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试验资料,对Jensen模型水分敏感指数的求取方法、最高产量及其对应的阶段蒸发蒸腾量的选取和生育阶段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求解水分敏感指数时,可用试验条件下的实际最高产量及其对应的阶段蒸发蒸腾量去代替模型中的最大产量及其对应的蒸发蒸腾量;推求棉花水分敏感指数的时间阶段以生育期划分才能与棉花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结合,从而反映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揭示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棉花产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棉花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敏感指数累积函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试验资料,对Jensen模型水分敏感指数的求取方法、最高产量及其对应的阶段蒸发蒸腾量的选取和生育阶段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求解水分敏感指数时,可用试验条件下的实际最高产量及其对应的阶段蒸发蒸腾量去代替模型中的最大产量及其对应的蒸发蒸腾量;推求棉花水分敏感指数的时间阶段以生育期划分才能与棉花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结合,从而反映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揭示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棉花产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姬凤琴 《河南农业》2008,(23):23-23
一、症状棉盲蝽对棉花的危害时间很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危害期长达3个月,以棉花花铃期第3代棉盲椿危害最为严重。棉盲蝽以成虫、若虫的刺吸式口器刺入棉株嫩头、嫩叶、花蕾、幼铃,吮吸棉株营养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等。在棉花各生育期中,受害后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棉花生育进程与群体生育动态的知识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生育进程以及株高、果枝果节数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是反映棉花个体与群体生育状况的重要标志。在分析棉花生育进程以及产量要素形成和干物质积累等与产量目标和环境因子定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基因型差异和有效积温的棉花生育进程模型以及群体生育动态知识模型。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和不同产量目标等资料对知识模型进行了测试和验证,表明知识模型具有较强的决策功能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4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采用人工打孔去叶模拟秋苷蓝不同生育期复合受害对产量损失的综合反应。组建模型的主效应分析表明,秋甘蓝在生长前期随着叶片受害损失的增加,产量损失率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6.
棉田玉米螟危害损失及经济阈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棉田玉米螟扩散危害行为及其卵块在棉田内的空间分布,以考察不同含卵样点所造成的棉花受害数量,研究了棉田内不同玉米螟卵块密度与棉花受害各器官数量关系,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同时,系统测定了棉花受害的器官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得出二代玉米螟蛀食棉茎平均损失2.14个铃,单株皮棉减产3.85g;二、三代蛀食过的棉铃单铃损失皮棉分别为1.69g和1.58g。据此,提出了棉田玉米螟危害经济允许损失水平(EIL):二代为百株3.72块卵,三代为百株4.97块卵,为棉田玉米螟化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的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蛋白质含量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指标。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一个基于氮流生理过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形成模拟模型,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籽粒蛋白质指标的动态预测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水稻生长模型,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生育进程的尺度,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动态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花前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花后氮素吸收与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形成过程的模拟模型。【结果】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肥水条件下的大田试验资料对籽粒蛋白质形成模型进行了检验,籽粒蛋白质含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大于0.84,根均方差(RMSE)小于0.2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结论】基于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生理生态过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主线,建立了较为简化的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动态的模拟模型,模型的研究不仅为定量预测不同生态与肥水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的动态变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是对国内外现有水稻生长与产量模拟模型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不同微量元素叶面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叶面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各生育时期喷施金钾硼、禾丰硼、禾丰锰、磷酸二氢钾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棉花蕾、铃脱落,提高棉花的单铃重和衣分,从而提高棉花产量;根据各叶面肥价格折算,棉花喷施金钾硼的成本最高,但增产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得出,各叶面肥在棉花蕾期、花铃期的喷施效果均显著,且多元叶面肥较单元叶面肥效果略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磷敏感棉花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与磷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不同磷敏感性棉花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并基于模型确定磷营养指数,为实现棉花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磷敏感型棉花品种鲁54和磷弱敏感型品种豫早棉9110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设置施磷量(0、50、100、150、200 kg P2O5·hm -2)试验,分析施磷量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磷浓度动态变化和籽棉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利用2017年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和磷浓度数据分别建立2个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确定磷营养指数(phosphorus nutrition index,PNI)。利用2018年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通过2年数据研究磷营养指数和相对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施磷量对铃重没有显著影响,但150、200 kg P2O5·hm -2施磷量下棉花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磷敏感型棉花品种鲁54铃数增加幅度为16.0%—37.9%,籽棉产量增加幅度为16.6%—44.9%,均分别高于磷弱敏感性棉花品种豫早棉9110铃数(6.3%—32.6%)和籽棉产量(6.6%—35.6%)的增加幅度。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棉花地上部磷浓度逐渐降低,地上部生物量呈升高趋势。在各取样时期,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浓度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0<50<100<150≈200 kg P2O5·hm -2。根据2017年地上部生物量和磷浓度的关系,分别建立了2个品种的临界磷稀释曲线模型(鲁54:Pc=0.784W -0.221,豫早棉 9110:Pc=0.774W -0.198)。2个稀释曲线模型的RMSE分别为0.1296、0.1383;n-RMSE分别为17.8504%、18.5447%,说明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且鲁54的模型稳定性略高于豫早棉9110。与豫早棉9110的模型参数相比,鲁54的参数a、b分别提高了1.29%、11.62%。基于临界磷浓度稀释曲线的PNI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先升高后下降,在同一取样时期,PNI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PNI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正相关。 【结论】 施磷对铃重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棉花铃数,进而提高了棉花籽棉产量。磷敏感棉花品种鲁54每积累单位干物质时磷浓度下降速度大于豫早棉9110。棉花临界磷浓度稀释曲线和PNI可以很好地诊断和评价棉株磷素营养状况。综合考虑棉花籽棉产量及PNI,150 kg P2O5·hm -2的施磷量为本地区棉花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10.
以冬小麦石家庄8号为材料,对华北平原不同灌溉处理下应用CERES-Wheat模型模拟节水栽培冬小麦生育时期、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地上部吸氮量的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节水及不灌溉条件下,CERES-Wheat模型对冬小麦生育时期、产量、生物量的模拟效果良好;在高水分灌溉条件下,模型对生育时期的模拟效果良好,对其他性状的模拟效果不够理想,并且模型过高估计了灌溉对产量的贡献率。该模型可以模拟不同灌溉处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基本特征,但稳定性有待提高。模型对不同灌溉处理2m土体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对吸氮量的模拟效果较差。要提高模型的系统性精度,需要在模型机制上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亚洲玉米螟已成为棉花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该虫在棉田落卵量大,幼虫孵化率高,幼虫可为害棉花嫩头、叶柄、蕾、铃、茎杆等多种器官。根据同龄幼虫在棉花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布,计算出1头幼虫一生破坏棉花器官二代为3.373个,三代为2.202个。通过各龄幼虫存活情况,估算出1块卵孵出的幼虫二代可为害棉花蕾7.46个、嫩头7.12个、棉桃3.32个、钻蛀茎杆3.32次,三代破坏棉铃9.97个、嫩头2.44个、茎杆1.26次。  相似文献   

12.
高产棉花的产量结构与结铃状况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资料经相关分析表明,长沙地区高产棉花的籽棉产量主要由前期(10月1日前)和中期(10月1日至11月10日)正常的收花量构成,与后期(11月10日后)收花量关系不大。前期收花量决定于9月下旬以前的吐絮铃数和烂铃率;中期收花量决定于9月下旬的未吐絮成铃数;后期收花量决定于同期的幼铃数。试验结果经电子计算机统计,建立和检验了10个数学模型,并以籽棉总产量模型模拟的优化方案为共同依据,模拟建立了亩产皮棉100公斤左右的产量总体模式:籽棉产量270公斤/亩,要求在10月1日前收花量占57.4%以上,11月10日前收花量占94%以上,11月10日后收花量占5%左右;要求9月下旬总铃数67500个/亩以上,其中成铃数66000个/亩以上,已吐絮铃数46400个/亩以上,幼铃数1500个/亩左右,烂铃率不超过20%;要求初花期果节数68000个/亩左右,盛花打顶前株高102厘米左右,最终高度100厘米左右(密度3000株/亩)。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氮素及缩节铵运筹对棉花的源库影响的研究表明 :增施桃肥和增加化控能促进叶面积变化合理 ,后期下降缓慢 ,光合强度提高。在库上表现为单株果节数增多 ,成铃强度提高 ,叶铃比下降。在高肥力条件下 ,增强化控更能增加铃数 ,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棉花叶螨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棉花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受棉花叶螨为害后,其株高、果枝数、果节数、伏桃及总成铃数和籽棉产量皆随着为害指数的升高,受影响程度加大;而影响程度又因棉花受害的生育阶段不同而异。苗期和蕾期受害影响程度显著大于花铃期。为害指数X与减产率Y的关系式为:苗期Y=-0.8484+58.0042X,蕾期Y=-2.0102+53.3146X,花期Y=-0.7789+26.8837X,据此确定,在皮棉产量1200~1500kg/hm2的植棉区,棉花叶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是:每100株棉花中红叶株的为害指数为:苗期0.84~1.04,蕾期1.23~1.53,花铃期3.28~4.09。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灌溉量对长绒棉蕾铃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地面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和灌水量下长绒棉蕾铃脱落情况的调查,研究了灌溉量、灌水量对长绒棉全生育期、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果枝节位蕾铃脱落的影响.结果显示灌溉量过少或过多,棉花蕾铃脱落都较严重,只有灌溉量达到适宜水平,同时能够及时补充水分,蕾铃脱落才相对较低.在南疆阿克苏地区灌溉量6 000~6 200 m3/hm2蕾铃脱落率最小.棉花蕾铃脱落在花铃期比较严重,所以应注意此时棉花对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棉花中部脱落比较严重,尤其是第7果节位达到8;~9;以上.  相似文献   

16.
扁杆藨草持续危害对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扁杆藨草持续危害对棉花的影响,为棉田该杂草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扁杆藨草种群密度设为60 株/m2 ,测定其持续危害0、10、20、30、40、50 、60 d和全生育期棉花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结铃数、单铃重、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结果】棉花株高和茎粗随扁杆藨草危害持续期延长而减小。扁杆藨草持续危害期小于30 d,对棉花主茎节数和果枝数影响不显著,大于30 d则显著减少。扁杆藨草持续危害期对棉花中部和下部果枝结铃数影响不显著,显著引起上部果枝结铃数、单铃重减少。扁杆藨草持续危害期大于10 d,可使棉花产量显著减少,导致棉纤维品质指标下降。【结论】依据棉花产量指标,扁杆藨草防除应不晚于棉花打顶前30 d。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10个经济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棉12、中棉11、陕6115、PD6520和PD111,5个陆地棉品种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到杂交方法4对10个经济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的结果表明:①单株成铃数、单铃子棉重、单株子棉产量、衣分率、单株皮棉产量、纤维强度和断裂长度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高于其特殊配合力方差;绒长、纤维细度和成熟度3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其一般配合力方差为高;②一般配合力偏高的性状,反映了基因的加性效应占的比重较大,可有效的向后代遗传传递;特殊配合力偏高的性状,反映出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所占比重较大,向后代遗传传递能力较小;③衣分率、单纤维强度和断裂长度3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绒长和单株皮棉产量两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单株成铃数、铃重、单株子棉产量、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等5性状的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18.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and models of N, P and K ab-sorption for the cotton plants with a lint of 3 000 kg ha-1 in Xinjiang.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contents of N, P2O5, K2O in cotton leaves, stems, squares and bolls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time over thewhole growth duration and the falling extent was greater in high-yield cotton than in CK. Contents of N inleaves, squares and bolls, in particular in the leaves of fruit-bearing shoot was higher in high-yield cotton thanin CK. Contents of P2O5 in squares and bolls and that of K2O in stems were higher in high-yield cotton than inCK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period. The accumulations of N, P2O5 and K2O in the cotton plants could be de-scribed with a logistic curve equation. There was the fastest nutrient uptake at about 90 d for N, 92 d for P2O5and 85 d for K2O after emergence, respectively. Total nutrient accumulation of N, P2 O5 and K2O was 385.8,244.7 and 340.3 kg ha-1 , respectively. Approximately 12.5 kg N, 8.0 kg P2O5 and 11.1 kg K2O were neededfor producing 100 kg lint with the leaves and stems under the super high yield condition of 3 000 kg ha-1 inXinjiang.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在黄河流域棉区,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与黏土和壤土相比,棉花种植在沙土上,尽管在中下部果枝上的成铃数较少,但占总铃数的比例较高;在果枝内围果节上的成铃数较少,但占总铃数的比例也较高;伏前桃和伏桃占总桃数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