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农田水分盈亏状况,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率,农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认为宁夏半湿润偏旱地区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干旱缺水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物水分利用率低影响了降水生产潜力的发挥,因而开发本地区降水生产潜力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旱作农业中有限水分的高效利用技术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上官周平各国发展旱作农业中均面临着两大严重问题,一方面是水分亏缺影响或严重限制农作物收成的稳定和产量的高低,这是旱作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表现在降水量少、降水分布不匀、降水变率大等特点;另一方... 相似文献
3.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糜子田水分利用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1999年在国家宁南(海原)旱农试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梯度、抗旱制剂拌种、抑蒸集水措施对宁南旱地糜子生长、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在十分有限降水条件下,施肥能促进糜子植株生长,提高糜子产量与WUE;②采用黄腐酸钠和吸水树脂拌种,在糜子生育中后期能显著促进糜子植株生长,分别使糜子增产7.35%和7.41%,使WUE增加0.044kg/m^3和0.099kg/m^3,施肥和抗旱制剂拌种结合有利于提高旱地糜子产量与WUE;③在9种抑蒸集水措施中,以“吸水树脂拌种+黄腐酸钠拌种+地膜覆盖”处理抑蒸集水效果最好,促进旱地糜子生长的作用较大,比对照增产52.6%,WUE增加0.526kg/m^3。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合阳县为代表,探讨了该区农业资源的特点,评价了10余年来农业资源利用的技术革新情况。在强调以节水高效利用为中心的技术指标体系构建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该区21世纪前10年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综合农业技术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5.
发展旱作农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全县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1万户,36.8万人。全县总面积2011公顷,现有耕地(适宜农作物生长)总面积41620.5公顷.其中山地37499.3公顷,水地4121.2公顷。武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长期以来,土壤瘠薄、干旱少雨是困扰武山县农业生产的两大难题。武山县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山区.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0.1%。武山县的粮食有70%来自旱作农业区。 相似文献
6.
灵台县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灵台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抵御干旱的能力;继承和发展传统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地面覆盖技术;推广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间套复混多熟种植和化学抗旱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秦州区由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的区域性差异明显,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处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雨量稀少,降雨集中且相对变率较大,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秦州区总耕地面积6.36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0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8.93%,由于集中降雨期与作物的需水关键期差位大,使得水分利用率偏低,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大因素,常导致全区大多数耕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实践表明,秦州区旱农区大幅度增产,就可实现全区农业的大丰收,就可实现全区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黄土高原区,全省现有耕地5200多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涉及10个市(州)69个县(区),人口17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十年来始终把旱作农业放在全省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0.
陕西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农业大省,水资源总量只有411亿m3,按人口和耕地平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3。从全省区域性分布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秦岭以南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74.5%,而拥有全省73%人口和80%耕地的秦岭以北仅占全省水资源的25.5%。特别是占全省耕地60%以上的渭北可利用的水·资源(含地下水)仅为17.43亿m3,严重地制约着渭北旱原区农业的发展。面对渭北旱区缺水问题,笔者认为大力推广节水旱作农业技术是提高渭北旱区水资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讲,发展节水早作农业的途径主要有5条。 1 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先进技术,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 一是渗灌。在地头蓄水池的低水头作用下,通过埋在地下的多级管道,将农作物所需的灌溉水输入田间,并在末级管道(毛管)管壁上按需要的距离,人工钻1mm左右的管水孔,通过管水孔将作物所需的水分流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再借助土壤的毛细管进行扩散,供作物吸收利用。这项技术有6个特点:①省水。每亩次用水量为15m3,仅为地面漫灌的1/5~1/6;②省肥。将化肥溶入渗灌池中,直接送入作物根部,较表层施肥利用率高出30%左右;⑧节能。一般每亩次灌溉省电30~40度;④省工。渗灌不需要开沟、打畦,平整土地,每亩次灌水省工3个以上;⑤省钱。安装渗灌设备,需投资350元/667m3左右,可用10~15a以上,每年仅水、工、肥三项,可节约费用600元/667m3左右;⑥增产。一般比大水漫灌可增产30%以上。二是管灌、喷灌。通过低压塑料管把水输送到地头,按照一定的距离留出水口,在出水口安装喷灌泵,给喷灌系统供压力水,水由喷头喷到空中形成细小的雨滴,湿润并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这项节水灌溉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在果园采用渗灌技术,粮田采用管灌、喷灌技术,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豫西旱农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年降水量偏少,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率大,干旱灾害频繁,且持续时间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豫西旱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改善豫西旱农区缺水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就必须在探明其水资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旱作农业抗旱节水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选用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广泛采用各种抗旱节水农艺措施;大力推广降水集存技术、节水灌溉及化学抑蒸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证豫西旱农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色列旱区现代高效用水农业的主要模式、经验和配套技术 ,并就提出了学习和借鉴以色列的经验发展我国旱区节水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大通县近几年来降雨变率大,县内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造成严重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缺水。因而采取了开源节流,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的节水农业措施。本文就大通倒节水型农业的现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目前我国为实现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而采取的盐碱地治理的基本措施,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植物区域化分布情况,通过选择4种耐盐植物翅碱蓬、柽柳、芦苇和甘草,进行区域化种植,探索了盐碱地植物区域化种植的可行性模式及经济效益,为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宁夏干旱地区饮用水源地缺水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的饮用水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旱区集雨节水农业及节水灌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集水高效利用工程措施的比较表明,集雨节灌是旱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进行节水灌溉可充分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
20.
:依据省市玉米种植区划,以及灵台县的气候、土壤肥力及种植制度、耕作及经营方式,提出了该县玉米品种布局建议,即西部塬区以沈单16号、龙源201、玉豫22号为主栽品种,东部塬区以中玉9号、富农1号、农大84为主栽品种,两河川区以豫玉22号、酒试20、正德304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