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是密山市和平乡新建村养鱼专业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1982年开始养鱼,到目前已有10年的养鱼历史。前6年,平均亩产一直徘徊在150公斤—225公斤,亩盈利在200—550元之间。1988年在市水产业务部门的帮助下,我改变传统养鱼方式,采取驯化养鱼新技术,使养鱼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四年登上“四个新台阶”完成“二次飞跃”,即: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驯化养鱼技术在我国池塘养鱼中迅速推广,对养鱼特别是养鲤取得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的同志认为,这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的集约化养鱼方式”(见《科技兴农实用百科》)。其实,这种养鱼方式的雏形在我国古已有之,可以从一些古籍的记载中找到证明。  相似文献   

3.
我们密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指导全市渔业生产发展中,认真贯彻执行:“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八字方针,积极稳妥地实施“科教兴渔”战略,使全市渔业生产出现了持续、稳步、协调发展的大好形势。特别是自1988年即“七五”计划的第三年以来,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大服务力度,推广驯化养鱼”上,加快了驯化养鱼的推广步伐,出现了规模推进的发展势头,涌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推广和普及驯化养鱼技术,促进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如期实现我市渔业“九五”规划宏伟目标。1995年上半年我局对宝清县大面积推广驯化养鱼情况和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德国镜鲤是池塘驯化养殖的优良品种,它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容易驯化,商品性好等特点,现已在方正县大面积推广。德国镜鲤驯化养殖的面积占全县驯化养鱼总面积的65%,是我县驯化养鱼的主养品种。为了加快渔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渔民收入,推广德国镜鲤高密度驯化养殖技术,成为加快我县渔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德国镜鲤高密度驯化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驯化养鱼是一种以吃食性鱼为主体鱼,利用鱼的条件反射,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的池塘养鱼形式。驯化养鱼因其技术简单实用,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目前,驯化养鱼已成为北方地区池塘高产养鱼的主要形式。由于吃食性鱼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铵氮,而我国池塘大多缺磷。因此,池水的氮磷比例不适宜,出现氮多磷少的状态,磷成为制约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进而限制滤食性鱼的生长;同时,铵氮含量过高会恶化水质,影响各种养殖鱼的生长。为了改善水质,挖掘池塘生产潜力,为驯化养鱼池塘寻找新的增产途径,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养鱼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省养鱼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省集约化养鱼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在全省各地推广应用的颗粒饵料驯化养鱼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水体,大大提高池塘的单位面积产量,使池塘单产由过去的1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甚至达到1000公斤以上。由此可见,发展驯化养鱼对挖掘养鱼生产的内涵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利用颗粒饲料驯化养鱼已越来越被养鱼群众所接受,驯化养鱼面积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民主乡是哈尔滨郊区重点养鱼基地,全乡拥有11000亩精养鱼池,其中80%左右均采取颗粒饲料驯化养鱼。但有的渔场驯化养鱼效果好,经济效益较高,有的渔场驯化养鱼较差,经济效益不好。 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我们在民主乡哈尔滨市水产良种场利用百余亩精养鱼池进行驯化养鱼试验,驯养了鲤成鱼,鲤鱼种,彭泽鲫鱼种,淡水白鲳成鱼等品种。在试养的同时,我们又调查了20余家驯化养  相似文献   

9.
绥化市兴和乡兴和村农民崔光浩,自从我市实行稻田养鱼以来,至今沟涵式养鱼、稻豆鱼菇多元化立体养殖模式。连续7年被地市评为稻田养鱼大王,多次被省评为养鱼模范,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崔光浩的稻田养鱼采用四种方法: 一是稻田驯化养鱼。利用4亩稻田,在1  相似文献   

10.
马旭洲 《内陆水产》1996,(12):10-11
养殖品种搭配方式对驯化养鲤产量的影响马旭洲(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150070)驯化养鲤作为一种池塘高产养鱼方式,在北方地区被普遍推广。但目前推广的以鲤为主体鱼的驯化养鱼模式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养殖品种较单调,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与饵料资源。我国传统养鱼...  相似文献   

11.
驯化养鱼做为一种池塘高产养鱼方式,在北方地区被普遍推广。但目前推广的以鲤为主体鱼的驯化养鱼模式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养殖品种较单调,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与饵料资源。我国传统养鱼特点为立体养鱼,即根据鱼类的栖息习性,不同水层饲养不同种类鱼,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资源。但由于北方人喜食鲤鱼,这就使传统养鱼在北方地区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把传统养鱼与驯化养鱼相结合,进行以鲤为主体鱼,多品种混合搭配的驯化养鱼试验。通过分析多品种混合搭配对驯化养鲤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驯化养鲤的适宜放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驯化养鱼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牡丹江市池塘驯化养鱼为例,详细地阐述了驯化养鱼技术普及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驯化养鱼走出窘境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广应用了驯化养鱼先进技术,使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上了新台阶。但随着驯化养鱼的快速发展,驯化养鱼所需的颗粒料的主要原料,进口鱼粉、豆饼,货源不足,价格上涨,供需矛盾日益增大。1996年比1995年每公斤进口鱼粉增长20%,豆饼增长35%,原料价格大幅度的提高,增加了驯化养鱼的成本,降低了驯化养鱼的经济效益,影响着驯化养鱼的发展。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市科委充分发挥本市养鸡业兴旺发达、废弃的羽毛资源丰富的优势,变废为宝,研制加工了羽毛水解蛋白。所加工羽毛水解蛋白,色泽浅黄质地松软,  相似文献   

14.
《渔业经济研究》1992,(4):41-43
我们密山市水产颗粒饲料厂,是1988年兴建的。建厂投资85万元,年单班生产能力3000吨。1989年投产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重视支持下,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渔业生产这一中心,“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加强服务,提高质量”。短短三年时间,我厂不但在群众养鱼中建立了较高的信誉,有效地促进了驯化养鱼和全市池塘养鱼单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饲料原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驯化养鱼成本不断增加,利润日益下降,甚至亏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水产养殖科研和生产的实践经验,在进行高产池塘的驯化饲养时,采取以下措施,不仅提高了池塘鱼产量,而且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提高了驯化养鱼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1增加养殖品种与我国传统养鱼相比,驯化养鱼有养殖品种较少的缺点,导致以下两方面的不足:在池塘水体空间利用方面,鲤鱼栖息于池塘水体底部,鲢、鳙鱼栖息于池塘水体上层,缺少栖息手池塘水体中层的鱼,便池塘水体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池塘驯化养鱼投饲技术饲料是北方地区池塘驯化养鱼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投饲技术则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发挥池塘潜力,提高池塘鱼产量的主要因素。我们经多年实践,认为池塘驯化养殖商品鱼的投饲应注意以下四点:1.质量目前国产饲料机械设备加工...  相似文献   

17.
正驯化养鱼是北方地区主要水产养殖模式,为渔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些年来,鱼价持续低迷,驯化养鱼效益下滑,有的渔民甚至亏损,严重挫伤了渔民的养殖积极性,甚至一些渔民把池塘改成了稻田,放弃了养鱼。那么,在当前的水产品市场和养殖形势下,怎样才能提高驯化养鱼效益呢?我认为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多项综合措施才能提高驯化养鱼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从1986年以来开始研究以鲤为主的池塘养鱼高产综合技术。根据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八字精养法”,使其技术总结得更简便。为更多的养鱼者掌握,他们结合多年的驯化养鱼实践,认为池塘驯化养鱼的主要技术是:1.水质、2.饲料的营养、3.鱼种、4.防病,简称“水、种、饵、防”四字精养法。 一、水质: 池塘中水质保持良好水平的要素是充足的溶氧量和避免鱼本身代射产物积累过多。我们所做的试验表明,鲤鱼池的溶氧量,白天应保持在4mg/l以上,在4mg/l以下,鲤鱼的生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溶氧量过低不仅使鱼的生长受到抑制。饲料系数也将增大,鱼的抗病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其他鱼的驯化、如团头鲂白天应保持在5mg/l以上为宜,美  相似文献   

19.
驯化养鱼已在全省很多地方取得了成功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但是,对克山县来说,在1995年以前还未开展驯化养鱼工作。1996年,克山县宏伟水库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宏伟水库驯化养鱼取得成功的具体作法是: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宏伟水库排灌站位于克山县城东北30公里,始建于1970年,全站有职工112名。宏伟水库流域总面积174平方公里,水库水域面积5000亩,库容总量为3360立方米,可灌溉面积1.2万亩,保护农田面积12万亩。库内自有精养池塘465亩,库辖区域内利用养鱼水面5465亩。几年来,库站坚持“以鱼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方针,使鱼稻连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驯化养鱼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应用,但由于生产者的管理方法和水平不同。驯化养鱼池塘效益水平差别很大,尤其是当前又面临着渔业养殖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要想保持驯化养鱼池塘有较高效益,则必须在降低养鱼成本上下功夫。驯化养鱼池塘如何节本增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