处理的牧草产量、N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播(P<0.05),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但生产性能未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提高,异行混播+30 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2)固氮量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转氮量和转氮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固氮率和贡献率变化不明显;异行混播+30 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转氮量、转氮率和贡献率。3)营养竞争比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变化不明显,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异行混播+30 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但营养竞争比率较低。4)牧草产量与转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相对产量总和与氮素营养竞争比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混播种类对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作用有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物种组合可能更为关键;通过混播群体空间结构的优化可以使豆禾混播牧草根系氮素固定、转移、利用途径和效率得到提高,为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紫花苜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江苏、湖南、湖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在我国北方地区紫花苜蓿是轮作中的主要牧草,其前作应是一年生作物、中耕作物或根菜类蔬菜作物,而后作应安排经济价值较高,需氮肥较多的作物,如玉米、麦类、棉花、甜菜等。紫花苜蓿不仅是优良的牧草,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灌溉条件下的二年生苜蓿,返青后的盖度可达95%,与同一坡地种植的农作物相比,能显著减少水土流失。苜蓿有较强的固氮能  相似文献   

9.
陕西豆科固氮牧草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陕西豆科固氮植物资源调查,共采得牧草37属98种。属内种间豆科牧草根瘤的形状、颜色、大小、着生部位相似,而属间植物根瘤特性差异明显。根瘤的形成和固氮活性与土壤条件和寄主特性密切相关。根据寄主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和利用状况,陕西豆科牧草根瘤菌的生态分布区可分为干旱区、草地区、耕地区和山地灌丛区。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氮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禾本科牧草没有根瘤,不具固氮能力,完全依靠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来维持它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氮素。然而,一般来说,无论是热带、温带和高寒山区,土壤中可利用氮的含量总  相似文献   

11.
箭舌豌豆与多花黑麦草混播群落氮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凯  周寿荣 《草业科学》1996,13(1):19-21
在盆栽条件下,对箭舌豌豆+多花黑麦草不同生育期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氮素含量,氮素积累速率及箭舌豌豆生物固氮速率,固氮量以及氮在土壤-植物根系-植物地上器官之间的转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混播群落中,生长发育前期阶段以箭舌豌豆占绝对优势,后期则黑麦草生长加快,植物地上部氮素积累速率为双峰型,地下根系则为单峰型。混播中箭舌豌豆的固氮速率呈单峰型。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禾-豆混播草地生物固氮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周道玮  姜世成 《草业学报》2010,19(6):276-280
 本研究以羊草-沙打旺、羊草-兴安胡枝子、羊草- 花苜蓿和羊草- 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为对象,比较4种豆科牧草在松嫩平原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固氮能力、氮素转移能力以及生物固氮量对草地氮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羊草-沙打旺、羊草-紫花苜蓿混播草地氮产量显著高于单播羊草草地,草地粗蛋白含量的增加显著改善了草地质量。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为35%~40%,大气氮是豆科牧草生长不可缺少的氮素来源。豆科牧草向羊草转移氮素2~12kgN/(hm·a),占羊草氮产量的5% ~24%。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增加了草地氮素资源,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生物固氮量分别占其混播草地总氮产量的20.30%,17.78%,11.29%和31.77%。  相似文献   

13.
西藏牧草和作物秸秆热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西藏牧草和常见作物秸秆热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9个牧草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为16.06~20.68 kJ/g和17.83~22.47 kJ/g;天然牧草热值水平低于栽培牧草。所有牧草去灰分热值均高于世界陆生植物平均值(17.79 kJ/g),其中95.65%的牧草属于中高热值牧草。各科牧草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排列顺序不同,而灰分含量是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作为牲畜主要饲草种类的禾本科牧草平均去灰分热值高达20.46 kJ/g。几种常见作物秸秆热值含量较牧草低,平均去灰分热值含量为17.75 kJ/g,但也接近世界陆生植物的平均水平。作物秸秆的干质量热值和灰分含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根瘤菌与豆科牧草共生固氮,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科学研究指出,红豆草根瘸菌的专性强,即红豆草根瘤菌只适于红豆草属牧草间相互接种,而其他属豆科牧草则接种无效。同时,对红豆草根瘤菌的效应说法不一,有人认为红豆草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很强;也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红豆草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弱,给接过根瘤菌种的红豆草施用硝铵,其产量要比已接种而未施硝铵的增产20—30%以上,原因可能是接种无效或者根瘤短命。红豆草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很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通过豌豆与玉米间作,并对单作和间作豌豆进行根瘤菌接种,研究了接种对豌豆结瘤固氮特性、豌豆及间作玉米的氮素吸收量、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及接种提高了固氮酶的活性;相对于间作不接种,间作接种根瘤菌ACCC16101(R1)和XC3.1(R2)后,根瘤重量增加了19.0%~120.4%;ACCC16101对间作作物的氮素吸收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影响较小;间作接种XC3.1后, 豌豆、玉米的氮素吸收量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籽粒产量比间作不接种提高16.9%和19.1%,土地当量比也高于接种ACCC16101和不接种;XC3.1适宜在豌豆/玉米间作系统中接种。  相似文献   

16.
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大豆黄酮(Daidzein)是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一种,主要存在于牧草和谷物中,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植物雌激素样活性(相当于17β-雌二醇活性的10^-3-10^-5)和抗雌激素的双重生物活性反应。还具有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促进乳腺发育及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豆黄酮,能够在促进动物生长,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动物繁殖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发挥显著的生理作用。而且大豆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类作物和牧草中,因此在开发其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多花黑麦草作为一种很好的饲草作物,目前在南方地区已得到广泛的种植,但多为单播。如将黑麦草与豆科牧草特别是短期生长的豆科牧草如苕子、紫云英(绿肥与饲草兼用)混播,因豆科牧草根系发达,具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为黑麦草提供氮素,不但能提高多花黑麦草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 加拿大把苜蓿称为“牧草之王”。它是分布最广,而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的豆科牧草。苜蓿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为家畜提供优质饲草。由于能的贮量减少和氮肥价格的上涨,苜蓿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将不断地增高。苜蓿靠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积  相似文献   

19.
栽培牧草的施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牧草粮食。增施肥料,特别是有机肥料,不仅能满足牧草生长的需要,而且还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1合理施肥的原则1.1根据牧草种类和需肥量施肥牧草的种类不同,所需要的肥料种类、数量也不同。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大,反应敏感。因此,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豆科牧草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应以磷、钾肥为主和少量的氮肥,尤其是在幼苗根瘤尚未形成时,施用少量的氮肥,可促进幼苗的生长。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混播的草地,首先要增施磷肥,促进豆科牧草根瘤的形成,以磷固氮,促进禾本科牧草的…  相似文献   

20.
羊草草原豆科牧草生物固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东北羊草草原豆科牧草的频度、密度和生物量,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豆科牧草和参照植物的氮浓度,用15N同位素稀释法测定豆科牧草的氮素固定比例,并结合生物量测定结果,计算豆科牧草的年际生物固氮量为1.5kgN/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