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4年10月,我们在解剖钩虫动物模型金色仓鼠(Mesocricetus auratus)时,在4只仓鼠的小肠内发现鼠斜睾吸虫[Plagiorchis muris(Tanabe)],其虫数分别为6、4、1、1条。将收集到的虫体用盖玻片加压,以5%福尔马林液固定,卡红染液染色。对10个虫体标本进行了形态观察与测量,结果如下。虫体椭园形(见图1),大小为2.109  相似文献   

2.
1病原姜片吸虫成虫大小为20~75毫米×8~20毫米,肉红色,为吸虫中较大的,虫体肥厚宽大,很像切下的生姜片,故名姜片吸虫。虫体体表有小刺,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较大,在口吸盘后方,较近。虫卵大小为130~145微米×85~97微米。卵圆形,淡黄褐色,有卵盖,内含1个卵细胞。卵黄细胞分布不均匀,靠近卵盖一端有1个胚细胞。2生活史姜片吸虫需要中间宿主(扁卷螺),并以水生植物作媒介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  相似文献   

3.
片形吸虫分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虫体背腹扁平,外观呈柳树叶片状,刚从胆管取出时呈棕红色(图-1),固定后变为灰白色。其大小随发育程度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成熟的虫体大小为21~41毫米×9~14毫米,体表生有许多小棘。虫体前部较后部宽,前端呈短锥形,锥底突然变宽,呈双肩样突出。虫卵(图-2)呈椭圆形,金黄色,前端较窄,有1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卵壳薄而透明,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1个胚细胞,虫卵大小为133~157微米×74~91微米。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喜鹊和山斑鸠体内棘口吸虫种类,本文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来源于喜鹊和山斑鸠虫体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1(ND1)基因同源性为99%,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两种鸟的虫体ND1序列归类在同一分支,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强壮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obustum)和弗氏棘口吸虫(E.friedi)。形态学观测结果显示,来自同一种鸟的虫体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而两种鸟之间的虫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所获得虫体与强壮棘口吸虫、弗氏棘口吸虫之间的形态特征,发现这两种鸟体内检出的棘口吸虫均与弗氏棘口吸虫的的形态特征更为相符。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确定感染喜鹊和山斑鸠的棘口科吸虫均为弗氏棘口吸虫,这是弗氏棘口吸虫在国内的首次报道,喜鹊和山斑鸠应为弗氏棘口吸虫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5.
双腔吸虫在分类学上属吸虫纲前口亚目双腔科双腔属 ,包括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曾有散在发生 ,2 0 0 2年 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 2 0 0只小尾寒羊 ,6月末开始有羊只发病 ,致使 5 1只羊死亡。复诊确定为矛形双腔吸虫病 ,病死率 2 5 .5 % (5 1/2 0 0 ) ;虫卵阳性率76 7% (2 3/30 )。1 材料与方法1.1 病料采集取 3只病死羊肝脏及肠内容物 ,取 30只患病羊直肠粪便。1.2 检查方法1.2 .1 虫体观察 将肝脏在水中挤压或撕碎 ,连续洗涤检查虫体并计数 ,检出的虫体适当加热使其充分舒展 ,以 70 %酒精固定。随机…  相似文献   

6.
正鸭杯叶吸虫病是杯叶吸虫寄生在鸭的小肠或盲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1病原鸭常见的杯叶吸虫有东方杯叶吸虫、普鲁杯叶吸虫和盲肠杯叶吸虫三种。东方杯叶吸虫,属吸虫纲、杯叶科。新鲜虫体呈浅淡黄色,近于白色,肉眼见芝麻大小,呈椭圆形,大小为0.9~1.4mm×1.1~1.4mm,有两个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的顶端,呈球形,咽发达  相似文献   

7.
羊阔盘吸虫 ( Eurytrema ovis Tubangui,1 92 5 )也称绵羊阔盘吸虫。是 1 92 5年由 Tubangui首次报道的 ,以后相继也有人发现 ,并收集到有些寄生虫名录中。还有学者编入了著作和教学参考书中 ,将羊阔盘吸虫作为阔盘属 ( Eurytrema )独立虫种进行描述 ,列虫体分类检索表供大家查阅。虫体寄生部位有的报道寄生绵羊直肠周围脂肪内 ,也有的报道寄生胰脏胰管中 ;但由于人们在大量的绵羊阔盘属吸虫剖检收集虫体实践中很少见到 ,以及发现虫种学者报道寄生宿主数量不多 ,收集虫体标本少 ,虫体形态描述很不完整和发育史各阶段长期空白等情况 ,使人…  相似文献   

8.
Closantel缓释剂驱除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吸虫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 5只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山羊进行 Closantel(氯氰碘柳胺 )缓释剂驱虫试验。试验用山羊每只一次性口服肝片吸虫囊蚴 15 0个 ,感染后第 15周随机将山羊分成对照组 (n=2 )和驱虫组 (n=3) ,驱虫组每只羊口服 2丸 Closantel缓释剂 (含 15 .5 % Closantel,每丸 7.6 g) ,每周定时采集颈静脉血和进行粪便检查 ,每月称重 ,试验结束时剖检测量肝重和计数肝内虫体数 ,以驱虫前后山羊的红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抗体和一氧化氮的变化、体重变化、剖检时肝重 /体重之比、虫卵的变化以及虫体减少率作为衡量驱虫效果的指标。结果表明 ,投药后嗜酸性粒细胞在第 1、2、3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 ,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虫体减少率为 4 1.2 2 %。提示Closantel缓释剂对驱除实验感染肝片吸虫有一定效果 ,在虫体感染前投药会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氯苯咪唑(Friclabendazole)系苯并咪唑(Benzimidazole)类化合物,其感对染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大片吸虫(F.gigantiea)的成熟虫体及未成熟虫体的杀灭效果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本,肝片吸虫的实验感染动物及自然感染牛的驱虫效果已有报导。本试验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牛投与本剂后的驱虫效果进行了研究。供试牛52头,系经检查虫卵确认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牛。共分为4个组,即12毫克  相似文献   

10.
<正>猪姜片吸虫病是我国中部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吸虫病。本病对人和猪的健康有明显的损害,可以引起贫血、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1病原姜片吸虫成虫大小为20~75mm×8~20mm,肉红色,为吸虫中较大的一种,虫体肥厚宽大,很像切下的生姜片,故名姜片吸虫。虫体体表有小刺,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较大,在口吸盘后方,较近。卵黄细胞分布不均匀,靠近卵盖一端有个胚细胞。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我国黑龙江省分离的小熊猫肠道吸虫的种类及确定其在复殖吸虫中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首先对分离的吸虫进行染色制作虫体装片,根据虫体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小熊猫槽盘吸虫。采用PCR方法扩增该吸虫的rDNA ITS序列,测序后与NCBI数据库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吸虫rDNA ITS序列全长为936 bp,其中ITS-1、5.8S和ITS-2序列分别为518 bp、126 bp和292 bp,与NCBI数据库中鹿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的同源性达到94.9%。最后,基于rDNA ITS-2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探讨本研究中分离的吸虫在复殖吸虫中的分类地位。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殖目吸虫的分支中,本次分离的小熊猫肠道吸虫与槽盘属吸虫处于同一分支,因此鉴定本研究分离的吸虫为小熊猫槽盘吸虫。研究填补了槽盘吸虫的分子数据,为小熊猫槽盘吸虫病的流行及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1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1.1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13.
1病原特点 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前殖属的多种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鸟类的直肠、泄殖腔、腔上囊和输卵管内引起的,常导致母禽产蛋异常,甚至死亡。虫体呈棕红色,扁平梨形或卵圆形,体长3~6毫米,宽1~2毫米。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在肠管分叉,2个椭圆或卵圆形睾丸,左右并列于虫体中部两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将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虫体18SrRNA基因的大小为1 922bp,线粒体cox 1基因大小为444bp。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18SrRNA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登录号为DQ401035)同源性高达99%;线粒体cox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登录号为KC535544)的同源性仅为90%。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采集自广东佛山山羊体的阔盘吸虫为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对山羊阔盘吸虫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矛形双腔吸虫又叫枝歧腔吸虫 ,属双腔科 ,双腔属。虫体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兽及猪、马、兔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 ,偶尔也寄生于人体内。虫体狭长呈矛头状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 ,可见到内部器官 ,为小型虫体 ,大小为 0 5~ 1 5× 0 1 5~ 0 2 5cm。虫卵与胰阔盘吸虫卵相似 ,大小为 38~ 45×2 2~ 33μm。矛形双腔吸虫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码蚁。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 ,随粪便排出体外 ,被陆地螺吞食后 ,在其体内孵出毛蚴 ,进而发育成母胞蚴和子胞蚴 ,然后发育成尾蚴 ,成熟尾蚴被蚂蚁吞食后 ,在…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在杭州家鸭体内发现一种新的棘口科吸虫,主要特征为头冠上有31枚头棘,其中背棘21枚分上下两列交错排列,大小相等;每边角棘各5枚,虫体狭长,外形呈中间窄两端宽,虫体宽长比例为1:21~26,定名为杭州棘口吸虫(Echinostoma hangzhouensis nov.sp)。本种与豆雁棘口吸虫(E.anseris Yamaguti,1939)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每边角棘为3枚,虫体外形呈中间而两端窄,宽长比例为1:8~9。与狭窄棘道吸虫(Echinodollfusia stenon,Dollfus,1950)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其头棘43枚,其中背棘35枚,每边角棘4枚,两列头棘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17.
正鸭杯叶吸虫病是杯叶吸虫寄生于鸭的小肠或盲肠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1病原鸭常见的杯叶吸虫有东方杯叶吸虫、普鲁杯叶吸虫和盲肠杯叶吸虫三种。东方杯叶吸虫属吸虫纲杯叶科,新鲜虫体呈浅黄色,近于白色,肉眼见如芝麻大小,呈椭圆形,大小为0.9~1.4 mm×1.1~1.4 mm,有两个吸盘,  相似文献   

18.
环肠科(Cyclocoelidae Kossack,1991)吸虫常寄生于家鸭呼吸系统,危害严重。嗜气管吸虫(Tracheophilus spp)寄生于鸭的气管、支气管,平体属吸虫(Hyptiasmus spp)和噬眼属吸虫(Ophthalmaphagus spp)则多寄生在鸭的鼻腔、鼻泪管和眶下窦(Sinus infraorbitalis)等处,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分泌的毒素的影响,导致鸭营养不良、消瘦、羽毛失去光泽、呼吸困难、摇头、鸣叫痛苦、眼、鼻分泌物增多或出现脓性分泌物,以及眼失明相行走困难,甚至因虫体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死亡。国内贵州、浙江等地报道嗜气管吸虫病流行导致鸭群出现“软脚瘟”以及呼吸困难和皮下气肿。 我省鸭感染环肠科吸虫比较严重,据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省家鸭寄生虫的调查资料,环肠科吸虫的感染率为2~66%,感染强度1~61。种类有舟形嗜气管吸虫、谢氏平体吸虫、四川平体吸虫和成都平体吸虫两新种,马氏噬眼吸虫和鼻居噬眼吸虫。本次试验是我们进行隐孢子虫病流行病调查时发现一群麻鸭患严重的环肠吸虫感染,故进行本次试验。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9.
片形吸虫是严重影响新疆养羊业发展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本研究从新疆南疆某规模化羊场感染片形吸虫分离获得3株虫体并提取总DNA,以片形吸虫ITS-1、ITS-2基因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电泳,获得预期目的片段约360 bp、250 bp。测序结果经核苷酸同源性比较、系统发育树分析,来自新疆南疆样品与肝片吸虫参考株ITS-1、ITS-2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达100%、99.7%,证实新疆南疆某规模化羊场感染的片形吸虫为肝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20.
肝片形吸虫病是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所致。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幼畜常因此病导致大批死亡。慢性和隐性症状的患畜可因消瘦、发育不良及毛、乳产量显著降低而造成严重损失。1病原属片形属吸虫。有两个种:肝片吸虫,大片吸虫。肝片吸虫外观呈叶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长20~40mm,宽10~13mm,前部突出呈锥形,口吸盘位于锥形前端;锥形后,虫体左右展开形成“肩”。腹吸盘位于腹面中线上的肩水平位置,虫体中部最宽,向后逐渐变窄,两根高度分支的肠管沿虫体两侧分布,与褐色的卯黄腺相重叠。睾丸高度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