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衣原体病     
<正> 一、概况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引起的许多家禽、鸟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最初人们把人类和鸟的衣原体病称为鹦鹉热,后来又曾把非鹦鹉类禽鸟引起的衣原体病或其传染的其他衣原体病称为鸟疫。实际上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和本质是相同的。二、历史1893年,法国巴黎发生一种由鹦鹉传染给人的疾病,引起像流感一样的症状。当时按鹦鹉的拉丁词psittacus取名为鹦鹉热,并且误将分离到的沙门氏杆菌作为病原。1907年,人们发现该病原是一种特征性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1929~1930年,欧美相继发生了人鹦鹉热的大流行,分别从患者和感染禽分离到病原,并且发现这种病原来自从南美进口的亚马逊绿鹦鹉。随后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不仅发生于鹦鹉,而且在几乎所有的禽类中都能流行,并且其他禽类的这种疾病也能传播到人。20世纪50年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家禽,尤其是火鸡和鸭是人鹦鹉热的重要传染源。但直到1966年才确定这种病原不是人们一直以为的一种病毒,而是一种细菌,并且由page提议建立衣原体属,并被美国微生物分类委员会接纳。尽管目前已很少发生人衣原体病的大流行,但是世界各地仍不时会发生火鸡和鸭的衣原体病,也有人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禽衣原体病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衣原全病主要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将此病列为二类传染病。衣原体属共包括4个种,即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反刍动物衣原体。各种农原体分别引起不同征候群的衣原体病。  相似文献   

3.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接触性传染病。早在1895年Morange首先使用鹦鹉热(Psittacosis)这一名词来描述人和鹦鹉的衣原体病。之后,Meyer(1941)将鹦鹉类以外其它禽类的衣原体病称为鸟疫(Ornithosis)。两者在病原学上是一致的,只是感染宿主不同,而叫法也不同。目前,除继续延用这两种名称外,人们还将家禽和野禽的此病统称为“禽衣原体病”。而人的鹦鹉衣原体感染传统上则一直使用“鹦鹉热”(主要是禽源性鹦鹉衣原体感染)这一名词。禽的衣原体病不但造成经济损失,并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鹦鹉衣原体在禽类感染的宿主十分广泛,各种禽类在流行病学中相互作用又较复杂。对此,本文仅就近十年来家禽和观赏鸟类衣原体病的流行范围、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和流行形式,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禽衣原体病(avian chlamydiosis)主要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引起。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禽类等多种动物,在禽类中广泛流行,也可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禽衣原体病的早期诊断成为该病防控重要手段之一。病原学诊断是禽衣原体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在生物安全级别较高的实验室操作,且耗时较长和操作繁琐,已不再是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流方法。目前,禽衣原体病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补体结合试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ELISA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监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中以荧光PCR方法最为普及,成为了禽衣原体核酸检测的主流方法,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其速度、通量、特异性、敏感性各方面都有提升,相较于免疫学诊断,避免了获得性免疫带来的假阳性结果,是未来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禽衣原体病的诊断方法进行论述,介绍各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分析其优缺点,以期为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一、值得重视的问题禽衣原体病(Fowl·Chlamydiosis)又名鹦鹉热(Psihaeosis)或鸟疫(ornithasis)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haci)引起的人和鸟类及家禽的一种传染病,通常为隐性感染。本病流行范围很广,已发生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60多个国家,感染禽类近140多种,同时禽衣原体还是人衣原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及急性肺炎等。本病不但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公共卫生上带来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集了舞钢市8个乡镇的20个养殖场(户)的待检样品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8个乡镇禽衣原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5.54%、42.66%、35.22%、30.23%、41.80%、26.12%、26.34%和38.92%;分子生物学检查共检测出阳性数102个,阳性率为12.23%,其中喉头棉拭子样品、精液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12.04%和14.29%,证实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已在鸡群中流行,并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禽衣原体病(AC)由细菌门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引起,禽衣原体株可引起人严重发病甚至死亡。细胞培养是分离鹦鹉热衣原体最方便的方法,鸡胚仍在用于衣原体的初级分离,PCR技术对动物组织中衣原体的检测已经取代病原分离。PCR敏感性和特异性通常超过病原分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巢氏PCR和实时PCR可以与病原分离方法一样敏感。检测衣原体抗体的标准血清学方法是补体结合(CF)试验,改良过的直接CF试验可以与多种血清配合应用。其他血清学试验方法如ELISA、乳胶凝集试验、原生小体凝集试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及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等也可作为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河北某种鸭场发生疫病,主要症状为初期流泪,眼结膜潮红,眼周羽毛潮湿,腹泻,粪便淡绿、稀薄如水,随着病情发展,眼泪变为黏稠状及脓性分泌物,有些眼球被灰色的分泌物覆盖,病鸭消瘦。剖检病变为大部分病鸭有肝周炎,脾肿大。综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怀疑该病由衣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的家禽病理学家会议上,家禽灾难性的严重疾病显著地占据了论文和宣传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对进境火烈鸟、黑天鹅等动物,通过间接血凝(IHA)试验,检出衣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分别为:火烈鸟54只,阳性率65.4%;黑天鹅40只,阳性率41.7%;白天鹅51只,阳性率55.7%;黑颈天鹅5只,阳性率55.5%;冠鹤2只,阳性率16.7%。将阳性火烈鸟血液及病料通过接种鸡胚、BHK21细胞、小鼠等做病原分离鉴定试验,均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  相似文献   

12.
猪衣原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猪衣原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病,在我国猪衣原体也叫鹦鹉热或称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它引起猪肺炎、肠炎、心包炎、关节炎、睾丸炎、子宫感染和流产等多种病型。常因菌株毒理、猪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症候群。本文从猪衣原体的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发病机理、诊断方法等多方面探讨对猪衣原体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牛羊衣原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16.
世界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是限制世界范围内家禽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尽管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不断开发出新的疫苗 ,但由于新变异株的出现以及多种致病因子混合感染 ,仍制约着集约化生产。本文阐述了重大疾病对商业化蛋鸡群和肉仔鸡生产效益的潜在影响。1 鸡痘目前尚无法解释免疫过禽痘的鸡群仍有发病。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已从引发禽痘的 2株野毒和商业化禽痘疫苗的基因组中检测到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 REV)的前病毒基因组。体液的抗体反应可作为一种衡量手段 ,用以评价现有疫苗在抵抗疫苗在抵抗致病性增强的禽痘病毒时的效力。现有的…  相似文献   

17.
王雪敏  崔岩 《猪业科学》2004,21(1):56-57
禽波氏杆菌病是由禽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火鸡的传染病。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特性,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该病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南方禽病会议第29届年会讨论了禽病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控制和扑灭病毒病的措施.兹概述如下:禽流感流感病毒在野禽和家禽中流行情况的研究显示,野鸭和海岸鸟类(包括海鸥)是9种神经氨酸酶和13种血凝素血清型的贮存宿主.从鸭分离的流感毒株的血清型差别很大,在鸭种间和季节间都存在差别,幼鸭的感染率始终高于成年鸡.在1987年  相似文献   

19.
禽波氏杆菌病是由禽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火鸡的传染病。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特性,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该病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20.
世界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