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长丰县部分五保老人的调查,了解到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存在较大问题,如生活得不到保障,看病困难等。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五保老人关爱程度,切实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努力提升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供给的视角对农村五保供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养老资源供体与受体,描述五保资源供给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徐州周边农村的问卷调查及实际走访,试图了解当前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家庭情况、经济来源、平时吃穿、子女的照顾情况以及生病就医等现实问题,并就老人目前养老情况、如何养老、养老存在的问题、五保老人为何未入住敬老院等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形势严峻,加强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建设尤为迫切。调查结果表明,轮流奉养下的家庭养老是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要养老模式,但是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居住环境不稳定、经济供养压力大、照料资源供给有限、精神慰藉被忽视等。社会工作是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中重要的专业力量支持,可以从强化政府主导、完善社区照顾、提升家庭养老服务水平等方面完善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老保障、五保老人供养、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等养老事业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泗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和民政局的资料,对近年来的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访谈和抽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对农村老人年养老需求进行分析,以期对农村的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面对严峻的农村社会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在多地得到实践。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因老年群体健康状况、思想观念等个体差异而导致养老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但从目前美丽乡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来看,无论是供给模式、供给总量还是供给质量都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石塘人家村为例,分析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美丽乡村突破养老服务供给困境需要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打造村办养老院、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购买力度、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进行开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大量出现。而原有的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基于此,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出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生态养老、结伴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以期为当地改善农村养老模式提供借鉴,从而提高农村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市     
《新农业》2012,(24)
沈阳 两亿元改扩建农村养老机构 2006年至今,沈阳市政府先后投入近2亿元,对全市32家农村养老机构进行改扩建,1万多名五保老人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06,(3):18-19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说,我国在“十一五”规划开始之际,要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为丰富农村老人生活、保障老人健康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敬老院建设是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国务院最近公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0.
王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701-3702,3714
以江苏省为例,对江苏农村高龄老人社区照顾养老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在分析可行性的基础上建立基本供需模型和供给内容的基本框架,并确定了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心理疏导以及应急救助4个方面的具体服务项目,提出了资金、制度和人力资源3个方面的保障机制来保障该模式建立以便解决农村高龄老人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主要问题,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也愈发地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的老人群体中,农村寡居老人是较为特殊的一部分。这些农村寡居老人独自生活,其生活质量难以保障,这使得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养老存在更多的问题。因此,当今社会应当对这些农村寡居老人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本文便从农村寡居老人健康状况的角度对其养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开展农村寡居老人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出现的很多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急需安置,所以创新农村的养老模式,是吸纳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在库区农村地区格外明显。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功能不断减弱,如何有效解决库区农村老人养老难题迫在眉睫。在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的现实大背景下,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以其投资低成本,满足了老人的人文情结等优势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得到推广。本文从三峡库区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出发,首先归纳重庆市忠县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分析其建设发展农村幸福院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期望对缓解三峡库区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养老模式因自身包含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成为一种值得推广和农村空巢老人值得依赖的养老模式.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现行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和社区养老模式优势的同时,还要拓展资金来源、健全服务设施、完善服务项目、调动各主体参与度,力求使农村社区养老朝着成熟、科学、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25-228
几十年间,粗放的城镇化进程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农村老人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目标强调农村的城市化,要求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进行更多的思考。列举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几点要因,客观描述了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困境,并从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视角提出了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探索、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农村五保老人对供养方式的选择意愿。方法:除搜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信息外,运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江苏省内310名五保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经过逐步回归分析,五保老人的性别、收入来源、身体状况、当地有无敬老院这些基本信息对他们供养方式意愿的影响显著(P 0.05);老人对生病没钱医治的担忧、对生活来源的担忧以及是否了解养老机构这几个因素的影响也显著(P 0.01)。在心理因素中,幸福感以及客观支持维度对五保老人供养意愿的影响显著(P 0.01),孤独感的影响同样显著(P 0.05)。结论:五保供养应尽量做到物质供养和精神供养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倡导,北京政府把农村养老服务的完善纳入乡村振兴和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方法】从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视角,以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作为调研对象,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分析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知京郊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养老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例如在充分调研农村老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政策并对过程加强评估、列出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政府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财政支持、创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规划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影响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的农村养老现状和农村养老形式,然后从空巢老人数量、养老生活经费、农村养老模式及老人精神慰藉4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探究,最后...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中主要存在自养、他养、互养三种养老模式,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模式主要为自养与他养。自养是指农村生活的老人依靠自身积蓄养老,他养是其儿女承担的赡养义务,而互养是指社会互养模式。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的执行范围与力度相对低于城市养老,而普遍形成了一家为主两市为辅的农村养老体系,也就是以家庭养老和市政养老模式为主,以商业保险模式和第三方养老为辅助性的农村养老制度。可在实际运行中也都存在相应的困境与现实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的政府调节与社会公益等方式进行其模式的优化,以便于我国在农村养老模式上的完善与资金落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在子女缺位的情况下,其老年生活更加艰难。研究发现相应的公共产品能够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起到保障作用,从农村空巢老人的需求出发,探讨改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