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穴播春小麦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8,33(3):251-255
采用裂区试验对临夏州地膜穴播小麦施肥和播种密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川塬地地膜穴播小麦施N1125~1500kg/hm2、磷肥(P2O5)900~1200kg/hm2、播种量为2273kg/hm2(即12粒/穴)时,可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高产高效的合理群体结构为基本苗达到4000~5000千苗/hm2,成穗数达到4500千穗/hm2左右,穗粒数在40粒以上,千粒质量在39g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大通县浅山面积大,旱情严重,春小麦产量低而不稳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增产措施,春小麦播种及出苗期仍严重缺水的问题,探索在旱地无灌溉条件下改善播后耕层土壤水份条件,以利春小麦出苗,保苗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6.
小麦与马铃薯套种是武威市川水区粮食大幅度增产的一种栽培模式,但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对套种田马铃薯的密度却无统一的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8年在武威市六坝乡阳畦村进行了麦薯套种田马铃薯播种密度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置对灌浆期间籽粒淀粉积累存在一定的影响。宽行灌浆前期淀粉积累较窄行的多,后期窄行种植的积累又快于宽行的,最终窄行种植的淀粉积累较多。不同密度处理淀粉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纳雍县适宜抗小麦条锈病的小麦播种密度,特开展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条锈病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纳雍县小麦种植密度以基本苗270万株/hm2为佳。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青海云杉3年生原床苗和6年生移植苗在不同密度下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3年生的床苗在密度为600万株/hm^2时生长状况最佳;6年生移植苗在密度为180万株/hm^2时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1.
12.
《安徽农业科学》1989,(4):12-20
<正> 小麦由低产变高产的主要矛盾,是群体与个体之间发育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主要是在栽培措施上采用合理密植、运用肥水促控等手段来加以协调。在生产中常可见到由于盲目施肥和播量过大,而造成后期病害加重、倒伏、减产等现象。为了经济合理地用肥、用种,以便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自1984年起在淮北地区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协作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汇总于后。一、试验概况试验分别在淮北地区10个单位进行,按统一方案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处理(简称A因素),设亩施纯氮5、10和15公斤(A_1、A_2、A_3);密度为副处理(简称B因素,设每亩基本苗16、22和28万(B_1、B_2、B_3),个别点稍有差别,详见表1。小区面积0.02—0.03亩,播期要求在当地适播期内,齐苗后定点(每小 相似文献
13.
14.
品种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金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23(4):461-465
研究了不同品种和播种密度对籽粒鲜重和干重变化过程及产量和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籽粒鲜重变化过程拟合方程:y=a+bx+cx2+dx3。扬麦5号、扬麦158籽粒鲜重增加最快时间分别为花后16d、20d,达到鲜重最大时间分别为花后30d、35d。花后籽粒干重的增加过程拟合Logistic曲线(y=k/(1+ae-bx)。籽粒干重增加过程分为渐增期(花后0~12d)、快增期(花后12~27d)、缓增期(花后27~37d)。不同播种密度通过调节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历期而显著影响粒重。本试验条件下,供试两品种适宜播种密度为(120×104~210×104)/ha基本苗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为宁夏灌区不同播种密度对春小麦物质形成及相关性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株距为1.2 cm,行距分别为A(12 cm)、B(15 cm)、C(18 cm)3种,分析春小麦物质形成及相关性。[结论]在所设置的行距范围内,单株有效分蘖、结实小穗数、中部穗粒数、单株总干物质、单株茎干物质随着行距增大而增大,而株高、穗长、经济系数BCA,叶面积指数从起身到成熟呈现双峰曲线,最大叶面积指数在拔节末孕穗初期。不同播种密度下穗粒数、穗粒重无显著差异,千粒重B、C之间无显著差异,B、C与A呈现极显著差异。[结果]株距不变行距为15 cm情况下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