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生种皮颜色及花青素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山花15号×中花12号为杂交组合,自F2经单粒传法(Single-seed descent, SSD)多代自交后获得由302个家系组成的F9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光扫描仪对亲本及RIL群体花生种皮颜色进行扫描,采用万深SC-G自动考种分析系统对种皮颜色的RGB值进行量化评价,并对RIL群体进行花青素含量测定,用G3DH软件构建RGB值和花青素的遗传模型,进行种皮颜色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皮三原色G值和B值的最适模型均为3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7.61%和96.46%;R值的最适模型为2对主基因控制具有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5.06%;花青素含量的最适模型为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6.48%。  相似文献   

2.
花生深紫色种皮颜色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标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种皮呈深紫色的花生品种“珍珠黑”和粉红色品种“粤油13”的杂交后代F1-F3群体为材料,通过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探讨花生种皮颜色基因的遗传连锁规律,结果表明,花生深紫色种皮颜色受一对不完全显性主效基因控制,该基因与SSR标记“PM93/630-600”连锁,连锁距离为5.4 cM。  相似文献   

3.
花生品种种皮颜色相当丰富,种皮颜色的着色深浅与种皮花青素积累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为了探讨花生种皮颜色差异形成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采用RACE方法,首次克隆4种不同颜色花生品种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全长,并比较全长c DNA序列的差异。结果表明:除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外,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HS)、查耳酮异构酶基因(CHI)、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花色苷合成酶基因(ANS)、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基因(3GT)等6个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序列在4个花生品种中均存在氨基酸替换的现象。其中CHS,CHI,DFR,F3′H,ANS和3GT基因在4个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品种中分别存在8,1,1,12,1和9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且这些差异位点均未发生在保守位点。以上基因的结构差异是否与花生种皮颜色差异相关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国市场上,花生种皮颜色是决定产品是否受欢迎的一个重要指标。Murphy和Reddy(1993)的研究发现,当4个完全显性的两组复等位基因(F1、F2和D1、D2)同时存在时,花生种皮颜色为基本色:棕黄色或粉红色(pink),如果有一组或二组复等位基...  相似文献   

5.
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和叶片颜色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黄籽和紫叶芥为材料,研究了芥菜型油菜种皮和叶片颜色的遗传,结果表明:紫叶芥种皮的黑色对四川黄籽的黄色为显性,种皮颜色是由2对独立基因控制;紫叶芥的紫色叶对四川黄籽的绿色叶为显性,叶片颜色是由1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花生品种不同,种皮裂纹轻重不一,F1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2代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间差异极显著,种皮裂纹存在真实的差异。双亲中只要有一方裂纹严重的,则杂交后代亦重;双亲皆轻的,其后代裂纹也轻。裂纹存在一定杂种优势。裂纹的配合力和遗传力随亲本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此外,外界环境条件和株体自身营养状况对花生种皮裂纹表现也有相当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抗黄曲霉花生种皮纹理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分析了花生高抗、中抗和高感黄曲霉菌品种种皮纹理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的花生遗传型种皮纹理超微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且与抗黄曲霉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彩色花生种皮色泽变化及色素沉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花生、黑花生,紫花生和粉红色花生为试验材料,利用色彩色差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生种皮形态变化及色素沉积过程,旨在明确花生种皮发育过程中种皮色泽和超分子结构变化及色素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彩色花生种皮色素沉积时间及部位存在一定的差异,色素分布在花生种皮的1~2层表皮细胞内。紫花生和黑花生的亮度在果针入土25d前呈现下降趋势,随后处于平稳状态,在果针入土15~25d发生颜色突变现象;白花生和普通花生的亮度变化不大。随着种皮的发育,黑花生种皮细胞内的色素物质逐渐累积并均匀分布在种皮细胞内;紫花生种皮细胞形状发生了改变,出现了细胞被横向拉伸的现象,色素聚集在细胞壁周围;白花生种皮中含有微量色素;粉红色花生种皮色素环绕在细胞壁周围后均匀分布于细胞中,至成熟期,均匀分布的色素向细胞壁附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小麦种皮颜色和休眠性的关系,分别选取红皮和白皮小麦品种各15个,测定其种皮颜色和休眠水平,对影响不同种皮颜色小麦种子休眠差异的生理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码相机图片提取的RGB数值推导出的指标色调(H)、饱和度(S)和强度(I)均可反映小麦种皮颜色的深浅度。R、H、S和I值与种子休眠性呈显著负相关,R/(R+G+B)与籽粒休眠性呈显著正相关,即籽粒种皮颜色越深,其休眠性越强(P<0.05)。红皮与白皮品种中均存在休眠差异性显著的材料。选取白皮小麦敏感性品种华成麦1688(W1)和抗性品种安农0711(W15)及红皮小麦敏感性品种白湖麦1号(R1)和抗性品种扬麦27(R15),进行生理性状分析发现,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敏感性品种W1和R1的种子吸水率、含水量及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高;同时种子内部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高;赤霉素(GA3)含量逐渐上升,而脱落酸(ABA)含量逐渐下降。反之,抗性品种W15和R15种子的淀粉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GA3含量在休眠解除过程中低,ABA含量高。相同敏感性材料中,...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蓝型黑籽油菜和黄籽油菜一样,在种皮上均可能出现褐色斑点,开花后50天内,黑籽和黄将油菜的种皮颜色没有显著差别.50天后,黄籽油菜从种子的合点出开始退绿变黄,种脐变成褐色,黑籽油菜从种子的合点端开始变成紫红色或褐色,以后紫绿相间,直至全紫或是暗褐色为止.种皮的颜色主要是由栅栏层细胞中沉积色素决定的.还观察到糊粉层上有一些突起的黑色颗粒状物质.  相似文献   

11.
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田间蛴螬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花生常用拌种药剂的苗期安全性及田间防效,采用盆栽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拌种在不同温度、土壤湿度和播种深度对花生出苗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综合比较得出安全性依次为毒死蜱>氟虫腈>吡虫啉;分别加入4种杀菌剂混配拌种后发现,出苗率和其它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萎锈•福美双效果最好。田间试验得出:毒死蜱单独拌种具有较高的杀虫增产效果,加入杀菌剂有一定的增效;吡虫啉与萎锈•福美双混配拌种可提高出苗率及防虫效果,增产率为53.59%;氟虫腈拌种后防虫效果较差,与4种杀菌剂混配后增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 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 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将花生每穴2粒或多粒播种改为每穴1粒,扩大株距,缓解 相邻植株间的竞争,个体均匀一致、整齐健壮,更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单位面积株数减少,群体结构更加合 理,提高光合产物向荚果的分配率,通过提高经济系数来提高产量。本文论述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的发展历程、理 论与技术突破、发展前景等,并提出了限制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旨在推动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H2O2浸种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白沙1016和花育9122两个花生品 种为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设置(22±1)℃常温对照和(12±1)℃低温处理,首先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浸种预 处理,分析了H2O2浸种对花生种子低温萌发相关指标的影响,筛选最适H2O2浸种浓度,然后采用最适H2O2浸种处 理后,测定其对发芽花生种子胚中氧化损伤和活性氧含量、脯氨酸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 两个品种花生的相对发芽率、芽长/种长比、发芽指数及种子的活力指数,延长了平均露白时间,H2O2浸种预处理可 显著缓解低温对花生种子萌发的抑制,以1% H2O2浸种效果最好。同时,H2O2浸种预处理还显著降低了H2O2的积累 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提高了脯氨酸合成酶鸟氨酸转移酶(OAT)和△1-吡咯琳-5-羧酸合成 酶(P5CS)活性,抑制了脯氨酸降解限速酶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表明H2O2浸种预处理可通过调控脯氨酸代 谢途径,促进低温条件下萌发花生种子内脯氨酸的积累,缓解氧化损伤,从而增强花生种子的低温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黄芥(Brassica juncea L.)与两个不同来源的褐籽类型芥菜型油菜杂交,研究黄芥黄色种皮的遗传。结果表明:黄芥的粒色主要受母体基因型控制,褐色对黄色为显性;F2和BC1世代株间乃至株内颜色不尽一致,但黄色单株和褐色单株能够明显区分,褐色和黄色的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例,证明黄芥的粒色主要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修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黄籽和褐籽杂交F2代粒色与几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证明除含油量与粒色密切相关外,其脂肪酸组分的平均值与种皮颜色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种子成熟度对黑花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黑花生品种黔花生七号为试验材料,设4个种子成熟度,采用室内与大田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不同成熟度黑花生种子发芽、出苗、生育后期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成熟(T1)的花生籽仁作种子,植株长势弱,光合速率低;较成熟(T2)和成熟(T3)的花生籽仁作为种子,其光合同化能力强,光合速率高。随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花生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T3处理下各指标值最大, T2、T3、T4(过成熟)处理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显著高于T1;除结果枝数外,花生产量及农艺性状均随种子成熟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T3下荚果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选用成熟的黑花生作为种子,其出苗好,光同化能力强,净光合速率高,荚果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SRAP标记分析白芝麻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中的209份白芝麻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材料间成对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215~0.9892,平均0.7003。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白芝麻种质在聚类图上相互交错分布,其遗传关系相似程度与地理分布远近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我国不同省份白芝麻种质群遗传关系的远近及其在聚类图上的分布趋势与白芝麻的地理分布状况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南方白芝麻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次是中部种质,北方种质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国外种质遗传多样性介于我国北方种质和中部、南方种质之间。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为将野生花生的优异基因导入栽培花生,采用远缘杂交方法,将黑花生(A. hypogaea L.)与野生花生A. monticola 进行杂交,获得一个高产株系。该株系平均单株产量为普通花生的4倍,株型由亲本黑花生的直立、疏枝型转变为半匍匐、密枝型。另外,该株系生育期稍长,花量大,花色深,荚果数量多,单枝有效结果范围大约20~25cm。不同株系间荚果果型差异明显,大部分株系果型与黑花生相似。种皮颜色由粉到紫各不相同。种子大小差异明显。研究认为利用半匍匐密枝株型培育高产花生品系(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优质的食用蛋白资源,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潍花8号进行EMS诱变获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的突变体,并对潍花8号突变体及其野生型开花后20天、40天和60天的籽粒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野生型(P05-20、P05-40、P05-60)和突变体(P06-20、P06-40、P06-60)样品文库。将野生型与突变体3个不同发育时期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别获得2936、3329、2849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为1599、2471、707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为1337、858、2142个。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6、23、31条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其中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通路有糖酵解/糖异生、脂肪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并在其中筛选到15个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该转录组测序结果有利于揭示花生籽仁中蛋白质合成调控的相关基因,为更好地理解油料作物蛋白质合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分别表示为D1、D2和D3)和4个施氮量(0、50、115、18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50、N115、N180),于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分析花生SPAD值、植株和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花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D2密度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较D1密度和D3密度分别高24.31%~45.04%和10.57%~15.13%,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分别高3.70%~27.82%和6.10%~18.94%,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高7.31%~32.34%和10.65%~34.5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D2密度下,施氮量在50~180 kg/hm2范围内,花生荚果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各施氮处理表现为N115 > N180 > N50 > N0,以施氮量为11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大,较N50和N180处理分别提高了6.83%和3.90%,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和植株性状也协同提高。综合考虑生理性状、产量性状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粒精播花生栽培在低密度12万株/hm2下,花生主要产量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施氮量为11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李彩凤 《中国麻业》2002,24(4):26-28
目前麻田保苗不足已成为限制亚麻生产的瓶颈问题,究其原因除因播种质量外,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和萎蔫病是造成缺苗的主要因素。针对此问题,开展了亚麻种衣剂的试验研究和筛选工作,试验利用东北农业大学提供的种衣剂1、2、3号与福美霜进行比较,通过苗期调查和收获后测定原茎产量和品质,初步证明所用的亚麻种衣剂对亚麻种苗安全,具有提高苗期抗病力,增加收获株数的效应,并能够增加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同时对改善亚麻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