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 对于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在春节过后,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危害。若麦田有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可将杀虫、杀菌剂混合使用。如粉锈宁、抗蚜威和灭幼脲混合,一次喷  相似文献   

2.
对于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在春节过后,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危害。若麦田有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可将杀虫、杀菌剂混合使用。如粉锈宁、抗蚜威和灭幼脲混合,一次喷施,可防治白粉病、锈病、麦蚜和黏虫,提高农药防治利用率,减少小麦病虫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96年地苯酰基脲类杀虫剂防治金纹细蛾的试验研究,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氟虫脲对金纹细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灭幼脲1000 ̄2000倍,除虫脲3000倍,杀铃脲和氟虫脲各5000倍在防治后1个月内对叶片的保护作用均能达90%以上,人药效和成本综合考虑,生产上首选药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 ̄3000倍。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防治杨扇舟蛾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25%灭幼脲Ⅲ号2 500倍液、Bt制剂2 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3 000倍液、0.9%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4种药剂对杨扇舟蛾进行防治,结果表明:25%灭幼脲Ⅲ号2 500倍液、Bt制剂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2种药剂,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小麦叶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8-10g,多菌灵有效成分50-75g,对以根腐叶枯为主的叶枯病防治效果分别在63.9%和55.5%以上,增产12.2%和9.3%以上。若气候条件有利于叶枯病发生,应于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防治两次为宜。上述两种药剂混用还能兼治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对松梢象(Pissodes nitidus)的有效防治方法,选择高渗苯氧威、猎擒、灭蚜风暴、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眯乳油、苦参素7种生物源杀虫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进行室内水培红松(Pinus koraiensis)主梢及林间红松树干打孔注射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高渗苯氧威3 500倍液、猎擒3 000倍液及灭蚜风暴4 000倍液校正死亡率达到70%以上,且3种药剂的不同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将这3种药剂用于林间一次性防治,高渗苯氧威的5倍液、10倍液、15倍液及猎擒5倍液和灭蚜风暴5倍液的松梢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0%以上。利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眯乳油3种药剂进行林间连续2年防治,每年防治1次,结果表明:第1年林间防治效果,除高效氯氰菊酯15倍液外,校正死亡率均达到60%以上,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阿维菌素和啶虫眯乳油5倍液、1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0%以上;第2年林间防治效果高于第1年,松梢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连续防治后松梢象对红松危害株率小于4%,被害株率防治效果达到了84.9%~88.9%。因此,高渗苯氧威5倍液、10倍液和15倍液,猎擒5倍液,灭蚜风暴5倍液,阿维菌素和啶虫眯乳油5倍液和10倍液均可有效控制松梢象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铁灭克及其农药组合防治烟蚜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15%的铁灭克175g/亩移栽时穴施、铁灭克175g/亩穴施+喷施抗蚜威、铁灭克175g/亩穴施+喷施氧化乐果均能将烟草单株蚜量控制在100头以下,平均防效均在85%以上,3种处理中以铁灭克175g/亩穴施+喷施抗蚜威防效最佳,相对防效高达94.2%,脉斑病病指与防蚜效果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选用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苯氧威乳油、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8%阿维菌素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种药剂,研究其对紫藤否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4 500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正>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如乐果、氧乐果、叶枯灵、稻瘟灵、多菌灵、托布津、粉锈宁、乙膦铝、甲霜安、三环唑、粉唑醇等。这类农药被作物茎叶吸收后,能迅速传导到植株的各个部位,药效受降雨影响较小。选用击倒力强的农药如辛硫磷、敌敌畏、氧乐果、抗蚜威以及菊酯类农药等。这类农药施用后,能迅速发挥其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从而避免或减少雨水对其淋失。选用耐雨水冲刷的农药敌百虫、抗蚜威、喹硫磷、灭幼脲、功夫菊酯、绿乳铜、代森铵、井岗霉素等农药,在作物表面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抗冲刷能力,适合在雨季施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比较了5480克/升毒死蜱乳油、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施药7天后,防治效果均大于99%以上,可以用来防治小麦蚜虫。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与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施用7天后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大于98%,可以作为小麦蚜虫防治的轮换或替代药剂进行施用。  相似文献   

11.
吡虫啉和抗蚜威对麦蚜的防效及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4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效。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亩)对麦蚜的防治效果为91.21%~100%,优于40%氧化乐果乳油25~50ml/亩和40%久效磷乳油25ml/亩,而对七星瓢虫成虫的杀伤率为11.8%~60.8%,明显低于40%氧化乐果乳油和40%久效磷乳油。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化检测法(酶快速检测)和生物检测法(敏感家蝇检测)检测分析了球孢白僵菌孢子悬乳剂、孢子悬乳剂与1%(W/V)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剂(EM1)、孢子悬乳剂与3%(W/V)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剂(E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50%抗蚜威在田间甘蓝叶片上的残留。抑制率检测结果表明,纯菌剂处理后的抑制率低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50%抗蚜威化学农药的抑制率。敏感家蝇法检测结果表明,纯菌剂、混配剂I(EM1)饲喂后家蝇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50%抗蚜威、3%(W/V)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混配剂II(EM2)饲喂后家蝇的累积死亡率则略高于其纯菌剂。因此,在菌药混用中,低剂量药剂的加入对残留的影响不明显,而高剂量的化学农药的加入则会引起残留的出现。由此表明,球孢白僵菌孢子乳悬剂及其与低剂量的吡虫啉混配剂在蔬菜上无残留现象存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22-2023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进行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以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为指导,通过田间药剂复配试验,确定最佳的喷施次数、药剂组合和药剂量,以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麦甜900ml、麦甜伴侣600ml的药剂组合经过二次施药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优药剂与用量,病情指数防效为85.12%。  相似文献   

14.
将抗蚜威按90~150 g/hm2商品推荐使用剂量进行田间试验,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残留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抗蚜威在黄瓜及土壤中消失率分别在施药6 d和7 d后达到90%以上,其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t=1.184 5e-0.339 5t、Ct=5.257 5e-0.390 5t,半衰期为1.7~2.0 d。抗蚜威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壤Pb污染,采用盆栽土培方法,比较尿素、碳酸氢铵对Pb污染土壤上有效态Pb、小麦吸收积累Pb及其体内POD酶活性的影响,为指导Pb污染土壤上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种氮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有效Pb的含量,小麦根中积累的Pb显著高于茎叶。低用量氮肥(0.1~0.3g/kg)均促进了小麦生长和根对Pb的吸收,高用量氮肥(0.5~0.7g/kg)抑制了小麦的生长,但小麦茎叶中Pb的含量均降低。小麦茎叶中Pb的积累与土壤有效Pb变化无相关性。施用尿素、碳酸氢铵处理下小麦幼苗POD酶活性变化呈下降趋势。对比认为施用低浓度处理尿素更能减少铅污染土壤上在地上部的Pb积累,促进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杀虫剂对绣线菊蚜及其天敌的敏感性和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绣线菊蚜及其天敌种群的选择性。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绣线菊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按以下次序增大:啶虫脒、吡虫啉、杀灭菊酯、抗蚜威、赛丹、氧化乐果;对天敌瓢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按以下次序增大:杀灭菊酯、氧化乐果、啶虫脒、吡虫啉、赛丹、抗蚜威。啶虫脒和吡虫啉对绣线菊蚜的选择性最高,对捕食性天敌杀伤率小,对绣线菊蚜防治效果好;其次是抗蚜威对天敌和绣线菊蚜的选择性较高;另外,赛丹对天敌和绣线菊蚜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氧化乐果和杀灭菊酯对天敌不具选择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吡虫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麦蚜有效剂量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剂量的吡虫啉防治麦蚜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吡虫啉防治以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为优势种群的复合麦蚜种群 ,其经济有效的用药剂量是 1 5~ 30 ga.i./hm2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与残余活蚜数、防治时期和防治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应用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等有机氟农药防治地下害虫,由于出现残留、污染问题,是急需解决新的药剂研究。从1982年以来,研制成功4种新颗粒剂:1%杀灭菊酯颗粒剂、1%灭幼脲颗粒剂、1%灭幼脲和杀灭菊酯混合颗粒剂、1.5%辛硫磷(胶囊剂)颗粒剂。这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以取代当前常用的高残留、剧毒类农药的使用。使用这些新颗粒剂防治金龟子幼虫效果好,成本低,残效期长,一年施药一次即可,是目前防治地下害虫一类理想、安全、经济、高效的新型杀虫剂。  相似文献   

19.
小麦蛋白质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个小麦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20个组合,对小麦蛋白质性状遗传组成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非加性效应为辅:干面筋主要受非加性显性效应影响,同时也受到一定加性效应的影响.不同亲本不同组合的GCA和SCA差异较大,在优质小麦育种中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铵态氮肥施用条件下春小麦的氮代谢机制,为春小麦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用量铵态氮肥的施用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可溶性蛋白变化无明显差异;铵态氮肥施用量在225kg/hm2时,小麦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力、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和谷氨酸合成酶活力达到最大值。结论:适当增加铵态氮肥有助于小麦叶片的氮代谢,但施用过量就会使根系酸化,破坏小麦叶片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