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灯盏花组培不定芽为材料,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一定CO2浓度范围内,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根率、干物质含量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越强,生根率也越高;强光照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干物质含量的积累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灯盏花组培不定芽为材料,研究探讨了不同处理组合的无糖组织培养培微环境调控对灯盏花不定芽的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CO2浓度范围内,通过对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性SSR检验,处理9的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根率最高,长势最好,与其它处理组合比较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微环境调控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夏组培苗为研究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微环境控制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与有糖组培苗(CK)相比其保水能力具明显优势。半夏无糖组培苗叶片具有发育较好、较厚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序,中脉发达,且叶表皮具有蜡质层;而半夏同龄有糖组培苗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发育较差,中脉及其维管束发育不完全。半夏无糖组培苗根部细胞排列紧密组织分区明显,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已分化;能明显观察到疏导组织、髓射线和凯氏带;半夏有糖组培苗根生长发育不良,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分化不明显,疏导组织不发达。  相似文献   

4.
以灯盏花组织培养苗为材料,研究He-Ne激光、半导体激光、CO2激光对灯盏花几组抗性指标的影响。使用3种激光对灯盏花组培苗进行不同时间的辐照处理。结果表明,3种激光中,CO2激光辐照60 s时,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照组的3.3倍,过氧化氢酶活性是对照组的4.8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33.31 U/g;辐照180 s时,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降低2.44μmol/g,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下降,为0.045%。He-Ne激光辐照60 s、半导体激光辐照30 s时,脯氨酸含量分别为96.24、94.98μg/g,是对照组的3.5倍,CO2激光辐照180 s、半导体激光辐照30 s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7.45 mg/g。不同激光对灯盏花组培苗辐照一定时间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有利于提高灯盏花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观赏植物无糖组培苗炼苗技术的可行性,以有糖组培苗炼苗为对照,对矾根等观赏植物的无糖组培苗开展了炼苗试验。结果表明,观赏植物(矾根、洋桔梗、南天竹、尤加利细叶桉、尤加利蓝宝贝)采用无糖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均高于采用相对应的有糖组培苗。通过比较有糖组培苗与无糖组培苗的炼苗环境因子、技术要求和移栽成活率等,发现可采用无糖组培苗进行炼苗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半夏叶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光照时间对半夏无糖组培苗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在37.5~112.5μmol/(m2·s)范围内,半夏无糖组培苗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半夏无糖组培苗的蒸腾速率逐渐下降、气孔导度也逐渐减小;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半夏无糖组培苗的生长速率明显加快.无糖组培苗苗高、叶面积、主根数及须根数与有糖组培苗相比均显著增加,且无糖组培苗长出大量须根,而有糖组培苗无须根.  相似文献   

7.
 以半夏叶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光照时间对半夏无糖组培苗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在37.5~112.5μmol/(m 2·s)范围内,半夏无糖组培苗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半夏无糖组培苗的蒸腾速率逐渐下降、气孔导度也逐渐减小;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半夏无糖组培苗的生长速率明显加快。无糖组培苗苗高、叶面积、主根数及须根数与有糖组培苗相比均显著增加,且无糖组培苗长出大量须根,而有糖组培苗无须根。  相似文献   

8.
增施CO2对葡萄组培育生长发育和光合自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组培环境CO2实时增施监控系统,研究葡萄组培苗在CO2富集,高光合量子流下的生长发育以及光合自养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增施CO2的组培苗生长健壮,发育提前,光合自养能力得到促进,驯化成活率高;在同样增施CO2的条件下,无糖组与有糖组的小苗生长发育状况差异不显著。因此,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无糖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无糖培养对甘薯组培苗的生长质量和移栽成活率的效果,试验以晋甘薯3号和晋甘薯9号组培苗为材料,以蛭石、砂子作为支撑物进行无糖培养,比较分析组培苗的成活率、细菌感染率、生根率、长势等指标,以筛选最佳基质和基质营养液培养比例;同时对无糖培养和传统培养下组培苗生长情况和温室移栽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以蛭石作为培养基质,蛭石∶营养液配比为670∶800时,2个甘薯品种的成活率和生根率最高,细菌感染率最低,组培苗生长健壮、生根良好。晋甘薯3号、晋甘薯9号无糖培养的株高较传统组培分别高0.477、0.882 cm;生根数分别增加2.04、2.32条/株;单株鲜质量分别平均增加2 613.9、2 654.7 mg;单株干质量分别平均增加265.3、258.0 mg,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根长差异不显著。无糖培养晋甘薯3号、晋甘薯9号污染率分别为1.18%、0.96%,温室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7.74%、98.30%,传统组培二者污染率分别为15.11%、10.22%,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0.04%、91.15%。综上可见,无糖培养较传统组培显著提高了组培苗生长质量和移栽成活率,且晋甘薯9号的各指...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的特征特性及人工种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Hand.Mazz.]为菊科飞蓬植物,义名短葶飞蓬、灯盏细辛、双葵花等,始载于《滇南本草》,全草或花入药。灯盏花富含焦袂康酸、黄酮、灯盏花甲袭、灯盏花乙素等,有活络止痛,散寒祛风之功效;自1970年云南医务工作者发掘民间用灯盏花治疗瘫痪的经验后,经研究和临床验证灯盏花还对高血压、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神经炎、慢性蛛网膜炎及其后遗症有一定疗效,被临床称为“脑向管疾病的特效药”,并已列入中国药典中。  相似文献   

11.
不同倍性灯盏花形态学与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倍体和二倍体灯盏花的形态学和细胞学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比较,鉴定了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染色体.结果表明,四倍体灯盏花植株具有巨大性,花梗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巨大而肥厚.花朵、花辩大,但数量较少,气孔和花粉粒比二倍体显著增大.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8,四倍体染色体数为36.  相似文献   

12.
史云东  袁天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85-2086,2088
[目的]研究了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异同。[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云南省9个不同地点的野生短葶飞蓬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单株最高含量达18.539%,最低含量为3.653%;腾冲芒棒乡1平均含量最高,禄劝县雪山乡最低。同一产地点不同植株间含量差异明显,最大变异系数为25.6%,最小变异系数为9.7%。不同产地短葶飞蓬间总黄酮含量方差结果显示,F=19.467,P=0.000 1〈0.01,LSD最小显著差数多重比较表明,不同地点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性显著。[结论]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的高低是内在遗传和外在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短葶飞蓬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UHPLC-ESI-Q-TOF MS)研究灯盏细辛提取物中的入血成分。[方法]首先采用传统中药煎煮方法,制备灯盏细辛提取物;然后收集健康SD大鼠的含药血浆,分别用甲酸水溶液和甲醇处理样品后,采用UHPLC-ESI-Q-TOF MS并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相关文献,初步推测灯盏细辛提取物的血浆移行成分。[结果]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并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在含药血浆中检测到绿原酸、灯盏乙素、灯盏乙素苷元和灯盏甲素4种原型成分。[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了灯盏细辛提取物可被吸收的物质基础,可为该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史云东  沈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64-2665,2746
[目的]比较云南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为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短葶飞蓬中野黄岑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岛津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15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8个产地的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差异较大,昭通巧家药山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高(2.628%),昆明双龙镇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低(1.59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好,适于短亭飞蓬中野黄岑苷含量的测定,为云南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史云东  贾琳  张霁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02+2112-2102,211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灯盏花中总黄酮与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灯盏花总黄酮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黄芩苷含量。[结果]试验地区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在1.053%-2.628%,昭通巧家落山所产的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最高;总黄酮含量在8.845%-15.757%,腾冲芒棒乡1所产的灯盏花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地区灯盏花的总黄酮与野黄芩苷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应用SEM技术观察灯盏花锈病的病组织(孢子堆)形态,采用两种方法处理样品。结果表明:常规的制样方法适用于该锈菌的SEM观察,孢子的形态保存完好,结构清晰,没有污染,导电性好。只用戊二醛单固定后处理与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乙醇梯度脱水、CO2临界点干燥法,进行SEM制样观察比较,其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本文就该病菌SEM样品处理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为该病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和积累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海拔高度下短葶飞蓬野生植株总黄酮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研究,探讨黄酮合成过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都与生长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高,说明短葶飞蓬总黄酮合成过程可能还受其他原因的影响。[结论]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应用L9(34)正交设计对不同施肥配比下灯盏花进行大田试验,观测了其生长情况、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结果表明:N,P,K三个因素对灯盏花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K>N>P,其最佳组合为N2P3K3,比例为N∶P∶K=3∶2∶1;对灯盏乙素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N>P>K,最佳组合为N3P3K3,比例为N∶P∶K=4∶2∶1;公顷含灯盏乙素量的主次关系为K>P>N,N2P3K3是最佳组合,比例为N∶P∶K=3∶2∶1。在灯盏花栽培中,增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控制钾肥施用量能提高其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