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上中旬采攮主荣成海域的魁蚶,在常温条件下,投喂小球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经11天促熟便可自然产卵。幼虫培育主要用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混投,育成率达55.6%,340m^3水体出壳长700μm以上稚贝20.1亿粒(591.2万粒/m^3),经40余天海上保苗出商品苗3.52亿粒(103.53万粒/m^3),保苗率17.5%。  相似文献   

2.
青蛤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青蛤人工育苗技术,2001年7~8月,利用72m3水体进行青蛤人工育苗试验。采用阴干5h 流水3h对亲贝刺激催产,以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培育幼虫,以100目筛绢网筛出的细海沙做附着基,自亲贝产卵起历时20d,培育出壳长(318~487)μm的双管期稚贝9250万粒,浮游幼虫培育成活率86 7%,底栖稚贝培育成活率平均85 6%。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采取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黄边糙鸟蛤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幼虫生长发育时期的合适饵料,研究了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效果。用浓度为105个·m L-1的9种单胞藻分别饲喂2、6、10、14和18日龄幼虫,1 h后观察幼虫摄食情况,对已摄食单胞藻的幼虫过滤冲洗后转移至过滤海水中观察其消化效果。结果表明,幼虫在所有日龄都能摄食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6日龄开始摄食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14日龄摄食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18日龄摄食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但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较难消化,水体中单胞藻投喂过多使单胞藻不消化或不完全消化。因此,在幼虫培育中应选择容易摄食和消化的绿色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作为开口饵料并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6种单细胞藻类培育西施舌面盘幼虫生长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结果:体长82μm的西施舌D形幼虫,2h后开始摄食湛江叉鞭金藻,体长136μm的壳顶幼虫才开始摄食扁藻。幼虫昼夜摄食率以上午6h—12h为最高,摄食小球藻、异胶藻、湛江叉鞭金藻的消化速率(H)为8—6h。用湛江叉鞭金藻为单一食料,投放密度以4—5×10~4ceⅡs/ml育苗效果较好。西施舌幼虫培育密度以2—5个/ml为适。  相似文献   

5.
硬壳蛤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壳蛤 (Mercenariamercenaria)亲贝于 2 0 0 0年由美国引入大连 ,采用阴干和温度变化刺激对其进行人工催产 ,亲贝诱导排放比例可达 80 %。水温 18~ 2 6℃ ,2 0 .5~ 2 4 0h胚胎发育到面盘幼虫 ,孵化率达 94 %。浮游幼虫前期饵料以湛江等鞭金藻 (Iscochrysiszhanjiangensis)为主 ,逐渐添加新月菱形藻 (Nizschiaclosterium) ,后期以新月菱形藻为主。硬壳蛤幼虫温度、盐度的适宜范围分别为 19~ 2 7℃、2 5 .0~ 3 3 .6。饵料以混合投喂效果最佳 ,湛江等鞭金藻次之。浮游幼虫培养 12~ 17d ,幼虫壳长达 2 0 0~ 2 10 μm ,采用在培养池底铺砂做附着基 ,幼虫变态率达 2 1% ,稚贝培养 3 0d后可达 1mm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6种单细胞藻类培育西施舌面盘幼虫生长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结果;体长82μm的西施舌D形幼虫,2h后开始摄食湛江叉鞭金藻,体长136μm的壳顶幼虫才开始摄食藻。幼虫昼夜摄食率以上午6h-12h为最高,摄食小球藻,异胶藻,湛江叉鞭金藻的消化速度为8-6h。  相似文献   

7.
采用亲贝升温促熟,筛选眼点幼虫附着,使用塑料板、颗粒附苗,EPI、NE培育单体牡蛎,室内培育幼虫、土池附着等技术培育牡蛎幼虫、生产单体牡蛎苗种。在600m^3水体中育出1.38亿粒稚贝,平均23万粒/m^3,2.5cm以上幼虫1611.3万个,1991年1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黄国雄 《海洋渔业》1985,7(2):79-79
<正> 南海水产研究所与海南陵水珍珠养殖场合作,开展黑蝶贝人工育苗的研究,1984年获得成功。第一次是用人工授精方法,孵化出幼虫;第二次是用人工肥育母贝,使其自然产卵、孵化,然后用角毛藻、叉鞭金藻和扁藻等为饵料饲养幼虫。经过两个月精心培育使其长成幼苗,幼苗大小平均壳长为3毫米左右。  相似文献   

9.
珠母贝浮游幼虫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OA-3011、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巴夫藻、面包酵母、光合细菌单独及多种混合投喂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喂时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OA-3011效果最好,幼虫壳长93 μm时可投喂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巴夫藻、面包酵母、光合细菌不宜单独投喂;直线铰合期、壳顶幼虫的最适日投饵量扁藻为2 400cell/mL和5 000 cell/mL,湛江等鞭金藻为3 000 cell/mL和5 500 cell/mL,光合细菌为10 000 cell/mL和15 000cell/mL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光合细菌和绿色巴夫藻混合投喂对浮游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有显著提高,出现壳初、眼点、附着和变态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0.
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蛤亲贝室内人工暂养促熟后,采用自然排放法、阴干升温刺激法和氨海水浸泡法诱导产卵,以等鞭金藻和扁藻为饵料培育幼虫,以细砂和棕帘为附着基立体采苗,采取室内水池流水培育、定期淘砂筛苗法,经156天在6m^2水池中育出壳长3.4 ̄5.8mm的文蛤苗种85.2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达到14.2万粒/m^2。  相似文献   

11.
金藻由于个体小、营养价值高,是近江牡蛎、青蛤等贝类幼虫理想的开口饵料,但由于对培养条件要求较高,特别容易被污染,大型培养往往无法稳定地进行。笔者在2008年的5~7月,采用敞开式的培养方式连续成功地进行金藻的生产性大规模培养,每H供藻量约为10^m3,藻液浓度约为2~3×10^7个/ml,供藻水体占金藻培养水体的1/6。  相似文献   

12.
海洋酵母培育中国对虾、太平洋牡蛎幼体的生产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以海洋酵母为饵料培育中国对虾、太平洋牡蛎幼体获得成功,并且以海洋酵母与小球藻或湛江叉鞭金藻混合使用,培育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单细胞藻类并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彤 《水产科学》1997,16(3):42-43
早春育苗期间,利用回收贝类培育废水增减单胞藻饵料,结果使新月菱形藻的细胞密度达到450万细胞/ml、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达140万细胞/ml。而通常所采用的自然砂滤海水经加热升温后培养新月菱形藻细胞密度为320万细胞/ml,叉鞭金藻密度为100成细胞/ml,利用贝类培育废水培养饵料具有生长快、节能等特点是有其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14.
几种饵料对华贵栉孔扇贝浮游幼虫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湛江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亚心形扁藻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生长和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金藻和亚心形扁藻混合组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金藻和酵母组次之,单独投喂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时生长速度最差。投喂酵母组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笔者开展了不同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以单种单胞藻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的效果最好;两种单胞藻混合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组合效果最好;任何两种饵料组合均比这两种饵料的单种投喂幼虫生长速度快。牟氏角毛藻以4×104cells/mL的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湛江叉鞭金藻和微绿球藻均是以6×104cells/mL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宽壳全海笋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进行了宽壳全海笋繁殖的初步观察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观察,揭示了宽壳全海笋繁殖和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筛选出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采苗的适宜环境条件.在浙南沿海,宽壳全海笋的自然繁殖时间是每年的4-6月份,水温为18~22 ℃.壳长6 cm以上的雌性成熟个体1次产卵可超过2 000万颗,成熟卵的卵径约50 μm.受精卵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2~26 ℃,盐度21~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6 ℃,而盐度范围为16~26;幼虫前期培育的最适宜饵料为球等鞭金藻;经26~50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变态附着最适宜的基质为泥底质.2005年度,在面积120 m2水池中,培育出宽壳全海笋稚贝数量6 100万颗,单位面积出苗量5.08×105 grain/m2,平均壳长1.43 mm.  相似文献   

17.
等鞭金藻3011的半连续密封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等鞭金藻 3 0 1 1在不同的光照、温度和接种浓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分为两组 :实验组是用密封袋半连续培养 ,对照组是用大型玻璃缸槽进行培养。根据其相对生长常数K′、平均日增量X和平均倍增时间G ,筛选出最佳生长条件 :光照 6 0 0 0~ 80 0 0Lx ,水温 2 0℃ ,pH 8.2~ 8.6 ,接种浓度 3 0× 1 0 4个 mL。结果表明 ,在同样条件下 ,半连续密封培养等鞭金藻 3 0 1 1相比常规玻璃缸培养 ,达到 2 0 0× 1 0 4个 mL以上的收获浓度快 2~ 3d ,日增量和倍增时间均快 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缢蛏稚贝饵料和底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缢蛏稚贝投以三角褐指藻加钙质角毛藻和叉鞭金藻加钙质角毛藻的饵料效果最佳,稚贝不但生长快(日平均增长壳长82微米),而且存活率也高(90%)。饵料投放密度为:在培养第1-4天,2.5万个-5万个/毫升;第5-8天,每天增加至10万个/毫升左右;第9天后,可增至20万个/毫升。在稚贝培育初期宜在水底投放细砂或泥质砂,随着稚贝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底质中泥土的比例,这样可提高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1994年8月3日~10日,在室内自然温度变化(27~31℃)条件下,对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盐藻、青岛大扁藻和日本小球藻等7种单细胞藻做了高温增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盛夏高温期间,生长最快的是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生长一般的是叉鞭金藻、盐藻和小球藻;生长处于指数下降期的是新月菱形藻。  相似文献   

20.
利用坑道培育和海捕的皱纹盘鲍亲体,进行人工催产、授精;以高密度集中培育浮游幼虫;用以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为主的底栖硅藻作为开口饵料,进行稚鲍前期培育;以幼鲍专用饲料作稚鲍后期饵料,进行稚鲍后期流水平面培育。1996年在8m2的采苗水面培育出壳长1.0~1.2cm的稚鲍2.4万个;1997年在50m2的采苗水面培育出壳长1.0~1.7cm的幼鲍16万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