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种肥同播”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玉米"种肥同播"的优点,并从肥料品种选择、土壤质地选择、"种肥同播"方式、肥料用量要适宜、注意土壤墒情和预防玉米粗缩病等方面介绍了玉米"种肥同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种植有传统的优势。玉米作为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了目前我国玉米的种植方式,对玉米种植方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国外种植玉米的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提出了"双行交错稀植"法。  相似文献   

3.
用大刍草作受体和现代玉米杂交,对产生的"中间型"种子进行种植观察,其后代出现分蘖、分枝、多穗;由此我们认为玉米的进化过程是:分蘖→分枝→多穗→现代玉米;现代玉米出现分蘖、分枝、多穗均属"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4.
永胜县大力推广种植青贮饲料玉米,促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去产能、减库存,达到"稳粮增饲"的目的,实现籽粒玉米向饲用玉米转变,推进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增义  王飞  李岩 《种子科技》2011,29(10):40-4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兼饲料作物,也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近几年,由于灰飞虱肆虐,导致粗缩病大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2011年二点委夜蛾的大发生,更使玉米生产受到重创。为最大限度的降低病虫危害,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笔者近几年积极参与推行"一增四改"技术,大力探索病虫防治等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中"轻质量、重产量"的问题十分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率、市场竞争力急剧下滑,而且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低等问题也不断出现。以生产普通玉米为主的地区,玉米品质并不适合专用,这样往往会造成大量的玉米积压,农民生产玉米效益不断下滑。为此,只有合理挑选玉米杂交品种、提高玉米商品质量,才能够促使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玉米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从玉米的产、消、存和贸易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玉米动态.并以此为切入点,介绍了加快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一增四改"关键技术集成(即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麦田套种为贴茬免耕直播并适当晚收、改粗放施肥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改人工种植和收获为机械化作业等)、全国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全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最后指出,面对全球玉米供应偏紧的态势,应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的集成关键技术,全面实施玉米高产创建,进一步加快玉米生产发展,充分发挥玉米增产潜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及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会东县的第一大作物,面积居 4大作物 (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 )之首,是重要的粮、经、饲兼用作物.随着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料玉米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到 2020年,饲料玉米将由目前的 60%提高到 85%.因此,需要确立以饲料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为主的玉米生产发展战略,实现玉米"过腹"转化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形成大农业循环的格局,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玉米湿储法     
刘瑞征 《作物杂志》1992,8(2):39-40
饲用玉米籽粒湿储技术是在6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形势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在发达国家一些农牧结合地区的饲用玉米常规储藏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西方国家称之为高水分玉米密封储藏。我国东北长期存在玉米收获水分过高而烘晒条件又不足的矛盾,近几年随玉米产量增长使其矛盾更显突出。在此形势下,1989年国内发表文章介绍提倡这项技术,把它改称为高水分玉米发酵储……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种种植方式探索"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增产机理,为玉米高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为实验材料,比较3种种植方式条件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的地下部根的数量、质量明显增加;地上部的茎秆粗壮.播种50d后"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的玉米干物质积累比"双行平行"和"单行等距平行"的分别高25%~40%和60%~80%.可得出的结论是:"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可合理的协调密度增加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我国玉米栽培历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我国玉米栽培上继续增加密度,获得高产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要想夺高产,良种良法是关键".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现就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毕节地区紧凑型玉米及配套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试验与大面积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调查测定了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群体主要生理质量指示、土壤肥力水平、光热水气候因子等;同时,研究了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以及抗旱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效果,并进行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组合引进筛选试验.通过试验研究,提出毕节地区紧凑型杂交玉米在套作条件下的高产集成技术规范,并筛选出适宜于毕节地区中高海拔地区推广的紧凑型杂交玉米组合"登海3638"和适宜于中低海拔地区种植的紧凑型玉米组合"海禾2号".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牛、羊等草食性家畜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青绿饲料的需求也在增加。为响应国家"发展秸秆畜牧业""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号召,各养殖场努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使青贮饲料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应用最多的是玉米秸秆,其利用方式经历了单纯的玉米秸秆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两个阶段。目前,大多数养殖场都推行全株玉米青贮,即将青绿的玉米秆和穗一起装入窖内,在厌氧条件下经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繁殖,阻止继续发酵,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常年玉米播种面积110万hm2,其中渭北旱塬、关中灌区西部、陕南回茬约有40万hm2的秋田、回茬、夏闲地,急需要生育期82~90天(出苗→成熟),产量超过或不低于户单4号,品质优良,抗性好的极早熟玉米品种,以确保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对玉米的需求,并能使小麦播在高产期.常年户单4号、陕单9号、秦玉3号、户单1号等品种虽有利用,但因生育期偏长,品质较差,玉米不能正常成熟,往往有种无收或有收质差,农区畜牧业常因饲料不足而规模不大,结构调整速度缓慢.从生产的需要出发,近20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开展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利用研究"、"优质专用玉米育种及其产业化研究"等项目,特种玉米、极早熟玉米杂交育种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极早熟抗病优质玉米杂交种"陕单204"在宝鸡地区生产应用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玉米作为食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早在墨西哥的Tehuaeanvalleg,古老的印第安人已经把玉米当作主要的食用作物,玉米被他们称颂为"人之本源”"神的礼物”"生命的象征”(maize希腊语意为"生命之源”),玉米孕育了印第安人部落的文明.在玉米的发展史上,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1492年9月哥伦布从库巴岛把这种"非凡”的食物带上西班牙餐桌,随即这种作物在欧洲栽植,约1530年传到中国.玉米生产发展至今,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估计在全世界的"基因种质库”中约有5万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根据其质量、数量和胚乳的组成,玉米可划分爆裂玉米(pop)、马齿玉米(dent)、硬粒型玉米(Flint)、粉质玉米(Flour)、甜玉米(Sweet)等类型. 玉米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除用作饲料外,也作为人们直接食用及食用产品.1997年世界玉米总产量约60亿t,其中78%用作饲料,13%用作食用及食用产品,6%用作能源,剩下的3%用作淀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各种特殊的食用玉米生产育种也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将给各种食用玉米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大量栽培于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也被称为"饲料之王"。储藏保管好玉米,对种植、加工和养殖者都会产生很好的经济。一、储藏方法1.抓好储藏前的处理玉米成熟后,要选晴好天气快收、快脱粒、快晒(烘)干。阴雨天收的玉米,应摊放于通风干燥处,尽快脱粒烘(晒)干。用于储藏的玉米,含水量要在13%以下,  相似文献   

17.
<正>乙丑仲秋,内蒙古丰垦种业发出红色的"十周年纪念暨玉米节"邀请函:"值我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感谢社会对公司成长和发展中给予的支持和关怀,决定举办公司成立十周年纪念和玉米节,汇报公司发展轨迹和展示玉米育种成果。"这个创意新颖的玉米节让许多  相似文献   

18.
冯建伟 《种子科技》2023,(19):78-80
玉米种植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能够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并且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另外,玉米用途范围较广,其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玉米经过加工后是畜牧养殖业的重要原料。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玉米的需求,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文章阐述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要点,分析了玉米螟虫的发生原因和规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玉米螟虫造成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玉米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玉米生产的历史沿革、种植制度、制约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云南省"十二五"玉米产业的发展策略:以"强科技、增投入、延链条"技术措施和以良种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技术,政策措施为完善机制、促进联合、健全体系、加强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种业发展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早熟耐密植玉米"5800"创新育种工程,即东北春玉米区选育早熟品种,保苗7.5万株/hm2,产量1.2万kg/hm2。经过10年的努力,丰垦种业在新的种质资源研发上有突破性的进展,采用新研发的种质资源组配出一批性状优良的玉米杂交种,根据其农艺性状表现统称其为"清秀型"玉米品种。通过连续两年的多点试验,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现将试验结果初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