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近年,通过在低丘红壤区大面积茶园现状调查与定位试验,以外界气候、土壤、水分和茶树生理代谢及其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探索,初步查明了红壤茶叶优质高产的障碍因子,为适应我国茶叶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综合已肯成果,提出了“一优两高”茶叶“一倍、二改、三配套”的综合治理栽培技术,同时对如何提高春茶的经济效益提出4项技术措施,无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低丘红壤茶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系统研究法,通过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温室盆栽和平衡施肥,对低丘红壤茶园土壤养分障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法能较好地评价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的信息对于茶园平衡施肥和高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茶树大多种植在丘岗红壤地区,耕锄是茶园管理上一直沿用的传统耕作方法。但耕锄明显损伤茶树根系,耗费大量人工,加速土壤侵蚀。为 相似文献
7.
8.
低丘红壤开发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科院红壤试验站的复合生态区为试验基地,根据不同坡位红壤的理化性质差异,建立了“顶林、腰园、谷农、塘鱼”的丘陵红壤区立体开发模式。并在塘边建猪场,以养猪为纽带,实行种养结构,构成草(饲)-猪(粪)-沼、菇-果(粮)的食物链。链环间再加以定量化调控,形成一个具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优化模工工。经大面积应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本文是对安徽祁门和十字铺、江苏宜兴和深水等地不同肥力水平的茶园土壤腐殖质含量、组成与性质的研究。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红壤和黄棕壤。三个地区茶园土壤腐殖质组成都以富里酸为主,不同地区HA/FA值自黄壤向黄棕壤递增,同一地区高产茶园土壤HA/FA值大于低产茶园土壤,胡敏酸光密度值以黄壤最高,红壤居中,黄棕壤最低。 相似文献
14.
结合湘南丘岗红壤开发的实践,探讨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保护性恢复植被,生产性开发利用以及工程治理等综合治理开发侵蚀红壤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南方红壤荒坡种草养畜试验研究资料,按照建立生态草场的原则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人工草地,划区轮牧,饲养绵羊、鹅、兔食草动物的要求,针对丘陵岗地的地形特点,论述了草场规划,养畜规划,以及丘陵水库养鱼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庆茶园土壤酸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约80%重庆茶园土壤处于不适宜茶树生长土壤pH范围。在不同pH值区段内土壤酸化特征明显;当土壤pH值处于小于4.5区段时,对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明显减弱,pH值的降低与交换性盐基离子Ca^ 2的脱除速度呈明显正相关,而与交换性Mg^ 2的关系不明显;而当土壤pH4值处于4.5~5.0以上区段时,对于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则明显增强,盐基脱除速度与pH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土壤pH值处于大于5.0以上区段时,交换性Ca^ 2,Mg^ 2及盐基饱和度与pH值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吡虫啉在茶叶和茶园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吡虫啉在茶叶和茶园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样品采用二氯甲烷超声提取,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添加回收率鲜叶为75.8%~89.1%,土壤为81.8%~105.1%,变异系数分别为3.8%~5.5%和5.0%~5.9%,最低检测浓度鲜茶叶为0.01 mg/kg,土壤为0.003 mg/kg。吡虫啉在鲜茶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是1.9~2.2 d和3.7~2.8 d,在鲜茶叶中的降解速度快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8.
低山丘陵李树和石榴园土壤保水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Ⅰ)树盘覆盖地膜;(Ⅱ)树盘覆草;(Ⅲ)树盘松土3种土壤保水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保水效果Ⅰ〉Ⅱ〉Ⅲ〉Ⅳ(对照)。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