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为使棉花稳长多结,减少脱落,早熟高产,多收优质花,增加棉农收益,我县从1981年示范应用了缩节安、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年来,先后组织了10个点的联合试验示范和推广,化控效果好,增产较显著,深受棉农欢迎。到1984年全县应用缩节安、矮壮素、棉长素、助壮素的面积达一万亩,占全县棉田面积的40%,一般增产10%以上,全县共增产63万斤。而且好花比例大,售价高于对照棉,获得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无论大面积示范和小区试验比较,以上药剂用后,都能明显地控制株高,缩短棉株主茎和果枝节距,增加茎粗,减少脱落,加  相似文献   

2.
我县永隆公社自1974年在全县大搞水田化学除草的基础上,开始了棉田化学除草试验。三年来,化学除草面积逐年扩大,效果越来越好,棉花产量不断提高。1976年全公社47400亩棉田,用化学除草剂的有9700亩,皮棉  相似文献   

3.
我县位于长江下游,常年无霜期200天左右,降水量1037毫米左右,土质为沙壤土。全县46万亩耕地,三熟制面积大,复种指数高。棉田面积12万亩,属麦、棉轮作地区。为了粮棉双高产,1974年以来全面推行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1979年全县亩产皮棉133斤。当年气候条件,7月下旬—8月中旬雨水少,有利于开花结桃,8月下旬有部分棉田开始脱力早衰,据统计,全县约有3万亩棉田早衰,占全县棉田面积的25%左右,早衰棉田一般比不早衰棉田每亩少收皮棉15—20斤,严重的地块甚至更多些。为了探索早衰的规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4个生产队进行调查,调查面积350多亩,其中早衰面积占150.5亩。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以来,我县棉花育苗移栽的面积逐年扩大,1981年发展到13.1万亩,占全县棉田的68.5%,1982年增加到18万亩,占棉田面积的70.3%,1983年扩大到25.4万亩,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叶枯死病,又叫贫钾病,(当地群众叫黄叶病),是我县棉花中后期常见的一种病害。对棉花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争结秋桃威胁很大。为了探索棉花黄叶枯死病的发生原因,找出有效的防治途径,笔者从六十年代起不断进行了一些调查试验,现整理如下:一、发病面积此病自一九六五年以后,在我县每年都程度不同地发生。据原山头公社一九六五年种植六千亩棉花的调查,发病面积达30—40%,山头大队的四百七十亩棉花,发病棉田达二百二十一亩,占总面积的44.8%,其发病株率达60—90%。病情指数四十至六十七点八三的四十二亩,占总棉田面积的8.94%,发病株率在10—40%;病情指数十左右的一百六十九亩,占总棉田面积35.3%,最严重的第五生产队发病面积达55.7%。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江苏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植棉占耕地面积的14%,占全国棉田的八分之一左右。1979~1984年,平均每年植棉987万亩,总产56.8万吨,商品率为95.5%。1985年棉田面积为888万亩,比1984年减少193万亩,总产(47.9万吨)减少18.65万吨。1986年棉田面积降到780万亩,总产将减少5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7.
我县棉田24万亩,其中稻改棉面积1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1.7%。据我局1978~1983年对全县9个大队2400亩田的调查,稻改棉的第一年棉花都减产,减产幅度为1.6~41.6%。  相似文献   

8.
棉花早衰的发生与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县棉花大面积发生了早衰。早衰面积约有14万多亩,占总棉田面积的35%左右,重于以往任何一年。据8月底调查,早衰棉田比不早衰棉田每亩少收皮棉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77年开始利用螳螂防治棉花棉铃虫、红铃虫,效果比较理想。1977年采集螳螂卵块3000多个,人工室内饲养若虫40万只,防治棉田面积70亩,1978年采集螳螂卵块8000余个,人工室内饲养若虫60万只,防治面积320亩。  相似文献   

10.
地膜棉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地区地膜棉的面积由1982年的2万亩,1983年发展到126万亩。棉田通过地膜覆盖可以达到增温保温,保墒提墒,提高肥效。控制棉田杂草,促进壮苗早发,是夺取  相似文献   

11.
棉田化肥基施是盐城地区棉花苗期施肥技术的一项改革。1979年开始多点试验示范,1982年大面积推广为151.4万亩,占全区直播棉田面积270万亩的56%。四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棉田天敌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于1979年开展利用油菜诱集天敌带的研究。1980年示范面积260亩,1981年扩大到3200亩,防治棉蚜效果显著。利用油菜诱集天敌带改变了棉田的生态结构,创造了有益于天敌的生存环境,丰富了棉田的生物群落,有利于招引、繁殖天敌,控制棉蚜危害,而且方法简便,省工省药,治蚜效果稳定,是棉蚜综合防治的一项新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棉花由统购制改为合同定购制以来,我县提出了“稳定粮食面积,适当调减棉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具体措施,指导和推动了以调减棉田为中心环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据调查统计,1985年全县共调减棉田81939亩,比1984年实际收获面积703731  相似文献   

14.
我县棉田主要分布在袁河及其支流两岸,一般年份受淹棉田有1~2万亩,大水年份受淹面积达5~7万亩。今年6月中旬连降暴雨400多毫米,发生特大洪灾,水淹棉田7万多亩,占全县棉田面积的60%以上,使棉花生产受到严重威协。灾害出现后,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15.
江西植棉历史悠久,在解放前,棉田面积不大,栽培管理粗放,产量很低,品质也差,一般年份,棉田面积只有三、四十万亩,皮棉总产5~10万担。1949年,全省棉花面积仅31.7万亩,亩产皮棉只有10斤。建国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发展棉花生产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6.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已成为全国棉区提高单产,实现粮(油)棉双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发展很快。八一年,江苏省已发展到五百零八万亩,占全省棉田的一半以上;上海市发展到一百零四万亩,占棉田的百分之六十;山东、河南育苗移栽面积都在百万亩以上;湖北、浙江、湖南等省一些主要产棉县也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不少高产社队都以育苗移栽当家。八二年各省、市又有进一步发展。我省除少数棉区搞得较多外,多数棉区尚未推广,八二年全省育苗移栽面积还不到植棉面积的百分之十。为了大力提高我省棉花单产,今后我们应该把发展育苗移栽作为普及科学植棉的主要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省枯黄萎病蔓延很快。1982年枯黄萎病普查时,全省发病面积仅有200万亩,到1987年6~8月份,对全省17个县336户的453块棉田进行了调查,发病率平均为15.2%。周口地区植棉250万亩,病区棉田病株率20~30%;汤阴县植棉15万亩,1982年只有4个乡有病,今年10个乡全部有病;民权县植棉20万亩,今年有近一半棉田发  相似文献   

18.
慈溪县传统的棉田耕作制度是,冬作春粮(大小麦、蚕豆)与黄花苜蓿间作,夏作棉花与春粮套种的两熟栽培制度。六十年代间作绿肥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85%左右。棉花产量高且稳定,平均皮棉亩产113.7斤。七十年代以来,绿肥面积不断减少。1982年统计,全县棉田绿肥面积6.63万亩,只占棉田总面积的16.64%,亩产鲜草量在千斤以下,棉田有机质肥料严重不足。绿肥面积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县生产条件的改善,麦棉套种发展很快。1980年全县麦棉套面积只有4.5万亩,1983年已发展到24万亩,扩大五倍多,占全县棉田总面积70%以上。麦棉套种增产效果虽然较为显著,但因多年连作,  相似文献   

20.
新疆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棉区,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海岛棉)生产基地,现有棉田面积530余万商,其中长绒棉60万亩。计划全疆棉田面积发展到800万亩(其中长绒棉120万亩),通过努力,也有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