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筲绮种是茶种中唯一表现多种畸变的一个品种。通过对筲绮种母子代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染色体均为以 X=15为基数的二倍体;母子代不同种质或同一种质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核型有所差异,但核型的主要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且对称性均较高,表明它在进化上属较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植株所含色素及形态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株所含色素及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Camellia L.)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西南部、东南部省区。通过查阅文献及植物标本,对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共4个亚属、10组、48种,占中国山茶属种数的20.6%;在广东省分布广泛,多集中于北部山区;在广东省的垂直分布海拔范围为50~1 800 m。  相似文献   

5.
陈莉莎 《中国麻业》2023,(1):33-40+48
试验对剑麻种质资源圃的14份国外原始种、25份国内原始种和21份性状优良的杂种/选育品种3类共计60份种质进行纤维强力分析,并结合单叶重、叶片纤维含量、纤维产量、纤维长度等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束纤维强力指标以H·11648为基准,筛选出7份优质的剑麻种质。通过相关性分析与比较,发现纤维强力与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单叶重与纤维产量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3种分析类型中均达到显著水平,系数分别为0.814、0.964和0.771;通过统计分析判定出不同种质间生物学特性(单叶重、纤维产量)差异显著,系数为67.8%、79.1%,而纤维强力、单叶重和纤维长度3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综合结果分析,今后应重点在增加单叶重、提高纤维产量和提升纤维强力上下功夫,为剑麻种质创新利用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3个不同百粒重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取样大小(大豆种子克数)对大豆芽产量的影响,最终明确小样品分析技术在分析大豆芽产量时的样品最低用量。结果表明3个材料的小样品用量在5~15g之间的大豆芽产量都无显著差异,即小样品分析大豆芽产量时样品质量应≥5g,把5g作为大豆芽产量的种质筛选及其遗传规律研究的最小样品用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借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293份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等多项品质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生种质资源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51.44%,蛋白质含量为25.73%,总氨基酸含量为27.01%,油亚比(O/L)变幅在0.56~5.26之间.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将21项品质性状综合成5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蛋白质和氨基酸因子、饱和脂肪酸负因子、不饱和脂肪酸因子、饱和脂肪酸正因子及粗脂肪因子,这5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量的87.34%,可用于花生品质的综合评价.不同地理来源花生资源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南方花生区资源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北方花生区资源具有较高的粗脂肪含量,而江苏资源与南北方区资源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南方大豆150份核心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底荚高度、株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8.432%,而其数量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生育期结构性状引起的;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同一性状在不同生态区种群中的多样性也不同;经聚类分析,南方大豆核心种质7个生态区域种群可划分为3组;随着纬度的升高,不同来源地大豆种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筛选到大豆优异种质12份,并提出了其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80年代后期成熟起来的纤维产量和品质解剖估测技术研究苎麻主要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的单株纤维产量和单纤维支数解剖估测值差异明显,一般全年三季平均单株产量≥3.9克的为高产资源,而全年三季平均支数>2000支的则属优质资源的范畴。这些资源可供生产和育种应用。2.纤维细胞直径小,茎横截面分布密度大是高产优质苎麻资源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以18份甘薯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块根主要营养品质,通过隶属函数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间产量和营养品质指标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块根各营养品质组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大多数品质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个营养品质指标转...  相似文献   

11.
筛选适宜油用的白木通种质,为将其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提供参考。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木通种子 籽油,比较各种质的含油率,按照食用油国家标准检测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值和皂化值,采用气质联用(GC-MS) 系统对白木通各种质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各种质含油率(36.57%~43.08%)、单果 平均含籽率(6.60%~11.51%)、种子千粒重(45.63~58.95g)和折干率(51.93%~64.28%)等经济性状指标受环境因子 的影响较大;籽油的过氧化值(0.073~0.126 mmol/kg)、酸价(0.418~1.337 mgKOH/g)、碘值(83.548~89.653 g/100g)和 皂化值(199.485~221.418 mg/g)均符合四级食用油国家标准;籽油脂肪酸成分中大多数种类为饱和脂肪酸,但不饱 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二者含量达到70%左右,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 为主,含量在25%左右。白木通具有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的潜力,综合评价种子经济性状及籽油脂肪酸构成,白木 通种质黔通1号在研究的5份种质中表现较好,值得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越南油茶40年生实生林优株筛选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越南油茶实生老林优株和探讨实生变异的遗传多样性,在海南省保梅岭生态保护区以40年生油茶老林32个丰产单株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从32个丰产单株中筛选出果实丰产性良好或果实、种子含油率较高的优株共20株,其中金波5号和23号果实丰产、果实和种子含油率较高;32个单株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含量基本上都达到了《油茶籽油》(GB/T11765-2018)的要求;依据农艺和经济性状、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等差异分别作聚类分析,可以分别归属成6类(r 2=0.932)、10类(r 2=0.864)和7类(r 2=0.937),3项聚类分析结果都能区分出丰度较高和较低的基因型种类,20个优株分别归属到全部6类、10类中的7类和全部6类中,说明越南油茶实生变异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种类基因型存在丰度差异,不同优株分属不同基因型种类。可见,越南油茶的育种目标应以丰产性和稳产性为主,金波5号和23号是有希望上升为品种的优株;越南油茶具备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不乏有特色的稀有种质。  相似文献   

13.
进口大豆在海上运输及储藏的过程中,容易因环境温湿度变化使得大豆局部含水量升高,从而引起局部发热,导致品质劣变。本文采用120 kg含水量16%和含杂量50%大豆局部包埋的方式,室温下常规储藏,模拟探究其局部发热条件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水分含量高的大豆更容易发热,对品质变化影响较大,包埋水分含量为20%的大豆在储藏21 d后,粗脂肪含量下降了0.95个百分点,酸价上升了4.36 mg·g-1,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了0.92%,蛋白持水性下降了1.09 g·g-1,持油性上升了0.78 g·g-1,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分别增加了3.38 m2·g-1和2.59%。而包埋120 kg含水量16%的大豆和包埋120 kg含杂量50%的大豆发热慢,发热温度较低,大豆粗脂肪、蛋白品质指标变化趋势相似,但是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滴定及气相色谱等手段,对产自云南普洱的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及8个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指标(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折光指数为1.4629~1.4634;相对密度为0.9148~0.9167;碘值为859~903 g·kg-1;皂化值为189.0~1...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的品种特性,以11份水稻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了水稻秧苗素质、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秧苗素质差异显著,主要以苗高、白根数、总根数差异较为明显,其中以24d61(A2)品种秧苗地上、地下部性状最佳,为最适宜机插品种。不同品种抽穗期光合特性有所差异,其中24d44(A 6)品种净光合速率最高,为27.01 μmol/(m 2·s),中早39(A7)品种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最高,分别为1.69 mmol/(m 2·s)和12.10 mmol/(m 2·s),中嘉糯(A1)品种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376.09 μmol/(m 2·s)。不同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陆两优996(A10)品种株高、单株产量、结实率与每穗着粒数均为最高。抽穗期光合特性与产量构成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千粒重呈正相关,与光合特性各指标呈负相关,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因此,本研究对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适宜品种的筛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花生栽培种脂肪酸成分改良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66份花生栽培种质籽仁脂肪酸数据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花生油质改良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在提高花生籽仁油酸一的同时降低花生酸和山嵛酸含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北部产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果实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第一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选择适宜北部产区推广应用的油茶品种,以河南省光山县、新县和安徽省金寨县3个试验地的8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长林3号、4号、18号、23号、27号、40号、53号、55号)为材料,对果实性状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结果表明:(1)不同试验地对鲜果果径和鲜果出籽率的影响显著,对鲜果质量、鲜果果高、鲜籽质量的影响极显著;(2)不同试验地对茶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不同品种在鲜果质量、鲜果果高、鲜果果径、鲜籽质量、鲜果出籽率、干出仁率、干仁含油率等指标上差异极显著;(4)不同品种在茶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显著,长林53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值最大;仅从不饱和脂肪酸的角度分析,金寨县的长林53号表现优良;(5)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仅考虑第一主成分,长林55号评价值(0.935)最高;各试验地排名依次为:金寨县(1.103)>光山县(0.032)>新县(-1.153)。综合评价认为,在北部油茶产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和长林55号的果实性状综合表现较其它4个品种优良,可作为该产区优先推广应用的良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多环境下大豆子粒大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挖掘与子粒大小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候选基因,利用150份大豆种质资源在2019年和2020年6个环境条件下对大豆子粒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CMLM(压缩混合线性)模型下,在6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到896个与子粒大小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分布于20条染色体。不同性状检测到72个重叠的SNP位点。检测到39个稳定遗传的SNP位点,贡献率为10.68%~24.93%。通过稳定性与重叠性分析,获得35个稳定表达的SNP位点,贡献率为10.92%~23.16%。在粒宽、粒厚及百粒重性状中同时检测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最多,位点rs16533609的贡献率最高(16.51%)。根据稳定表达的SNP筛选候选基因,推测Glyma.03G006600、Glyma.04G077100、Glyma.08G203600、Glyma.12G195400、Glyma.17G039800、Glyma.18G202100Glyma.20G215700等7个基因对大豆子粒大小性状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Fatty acid analyses of seed lipids were performed for 28 populations representing three widely distributed Cuphea species. Locality and climatic data for all samples were also compile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amine the extent of variation in seed oil composition among the wild populations, and to discover any pattern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eed oil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le we found the dominant fatty acid in the oil of each species remained consistent over the environmental and geographical ranges of the samples in the present study, variation as high as 30.6% in the amount of the dominant fatty acid produced was observed.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latitude, elevation or temperature showed no consistent pattern of influence. However, when considered together, the interaction of all three, and especially latitude and elevation,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Environmental data at microhabitat level and through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experiments will be needed for more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factors affecting Cuphea seed oil composition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相似文献   

20.
土壤因子与小粒咖啡品质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因子是影响小粒咖啡品质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小粒咖啡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指导科学施肥。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咖啡因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296*),总糖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有机质(0.607**)和速效磷(-0.232*),蛋白质的土壤决定因子为pH(-0.387**)和有机质(0.227*),灰分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磷(0.33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494**),脂肪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碱解氮(-0.461**),产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钾(0.339**)和有机质(0.248*)。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咖啡优质高产的土壤条件筛选和肥料的减施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增强优质咖啡种质的适宜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