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年前,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中国杭州诞生,中国方面唯一的发起人就是我们湖南省的副省长陈彬藩。闻知陈副省长已来常德参加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我走进了桃林宾馆采访他。他坐在沙发上,明亮的光线从他背后的落地窗照射进来,构成一幅哲人的剪影。“我是学茶叶出身的,1954年在安徽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从事了三十多年的茶叶工作。我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陈副省长很平易地和我交谈起来,“在我从事茶叶研究的时候结识了很多国内外的茶朋友。当1990年10月国际茶界友人聚会杭州时,我和台湾的范增平先生,香港的叶惠民先生,日本的林荣一先生、南朝鲜的崔圭用先生倡议成立国际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献资料是深入研究的基础,前人的著述是当代发展的借鉴,历史的积淀是未来社会的根脉。──摘自《〈中国茶文化经典>前言》一千二百年前,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部茶著——唐代陆羽的《茶经》诞生了。作为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开山之作,《茶经》曾被后世的中外茶文化研究者奉为经典,陆羽也被誉为茶圣。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由高级农艺师、著名茶文化专家陈彬藩教授任主编、著名茶文化研究专家余悦研究员和香港企业家。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关博文先生任副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奉献给海内外…  相似文献   

3.
在公元2000年即将到来的时刻,由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三位历时十年编辑而成的《中国茶文化经典》一书捧在胸前,感到不仅是全书200多万字共900多页的沉重,更是中国茶文化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份沉重,是全体编撰者们对中国茶文化责任心的一份沉重。当我花了几个夜晚浏览结束闭目长舒一口气的时候,从先秦到现代数千年的时光已悄然而过,再睁开眼时,一部浓厚又系统全面的中国茶的历史又静静地重现案头,它像一块风雨斑驳凝重而光采照人的碑石,嵌在世纪之交的门限上,令人不能不对完成这部大典的工作者们肃然起敬。参加国际茶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发现和利用茶叶历史悠久,先秦典籍已有关于茶事的记载,一些有价值、有影响、有生命力的茶书辉映着前行的茶叶之路。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林林总总的茶书之中,还没有一部包容量大、复盖面广、系统反映古代茶书和古籍中茶文化资料的大型权威性著作。由中国华侨茶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美国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长陈彬藩教授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观》编委会主编、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教授和香港著名实业家、中国华侨茶业发展基金会第一副理事长关博文先生任副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正是顺应世纪之交茶文…  相似文献   

5.
山长青水长流——与韩国茶人金裕信先生友谊记温州雁茗阁林晓丹我能认识韩国“韩中茶文化研究所”所长金裕信先生,感到十分的荣幸。那是1994年4月间,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茶文化节时,学术研讨会在外滩上海茶叶学会会议大厅举行,当时我应邀将自己创作二十余幅以茶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饼茶产生时代考@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1)陈祖、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2)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中国茶文化经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3)钱时霖《中国古代茶诗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相似文献   

7.
墨池飘茶香──中国茶文化大型系列组画(国画)108幅之题画诗108首江西南城胡定元编者按:著名国画大家、诗人胡定元先生,从去年开始创作大型中国茶文化组画,一画一诗,共108幅。何以画108幅?盖茶道之茶字乃由"二十"、"八十"、"八"组成,共108数...  相似文献   

8.
台1994年11月法门寺国际茶会期间,北京茶叶学会张大为先生召集了出席会议的湖北天门、浙江湖州部分代表讨论了一组4枚中华茶文化内容的邮票设计意见,焦点是陆羽的形象问题。陆羽的形象特征,唯一的依据是传为他自己写的《陆文学自传》。这个自传是他诏拜太子文学不就的49岁以后写的,不但写了长相还写明了衣着。大家讨论时都希望能重新塑造一个劳动实践型的,而不是士大夫式的陆羽,我谈到我收集10幅关于陆羽的画像印刷品,并寄了一些给张大为先生转给设计者看看。1997年4月邮票发行了,在茶人中意见较大的也就是面值50…  相似文献   

9.
韩中茶文化研究所金裕信所长访问北京大学1998年3月60,应北京大学邀请,韩中茶文化研究所所长金裕信先生与韩中文化院代表沈寿哲先生以及韩中文化院住中国天津代表朴荣祖先生一同访问北京大学,并作了“关于韩国茶文化历史”的专题讲座和韩国茶道表演,到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0.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6,(5):273-276
一、心仪上晓起2006年7月下旬,接到陈文华先生“中国茶文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队伍的发展学术讨论会”邀请信,确实相当矛盾。不是我不想去,而是太想去了,但课务缠身,恐怕难以行成。记得5月份参加青岛崂山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时,我和陈文华先生在崂山太清宫雨中畅谈时,他就向我  相似文献   

11.
读了今年河北省第四期<赵州吃茶去>寇丹先生的<茶道与屎道>一文,我有以下一些感想. 一、寇丹先生是我国茶文化研究的骨干. 过去,寇丹先生是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的一名骨干.他曾任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学术研究部主任.2000年前不久,他因故退出了这个研究会,但他在全国各省的茶文化研究会里仍担任了不少职务,在各种茶文化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2.
《喝杯好茶》是一本阐扬茶文化的书,作者范增平先生,为台湾茶文化的发展奔走呼号了20多年,这是他著作出版的第4本书,将中国茶文化从古至今,具体而微的精华,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周甘训宾女士于今年旅美期间读到这本《喝杯好茶》,随即有感而发,写了这篇共鸣,愿分享给我国爱茶人。  相似文献   

13.
范增平 《农业考古》2004,(4):202-208,215
范增平先生于2001年3月24日应北京大学品茗爱好者联谊社、禅学社邀请,公开向全校师生演讲,下午14时至15时演讲《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晚上19时至21时30分演讲《谈禅、说理、味茶》。本记录稿是晚上演讲部分,由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生包胜勇同学作记录。  相似文献   

14.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11-311
巍巍大中华,茶界多贤才。但是,像寇丹先生那样在茶文化领域取得多方面成果的还较少。寇先生不仅画茶、制刻茶壶,而且写茶事小说、写散文、写研究论文,还是有影响的茶文化活动家,为中国茶文化事业在海……  相似文献   

15.
国际和平和国际茶文化交流──'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祝辞韩国茶道协会会长郑相九上海是个东方明珠,今天被邀请参加在贵地举办的‘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本人感到非常荣幸。首先向高胜利总经理、魏威先生以及主办单位,深表谢意。我每次来上海总是感慨不浅。上海是在日...  相似文献   

16.
回首九十年代初期,当中华大地荡漾起茶文化的春潮时,随即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茶文化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他们各自都以自己丰硕的成果回报社会,推动我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话说原陕西法门寺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现为陕西乾陵博物馆副馆长的青年学者梁子先生,就是潜心钻研既单纯而又深奥的茶学茶艺,成为悄悄升起的一颗新星。梁子原名梁贵林,三十六七岁,貌不惊人,朴素自然,给人一种淳朴善良的印象。这位生于眉县齐镇南寨村的农家子弟,1983年幸运考入到西北大学历史系,四年学满后被分配到法门寺博物馆。报到以后,他被安排看管人防…  相似文献   

17.
林治先生编著的《中国茶道》一书,最近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 林治先生原为福建省浦城县常务副县长、南平市财政局副局长,因醉心于茶文化,于1994年主动辞职下海,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用了几年的功夫,终于写出了《中国茶道》一书。 在此之前,台湾学者黄墩岩和陕西作家丁文都先后出版过各有千秋的《中国茶道》。林治先生的这本《中国茶道》则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从一个茶人对茶道的心灵感悟方面来探讨中国茶道的奥义,不仅分别阐述了中国茶道与儒、佛、道三家的关系,而且尝试概括总结中国茶道美学的基本理念,并对…  相似文献   

18.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3,(2):311-312
面前摆着的又一套茶文化丛书———《茶文化博览》 ,是新近由余悦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品味极佳的丛书。读后的第一直觉是 :它的质地、它的意义、它的价值就在努力追寻中国茶文化那恒久而常新的“不老基因”。看得出来 ,主编余悦先生现在想做的是更深一层次的茶文化学术解码。当茶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得到普遍而长足发展时 ,这种工作就显得特别必要———由博返约 ;它不再是“泛观博览” ,而是对一些受到关注的课题进行一次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细致的研究。它是一次新的尝试。的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 ,茶…  相似文献   

19.
正时至今日,有关茶文化的定义可说是众说纷纭,有关茶文化研究的专著也可谓是数不胜数,本刊主编施由明先生的新著《明清中国茶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既可以将之看作是一部明清茶文化著作,也可以称之为一项从茶文化窥探明清社会历史的研究,在茶文化研究领域可说是独辟蹊径之作,有值得介绍的必要。一《明清中国茶文化》全书35万字,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八章。"绪论"中,作者指出,中国茶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来到位于北京西单教育部街的北京外事职业高中,即刻拥有一份闹中取静的恬适,古色古香、整洁爽目的院落,使人感到记忆中积淀着深厚文化意蕴的古都北京又清晰亲切起来,而这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地方,当属茶艺礼仪专业的培训基地──中华茶艺园。在职业高中开设中华茶艺专业,北京外事职业高中成为全国的“首创”,而促使这一先河开通的,便是著名台湾茶艺专家、台湾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以茶会友茗芳情长范增平先生从事茶艺研究和茶文化传播已20多年,他长期担任“中华茶艺协会”秘书长和“台湾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写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