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晚松进行营养袋育苗和带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营养袋育苗并带袋上山造林,初植成活率和年终保存率均在90%以上,造林后第2年高生长量在20cm以上,1~2次分枝数多,抗干旱能力强,其优点明显大于裸根苗造林,该育苗造林技术宜在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低山丘陵地区和农田防护林工程中推广应用,这将对加速荒山绿化后的补植及改善农田防护林树种结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华山松百日苗育苗造林技术,育苗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90%以上,5a郁闭成林,成效显著。实践证明,采用华山松百日苗上山造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可大大降低造林成本,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容器苗不同时期造林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容器苗不同时期造林效果研究初报傅更生,叶小春,吴春林,殷勤(南京林业大学210037)关键词:容器苗,裸根苗,逐月造林,成活率推广容器育苗技术是实现科学造林,集约经营,加速绿化造林步伐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改革,也是林业现...  相似文献   

4.
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分布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的功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重要树种。因此成为许多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项目工程的首选树种。但是在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又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油松造林成活率很低。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用容器(营养袋)育苗造林的技术,具有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时间长的优点,可做到就近育苗,就近上山、按需所育,从而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营养袋育苗顾名思义就是将2a生的露地小苗装入营养袋培育而成,可以使当年成活率达95%以上,翌年保存率达90%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沙藏时间处理,开展了柽柳(Tamarix chinensis)不同部位枝条扦插和不同季节播种育苗试验,并在沙丘上开展了不同部位、不同栽植深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柽柳在春季扦插育苗,以沙藏处理9~10 d为宜,成活率可达90%以上。树体上部插穗成活率好于中、下部,成苗率可达98%。播种育苗以春季为宜,当年苗高可达60cm以上;沙丘造林以迎风坡中、下部和丘间地成效较好,保存率可达60%以上。栽植深度以45~50 cm为宜,保存率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针叶树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认为科尔沁沙地针对树育苗适于排水良好的沙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为6.5-7.0,不超过7.5,粘重土质或pH值超过7.5都不适宜。圃地使用草炭或河泥改良土,针叶树苗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治立枯病;留床切根育苗可提高苗木质量,降低育苗成本;提高针叶树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是使苗木根系保持湿润,不被风干。采用容器苗造林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幼树越冬,埋上防寒,可提高幼林保存率10%左右。引种针叶树,增加新造林树种,提高针叶树造林技术,改善樟子松林的生长状况,防治枯梢病等对加强科尔沁沙地造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樟子松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也是良好的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过去樟子松造林一般用裸根苗,但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低,且造林季节受限制,而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可以在干旱山地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现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地处兰州北山的干旱黄土丘陵山地,利用塑料大棚容器育苗,在常规造林成活率很低的情况下,采用大规格容器苗、V型集水坑、地膜覆盖、吸水剂等集流整地方法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保存率70%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 经过我场两年试验,板栗采取快速育苗造林技术可达到当年春季育苗、当年春季嫁接、当年春季造林,嫁接成活率达到90%以上,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与常规方法培育嫁接苗期相比,造林时间提前三年,结果期提早三年,每亩育苗费减少600元,每亩造林苗木费节省80%,并且方法简单易行,见效快,效益高。  相似文献   

10.
国外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育苗技术具有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节约种子,打破造林时间限制,缩短苗木留床时间,节约圃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诸多优点。现将国外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丛生竹地上部分的竹秆和枝条,通过人工整理和GGR处理,实行选竹枝、带竹秆、留竹节、竹筒灌水保温等一系列操作进行育苗。通过小型和中型育苗试验,得出坭竹、绿竹等多分枝、竹壁厚、体形较大的竹种采用此法育苗效果好,育苗成活率达85%以上,发笋成竹率达70%,每丛发笋成竹2株以上,造林成活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朝阳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油松育苗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利用油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得出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的结论,对各项造林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是育苗生产与造林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为北方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引种栽培在冷水滩区受到广大林农的喜爱。为了提高对湿地松育苗的成活率,对截根育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开展其造林成活率的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通过截根育苗比常规育苗长势旺盛、粗壮、侧根发达,造林成活率比常规苗高11.1%。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介绍了利用营养袋育苗的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利用营养袋苗造林技术,得出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结论,并分析了营养袋容器苗造林的优缺点,可供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容器育苗是指在特制的容器内培育的苗木。容器育苗造林在我国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后期开始大面积用于生产,现在已逐步得到推广。容器育苗造林一般在气候寒冷、干旱多风、生长期短、土壤瘠薄的立地条件下推广应用,是今后抗旱造林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一、容器育苗的优点容器育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一般可达90%以上,干旱地区能达到85%以上;容器育苗造林无缓苗期,比裸根苗木生长快、郁闭早,能缩短幼林抚育年限;不须占用肥力较好的土地;缩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甘肃宕昌县土壤瘠薄、干旱、高寒等立地条件差的沙土山区造林绿化,多年来进行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樟子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实践,发现容器育苗具有提高苗木发芽率和保存率、节约种子、造林成活率高、起苗运输方便等优点。为此,对其容器育苗技术、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能够为本地区培育优质壮苗,可提高每亩产苗量25%以上;提高造林成活率15%~20%。对确保造林提质增效、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官鹅沟5A级景区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容器育苗与难造林地块造林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容器苗较裸根苗速生、抗逆性强,故造林成活率高。林口林业局用大棚培育落叶松容器苗在阳坡、陡坡和岩石裸露地难造林地块进行造林试验,成活率高达90%以上,解决了这类地块的造林问题。详细介绍了大棚温室设置方式与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8.
2002年至2008年,和林格尔县在全县7个乡镇的广大黄土丘陵和平原沙地推广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容器苗造林和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几年中累计培育樟子松容器苗4000多万株,樟子松人工造林12.85万亩,其中樟子松容器苗造林12万亩,樟子松大苗造林0.85万亩,占到了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苗圃育苗试验和造林效果的观测,研究了黑松冷棚营养钵育苗及其雨季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春季裸根苗造林相比,营养钵冷棚育苗可使当年造林成活率提高35.9%;第3年观测,苗高生长量提高23.5%,地径生长量提高28.6%,造林保存率达到84.8%,节省了苗木补植费和造林材料费。黑松营养钵冷棚育苗技术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范立杨 《中国林业》2008,(17):59-59
青海省民和县是个干旱山区,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极低。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抽样调查,民和县“三北”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只有71%~77%。为了解决这一长期困扰林业工作者的难题,国内开展了以提高林木育苗、造林成活率和增加农作物产量为目的,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形态建成、提高产量的又一类新型生理活性物质的系统研究。民和县推广了高效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