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提升水稻种植效益,越来越多的地区纷纷建立合作社,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推动水稻栽培技术创新发展,优化水稻种植结构,实现水稻种植产量显著提升。文章围绕不同的水稻栽培技术,探究了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种植效益的影响,以期推动水稻栽培技术创新优化,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朱立民  赵杰 《科学种养》2008,(11):25-25
近年来,我县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但是,随着面积的扩大,常年在同一块地种植蔬菜带来的土壤连作障碍等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研究探索,示范推广了水稻与蔬菜轮作的新模式,此种模式适于人少地多、劳动力紧张且有一定种菜习惯的地区推广。水稻收获后,耙地晾垡,熟化土壤,建造跨度为6~8米宽的塑料大棚,春菜定植前15—20天施肥整地,扣棚提温,适时定植,收到了蔬菜高效、稻米丰产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艳 《种子科技》2023,(17):90-92
针对连作的弊端,按不同蔬菜生长期和生理特性采用轮换种植技术,可提高蔬菜产量和棚户种植效益,还可有效减少病虫害。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日光温室大棚番茄—菜豆轮作栽培管理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俊 《种子科技》2024,(2):131-133
我国不仅是水稻种植大国,也是水稻消费大国,我国每年的水稻产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0%,所以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的水稻种植与培育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因此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角度出发,分析了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以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菜豆、豇豆都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也是日常大量供应的蔬菜品种,因此在各地种植面积均十分广泛。然而近几年根腐病为害对菜豆、豇豆生产影响较大,发病轻时可减产10%~20%,发病重时减产可达50%~60%,特别严重时几乎绝收。在常年种植菜豆、豇豆的地区,菜农朋友必须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1.发病症状①菜豆。主要侵害其根部或茎基部,病部可见黑褐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百万亩设施蔬菜项目工程的实施,我区以日光温室为主的各类设施蔬菜规模不断扩大,蔬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建设标准高,而且探索出了一些先进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如日光温室黄瓜-豇豆-番茄一年三熟种植模式,不仅茬口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罗敏  卜锋 《种子世界》2021,(11):0039-0041
随着各地不断快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优良食味性水稻的种植面积上江苏泰兴等地区不断呈快速扩大趋势发展。优良食味性水稻相比于普通水稻其出米率更高,尤其进行生产加工时更加简单便捷同时有更好的口感品质,所以具有很大的种植范围。江苏泰兴水稻种植历史较为悠久也有着非常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增加了对优良食味性水稻的需求量,而需求量的快速增加直接促进当地水稻绿色种植产业的发展。水稻想要实现绿色栽培具有着很严格的条件要求,如果没有对一些科学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充分掌握必定会导致水稻品质及产量遭受影响。本文基于江苏泰兴当地水稻种植情况分析水稻绿色高效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希望对水稻质量产量及食用口感进行提升促进当地整个产业发展并给予相关工作者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早春采用塑料大棚种植马铃薯,可以比露地栽培提早两个月左右上市,不但能有效缓解春季蔬菜淡季,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而且对马铃薯也可以有效避免病虫为害,提高产量,保证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沅江市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周某、曾某等社员投诉所种植的某豇豆品种长势差、产量低,认为是种子原因。笔者与有关专家一起参与了田间现场鉴定,认为不是种子质量问题,豇豆长势差、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开花坐荚期雨水过多以及病虫危害重。一、调查情况据调查,周某、曾某等种植豇豆300多亩。从4月27日开始至5月20日分期排开播种,露地点播或地膜覆盖栽培,株  相似文献   

10.
杨代松 《中国种业》2002,(11):52-52
蛇形丝瓜,又名南京长丝瓜,南京郊区农家优良品种.喜温耐湿,栽培容易,农家多利用房前屋后隙地种植.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连片种植,也有与豇豆、黄瓜套种,一般盛夏上市,消暑解毒,能堵缺补淡.  相似文献   

11.
周志有 《种子世界》2021,(11):0015-0017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水稻是我国传统的种植作物,同时也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粮食作物,具有突出的民生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由于我国人口总数较多,粮食作物需求量较大,因此我国科技人员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与开发水稻栽培技术,尤其是杂交水稻的出现更是扭转了我国水稻种植的局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农业部门应当重视水稻栽培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掌握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技巧,加强田间管理,提升农户经济效益。文章将从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栽培存在的问题以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满足群众食物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开展水稻种植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水稻种植技术的重视,全面提升水稻种植水平,增强水稻种植效益。但是在深入研究水稻种植工作后,可以发现影响水稻种植效益的因素较多,需要从多方面调整水稻种植技术,可进一步提升水稻的质量以及产量,有效推动国家农业种植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文章阐述了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关键点,提出了有效的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旨在全面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为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种子科技》2020,(8):53-53,55
设施蔬菜种植是当前蔬菜种植的一种新技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蔬菜种植相比,设施蔬菜种植对于栽培技术的使用要求更高。所以,在进行设施蔬菜种植之前,对于栽培种植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主要介绍了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蔬菜设施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膜加小拱棚栽培,就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小拱棚覆盖的栽培方法,它可以提高地温、气温,促使土壤养分的转化,增加土壤温度,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蔬菜上市期,防止自然灾害,提高产量,增加产值。经1986年以来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在我省低热地区,对茄子、辣椒,番茄、豇豆、四季豆、黄瓜、南瓜等果菜类蔬菜的早熟栽培,效果特别好。罗甸县上述几种果菜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比地膜覆盖栽培提早上市20~35天,亩产值达1352~1595元,比地膜覆盖栽培产值增加74~103%。1986~1991年全县累计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5.
春植甜玉米-中晚稻-秋番茄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植甜玉米-中晚稻-秋番茄”种植模式.是在珠三角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耕作制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改变当地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强、高温多湿、台风暴雨频繁、蔬菜生长困难的6~9月种植一季水稻,而将农作物适宜生长的9月底至翌年6月初种植产值较高的蔬菜。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种植模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突出,年产值超万元,与当地传统蔬菜种植模式产值基本持平或略高,在不减少农民经济收益的前提下,进行蔬菜与粮食轮作、实行水旱轮作,既能有效解决蔬菜连作障碍而引起的农产品产量、品质、效益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稻田栽培早熟马铃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又名洋芋,是粮菜兼用作物,早熟马铃薯是贵阳地区早熟蔬菜之一。长期以来,农民水稻收获后,种植油菜,经济效益不高。为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马铃薯供应,2009年卫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稻田栽培早熟马铃薯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7.
西瓜作为一种经济收入较高的作物,近几年来在我区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我区的西瓜种植多是采用常规栽培方式,一般在气温常年稳定通过15℃后(4月10~20日)露地直播,或在3月底4月初直播覆盖地膜。7月中、下旬开始成熟上市,且品种多为“新澄一号”中熟种,生育期较长,受我区春季低温阴雨影响,常规栽培提早播种受到限制。所以,我区西瓜生产近几年虽然发展较快,产量增加,但由于上市过于集中,价格低,降低了瓜农的收入,反过来又制约了农民种西瓜的积极性,影响了西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996年我站开展了西瓜的早…  相似文献   

18.
结合贵州省蔬菜"321"高效种植模式技术的推广,在烟草育苗棚闲置期内以豇豆-白菜、黄瓜-白菜、番茄-白菜、菜豆-白菜为主的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4种模式均不影响下茬烟棚育苗,种植模式效益依次为豇豆-白菜>番茄-白菜>菜豆-白菜>黄瓜-白菜,4种模式每667 m2比空闲棚增收7000元以上.番茄-白菜模式因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通过对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的探讨和实践,逐渐形成了早春中小拱棚栽种甘蓝,夏季种豇豆(豆角),秋季种大白菜的优化种植模式,666.7m^2纯收入可达8700元以上。此种模式约占基地种植蔬菜面积的85%。其各茬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蔬菜种植模式对涂地土壤性状及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蔬菜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对蔬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长障碍发生的影响,在浙东滨海涂地区按蔬菜种植年限(5~10年和10~20年)和种植模式(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露天蔬菜、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和常年大棚蔬菜)分组鉴定土壤质量与蔬菜地连作障碍,并与长期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农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蔬菜后,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与长期种植水稻的用地相比,露天蔬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和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但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则可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种植蔬菜后,土壤酸度增加,有机碳下降,磷素、氮素、有效钾和盐分明显增加,对大棚蔬菜地的影响比露天蔬菜地更为明显。土壤中磷素、氮素、有效钾的积累和土壤酸化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种植蔬菜也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研究区内蔬菜地连作障碍类型主要有病害、地下虫害、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缺素等,其发生比例随蔬菜种植年限明显增加,由低至高依次为: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地<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地<露天蔬菜地<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地<常年大棚蔬菜地。研究认为,蔬菜与水稻轮作可减少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