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在全国新一轮扶贫工作中,山西依然是重点省份。如何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尽快迈向小康,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路径?2013年,山西启动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支持引导100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围绕工业反哺农业,带动数千个贫困村实现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开发,努力实现企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双赢。江苏润恒集团实施农副产品物流项目,带动151个贫困村脱贫;荣博集团建设有机辣椒项目,带动周边8个村5000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0月,河南牧原集团公司被国务院扶贫办评选为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单位和脱贫攻坚·奉献奖,作为河南省惟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公司,该公司的扶贫举措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访了河南省人大代表、牧原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秦英林,了解了公司的创新扶贫模式——5+扶贫模式。带动效应:一人去务工,全家都脱贫  相似文献   

3.
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是以山西省吕梁山、太行山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支持引导100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带动数千个贫困村实施区域化、规模化的产业扶贫开发,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转型、加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推动山西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超高产小麦品种,利用多种外源抗性种质与多个农艺亲本组配,采取大群体和F3早代测产确定重点家系的选择策略,将多种优异基因累加、聚合,育成了超高产小麦新品系陕麦107和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系陕麦94。陕麦107弱春性,成穗率高,株高78cm,高产、抗病、抗倒,落黄好,千粒重50g,产量9712.5kg/hm2,较对照品种小偃22增产25.7%。陕麦94弱冬性、多穗型,株高75cm,抗倒伏,高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中抗赤霉病,千粒重51g,产量8185kg/hm2,较小偃22增产6%。结果表明,选择遗传背景丰富的亲本材料,采用早代测产,确定重点家系是实现超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山河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东北部,水阳江畔,属专业渔民村。下辖4个村民组,全村124户,324人,是典型的三无(无山林、无水面、无土地)空壳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天然捕捞和水产养殖,村级组织运作单一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公益事业建设完全依赖财政奖补资金。2014年,被列为全区13个贫困村之一。借三变改革的东风,山河村凭借借鸡生蛋无  相似文献   

6.
甘肃定西自然条件极为恶劣,那里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始终牵动着几代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的心。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在哪里?定西各级党委、政府做出了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的中间地带,境内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辖区内的神农架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之地,蕲春是一代药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的故乡,山区农民采集、种植、加工、利用中药材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湖北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前景看好,全省已初步形成以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为核心的三大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生产企业不断壮大,中医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传统的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理论课程的专业和研究的深度,由此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即"h"型,由于"h"型人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以德州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去和现在实际运行状况为对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以此论证了推行"H"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必要性。近年来,德州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对实行新的"H"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色撩人的季节却撩动不了农资经销商的心,三次倒春寒让本身处于寒冬的农资市场感到丝丝寒意。目前的农资市场用一句诗表示最合适:夜来风雨声,价格知多少。价格战有两种。一种是小企业的价格骚扰,他们无其他竞争优势,只有价格更低一点。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们之所以能够进行价格骚扰,是因为农药行业毛利太高。严格来讲,价格骚扰不能称为价格战。另一种价格战是大企业以清理门户为目的的价格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作主张“立意在先”。盆景艺术作品由于受到自身材料的限制,比起其它艺术作品来说,其运用这一创作手法的自由度相对要小得多。特别是用下山树桩创作成单体树桩盆景,常常运用“因材施艺”的创作手法。如《丛林深处有人家》原素材枝丫四出,杂乱无序。同行人认为无可取之处,不值得留下。理由是乱七八糟一大蓬。但本人觉得  相似文献   

11.
《茶业通报》2023,(1):22-22
从2012年探索夏秋茶高效利用,到2022年获得省级一等奖,历经10年时间,伴随着以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宛晓春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茶学专家的科技攻关,大别山区黄大茶实现了“华丽转身”,从不知名的“粗枝大叶”变成了如今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金枝玉叶”.  相似文献   

12.
对秋薯“龙薯3号”进行了栽插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及氮肥施用法四因素正交高产试验,结果表明,组合3(A1B3C3D3),即每666.7m2插植3000株,施氮12kg,施钾18kg,氮肥施法采用前多后少为最优组合,小区平均产量最高达68.4kg;其次为组合7(A3B1C3D2),即每666.7m2插植4000株,施氮8kg,施钾18kg,氮肥施法采用等量分施,小区平均产量达65.2kg。施钾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栽插密度和施氮量,氮肥施用法的影响最小。另外就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西湖镇许庄村的一位小伙子王纪磊,200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济南一家外企做计算机应用与编程工作,工资待遇都挺优越。就在亲朋好友都认为他要一直在大城市发展时,父亲的一个来电却让他决定辞职,返乡创业。原来,父亲说,村里成立了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他家也种了20亩的大棚葡萄,家乡的发展很需要人才。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是中华民族历经奋斗,从站起来逐步走向富起来强起来的70年,也是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形势、农村面貌、农民收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竹山县农民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向往温饱生活,到跨入新世纪的衣食无忧、走向富强,奔向全面小康,是这70年变化的最全面、最真实的体现。忆往昔,依靠科技彻底解决农民温饱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腹地,是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百姓生活的不断改善,我国农产品消费量不断增加;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重大病虫害的连年发生,严重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要想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我们必须提高单产;而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对稳定农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经济政策的不断改革,农药产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农药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农药产品质量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6.
正旧时,乡村有句旧话,流传至今数千年,说是:牛马年广种田,防着鸡猴年。意思大概就是说牛马属相之年,往往就是好收成,鸡猴之岁常常会遇歉收年景,甚至会是灾荒年、艰难年。这些旧话旧说,当然没有科学依据,却在以往的年景里得到过或多或少的论证,于是,这样的谬误居然成为定论,捆扎在猴头,强加于鸡冠,成为预告,口耳传播,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高效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干物质在薯块中的分配率高于其他处理,斜栽密度60 000株/hm 2与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产量最高;在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中,种植密度>栽培方式,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直栽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整体高于斜栽和水平栽,直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鲜薯干物率最高,并显著高于直栽密度37 500株/hm 2处理(P<0.05),在对鲜薯干物率的影响效应中,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的甘薯商品薯率更高,在对商品薯率的影响效应中,种植密度>栽培方式,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综合以上结果,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和商品薯率。研究结果可为甘薯高效栽培措施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是花卉生产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发展速度最快、生产规模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也是中国花卉业发展的现实和亟待破解的难题。从花卉生产大国迈向产业强国,中国需要走多远?业界专家认为,通过与世界花卉强国横向对比,就会找到差距、找到空间,也会找到我们释放能量的办法和途径。品种不新,洋花远比土花香我国的花卉新品种选育与花卉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主要商品花卉品种、栽培技术和资材等基本依赖进口。《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近30年针对新疆棉区热量不足.采用“向温要棉”一“密、早、矮、膜”技术路线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局限性,提出了超高产条件下“向光要棉”一构建高光效群体.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湖北省随州市大洪山绿水村村民徐三元,曾以砍树为生,被村里人称为砍树大王。1998年封山禁牧政策出台,火种不上山,青树不下山的要求迫使徐三元另谋出路。经过多年的打拼及经验积累,徐三元瞄准了濒危名贵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的广阔市场前景和家乡优越的山水资源,一头扎进大山里,种起了七叶一枝花,并于2009年创立了湖北森缘中药材有限公司。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