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而且是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一书,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按照“五个振兴”的要求,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系统探究乡村振兴进程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目标、方向、难点与策略,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独特视角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当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特色产业链短、民居改造未突显民族特色、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意识不够、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为此,需要推进村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存特色村寨建筑风格、强化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多元化筹集资金,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民族山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重点研究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5.12大地震后十年建设情况,围绕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获批的五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现状进行剖析,调研其村寨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等,充分挖掘各村落特色及建设中的不足;结合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及当下优秀乡村建设理论,提出适用于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创新性理念,促进当地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创新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模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培育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夯实脱贫攻坚的系统化基础。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制度建设滞后、乡村旅游产业联动效应有待提高、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统筹规划不强等问题,基于乡村旅游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脱贫攻坚,应完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下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发展融合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研究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5.12"大地震后10年建设情况,围绕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获批的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现状进行剖析,调研其村寨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等,充分挖掘各村落特色及建设中的不足。结合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提出适用于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创新性理念,促进当地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振兴与社区型村寨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它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乡村振兴的不仅仅是经济,它还有文化、生态、社会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结合羌族地域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对羌族乡村振兴与社区特色村寨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之后的羌族乡村社区村寨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小佳 《河南农业》2021,(11):18-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矛盾的关键。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不能缺少少敦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需要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提升自身村容村貌,不仅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还要注重传承与保护村寨自然社会环境与民族文化特征,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业科学》2019,(19):257-259
特色村寨的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当前,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特色村寨建设规划不科学、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不充分和乡风文明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要实现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学规划特色村寨建设方案、深入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建立多元资金融入渠道和加强文化教育与宣传。  相似文献   

9.
特色民族村寨既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创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民族工作以及乡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黔东南州从江县的特色侗族村寨建设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黔东南州从江县特色侗族村寨建设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黔东南州从江县特色侗族村寨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包括顶层设计、产业发展、民族特色以及全员参与中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创新特色侗族村寨建设提出了对策,如以顶层设计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关键、以民族特色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保障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力。少数民族文化振兴,要做到形神兼备,致力于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要重塑现代性,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创造的转化;要将少数民族文化自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潘艳芬  杨菊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2):141-143,147
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发展旅游业成为特色村寨经济增长新的赋能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但在实践中也面临内源式动力欠缺、传统民风民俗危机化、特色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困境,阻断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因此,做好旅游发展定位、整合旅游资源、复原村民主体的话语权、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恩施州为例,介绍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传统知识、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特色村寨与名镇名村等,从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升角度,分析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智力精准扶贫策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恩施州为例,介绍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传统知识、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特色村寨与名镇名村等,从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升角度,分析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智力精准扶贫策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多数位置相对偏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缺乏,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短板和困难。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充分发挥自身民族特点,继承和发扬侗族传统文化习俗——百家宴。基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脱贫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观资源,本文选取了张家界市1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景观资源保护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观资源保护现状当前存在缺乏规划、建设资金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现状较差,提出了利用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有文化价值、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发...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记录了村民的民俗文化、传统风貌、建造技艺及农耕文化等田园风光,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及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为辽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发展提供活力。因此,本文对辽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布特征及景观要素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人文特色结合具有双向互利性,两者结合能够极大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及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了许多人的打卡地,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发展将迎来一个非常巨大的机遇,充分利用其“民族文化资源”、“人文风俗习惯”、“民族特色”、“优越的自然景观”等特点,能极大的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的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回顾了我国乡村文化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特点,探索了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回顾了我国乡村文化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特点,探索了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被认为是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民族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差异,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制约了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村寨镇化"是基于特色村寨、城镇化、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和共同问题,将三者置于同一系统中,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模式。以乡村旅游为"村寨镇化"的突破口,试图论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三者间的联系,为民族地区探索一条因地制宜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