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鲜绿洲1号和鲜巨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银耳,以棉籽壳和木屑配方为对照,比较不同配方银耳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中营养物质、有害物质含量,以期为鲜菌草工厂化栽培银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鲜绿洲1号(L1)配方银耳产量低于棉籽壳(C1)配方,但显著高于木屑(C2)配方和鲜巨菌草(J1)配方;生物学效率比C2配方高7.09%。L1配方银耳子实体中多糖含量比C2配方高20.61%,比C1配方高24.64%;黄酮含量比C1配方高10.21%,比C2配方高18.66%;粗蛋白含量比C1配方高2.84%,比C2配方高6.12%;三萜含量与C2配方差异不显著。各配方银耳子实体中的重金属铅、镉、汞、砷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菌草栽培的银耳中未检测出棉酚。综合考虑,鲜绿洲1号工厂化栽培银耳的产量和品质优于木屑栽培,是缓解菌林矛盾栽培有机银耳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贵州省茶叶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状况,检测并分析了贵州省9个市(州、地)茶叶产业基地的茶叶样品中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杀螟硫磷、三氯杀螨醇等农药残留量以及重金属铅的含量。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杀螟硫磷和三氯杀螨醇均未检出,氯氰菊酯、联苯菊酯、铅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但未超标,茶叶中上述5种农药残留量较少和重金属铅较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虎杖药渣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优化及菌糠再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达到资源化的最大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生态经济,以虎杖药渣作为常规培养基新的添加成分对杏鲍菇进行熟料法袋栽试验,采用正交设计9个不同组合配方对新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虎杖药渣的含量为55 kg,棉籽壳含量为20 kg,木屑的含量为20 kg,麦麸的含量为15 kg,白糖1%,石膏1%。对栽培杏鲍菇后最佳培养基的菌糠成分做了测定:菌糠中含有较高比例的脂质,蛋白质,分别为6.20%和8.94%;另外其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有机肥标准中的规定,表明虎杖渣熟料法栽培杏鲍菇后的菌糠在有机饲料及生物有机复混肥的生产中还有再次利用的价值;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出杏鲍菇子实体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为4.91 μg/g。  相似文献   

4.
开展新疆枸杞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为枸杞消费、农药残留监管和重金属污染水平修订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采自主产区的25个枸杞样品进行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检测,检测的34种农药中有12种农药被检出残留,检测的25个样品中有12个样品被检出农药残留,汞、砷、铅、镉均未超过国家相关标准最大允许限量值,明确砷、铅、镉为重点防控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茶树间作巨菌草对秋冬季节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对茶与巨菌草复合栽培模式下茶叶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巨菌草后,茶叶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对照,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间作巨菌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  相似文献   

6.
河道污染沉积物中Pb,Cd-有机物的植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治理城市排污河道沉积物中Pb、Cd-有机物复合污染,在对沉积物底泥合理疏浚的基础上,利用栽培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对受污染河道底泥中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底泥中的重金属Pb,Cd都超过了世界土壤背景值,原泥中Pb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其中碳酸盐结合态最低,为15.70 mg/kg,铁锰结合态最多,为53.89 mg/kg,有机结合态居中,为37.02 mg/kg,其余均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b总量高达296.64 mg/kg;而Cd总量为5.82 mg/kg,其余形态含量均未检测出。种植黑麦草后,植物地下部分Pb含量高达254.69 mg/kg,是地上部分的2.9倍;黑麦草地下部分的Cd含量为2.39 mg/kg,是地上部分的1.9倍。黑麦草改善了受污染底泥的颗粒特性,对修复重金属Pb,Cd-有机物污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宁夏枸杞产区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主要枸杞产区中宁县土壤样品中的5种近年常用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5种有机磷农药中毒死蜱的检出率达41.67%,检出残留量均大于等于12μg/kg,最大残留量为54μg/kg;对硫磷的检出率为8.33%,其余三种有机磷农药均未检出。枸杞产区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对枸杞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对比可知,不同土壤类型的土样中农药残留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介绍红心猕猴桃中9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遵循国家标准的要求,对红心猕猴桃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结果表明,9种有机磷农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83.0%~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2.00%~5.34%,检出限为0.006~0.012 mg/kg;4份红心猕猴桃样品中均未检出。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木段法和菌袋法栽培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寻找科学栽培方法。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对塔河县、绿春县和伊春市野生、木段法栽培和菌袋法栽培黑木耳样品的铅、镉、汞和砷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45个黑木耳样品铅含量0.15~0.57 mg/kg;镉含量0.019~0.116 mg/kg;汞含量0~0.56 mg/kg;砷含量0.22~2.1 mg/kg。野生黑木耳之间镉、汞和砷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栽培方法之间铅、镉差异极显著,汞差异显著,砷差异不显著。由此得出,木段法栽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低于野生黑木耳及菌袋法栽培黑木耳;木段法栽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更容易控制,是较好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0.
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安全性,建立其在柑橘中的使用规范,于2010、2011年在长沙、杭州两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2.55%~9.84%;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均为0.0035 mg/kg。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18~8.49天,5.19~7.85天。螺螨酯最终残留在橘肉、橘皮和土壤中的质量分数分别是未检出(<0.0035 mg/kg),未检出(<0.0035 mg/kg)~0.1978 mg/kg,未检出(<0.0035 mg/kg)~0.2401 mg/kg,均低于欧盟规定的在柑橘上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参考欧盟制定的柑橘中螺螨酯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按推荐施药剂量和次数施用螺螨酯,防治柑橘红蜘蛛,施药后20天以后收获柑橘,食用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苹果中氯苯嘧啶醇的残留检测方法,用丙酮/水为提取溶剂,机械振荡法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检测。添加浓度为0.03mg/kg、0.3mg/kg、1.0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3.12%、86.06%和91.76%,变异系数分别为0.03%、0.12%和3.55%。方法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0375mg/kg,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乐斯本乳油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2001年分别在北京市郊区和武汉市郊区进行了48%乐斯本乳油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有效成分毒死蜱在小麦上的半衰期为2.5~4.2 d,土壤上的半衰期为3.7~9.5 d;在用量375~750 g/hm2、施用1~2次的情况下,小麦麦粉中残留量为未检出(<0.011)~0.038 mg/kg,麦秸中残留量为未检出(<0.045)~0.960 mg/kg,土壤中残留量则均未检出(<0.006 mg/kg)。  相似文献   

13.
UPLC-MS/MS测定菠萝中除草定的残留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除草定在菠萝上的残留行为,以及为中国制定除草定在菠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提供数据支撑,笔者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定在菠萝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行为,采用U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前处理方法中不同的净化条件(液液分配萃取溶剂、固相萃取小柱、淋洗液、淋洗体积)对除草定检测分析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前处理方法条件。除草定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2 g,菠萝和土壤中的最小检出浓度为5×10-3 mg/L。当添加浓度为0.01~1 mg/L时,在菠萝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5.1%~86.5%、84.0%~85.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6%~6.78%、2.74%~4.54%,符合农药残留分析检测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定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降解半衰期为8.2~11.1天(小于30天),属于易降解农药;按低剂量(有效成分4800 g/hm2)施药1、2次,收获期菠萝全果中除草定的残留量为<0.01~0.01 mg/kg,菠萝果肉中除草定残留量均<0.01 mg/kg。在菠萝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05、0.04 mg/kg)。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方便面调味料粉包成分的分析,了解方便面调味料品质,正确引导消费者的健康饮食。结果表明,15种方便面调味粉包的水分含量都小于4%,脂肪含量为0.2%~2%,蛋白质含量大于7%,VC含量小于2mg/100g;重金属铅和铜的含量分别为0.076~2.51mg/kg和0.05~1.67mg/kg,微生物未被检出。这说明调味料粉包总体营养合适,污染少,是一种安全的调味料。质量上等调味料粉包的水分、脂肪含量适宜,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微生物、重金属含量低。  相似文献   

15.
陈香茶品质安全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陈香茶饮用的安全性,以不同产地的陈香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普洱散茶菌落总数最多,在本研究范围内未检测出黄曲霉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1个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农药残留符合GB 2763-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重金属铅的含量在0.38~4.70 mg/kg,符合茶叶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总灰分含量范围在5.42%~7.27%,水不溶性灰分含量在2.1%~3.81%,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以上,酸不溶性灰分在0.139%~0.793%,说明茶叶品质较好。总体来看,陈香茶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信阳茶园常用药剂的残留情况,跟踪检测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等10种农药施用后在不同时期新鲜茶叶内的农药残留参数。检测结果显示,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药后2 h时检测出含量为7.320 mg/kg,与欧盟规定茶叶中最高农药残留限量要求的10 mg/kg较接近,但其消解速度较快,在第3天时已降至2.060 mg/kg。综合看,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蠖对10种药剂的抗药性水平较低,且茶叶药剂残留量均在欧盟规定茶叶中最高农药残留限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金银花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问题,以金银花为试验对象,选用广谱杀菌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采用常量、倍量、二次和三次灌根处理,对最终的残留含量进行分析。头茬花各处理中苯醚甲环唑均未检出,而二茬花中戊唑醇的残留量为0.14~0.22 mg/kg,存在残留超标风险。建议使用10%苯醚甲环唑4000倍液灌根处理,防治金银花土传病害,灌根2~3次,安全间隔期15天。  相似文献   

18.
肉制品中N-亚硝胺及亚硝酸盐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冷却猪肉与熟肉制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NDMA)和N-二乙基亚硝胺(NDEA)含量进行测定,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在冷却猪肉中N-二甲基亚硝胺含量在未检出~3.26μg/kg范围内,N-二乙基亚硝胺含量在<0.6~2.16μg/kg范围内,亚硝酸盐含量在0.19~0.47 mg/kg范围内.熟肉制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含量在未检出~6.97μg/kg范围内,N-二乙基亚硝胺含量在0.64~95.14μg/kg范围内,亚硝酸盐残留量在5.71~48.65mg/kg范围内.熟肉制品中亚硝胺含量与亚硝酸盐含量无明显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平凉市农产品质检中心承担的2017—2021年5年市级例行监测任务中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58种农药。检测数据发现,232份设施番茄样品中腐霉利和烯酰吗啉农药残留合格率均为100%,但检出率分别21.55%和6.03%,相对其他农药检出率比较高;在检出腐霉利农药中有54%残留量分布在0.02~0.22 mg/kg范围,检出烯酰吗啉农药中有79%残留量分布在0.0001~0.1001 mg/kg范围,检出残留量相对比较集中,且2种农药的最高检出值均低于该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MRL)。结果显示:腐霉利和烯酰吗啉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为1.21%和0.165%,均远小于100%。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为8.06%和0.291%,远小于100%,急性和慢性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腐霉利和烯酰吗啉的风险得分分别为10.43和10.12,残留风险相对比较低,处于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售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残留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蔬菜中典型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污染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肥市售的14种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含量。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药物在14种蔬菜中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但不同药物的残留污染状况差异很大。SM2的检出率为97.3%,最高检出浓度为0.5824 mg/kg;SMZ的检出率为24.5%,最高检出浓度为0.0296 mg/kg;SDZ的检出率为22.8%,最高检出浓度为0.0298 mg/kg;不同类别蔬菜中磺胺类药物含量差异大,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污染相对严重;磺胺二甲基嘧啶主要分布在蔬菜的叶片和根部;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在冬季蔬菜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夏季。污染评价表明,蔬菜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残留污染情况最严重,超标率高达96.3%;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污染情况相对较轻,超标率分别为1.8%和24.5%。由此可见,蔬菜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污染状况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