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蓉恢906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用明恢63作母本,特青早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优质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好、穗大、配合力强、米质优、与不育系地谷A配组育成的地谷A×蓉恢906于1995年通过四川省区试,与冈46A、Ⅱ-32A配组育成的冈优906、Ⅱ优906于1997年、1999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水稻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的创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泸恢17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与强恢复力、配合力好的品种圭630杂交,采用"籼粳杂交选用偏籼型材料,生物技术加速稳定,南繁北育穿梭选择,高温胁迫选择"的选育思路和技术路线育成的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偏籼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耐热能力强、配合力高、恢复力强、稻米品质较好、所配组合适应性广和抗性较强等特征特性。已配组育成4个杂交稻新组合通过省级或国家审定,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370万hm2以上。该项研究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姜守全 《中国种业》2015,(12):77-78
<正>贺优50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利用自育不育系贺50A(中9B//161-5B/金23B)与自育恢复系R50(蜀恢527//岳恢9113/R644)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籼迟熟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食味品质优。2015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15038。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一种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水稻病害,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新育成的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整体表现不高,通过培育抗病恢复系进而育成优质抗病新组合成为育种家主攻方向之一。长江大学农学院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经南繁北育多代系谱法综合农艺性状选择,结合多个稻瘟病病区自然诱发胁迫抗性表型鉴定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于2014年创制出恢复系‘长恢31’。‘长恢31’经检测含有Pigm、Pi5和Pia 3个稻瘟病抗性位点,在育种应用中表现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对稻瘟病抗性强而持久、熟期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利用该恢复系配组育成优质抗稻瘟病新组合‘长农优231’于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育成抗稻瘟病新组合‘长农优1531’于2020年完成了湖北省恩施州早中熟中稻区域试验程序,进入品种报审阶段,实现了恢复系选育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耐寒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46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乐良  黄永兴  汤鸿钧  伍祥  刘芝妹 《种子》2005,24(7):104-105
利用"同恢渗粳"法,将极耐寒的贵州地方高原粳"赫章小黄谷"的耐寒基因导入同质恢复材料373 CF6后,通过多次复合杂交,并定向选择,选育出耐寒同质恢复系R467,进而配组育成耐寒的金优467等新组合.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方法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黔恢35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采用当地强恢复系R 785和重穗型恢复系R 894杂交选育而成的重穗型水稻新恢复系,具有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植株壮实、花粉量大、花粉活力强、制种产量高等特性;利用自育抗稻瘟病不育系黔79 A与重穗型黔恢35所配组合黔优35经过2年区试及生产试验,于2018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恢复系南恢536是南平市农科所利用强恢复系明恢86与优质恢复系多恢43杂交,育成的在产量、品质和落粒性等方面较明恢86有所改善的籼型恢复系,它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用南恢536配组的中晚稻杂优新组合Ⅱ优536于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特优3301是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用野败型不育系龙特浦A与自主选育的强恢复系闽恢3301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米质较优。2012年早造海南省推广种植1687hm2,2013年早造推广已达3447hm2,推广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9.
袁隆平先生利用野生稻的败育型细胞质基因育成不育系,而笔者则首创了直接利用野生稻细胞核基因选育恢复系的新途径。笔者介绍了直接利用野生稻杂交选育恢复系的技术路线及方法,该法利用野生稻作为主体亲本,与多个各具有显著特点的恢复材料杂交,充分利用野生稻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采用“大群体多世代”的育种方法成功育成强优广谱性恢复系测253,并育成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笔者还介绍了测253及其配组组合的应用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恢复系的选育是提高三系杂交稻产量和抗性的主要方面。贵州属云贵高原丘陵山区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8月中旬至9月易发生冷害(俗称“秋风”).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危及粮食安全。针对贵州省复杂的稻作生态与气候特点.选用恢复系6078(重庆作物所选育)与幅恢838杂交,通过系谱法于2000年选育出了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品质优、抗寒性强、花粉量大的新恢复系R866.  相似文献   

11.
优质杂交稻中种稻288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种稻288(博Ⅱ优629)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用博ⅡA和自育恢复系中种恢629配组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2007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琼审稻2007002.  相似文献   

12.
姚仁祥  李智谋 《中国种业》2021,(11):107-109
两优88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自选的强优恢复系R88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早熟型两用不育系HD9802S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熟杂交晚籼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强等特点。介绍了组合亲本的选育过程,以及组合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U 早优 548 是重庆三峡农科所种子开发公司用自育的 U 早 1A 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蜀恢 54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早熟新组合,2020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熟期短、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重庆 800~1100m 的中高山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泸恢1345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具有高配合力、强恢复力的恢复系明恢63作主体亲本与广亲和粳稻材料02428杂交,再与来自IRRI的高抗稻瘟病大粒型材料I-RAT144复交.采用"籼粳杂交,选用偏籼型材料,生物技术加速稳定,南繁北育,穿梭选择"的育种方法和途径.在籼型高配合力恢复系遗传背景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遗传差异,提高杂种优势水平为基础;在保证有效穗和每穗着粒数的前提下,以提高杂交稻组合结实率和千粒重为突破口;选育而成的高配合力大粒重穗型中籼迟熟恢复系泸恢1345.配组育成的2个杂交稻新组合泰优99于2006年通过重庆审定,2009年通过全国审定:K优1345于2008年通过重庆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引起植物遗传性的变异,快速地选育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开展了航天育种新方法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它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并用恢复系福恢673与不育系天丰A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抗稻瘟病、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制种产量高等优点。在福建省2年区试中,平均产量7.09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5.3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9%,福建省区试稻瘟病室内鉴定2年均表现抗(R),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成功育成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杂交晚籼中熟新组合峰晟优91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峰晟优9113具有产量稳、米质优、熟期适宜、抗倒性强等特点。该组合是由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岳阳市金穗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峰晟A配组自育恢复系岳恢9113配组而成的晚籼中熟新组合。  相似文献   

17.
29优 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 2 9A与恢复系盐恢 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于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与产量表现1 996年夏 ,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试验场用自育恢复系盐恢 559与 2 9A进行初次测配 ,获杂交种350g。 1 997年 2 9A×盐恢 559组合进入本所测恢鉴定圃 ,进行优势鉴定 ,表现杂种优势明显。 1 998年 2 9A×盐恢 559组合参加本所杂交稻新组合鉴定试验 ,小区产量 998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1 5 .2 %。 1 999年 ,将 2 9A×盐恢 559组合取名为早优 559参加江…  相似文献   

18.
D优158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62A与蜀恢158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新组合。蜀恢158系用蜀恢527与绵恢725杂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松散适中、株叶形态好、秆硬抗倒分蘖力较强、开花习性好、花粉量充足、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经双列杂交与多个不育系测交试验,一代种结实率82%~90%,比明恢63所配组合增产4%~8%。  相似文献   

19.
钰禾是利用内恢6070与中恢9308杂交F1选株与籼粳杂交稻甬优12进行复交,后代经多代系选并结合理想株型基因(IPA1)筛选而育成的水稻恢复系,其基因组含有IPA1基因。钰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单晚和双晚兼用型杂交组合Ⅱ优6216Ⅱ优6216(Ⅱ32A/丽恢6216)是浙江省杂交水稻开发联合体针对浙西南山区农业生产特点,以突出稻瘟病抗性育种为主攻目标,采用改良回交法,经多代选育而得到的新恢复系丽恢6216与Ⅱ32A配组后育成的中籼型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