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减量施氮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新疆滴灌春小麦氮高效利用特征,于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对强筋型小麦品种新春38号和中筋型品种新春49号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新春38号和新春49号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各器官及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随减氮比例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低氮对小麦的氮累积量、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氮利用率的影响,在豫北高产田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减氮处理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西农509和豫农202开花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积累特性及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减氮处理下,漯麦18和豫麦49-198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均大于西农509和豫农202,且氮素积累量下降幅度均小于后两个小麦品种;4个小麦品种花前贮存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73.78%以上,而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低;4个小麦品种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为35.05%~39.71%,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60.29%。减氮处理后,漯麦18和豫麦49-198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均高于西农509和豫农202,产量降低幅度小于西农509和豫农202,植株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西农509和豫农202。说明减氮处理下种植漯麦18和豫麦49-198更有利于在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条件下咖啡果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咖啡适宜施氮量,以中粒种咖啡主栽品种 24-2 为试材,研究施氮量对咖啡果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肥 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有利于咖啡果干物质积累,特别是在果实干物质积累贡献较大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 中氮(N560)和高氮(N760)处理果实干物质积累量较未施氮(CK)处理在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分别 增加 30.60%和 35.91%、45.25%和 49.37%、49.13%和 56.64%,随施氮量增加各处理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氮肥用量过高 不利于提高咖啡氮肥利用率,各处理以 N560 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最高,较 N760 处理分 别高 9.76%、18.18%和 7.34%。因此,N560 处理是兼顾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较优处理,本研究结果为海南中等肥力咖 啡种植区的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氮素积累与转运的规律,于2019-2020年度小麦生长季,以3个产量潜力不同的小麦品种烟农1212、济麦22和良星99为供试材料,分析了 3个小麦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农1212在小麦拔节至开花期和开花至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开花期和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施氮期对夏玉米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设置不同施氮期试验,研究对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子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NHI)。吐丝后穗部氮素积累迅速增长,茎鞘氮素转运主要集中在灌浆初期,叶片氮素转运主要发生在灌浆中后期。施氮使氮生理效率较不施氮处理平均下降了16%,处理间氮肥效率差异不显著。植株总吸氮量的60%~70%主要集中在吐丝至成熟期,以3叶期施氮+12叶展追氮处理氮吸收最多,氮肥利用率(NUE)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3叶期施氮+12叶展追氮处理NUE分别提高了21.8个百分点和2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2013~2016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300 kg/hm2)对鲜食糯玉米产量(鲜果穗和鲜子粒)、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子粒产量和果穗产量均随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追氮150 kg/hm2时产量最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表现趋势与产量一致。氮素利用率以子粒作为收获产品时随追氮量增加逐渐降低,以果穗作为收获产品时,在150和300 kg/hm2时无显著差异,低于不追氮处理。在鲜食糯玉米生产中,拔节期适量追氮150 kg/hm2可有效增加鲜食糯玉米产量、后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效率,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旱地胡麻养分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胡麻产量、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无论施氮与否,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养分吸收、累积和转运规律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氮量有极大关系。施氮量为55.2kg/hm2时,叶和茎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大;叶中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贡献率要比茎高出89.18%、83.36%和86.36%。胡麻籽粒中47.10%~57.66%的氮素来源于叶,22.46%~30.94%的氮素来源于茎,21.00%~30.48%来自籽粒生长后期从土壤中的吸收。施氮量为27.6、55.2、82.8 kg/hm2时,胡麻籽粒产量分别比不施氮增加了10.21%、16.92%和15.55%。施氮量为27.6~55.2 kg/hm2时,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分别为:51.10%~68.63%和51.54~97.16 kg• kg-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态环境,施氮量在27.6~55.2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季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效果,以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麦区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为供试材料,设置W0M0(小麦、玉米双季秸秆均不还田)、W0M1(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还田)、W1M1(小麦、玉米双季秸秆还田)和W1M0(小麦秸秆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4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季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W0M0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W0M1、W1M1和W1M0)的冬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9%~25.4%和17.0%~33.3%,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提高了4.5~9.7个百分点,花前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增加了10.8~18.5个百分点;(2)秸秆还田处理可增加冬小麦产量4.3%~12.7%,且W1M0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3)W0M1和W1M0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总体而言,单季小麦秸秆还田有利于实现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冬小麦高产与氮高效。  相似文献   

9.
施氮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滴灌春小麦氮素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以新春6号和新春3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施氮量(0、75、150、225、300、375kg·hm-2)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氮可促进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新春6号和新春35号分别以施氮225和300kg·hm-2的效果最佳。新春35号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量和生育期均大于新春6号。两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新春6号和新春35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88和335kg·hm-2。新春6号千粒重大于新春35号,而穗粒数小于新春35号。因此,滴灌春小麦应根据品种对氮素的需求特点,合理施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以提高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污染为目标,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和穗粒数,以3叶期施氮结合12展叶追氮处理的子粒产量最高,但对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影响差异不显著。施氮使各处理植株的叶面积指数(LAI)均在生育后期保持较高值,延缓了叶片衰老,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3叶期施氮结合12展叶追氮处理的夏玉米氮肥利用率最高,较3叶期施氮和12展叶施氮分别提高了21.8个百分点和22.8个百分点,较好地提高了夏玉米当季氮肥利用率,能够有效降低因氮素损失而造成的农田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以品质优良、较好、较差的桂华占、八桂香、珍桂矮(CK)3个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优质籼稻品种花后单株叶片和茎鞘干物质量大,花后叶片干物质的转运率和转运速率较对照高,但茎鞘的花后运转与对照的差异较小。3个水稻品种籽粒干质量的动态均可用Richards方程进行模拟,但优质品种的灌浆启动快、活跃灌浆期长、最大灌浆速率小。花后茎叶干物质的再运转占籽粒干质量的1/5~1/3,其中优质品种花后叶的再运转对籽粒生长的贡献是对照的1.5~2.0倍。相关分析表明,花后叶的干物质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关系密切,因此,单株叶片干质量大、花后运转率高可能是优质水稻品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于2016年早、晚季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开展大田试验,对湖南常用米粉稻品种陆两优996、中嘉早17和中早39的产量形成特点和辐射利用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季陆两优996的产量比中嘉早17和中早39高35.34%~46.18%,差异显著;晚季各品种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早季陆两优996的每穗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干物质量、收获指数比其他2个品种分别高14.77%~29.41%、6.11%~13.20%、23.34%~34.78%、9.96%~10.65%;辐射截获量和辐射利用率比其他2个品种分别高7.29%~13.75%和14.86%~18.93%。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群体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方法】在各自最适施氮水平下,选用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中产型3类代表性常规粳稻品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及物质生产与积累特征。【结果】拔节前氮高效高产型群体茎蘖数最少,拔节后平缓下降,最终成穗率最高;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最大,氮低效低产型最小,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比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高2.53%、5.58%;有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氮中效高产型,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高产型群体光合势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10.58%和9.86%;氮高效高产型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略低于氮中效高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干物质积累呈递增趋势,干物质积累比例以氮高效高产型最高;收获指数表现为氮高效型品种大于氮中效品种;氮高效高产型品种群体生长率在抽穗前低于氮中效高产型品种,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则显著高于氮中效高产型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8.79%、17.46%。【结论】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均低于氮高效中产型和氮中效高产型;抽穗到成熟期光合势、收获指数、群体生长率、成穗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4.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2):208-216
Abstract

To examine the possibility of breeding high-yielding cultivars with high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fo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NUEd) and to provide simple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ng and breeding high-yielding cultivars with high NUEd as well a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controlling NUEd, we cultured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of rice hydroponically in 2000 and 2001. RILs with a higher grain yield tended to show greater total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TDMA) and higher harvest index (HI), while increasing TDMA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HI. The contribution ratio of the TDMA to grain yield (2000 : 67.3%, 2001 : 68.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I in both 2000 and 2001. Even at the same high-yielding leve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DMA and HI values. In both years, the contribution ratios of NUEd and total nitrogen absorption (NTA) to TDMA were about 62.0 and 38.0%, respectively. The contribution ratio of the NUEd to grain yield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TA and HI in both 2000 (41.6%) and 2001 (42.9%).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high-yielding rice plants generally displayed high TDMA and HI values. Further increase in rice grain yiel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urther increase in TDMA than in HI, and to increase TDMA leading to a high grain yield, the emphasis also should be put on improving NUEd in RILs.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浙北地区常规晚粳稻适宜的施氮量,设计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N0、N1、N2和N34个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肥料N用量分别为0、165、240、315 kg/hm2)。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常规晚粳稻单位面积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秀水134和嘉58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N0)分别增产31.41%~45.38%、39.97%~47.83%,高氮处理(315 kg/hm2)比中氮处理(240 kg/hm2)分别增产3.60%和5.62%,但差异不显著;当氮肥用量达315 kg/hm2时,常规晚粳稻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均低于其他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秀水134和嘉58齐穗期后的群体干物质量累积和氮素累积呈上升趋势,但群体氮素转运量先增加后降低,群体氮素转运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总之,高氮处理(315 kg/hm2)氮素转运量较少,转运效率较低,同时氮素利用效率和吸收效率也较低。因此,秸秆还田条件下合理配施中量氮肥,可以获得较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16个玉米品种在施氮(225 kg/hm2)和不施氮条件下的产量及其节氮潜力等筛选高产氮高效品种.结果表明,两年中晋玉18、登海605、先玉335增产潜力在5%以上,节氮潜力为15.48%~18.39%(2018年)和14.26%~29.47%(2019年).根据供试品种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的产量平均值作为分界...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   总被引:73,自引:6,他引:73  
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条件下,探讨了9个不同生态类型水稻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水稻品种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量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处理下,水稻品种间氮素吸收总量、收获期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转移效率有着显著差异;在未施氮条件下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施氮的;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条件下,收获期生理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总量和氮素转移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与稻谷产量、穗数、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孕穗期至黄熟期氮素吸收量在水稻不同基因型间有着显著差异,而在生育前期和中期氮素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