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景观红竹林2007-2009年立竹的胸径、枝夹角、枝分角、冠长、冠幅、枝盘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竹冠长、冠幅、枝盘数与立竹胸径分别呈3次、2次多项式和线性关系;当立竹密度45023株/hm2以下时,不同年龄立竹不同竹冠部位的枝夹角无显著差异,立竹密度为26713株/hm2时,立竹不同竹冠部位的枝分角差异极显著;试验林立竹密度范围内,立竹密度对枝夹角、相对竹冠长无显著影响,对枝分角、相对冠幅、相对枝盘数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竹冠上部枝分角显著下降,竹冠中部、下部枝分角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对冠幅、相对枝盘数呈下降趋势。当立竹密度为60030株/hm2时,枝分角、相对冠幅、相对枝盘数显著下降,对竹林的更新生长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景观绿化红竹林为对象,对立地条件、初植密度相同,不实施人工干扰,高密度全梢竹一次成景栽植的2种造林年份(2003年、2005年11月)红竹林2007-2009年的新竹数、新竹胸径和枝下高、全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后前3个出笋成竹年新竹数无显著差异,第4个出笋成竹年新竹数显著下降,并呈逐年降低趋势;随着造林年限的延长,新竹胸径逐年增大,相邻年际间新竹胸径增幅降低。造林后前3个出笋成竹年新竹胸径差异显著,从造林后第4个出笋成竹年开始,新竹胸径趋于相对稳定;立竹枝下高、全高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不同造林年份试验林不同年度相同胸径的立竹枝下高无显著差异,立竹全高总体上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肿节少穗竹林分立竹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4个立竹密度,2个对照,4个重复,共24个样地,其4个立竹密度分别为A)15000株·hm-2,B)30000株·hm-2,C)45000株·hm-2,D)60000株·hm-2。2个对照样地其立竹密度均在75000株·hm-2以上。采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D密度产量最高,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A密度产量最低,与对照差异显著;B密度产量小于C、D密度,但大于A密度,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茶杆竹林分立竹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夏馨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66-67,70
在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基本相同的林分中,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茶杆竹建立4种不同结构的样地,并测定不同立竹密度发笋数、成竹数、成竹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经营密度为11250株·hm-2时,林分生产力高,笋产量达4500kg·hm-2,新竹率达68%,竹径达4 11cm,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5.
以优良经济竹种红竹为对象,通过对新造竹林年际地下鞭系结构因子的调查,结果表明:鞭长和鞭径是反映新造竹林成林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因子,鞭长与造林后年度呈线性增长趋势,鞭径和单位面积侧芽数随造林年份增加而增大,造林后第4年鞭长、鞭径、侧芽数分别为579.7 cm/m2、1.75 cm、79个/m2,地下鞭系结构状况达到成林水平.幼林和成林鞭系集中分布于上层20 cm土壤空间,应加强该区段土壤水肥管理.母竹径级对鞭长、鞭径生长影响显著,差异性随造林后年度增加而增大,建议造林母竹胸径以2.5~ 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6.
撑麻7号竹材构件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撑麻7号竹材构件因子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竹地径与全高、相同年龄立竹秆壁厚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同一径级、不同年龄立竹的竹秆壁厚存在差异;竹秆相对高度竹壁厚度与秆径呈一致性变化趋势,立竹径级与竹秆相对壁厚无相关,平均相对壁厚0.146;竹秆平均节间长与立竹地径无显著的相关性,平均节间长26.75 cm;构建了立竹地径与材积的数学模型V=0.01 226-0.005 948D 0.00116 D2-0.000051 D3.  相似文献   

7.
红哺鸡竹笋期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进行覆盖技术可明显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早期笋比例。但采用不同覆盖物覆盖,其效果不同。覆盖稻草 鸭粪对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提高早期笋比例的效果最好。覆盖竹叶在提早出笋上比覆盖稻草、谷壳好,但出笋数、早期笋数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稻草截杆加砻糠覆盖及相应的水肥管理等技术措施进行红壳竹早出笋试验,使红壳竹提早52d出笋,平均产量增加7350k9/hm^2,产值增长率达294.59%,产出投入比达3.26,并总结出了红壳竹高产高效的提早出笋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9.
2001-2006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对红竹笋用试验林设置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混施及对照(不施肥)4个处理。结合精确施肥和试验区内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笋产量、土壤物理性质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整个竹林的投入、产出计算了竹林的经济效益;用环境能耗评价法研究了竹林小区水文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施肥初期,不同处理对红竹笋产量影响不明显,处理2 a后施肥效应开始显现,表现为有机无机混施>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对照(不施肥)。不同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荒山改人工经营红竹林,5 a就可以收回成本。与种植红竹试验林之前的荒山土壤相比,施肥明显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表现为容重降低,毛管孔隙度增大,使土壤涵养水源的作用明显增强,不同施肥模式下蓄水量从大到小为:混施>有机>无机>对照。生态效益的评价也表明,相比荒山而言,四种施肥模式涵养水源的生态效益分别可达:855.60、662.40、1 035.00和565.8元.hm-2。  相似文献   

10.
冬季对红哺鸡竹林进行覆盖可提早出笋、延长出笋期及提高出笋产量;采取不同覆盖物及覆盖厚度,产生的效果不同。覆盖稻草+鸭粪对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提高早期笋比例的效果最好。覆盖竹叶在提早出笋上比覆盖稻草、谷壳好,但出笋数、早期笋数少。覆盖厚度30 cm促进出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在毛竹竹笋长成新竹的过程中,利用正方型的铁制模具套住笋体,强制毛竹主秆形状由圆形变方形。试验结果表明:竹笋高度超出模具5cm以上、竹笋粗度周长等于或略小于模具周长的竹笋,套上模具后竹笋既可成活,毛竹主秆又可形成方型;竹笋粗度周长大于模具周长的,上模后须适时对模具放松竹笋才能成活成型;套模后成活成型的新竹胸围、枝下高、全竹高只有对照的80%、53.8%、56.4%。研究表明在毛竹竹笋长成新竹的过程中,其主秆形状有可塑性,但对新竹的胸围、枝下高、全竹高生长有严重影响,会导致毛竹主秆矮化。  相似文献   

12.
毛竹纸浆林秆形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毛竹纸浆林秆形结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毛竹节间长度、周长、壁厚与节间分别用抛物线、直线进行拟合,发现它们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不同海拔高度对毛竹节长和周长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著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笋材两用毛竹林冠层结构及其生产力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笋材两用毛竹丰产林的冠层结构特征与林地生产力功能间的关系 ,表明在一定立竹密度范围内 ( 2 2 50~ 3 150株· hm-2 )笋材两用毛竹林在人工经营措施的干扰下 ,竹冠冠幅受密度影响程度低 ,同胸径、枝下高、全高关系紧密 ,顺序为胸径 >全高 >枝下高 ;立地等级对竹林产量有显著影响 ,具体体现在对立竹度的显著影响 ,对冠幅影响不显著 ,笋材两用毛竹丰产林应选择半阳坡、半阴坡的缓坡林地 ( I类立地 ) ;毛竹林冠层具明显的垂直和水平二维分布规律 ,该分布规律有利于立竹充分利用地上营养空间。建立了竹林竹材产量同立竹结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 G=- 3 0 2 .2 7+42 .0 8M- 0 .0 0 0 56N+15.94 D+2 9.3 7h- 9.3 2 H,经微机模拟该模型计算值同实际产量间误差小 ,对生产中建立合理的竹林林分结构具参考价值 ,可采用冠层结构的代表因子——冠幅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力的补充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