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栽培基质对蝴蝶兰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栽培基质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及成苗生长影响试验表明:基质A(苔藓)、B(椰糠:泥炭:珍珠岩=l:1:1)、C(蛇木条:珍珠岩=8:2)均适宜作蝴蝶兰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其移栽后6个月时成活率均达90%以上;且移栽前炼苗3.5天有利于移栽成活及叶片生长。综合考虑成活率、叶片生长及生产成本,可首选苔藓作蝴蝶兰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另A、B、C三基质也适宜作蝴蝶兰成苗的栽培基质,其自出瓶后17个月时株均抽花梗率达42%,但考虑到生产成本,规模化生产时可采用基质A与B,如用A作栽培基质,春季应及时换盆。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基质对蝴蝶兰组培苗落地及成苗生长影响试验表明:基质A(苔藓)、B(椰糠:泥炭:珍珠岩=l:l:1)、C(蛇木条:珍珠岩=8:2)均适宜作蝴蝶兰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其移栽后6个月时成活率均达90%以上;且落地前炼苗3—5天有利于移栽成活及叶片生长。综合考虑成活率、叶片生长及生产成本,可首选苔藓作蝴蝶兰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另A、B、C三基质也适宜作蝴蝶兰成苗的栽培基质,其自出瓶后17个月时株均抽花梗率达42%,但考虑到生产成本,规模化生产时可采用基质A与B,如用A作栽培基质,春季应及时换盆。  相似文献   

3.
非洲菊试管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管苗移栽到基质上时,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移栽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直接影响试管苗的成活率,珍珠岩、蛭石具备疏松通气,持水量高等特性,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湿度必须控制在17-20℃;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适当遮荫和控制水、肥;这些是试管苗移栽成活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4.
基质通过影响水肥吸收和根系通气度,进而影响石斛组培苗的生长,对石斛组培苗的人工驯化栽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华石斛组培苗为对象,采用4种基质配比对组培苗进行炼苗试验,通过测定组培苗的存活率、形态指标、壮苗指数和光合指标,筛选出适宜华石斛组培苗炼苗的基质。结果表明:以5 cm透明塑料杯装16.3 g水苔,其孔隙度和气水比均较高,达42.1%和2.51;保水、通气性好,利于华石斛组培苗生根、长芽,组培苗存活率较高,达56.3%,壮苗指数高达0.016;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最高;105孔穴盘,每孔6.0 g水苔,孔隙度和气水比低,基质量少,组培苗存活率低。表明以5 cm透明塑料杯装16.3 g水苔可作为华石斛大棚炼苗的优良基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3,(3):156-157
总结了在西藏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光照极强等特殊气候条件下基质移栽脱毒马铃薯组培苗的关键技术。选择河沙与羊粪混合作为基质,严格消毒灭菌,利用MS+0.5 mg/L B9培养基培养壮苗,合理炼苗,温室外覆盖遮光率60%以上的遮阳网降低光照,温室内搭建塑料小拱棚提高温度及湿度,温度控制在1025℃以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5%以上,425℃以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5%以上,45月移栽。这样,可大大提高温室内组培苗基质移栽的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品红组培苗移栽技术进行研究。[方法】对一品红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并以此为材料对一品红炼苗时间、移栽地点、移栽时间和移栽基质进行筛选试验。【结果】一品红组培苗应提前7d以上进行炼苗;移栽的时间阜新地区选择在5月初最佳;移栽地点普通温室和智能温室都可;移栽的基质以草炭+珍珠岩成活率高,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1/2草炭+1/2园土也比较适合。[结论】通过移栽时间和基质的选择,能有效提高一品红组培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华南鳞盖蕨试管苗移栽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直接影响试管苗的成活率,珍珠岩 泥炭土具备疏松通气、持水量高等特性,是试管苗移栽的理想材料,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其次合适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必须控制在17-20℃,空气相对湿度在70%-90%之间;适当遮荫和控制水、肥,这些是试管苗移栽成活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将假植成活率和成活植株的形态特征结合起来,作为评价指标,摸索分析了不同消毒处理、不同苗床基质、不同浓度NAA(萘乙酸)蘸根处理对甘蔗茎尖组培苗假植成活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两种不同消毒处理方式对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影响较小,但对成活植株质量的影响较大;不同苗床基质对甘蔗茎尖组培苗假植成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不同浓度NAA蘸根处理对甘蔗茎尖组培苗假植成活质量影响较大,成活植株的根长、株高、叶长、叶宽等性状,随着NAA浓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季节对报春苣苔属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为其今后组培苗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17种报春苣台属植物的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季节对移栽成活的影响,分析不同物种间在同一季节的移栽成活差异以及同一物种在4个不同季节的移栽成活差异。大部分种类在春季移栽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成活率最高与最低的种类为三苞报春苣苔和粗茎报春苣苔,成活率分别为100.0%、51.3%;适宜春季移栽的种类是:贵港报春苣苔、硬叶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紫花报春苣苔、三苞报春苣苔、阳朔小花苣苔、褐纹报春苣苔、柳江报春苣苔、尖萼报春苣苔、大根报春苣苔。17个种类在夏季移栽具有较低的成活率;成活率最高与最低的种类为大根报春苣苔和漓江报春苣苔,成活率分别为68.7%、15.3%。在17个种类中,超过一半的种类在秋季、冬季移栽具有较高的成活率。秋季移栽成活率最高为桂海报春苣苔、那坡报春苣苔,均为100.0%,成活率最低为褐纹报春苣苔,为20.0%;适宜秋季移栽的种类是:桂海报春苣苔、粗茎报春苣苔、那坡报春苣苔。冬季移栽以冬花报春苣苔的成活率最高,为100.0%,永福报春苣苔的成活率最低,为32.7%;适宜冬季移栽的种类是:桂中报春苣苔、紫萼报春苣苔、冬花报春苣苔、漓江报春苣苔。17个种类的移栽季节以春季的最好,夏季最差,秋季和冬季介于春季和夏季之间。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移栽成活率不同,不同种类其适宜移栽的季节不同,应根据季节移栽合适的种类以保证其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步倍增法直接再生了东方百合“星球战士”。鳞片切块培养在MS+4.4μmol/L BA+0.5μmol/L NAA的培养基上50d后,再生出大量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块置于同样的培养基上进行诱导,40d后,从基部短缩茎切片上诱导出了大量不定芽,但是根切段上不再生芽。一个中等大小的东方百合“星球战士”鳞茎120d就可以再生出97200个独立完整的新植株。研究还发现:加椰糠的培养基质最适于组培苗的驯化培养因而获得最高的移栽成活率。组培苗移栽后生长正常,2a后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组培苗移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蝴蝶兰组培苗的移植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炼苗4d+室外炼苗4d这种炼苗方式,能使幼苗成活率达94.0%;用水苔、椰丝作为移栽基质,幼苗成活率分别达到98%、96%,而且幼苗长势良好;对出瓶后的幼苗以及基质水苔进行消毒,都能极显著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单株、双株、三株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栽培秧苗健壮,叶色较绿,带蘖率86.3%,发根力为2.8条,充实度为0.318g/cm;单株栽培产量达513.64kg/667m2,较双株和三株栽培分别增产26.68kg/667m2、53.36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培育高质量油菜毯状苗的方法,完善育苗体系,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杂1838为材料,采用传统标准的水稻育秧盘进行油菜毯状苗育苗,设置了在试验基质中拌入不同量硫酸铵的处理,通过测定油菜苗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器官干重,研究了硫酸铵在不同用量对油菜毯状苗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试验基质中硫酸铵最佳用量范围为每盘4.37~4.62 g,这一用量条件下可显著增加存苗数、出叶数、绿叶数和单株叶面积,且干物质积累最多,最有利于毯苗移栽后返青活棵。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多重PCR技术鉴定的番木瓜实生苗两性株茎尖作为外植体,建立和优化了一套组培苗繁殖体系,解决了成龄侧芽来源的无根苗催根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以‘蔬罗’‘蜜红’番木瓜品种的实生苗,通过多重PCR鉴定出两性株,将其茎尖培养于MS+BA 0.5 mg/L+NAA 0.1 mg/L+蔗糖 30 g/L+琼脂 6 g/L(pH 5.8)上,在28 ℃、2000 lx条件培养30 d后,继代于MS+BA 0.5 mg/L+KT 0.25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pH 5.8)上,在28 ℃、2000 lx条件下培养30 d形成较为强壮的无根苗,接种于1/2MS+IBA 0.75 mg/L+NAA 0.05 mg/L+KT 0.01 mg/L+蔗糖30 g/L+琼脂 6g/L(pH 5.8)上进行催根,在28 ℃、1500 lx条件下培养20 d后,用不同浓度营养生根水和不同处理时间对‘蔬罗’‘蜜红’无根苗进行移栽试验,以确定最佳催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的浓度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多重PCR技术鉴定性别的准确率达98%以上,‘蔬罗’在50 mg/L营养生根水和8 h处理条件下获得催根率为81.1%、移栽成活率为91.1%。而‘蜜红’品种则催根率为60%、移栽成活率为86.7%。因此利用这一技术获得的结果相比成龄侧芽优势明显,可用于番木瓜种苗的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是油棕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油棕次生胚增殖培养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油棕组培苗快速的增殖繁育。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油棕体细胞胚发生及次生胚再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油棕体细胞胚和次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油棕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植物外源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油棕胚诱导效果较好;油棕次生胚增殖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差异不显著,木本植物培养基(WPM)在油棕次生胚增殖中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白天遮荫及晚上补光对香蕉假植大苗培育的影响,为确定最佳育苗光照条件提供理论依据。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香蕉假植大苗的假株高、假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丙二醛、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适当的遮荫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而白天遮荫60%,晚上补光4 h,可以弥补白天遮荫导致的光照不足,使假植大苗保持较好的长势,且其叶绿素含量较全光照(CK)提高15.48%,还能显著降低香蕉假植大苗丙二醛含量,较CK处理降低22.25%,脯氨酸含量较CK提高41.80%,明显促进抗性酶POD和SOD活性增加,分别为CK的1.48及1.30倍。为本试验条件下得出较适宜香蕉大苗生长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7.
红花茎尖微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花茎尖微嫁接技术,为解决转基因红花植株生根困难问题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方法 光照条件下培养红花实生苗用作砧木,以红花组培苗茎尖为接穗,采用劈接法和顶接法进行茎尖微嫁接试验,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成功获得了红花茎尖微嫁接苗,并优化了嫁接的条件:选取苗龄为14d的红花实生苗为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采用劈接法进行茎尖微嫁接,效果较好,嫁接成活率可达56.7%,而顶接法成活率仅为16.7%.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红花茎尖微嫁接的方法,获得了嫁接成活苗.  相似文献   

18.
通过芽苗移栽和小苗移栽常规方法的对比试验表明:不同发芽类型的棕榈品种,芽苗移栽的成活率均比常规小苗移栽成活率高;特别适宜远距无鞘型和远距带鞘型棕榈品种的播种繁殖。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Ware potatoes were produced from true potato seed by transplanting seedlings to the field in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s to evaluat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of this production method in the Nile delta. In the autumn season, with high temperatures and long-day conditions during seedling culture in the nursery and transplant establishment in the field, seedling development was fast, and transplants resumed growth within 5 days of transplanting in the field. Tuber yields ranged between 120 and 160 dt ha−1. In the spring season, with low temperatures and short-day conditions during the initial growing phase, seedling development in the nursery was slow and biomass partitioning between above ground organs (stems, leaves) and tubers was shifted towards the tubers. This partitioning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transplanting the seedlings in the field. Seedlings recovered only slowly from transplanting or died. It is concluded that potato production via transplants is poor in the spring season when premature tuberization of seedlings in the nursery leads to slow field establishment and low tuber y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