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近日,农业部召开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强调,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以高度的自觉、担当的气魄、有力的举措,务实创新地抓好试点,向中央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余欣荣指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2月23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有关情况。在农业部、财政部等十个部门的联合推动下,2016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616万亩,2017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1200万亩。两年来,轮作休耕试点的内涵不断丰富、路径逐步清晰,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介绍,轮作主要是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培肥作用,实现种地养地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休耕就是减少耕地水资源利用,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同时加以治理,确保急用之时耕地用得上、粮食产得出。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  相似文献   

3.
钟妍颖 《种子世界》2021,(9):0177-0179
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是重要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也与当前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提高农用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持续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通过该制度实施来实现农用土地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农用土地的生产价值。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在 2016 年开始试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 2018 年、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家对具体试点进行了统一规划和部署,2020~2021 年,澜沧县将累计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 27 万亩,每年实施 9 万亩。全面深入理解农业耕地轮作休耕的现实意义,实现农用土地的科学规划和利用,提高土地生产价值已成为澜沧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从农业部召开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上了解到,2017年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扩大,其中轮作面积增至1000万亩,休耕面积增至200万亩。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我国从2016年起开始实施这两项新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3月30日,农业农村部在河北正定召开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部长韩长赋对会议提出要求。他强调,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2018年"两会"明确提出试点面积增加到200万hm2,各级农业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以高度的自觉、创新的思路、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努力在制度化上取得新突破,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轮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以小麦和油菜轮作模式为基础的休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以休耕后的农田土壤及后茬作物油菜和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作物产量对休耕的响应。2 a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均表现为休耕后的小麦和油菜田土壤生物学性状优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休耕后茬小麦田和油菜田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都高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其中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差异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休耕后茬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B/F值均高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差异在2 a间略有不同,但总体表现为大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真菌表现相反;休耕后茬作物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显著高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作物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与酶活性、微生物量和细菌丰富度呈正相关,而与真菌的丰富度呈负相关。休耕能提高后茬作物农田土壤的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提升耕地质量,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7.
正6月下旬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深入15个试点省(区),对2018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工作督导,目前督导工作已全部结束。总体看来,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正有力有序推进。轮作休耕试点实施3年来,面积由41.1万hm~2扩大到200万hm~2,试点省份由9个增加到15个,补助资金由14.36亿元增加到58.4亿元,同时试点省(区)安排省、市、县各级配套资金4 000多万元。在规模扩大的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是中国耕地休耕项目试点省份之一,休耕技术模式经3年时间的推广应用,实施面积不断扩大,不同休耕区域的技术模式基本成型。本文通过对休耕区及对照区连续3年监测数据的总结与分析,掌握了甘肃休耕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的基本特征,监测结果表明:经3年休耕后,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得到提升,土壤耕层厚度增加、容重降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硅等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中,休耕试点区土壤容重较试点前略有降低,降低了0.01 g/cm3;休耕试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点前明显增加,增加了4.6 g/kg,增幅为55.7%。通过休耕技术模式土壤肥力得到初步恢复,休耕措施对增加耕地土壤增产稳产潜力起到了的积极影响,休耕耕地的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了0.09等。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和大部分水溶性离子均有所降低,土壤呈现脱盐化的趋势向良性发展,退化耕地障碍因素得到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9.
轮作休耕来了,各层面需有效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科技》2016,(7):9-10
<正>就像人需要睡眠、汽车需要保养一样,农田也需要休耕。否则,持续的"连轴转"会最终耗尽地力,而地力耗尽则意味着作物绝收,其后果不堪设想。中国南方很多地区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耕作,导致土地的抗虫、抗病能力明显下降,应如何从技术层面来解决土地过度使用的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轮作休耕来提升耕地质量土地是庄稼之母,是重要的农业要素。地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国人口众多,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十几亿的  相似文献   

10.
<正>轮作休耕制度历来有之,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可见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中就有重视土地轮作休耕的传统智慧。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虽然我国粮食多年丰收,2014年粮食总  相似文献   

11.
本刊关注     
<正>编者按:俗话说:"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长期以来,我国用全球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土壤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创新理念。用农业专家的话说,就像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牟辉恋 《种子科技》2023,(16):60-62
水稻和油菜在我国都有广泛种植,油菜作为提炼植物油的原料之一,油菜种植业的发展对于粮油作物产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对市场的粮油价格造成影响。同时,在水稻种植时应采取措施治理土壤,改善土壤环境,保证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通过采取稻油轮作休耕制度,实现水稻、油菜的轮作,能够恢复耕地,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8月中旬,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在该省发布的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对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季节性休耕制度试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5项涉及农业资源保护的工作给予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我国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2016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以上,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会上表示,要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轮作休耕试点,妥善处理轮作休耕与保耕地、保产能的关系,科学确定休  相似文献   

15.
稻豆轮作是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常用的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对稻豆轮作的描述。长期实践表明,稻豆轮作对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及防治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稻豆轮作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稻田碳排放和提升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这为稻豆轮作在生产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对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据介绍,此次明确的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落实藏粮于地,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667万hm~2;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其中在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466.7万hm~2;组织实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266.7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农业部会同中央农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粮食局联合印发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出台背景如何?有哪些政策创新?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记者:《方案》出台有什么背景?余欣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权威声音     
正"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培源"土壤研究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耕地使耕地可持续利用。"——国际著名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要形成反对学术不端的文化力量,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努力。"——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休耕轮作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农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日益严重的水源污染,以及土壤贫瘠化、物种单一化倾向,借鉴国外先进的农耕方式,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休耕轮作,从粮食安全问题、农民收入、改善土壤、物种保护等几方面论述了采用该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陈哲  孙少军 《种子科技》2023,(22):48-50
大豆富含蛋白质,是榨取植物油的原料,在我国的农作物生产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重视大豆种植技术推广,有利于实现大豆增产,保证农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单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单县全力推广大豆种植新技术、新模式,实行麦豆轮作、休耕模式,在部分零散地块实施大豆与白菜、棉花、玉米等作物套种,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