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施氮条件下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条件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2001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在0-240kg/hm^2纯氮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以180kg/hm^2的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0.7t/hm^2),在120—180kg/hm^2的施氮区间内增产效应员明显。氮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施氮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04^**),二是在低氮水平下(0—120kg/hm^2)施氮量对穗数有明显影响。超级杂交稻对抽穗期源器官有特殊的要求,施氮明显影响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较高的施氮量,能保证超级杂交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早衰,促进光合产物的完全彻底转运,发挥超级杂交稻的增产潜力。氮肥农学利用率(AE)在施肥量之间的变幅较大,其中18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高,达16.10,而24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低.仅为7.43。  相似文献   

2.
对杂交稻“特优63”N素水平与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结果明确:①随施N量增加,叶片含N率提高,叶面积扩大,净光合率在未到行前随之提高,到行后随之下降。因而营养器官贮藏物质的积累和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以适量施N的处理(本试验为亩施N11kg)为最高,产量也最高。施N过多,颖花大量退化,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下降;施N过少,穗少穗短,单位面积总颖花数显著减少。②叶片含N率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相关达显著,极显著水平,苞分化,孕穗和齐德期最适叶片含N率分别为4.33%,3.03%和2.83%。叶片含N率可望作为经济合理施N的量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现推广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以明恢63为父本配制的组合年种植面积已达1亿亩左右。探索明恢63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育习性,对在制种时确定父母本播差期,调整花期等其他栽培措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化肥和水对明恢63播始历期的影响 方法:用大田明恢63(非制种田,等距离单粒栽插)作材料,分别在幼穗分化2期和6期用不同化肥种类及不同剂量和水分的调控进行处理。共设8个处理:(1)用尿素,按20g/m2的剂量配成250倍液从叶片上淋施;(2)用10g/m2剂量的尿素配成500倍液从叶片上淋施;(3)用复合肥(N:P:K=8:16:24)按10g/m‘的剂量配成500倍液从叶片上淋施;(4…  相似文献   

4.
利用5个三系杂交稻不育系(金山2A、福伊A、京福5A、G201A、太香A)和5个杂交稻恢复系(22、制3、404、制6、明恢86),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25个杂交稻组合,研究了这些新恢复系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并且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说明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除有效穗和播始历期外,父本和母本对株高、穗长、穗颈长、剑叶长、剑叶宽、倒二叶、倒三叶、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12个农艺性状具有同等重要作用。杂交稻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相同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不同,因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是关键。制3、制6、404是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恢复系,它们的杂种综合性状都比较好,是具有较好育种应用前景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6,(6):59-64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及超高产杂交稻苗头品种超优千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0,210,300,390 kg/hm~2)对不同时期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优千号和Y两优2号产量较高,其后依次为Y两优900、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氮肥水平下,两优培九和Y两优1号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在施氮量300 kg/hm~2下达到最高;其余品种的产量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390 kg/hm~2处理与300 kg/hm~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品种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达到了高产高效的平衡。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是高产的主要因素;在大量颖花数基础上,保持高结实率是超级杂交稻进一步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泸恢3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蜀恢527/多恢57的杂交后代F7优良株系与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的抗稻瘟病种质资源04R-1051杂交育成的籼型恢复系。泸恢37含有Pikm和Pik-1基因,具有高抗稻瘟病、恢复力和配合力强、制种产量高的特点。泸恢37于2012年8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利用该恢复系配制的组合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其中,川香优37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小麦氮素高效利用基因型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氮高效型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14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效率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将参试材料分为氮高效型、中效型和低效型。与氮中效型和低效型品种相比,氮高效型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在农艺性状上,氮高效型品种具有较高的粒重、收获指数(HI)、叶面积指数(LAI)和开花期旗叶面积;在生理上,氮高效型品种开花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而成熟期旗叶氮含量较低。聚类分析表明,淮麦30、徐麦32、矮抗58和扬麦16为氮高效型品种。经相关分析,小麦粒重、HI、LAI和开花期旗叶的面积、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与氮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成熟期旗叶氮含量与氮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氮高效型小麦品种筛选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优质杂交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晶两优华占、锦两优华占和晶两优1212为试验材料,2017~2018年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了不同施氮量(145~225 kg/hm^2)和不同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的大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适当减少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氮素收获指数、籽粒氮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2)杂交水稻产量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和年间差异,其中2017年以晶两优华占产量最高(9. 56 t/hm^2),3品种平均为8. 75 t/hm^2; 2018年以锦两优华占最高(13. 45 t/hm^2),3品种平均为12. 87 t/hm^2。(3) 2018年高施氮量处理显著增产,而2017年则显著减产。可见,增加氮肥用量或改进氮肥施用模式是否增加杂交水稻产量,可能与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选用3种类型且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杂交水稻品种(分别为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三系杂交籼稻品种蓉18优2348、两系杂交籼稻品种晶两优534)为试材,研究不同施氮量(N1,240 kg/hm2;N2,285 kg/hm2;N3,330kg/hm2)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杂交稻品种产量对氮肥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甬优1540和蓉18优2348均在N3处理下产量最高,分别达16.83 t/hm2和15.64 t/hm2;晶两优534则在N1处理下产量最高,达12.54 t/hm2。在最高产施氮量条件下,甬优1540和蓉18优2348均拥有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分别达304.18万/hm2、279.39粒和324.28万/hm2、220.85粒,晶两优534则拥有较高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分别达21.11 g和89.15%,且甬优1540的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高于蓉18优2348和晶两优534...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三系杂交稻恢复系R225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式,将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2和Pi9导入到三系杂交稻恢复系R225。对BC3F3代材料进行苗期和成熟期稻瘟病抗性鉴定,携带1个或2个抗性基因的目标株系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稻瘟病抗性显著高于各自的轮回亲本。SSR标记分析表明,改良株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达到86.1%~95.3%。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改良材料为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培育提供了稻瘟病抗性亲本。  相似文献   

11.
于2019年在浙东单季稻区2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开展了不同减氮模式下甬优1540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差异的田间试验.结果 表明,与人工撒施肥处理相比,机械侧深施处理每穗粒数显著提高,稻谷平均增产3.0%~8.2%;氮肥减量20%(192 kg/hm2),撒施条件下会导致水稻一定程度减产,但侧深施方式下可以保证水稻稳产并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理想株型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本研究拟对不同年代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恢复系光能高效利用的理想动态株型特征,为提高光能高效利用的高产稳产杂交稻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明恢63、明恢82、蜀恢527、广恢998、广恢122、广恢128、广恢308和桂99等8个大...  相似文献   

13.
恢复系丽恢6216的选育及系列组合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赤块矮选和IR50作抗源供体,在恢复系IR26、IR24作轮回新本,将多个抗病基因(目标性状)导入到丽恢6216中。该恢复系的配合力、米质等特性也比IR26、IR24有相应的提高和改进,并且对浙南山区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用它组配筛选得到的系列组合综合性状优良,其中新组合汕优6216和Ⅱ优6216已先后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和国家级区试。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材料,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前中期秸秆离田处理的各器官的氮素积累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后期叶的氮素积累、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每穗总粒数秸秆还田处理显著高于秸秆离田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各个时期的器官的氮素积累均有增加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有降低趋势,氮素农学利用率、氮收获指数及产量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秸秆还田和施氮量150kg/hm2条件下,杂交籼稻产量最高,达9758.02kg/hm2,较秸秆离田和不施氮组合增产18.9%,可为该地区水稻的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回顾了三系杂交稻恢复系选育10余a来的实践,总结了选育恢复系的经验与体会.在采用杂交选育恢复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在进行恢复系的某些性状改造时,应注意双亲其它重要性状的互补,避免双亲具有共同的缺陷;(2)一般选择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的强恢复系作为亲本之一,在选育抗性恢复系时,则双亲中至少应有一个是抗性强的亲本;(3)注意引入粳稻亲缘或远缘基因,以丰富遗传基础;(4)在采用恢×保或保×恢选育恢复系时,宜在低世代进行测恢;(5)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单株时应注意植株的综合性状,如株型、植株抗倒性、籽粒饱满度、灌浆速度和后期落色等.  相似文献   

16.
穗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稻淦鑫688源库特征和氮肥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穗肥运筹方式,探讨前氮后移对超级杂交稻组合淦鑫688源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肥后移有利于优化群体质量、协调源库关系、增强叶片功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氮肥利用效益。抽穗后,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随穗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率随穗肥用量的增加而减缓。适量增施穗肥,可延长下位叶功能期,提高抽穗期茎鞘物质贮藏量、总库容量和单位叶面积承载的库容量,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减少籽粒库对茎鞘物质的需求量,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还能提高N素的物质生产力和稻谷生产力,提高N素吸施比和N素总积累量。对于淦鑫688而言,在施N量为175~205kg/hm2时,穗肥用量以占总施N量的40%~45%为好。  相似文献   

17.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中国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成果,综述了恢复系在品质、产量和抗性等方面的选育研究进展,指出扩大遗传差异与塑造良好株叶形态相结合是今后恢复系选育的目标,分子育种技术在恢复系选育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氮肥施用法对杂交水稻群体、穗粒结构及产量的效应分析,表明重前施肥法能获得较多 的有效穗,但每穗粒数较少、粒重软低.适当降低前期用肥量,增加保花肥、粒肥的施用,可提高成穗率,增加千 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粳稻广亲和恢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02428/T984//T1950杂种后代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纯合的二倍体花粉植株,分别与珍汕97A、V20A和7627A杂交,分析其恢复能力。有8份花培系F1结实率均在65%以上,且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作为广亲和恢复系的种质,证实花培是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快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