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基松 《种子科技》2023,(14):51-53
文章阐述了甘蔗的生长性状与生长特性,分析了来宾市甘蔗种植优势和种植现状,发现该地区气候和环境条件基本符合甘蔗生长特点;探究了该地区甘蔗种植技术要点和田间管理措施,旨在提高该地区甘蔗产量和品质,保证蔗农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2.
为运用遥感手段掌握云南省甘蔗种植区域空间分布特征,评估甘蔗种植优势度,以云南甘蔗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t8-OLI为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结果,通过极大似然法提取甘蔗种植区域空间分布及面积,利用比较优势指数法、使用甘蔗遥感面积评估各区甘蔗种植优势度。2014—2016年遥感影像监测显示,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约为24.12万hm 2,主要集中分布在该省西南以及南部地区的主要河流沿线地带,临沧、德宏、保山、普洱、文山等区域的甘蔗面积约占全省的88%。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临沧、德宏、普洱、保山、西双版纳的甘蔗规模优势指数分别为4.76、5.25、2.07、1.53、3.26,为云南甘蔗种植的优势区域;文山、玉溪、红河、大理等地区规模优势指数均小于1,种植优势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甘蔗种植空间布局与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3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地了解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于2013年5月28日—6月3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南宁、河池、柳州、崇左、百色、来宾6个市的蔗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与2012年相比,2013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整体甘蔗出苗情况与2012年相当,新植蔗每公顷苗数比2012年减少了4千株,宿根蔗每公顷苗数比2012年减少了2千株左右;螟害枯心率整体降低,甘蔗黑穗病发病率高于2012年。随着种植成本增加,蔗农管理甘蔗的积极性下降。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加快甘蔗施肥大培土的田间管理进度,做好后期螟虫的防治工作,减少螟害节和枯梢率,调整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控甘蔗其他虫害局部地区爆发。  相似文献   

4.
基于HJ卫星的中国南方地区甘蔗面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范围甘蔗种植面积的提取方法,以广西、云南、广东湛江和海南为研究区,以30 m空间分辨率的多时相HJ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NDVI时间序列的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研究区内2014/2015年度甘蔗种植面积。结合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对甘蔗种植面积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总体精度达到87.5%。对研究区广东湛江甘蔗种植区域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精度达到93.2%,Kappa系数为0.81。表明该方法可以高效地应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甘蔗种植空间信息识别。  相似文献   

5.
崇左市是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蔗区,为全面地了解该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于 2022 年采用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蔗区的甘蔗苗情、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2022 年崇左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增幅 2.81% ;苗情总体较好,有足够的苗数,但阴雨寡照天气较多造成株高较去年矮;螟虫为害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宿根蔗黑穗病高发,逐年愈发严重,需引起重视;甘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建议加快优良甘蔗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应用,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深耕深松作为一种全新的种植技术,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提升土壤的蓄养能力,加厚土地耕作层。首先说明了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的前期准备,其次结合现状列举了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的要点,最后提出了推广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甘蔗(Saccharum的种间杂种)的无性繁殖体易于受全身性病害侵染,如Leifsonia xyli subsp.xyli引起的甘蔗宿根矮化病。这种重要的病害可以通过种植健康甘蔗种苗来控制。在路易斯安州,甘蔗种植户已开始获得通过组织培养生产的商用甘蔗种苗,并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8.
贵州主要甘蔗品种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主要甘蔗品种简介雷朝云,刘玉国(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贵州省种植甘蔗历史悠久,据《兴义府志》记载,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黔西甫就有植蔗及制糖。至今,甘蔗生产上种植的品种改良发生了巨大变化。1949年前,生产上主要种植罗汉蔗和竹蔗;19...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近日,在广西来宾市甘蔗种植区,百亩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项目启动。该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回收150万亩蔗田的850万个农药包装袋,这是广西首次大规模实现农药包装的环保回收,并将陆续开展。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蔗农们为了保证甘蔗种植稳产、高产,加强甘蔗病  相似文献   

10.
<正>甘蔗是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由于广西高温多雨,甘蔗地杂草丛生,生长快,为害重,对甘蔗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人工防除难度大且持效期短。近年甘蔗田除草剂田间试验种类不断增加,各个配方各有侧重,一个配方就可以解决大部分杂草的情况已经不再可能,含有新成分的配方不断增加……甘蔗是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主要分布在广西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以柳州、来宾、南宁、崇左、钦州、上思县等主产区;田东、右江、贵港地区种植逐渐减少。由于广西高温多雨,甘蔗地杂草丛生,生长快,  相似文献   

11.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蔗是利用茎芽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多年种植后易受病源物的反复侵染而感染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顽固病害,造成蔗茎节间短小,单产低.并逐年每况愈下,经济效益也比种植健康种苗低许多。经过广西甘蔗研究所多年的试验研究.种植脱毒健康种苗一般比感病种苗增产幅度达20%~40%.商品蔗茎的市场单价相对高15%以上.种植健康种苗将成为未来甘蔗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邓宇驰  贤武  黄杏  黄海荣  经艳  王伦旺 《种子》2019,(9):132-134
以广西蔗区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甘蔗品种桂糖42号、新台糖22号和桂柳05136为试验材料,通过多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甘蔗品种的种植效益。结果表明:种植桂糖42号经济效益最佳,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的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新台糖22号,其原因主要为宿根性的差异,也受到抗倒伏性不同的影响。应种植、推广宿根性强、宿根产量高、年限长,同时兼具中大茎、抗倒伏、脱叶性好等优良性状的甘蔗品种,并根据品种特性选择相应栽培措施和种植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相关部门应合理制定加价政策,引导蔗农种植优良品种,改善蔗区甘蔗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位于柳州甘蔗生育北界气候过渡带的融安县气候资源对甘蔗生长发育的利弊条件以及霜冻、干旱、洪涝灾害的气候风险,提出融安县大规模发展甘蔗生产的气候应对策略,从而论证了:只要合理利用山区特殊的气候资源,通过物力、人力做到趋利避害,位于甘蔗生育北界气候过渡带的融安县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甘蔗种植的气候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生产实践证明,甘蔗间种大豆是一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不但甘蔗可以增产,而且每亩可多收80~100千克的大豆,是甘蔗产区发展大豆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据我县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甘蔗间种大豆的关键技术是选用大豆早熟品种、适时早播、适时早收,在此基础上配以合理密植为中心的综合栽培技术,即可确保蔗、豆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正>甘蔗是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主要分布在:广西中部、南部和西南部,柳州、来宾、南宁、崇左、钦州、上思县等为主产区,田东、右江、贵港地区种植逐渐减少。由于广西高温多雨,甘蔗地杂草丛生,生长快,为害重,对甘蔗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人工防除难度大且持效期短。现市场上化学除草剂比较多,市场较乱,随着常年的使用,杂草产生抗性,药效越来越差且使用成本越来越高。据走访了  相似文献   

16.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甘蔗产量,种植者在栽培过程中,要做好品种选择,及时补充甘蔗需要的各种养分,摒弃粗放式的栽培模式,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良种良法化栽培,发挥双高栽培技术的最大价值,借助技术的力量栽培更多优质品种,让甘蔗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益。文章讨论了甘蔗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并分析了双高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甘蔗-大豆间作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我们于2009-2011年连续3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大田定位试验,探讨甘蔗-大豆间作和减量施氮对甘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种植模式(甘蔗-大豆(1∶1)间作、甘蔗-大豆(1∶2)间作、甘蔗单作)和2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525 kg hm–2和减量施氮,300 kg hm–2)。结果表明,施氮水平连续3年对甘蔗产量均无显著影响;相比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在2010年显著降低了甘蔗产量,但2009、2011年和3年均值都表明间作模式对甘蔗产量无显著影响。3年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甘蔗的主要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影响;种植模式对甘蔗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甘蔗茎粗、有效茎数和单株产量,与甘蔗单作相比,2009年的甘蔗-大豆间作显著降低了甘蔗有效茎数,2011年甘蔗-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甘蔗茎粗和单株产量均显著大于甘蔗单作。相关分析表明,甘蔗产量与甘蔗单株产量、有效茎数和株高均呈正相关,其中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下甘蔗产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减量施氮水平下的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的甘蔗产量与有效茎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来看,减量施氮和间作大豆对甘蔗产量影响不显著,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也没有显著负面影响。从节约成本和维持甘蔗产量来考虑,减量施氮水平下的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和掌握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中期生长情况,于2013年9月9日至9月11日对百色、崇左、来宾3个主要蔗区进行调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长势总体情况与2012年相当,综合3个蔗区数据,新植蔗有效茎数增加了2955株/hm2,宿根蔗有效茎数与2012年基本持平;新植蔗平均株高降低了7cm,宿根蔗平均株高增加了24cm;新植蔗茎径平均增加0.06cm,宿根蔗茎径平均减少0.0lcm;螟害枯心率和黑穗病自然发病率均略少于往年。2013/2014年榨季全区甘蔗产量预计与上榨季基本持平。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现代甘蔗种植技术培训,加强糖业相关管理部门对恶劣天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积极调整甘蔗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深耕犁和深松机应用于甘蔗生产中,从而提高了甘蔗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并较好地保护蔗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甘蔗糖业的生产效益,增强了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对稳定蔗农种蔗积极性有很大促进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广甘蔗深松整地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甘蔗属禾本科甘蔗属,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区,近年来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市引种甘蔗成功。2018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100万亩。在甘蔗生产中,由于地理环境条件限制、田间管理粗放等原因,使得甘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