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枯萎病(Fusarium f.sp.vasinfectum)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实践证明,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经济有效的措施.作者在研究棉花品种抗性鉴定方法中,应用棉籽种仁浸提液与兔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看出棉花品种的抗性与血凝活性显著相关,表明抗性品种中有凝集素存在.  相似文献   

2.
棉花凝集素的抽提和专一性结合糖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H7.2,0.05mol/LTris-HCL缓冲液从高抗枯萎病棉花品种86-1种子脱脂粉中抽提出棉花凝集素,测定其专一性结合糖。结果表明:棉花凝集素的专一性结合糖是D-半乳糖、N-乙酰-D-氨基葡萄糖、D-葡萄糖,棉花凝集素最适pH为6-8,具有较高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药用植物薄荷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种过一年薄荷[Mentha haplocalyx var.piperascens (Malinv.)C. Y. Wu, et al.]的茬田土壤,人工接种棉花枯萎菌培养物,或接种病土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薄荷茬土可抑制土壤棉花枯萎病菌,在对照发病率为67.8-81.7%的情况下,防病效果达49.6-64.9%。薄荷草粉碎物以土重0.5-1.0%的用量及薄荷油以0.025-0.05%的用量处理严重感染棉花枯萎病菌的土壤,防治枯萎病的效果为43.9-74.3%。2000-10000ppm薄荷油稀释液熏蒸处理PDA平面上培养的枯萎病菌孢子,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500-1000ppm的含量仍可抑制约40-60%的孢子萌发。500-10000ppm的薄荷油稀释液,在48小时内,均可将生长茂盛的枯萎菌落几乎完全熏蒸致死。本研究为薄荷 - 棉花轮作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一些依据,展示了利用薄荷制剂防治该病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选择镰刀菌用驹田或植选1号培养基,在米饭培养基上划分镰刀菌种群,用试管法或盆栽作致病性测定,以检测土壤中棉花枯萎病致病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主要在奶油色、淡青莲及深紫色菌群中,分别占21.2%,11.5%,4.5%。陕西杨陵(1985)棉枯萎病病圃(发病株率85%以上),播种前10公分土层内每克干土含菌量为2236~2576个菌落。使用这一定量检测程序比单独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提高了精确度,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镰刀菌酸与棉花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产生能诱发植物萎蔫的物质——镰刀菌酸的问题曾有过许多报导。在50和60年代已经证明用致萎蔫的病原菌接种蕃茄、西瓜、豌豆、棉花和亚麻等植物后都发现有镰刀菌酸产生,并且提出西瓜和蕃茄上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株产生镰刀菌酸的能力不同。还证明亚麻上的尖孢镰刀菌的同一菌株在亚麻抗病品种上和感病品种上产生的镰刀菌酸量也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于镰刀菌酸的作用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者承认它是一种非专化性的致植物萎蔫的毒素。但对于其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则看法不一,认为它在病害中的作用是第二位的。我们在进行我国不同地区分离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以棉花枯萎病菌、棉红腐病菌为供试菌,对菌陈、黄蒿、艾蒿等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尤以艾蒿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而稳定,48~96h对上述两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均达80%以上;丙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于乙醇提取物,前者的EC50为1.4785 mg/L,后者的为3.2090 mg/L.间歇振荡法、超声波法、冷浸法提取物对供试菌的72 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4.34%、84.56%、88.70%,可见同种溶剂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以棉花枯萎病菌、棉红腐病菌为供试菌,对茵陈、黄蒿、艾蒿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尤以艾蒿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而稳定,48~96h对上述两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均达80%以上;试验还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发现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极性小的丙酮所得到的艾蒿提取物抗菌活性明显强于乙醇提取物,前者的EC50为1.4785mg/L,后者的为3.2090mg/L。间歇振荡法、超声波法、冷浸法提取物对供试菌的72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4.34%、84.56%、88.70%,可见同种溶剂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自新疆农一师不同团场和农三师43团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经分离纯化获9个菌株。利用硝酸钾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突变株(nit mutant),9个菌株共诱发获得16个nit突变株,其中nit1占62.5%,nitM占25.0%,nit3(8)占12.5%。将获得的nit突变株作营养体亲和性配对反应,进行营养体亲和性的测定.发现不同菌株营养体亲和产生的亲和带形态有差异,且具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转菊芋凝集素基因棉花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菊芋凝集素基因(Helanthus tuberosusagglutinin,HTA)转入常规棉花,获得转抗蚜虫基因棉花再生株。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在转化棉花受体材料中,转菊芋凝集素基因棉花对棉蚜具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分离自新疆5个不同地点的棉病株或棉田土的7个菌株经单孢分离得到18个单孢株,经鉴定均为尖孢镰孢。7个菌株的18个单孢株分别在KPS培养基上诱得数量不等的nit突变体,将它们分别与两个采自老病区莎车的棉枯萎病菌株进行营养体配对试验,结果显示7个菌株分别归属2个营养亲和群(VCG),其中与莎车菌株明显亲和,属V1的6个菌株与莎车菌株应同属于尖孢镰孢萎蔫专化型。同一菌株的不同单孢株与莎车菌株的CI不同,反映了各单孢株所产nit突变体的突变类型的差异;而不同菌株与莎车菌株的CI不同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遗传上的差异。另营养体亲和产生的亲和带形态,不同菌株有差异,且具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棉田枯萎病发病率和严重度,用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reniformis)和枯萎菌联合接种比单接枯萎菌显著提高,且病情增长块,土壤中肾形线虫数量也较单接肾形线虫高。说明棉花枯萎病与肾形线虫有协生现象,感病品种更明显。用联合接种法对棉花新品系B013-2和B023-11进行兼抗性鉴定,二者均属耐病类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79年开始,从全国15个植棉省、自治区采集棉花枯萎病株,经分离纯化,获得273个单孢菌株,对其中13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产孢细胞特点、菌落培养性状、耐受高温能力以及对棉属和非棉属寄主植物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枯萎镰刀菌大型分生孢子按其形态和量度可划分为三个培养型:Ⅰ型为典型尖孢镰刀菌型(Oxysporum type),平均量度值31.01×3.46μm;Ⅱ型变化幅度较大,介于尖孢镰刀菌型和马特镰刀菌型(Martiella type)之间,平均量度为30.04×3.75μm;Ⅲ型近于马特型,平均量度23.47×3.92μm。各菌株的厚垣孢子与着生特点,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颜色,以及在35℃和37℃高温下的生长状况有差异。 结合全部试验结果认为:怀疑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中可能有Fusarium redolens Wr.(芬芳镰刀菌)或F.oxysporum var. Redolens(Wr.)Gordon(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的依据不足,仍应按Booth.的分类系统定为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对棉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显著降低了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极显著地提高了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在获得尖孢镰刀菌棉花萎蔫专化型异核体菌株及其3个稳定的不同核型分离子的基础上,选择孢子萌发时期的幼嫩菌丝制备粗酶提取液,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了7种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和乳酸脱氢酶电泳图谱在4个样品中完全一致;没有致病能力的菌株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苹果酸脱氢酶的表达量高于致病力强的菌株;致病力强的菌株没有乙醇脱氢酶的表达。在4个样品中都没有检测到苹果酸酶和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三个不同生态类型棉花品种(品系)晋棉10号、556、运570的适宜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棉10号、556的适宜群体为7000株/亩,此密度条件下,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均表现最佳。运570在试验密度范围内,无明显规律,仅以6000株/亩的群体时产量最高。在水肥满足条件下,通过控制群体密度是提高光能利用有效的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瓜类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简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国内外葫芦科瓜类上镰刀菌枯萎病菌各专化型的致病性,着重介绍了冬瓜专化型。并指出在我国,当前对葫芦科瓜类专化型的研究中,ArmstrongG.M&ArmstrongJ.K.1975年提出的5点注意仍然值得重视,特别是“适当的寄主年龄”。最后对采用瓜类专化型表达了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