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Nesfatin-1在大鼠生长轴(下丘脑、腺垂体、肝脏、胰腺、肌肉)中的定位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对雌性大鼠进行深度麻醉灌注后,采集下丘脑、腺垂体、肝脏、胰腺、腓肠肌肌肉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DAB显色技术检测Nesfatin-1在生长轴上的分布,另取雌性大鼠断头处死,取相同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中Nesfatin-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Nesfatin-1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的室旁核、背内侧核、室周核、外侧区、弓状核、视上核、腺垂体、胰腺的胰岛和腺泡及肝脏与肌肉中。平均光密度分析显示,Nesfatin-1在室周核和胰岛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胰腺腺泡、肝脏及肌肉中的表达量则显著地低于其他组织(P0.05),在下丘脑背内侧核、外侧区和室旁核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视上核、弓状核和腺垂体(P0.05)。Nesfatin-1mRNA在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腺垂体次之,下丘脑和肝脏较低,在胰腺和腺垂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下丘脑和肝脏,但下丘脑与肝脏差异不显著(P0.05);在腓肠肌中未检测出Nesfatin-1mRNA的表达。【结论】Nesfatin-1及其mRNA在生长轴中的广泛表达,表明Nesfatin-1可能对大鼠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侧脑室注射Nesfatin-1对雌性大鼠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对初情期前雌性大鼠的侧脑室注射Nesfatin-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mRNA在垂体中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LH和FSH的浓度。结果表明:在初情期前的雌性大鼠中,Nesfatin-1可促进初情期启动、增加卵巢重量、血清LH水平、垂体LH mRNA和FSH mRNA的表达增加(P0.05);但Nesfatin-1对FSH水平的影响不突出,注射后15min时增加(P0.05),60min不产生影响(P0.05)。侧脑室注射Nesfatin-1后15和60min均能提高血清LH水平,15min时提高更明显(P0.05),但对FSH水平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成年的雌性大鼠中,Nesfatin-1对LH和FSH的分泌不产生影响(P0.05)。Nesfatin-1可通过下丘脑诱导和增强初情期过渡阶段雌性大鼠LH和FSH的释放及LH、FSH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外源性神经激肽B(NKB)对雌性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GnRH和Kisspeptin表达的影响,将40只60 d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侧脑室分别注射NKB溶液和等体积生理盐水,20 min后处死采集样品.采用免疫荧...  相似文献   

4.
徐红艳  鞠玉琳  张敏  夏广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1,(20):4240-4241,4247
试验研究了中药壮阳促孕散对雌性肾阳虚大鼠垂体-性腺轴分泌激素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用氢化可的松造雌性大鼠肾阳虚模型,造模21d,从试验第八天开始,中药治疗组灌胃中药壮阳促孕散,阳性对照组灌胃金匮肾气丸,连续给药14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结果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和血清铁蛋白(SF)与孕妇不同孕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建档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建档时孕11~13周,根据孕中期是否发生GDM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3例。比较2组孕早期、孕中期血清Nesfatin-1及SF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GDM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孕中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中期血清Nesfatin-1、SF水平高于孕早期(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早期、孕中期血清Nesfatin-1和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sfatin-1和SF水平较高是妊娠期妇女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esfatin-1及SF水平升高可能增加妊娠期妇女GDM发生风险,且在孕早期GDM患者血清Nesfatin-1及SF即高于正常孕妇。早期监测血清Nesfatin-1及SF水平有利于对孕妇GDM的早期发现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炔诺酮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将受精后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在含0、6、45和87 ng/L的甲炔诺酮水环境中144 h,研究甲炔诺酮对斑马鱼胚胎下丘脑-垂体-生长轴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甲炔诺酮在不同暴露时间点可以调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2b(igf2b)基因的转录表达,可以诱导生长激素(gh)基因的转录表达,但会抑制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b(igf1rb)基因的转录表达。此外,甲炔诺酮暴露对生长激素受体(ghra、ghrb)、胰岛素生长因子2a(igf2a)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a(igf1ra)基因的转录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甲炔诺酮能够改变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下丘脑-垂体-生长轴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进而对斑马鱼的生长发育具有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干扰素γ(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妊娠9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采用生殖道肌肉注射的方法,对照组大鼠生殖道肌肉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大鼠注射IFN-γ,其中1组剂量为2.5×104U/只,2组剂量为7.5×104U/只。各试验组均在注射48h后灌注取材、免疫组化SP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注射2.5×104U/只和7.5×104U/只的IFN-γ均能下调妊娠大鼠下丘脑室周核、视上核、视前大细胞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视前交叉上核、弓状核,腺垂体,卵巢黄体及子宫蜕膜基质细胞和子宫腺中IGF-1的表达。【结论】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IGF-1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高剂量IFN-γ的下调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母鼠日粮饲喂甜菜碱对子代雌性大鼠机体铁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6只10周龄Sprague Dawley雌性大鼠,与同种雄鼠自然交配,配种成功后,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甜菜碱组。对照组孕鼠在怀孕第1~21天饲喂基础日粮,甜菜碱组孕鼠同期饲喂在基础日粮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甜菜碱的混合日粮。出生雌性大鼠于(3周龄)断奶后饲喂基础日粮至16周龄。记录13~16周龄子代雌性大鼠生产性能,测定16周龄子代雌性大鼠血液及组织铁代谢相关指标并分析其肝脏铁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相比,母体添加甜菜碱对子代雌性大鼠生长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或极显著降低16周龄子代雌性大鼠的血红蛋白含量(P0.05)、血清铁含量、转铁蛋白结合铁含量和总铁结合力(P0.01),促进肝脏铁摄取相关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MT1)及转铁蛋白受体1(TFR1)蛋白表达(P0.05)。[结论]母体饲喂甜菜碱降低了子代雌性大鼠血清铁水平,但对肝脏铁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肝脏铁的稳态与甜菜碱诱导的肝脏铁摄取通路相关蛋白(TFR1和DMT1)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 NUCB2)对中国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生长发育的调节规律,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克隆其cDNA全长,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主要功能蛋白Nesfatin-1神经肽在3龄和6龄胭脂鱼间脑和肝胰脏中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NUCB2全长为2 090 bp,包括99 bp的5′非翻译区、1 449 bp的开放阅读框和542 bp的3′非翻译区,编码482个氨基酸,分为23个氨基酸编码的信号肽区和459个氨基酸编码的功能肽区,后者由前肽裂解位点赖氨酸106-精氨酸107和赖氨酸179-精氨酸180分成Nesfatin-1、Nesfatin-2和Nesfatin-3 3个功能区域,且Nesfatin-1的M30区域在鱼类中高度保守。在2个鱼龄期,Nesfatin-1在肝胰脏中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间脑(P0.01),而在间脑和肝胰脏中的表达无明显龄期差异(P0.05);在肝胰脏中其主要在米粒状的胰腺细胞中呈强阳性反应;而在间脑的结节外侧核、室周前核和室前核的少量大神经元细胞中呈阳性反应。综上所述,在胭脂鱼2个典型发育阶段,Nesfatin-1在间脑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肝胰脏,说明Nesfatin-1对胭脂鱼生长发育的调节存在明显的中枢和外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干扰素-γ受体(IFN-γ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相互关系,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双标法,对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中IFN-γR和ER共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FN-γR和ER双标记阳性细胞广泛存在于大鼠下丘脑多个核团中,并且也分布在垂体和卵巢组织中;IFN-γR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数为全细胞着色;ER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整个细胞中,部分为核表达。推测γ-干扰素(IFN-γ)和雌激素在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以其各自的受体为介导进行两种物质间的信息传递,以此共同参与机体的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凤眼莲根(Eichnornia crassipes)、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N-苯基-2-蔡胺对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凤眼莲根粉末浓度分别设为0、01、0 5、1 0、1.5 g/L,龙须菜新鲜组织浓度分别设为0、0.1、0 5、1.0、2.0g(FW)/L,N-苯基-2-蔡胺浓度分别设为0、0.5、1.0、5 0、10.0 mg/L.[结果]1 0、1.5g/L凤眼莲根粉末,1 0、5.0和10.0 mg/L N-苯基-2-萘胺及2.0g(FW)/L龙须菜新鲜组织对起始密度为1.6×106个/L的海洋卡盾藻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凤眼莲和龙须菜对海洋卡盾藻生长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结构和性质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鼠MC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分析该基因与其他物种的生物进化关系。[结果]大鼠MCP-1基因与小鼠的亲缘关系最近;大鼠MCP-1蛋白是一个稳定的亲水性碱性蛋白,分子式为C_(721)H_(1175)N_(197)O_(223)S_9,理论等电点为9.20,由8.78%的α-螺旋、35.81%的折叠延伸链、55.41%的无规则卷曲组成,有1个SCY结构域;该蛋白可能的信号肽剪切位点在第17位点处。[结论]MCP-1蛋白是一个稳定的亲水性分泌蛋白。该研究结果可为MCP-1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亚麻酸磷脂软胶囊降血脂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麻酸磷脂软胶囊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84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维持饲料,模型组给予模型饲料。模型组造模成功,从模型组动物中筛选出60只大鼠,按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成4个剂量组和1个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大鼠全部参与试验。3个剂量组分别以333、667、2 000 mg/kg剂量(分别相当于人拟用剂量的5、10、30倍)的亚麻酸磷脂软胶囊给各剂量组大鼠灌胃30 d,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橄榄油。[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酸磷脂软胶囊对雄性SD大鼠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将14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1)、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1)、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1)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中毒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每7 d每组随机采集4只大鼠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检测其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及对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大鼠HPOA的AMA1及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Ⅱ组大鼠HPOA的AMA1以及试验Ⅲ组大鼠HPOA的AMA1、AMA2相对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且随着试验的进行抑制效果愈加明显.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大鼠HPOA中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壮阳促孕散对肾阳虚大鼠垂体-性腺轴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氢化可的松造大鼠肾阳虚模型,造模7 d,造模同时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13 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结果]模型对照组造模后出现明显的阳虚证表现,血清中T下降,LH、FSH升高,给药后阳性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血清中T升高,LH、FSH下降。[结论]中药壮阳促孕散可调节肾阳虚大鼠血清中LHF、SH和T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凤眼莲根(Eichnornia crassipes)、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N-苯基-2-萘胺对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凤眼莲根粉末浓度分别设为0、0.1、0.5、1.0、1.5 g/L,龙须菜新鲜组织浓度分别设为0、0.1、0.5、1.0、2.0 g(FW)/L,N-苯基-2-萘胺浓度分别设为0、0.5、1.0、5.0、10.0 mg/L。[结果]1.0、1.5 g/L凤眼莲根粉末,1.0、5.0和10.0 mg/L N-苯基-2-萘胺及2.0 g(FW)/L龙须菜新鲜组织对起始密度为1.6×106个/L的海洋卡盾藻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凤眼莲和龙须菜对海洋卡盾藻生长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测定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成熟激素(FSH)的水平,考察金雀异黄素对青年雌性大鼠血清中主要性激素的影响。选用2月龄青年雌性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饲料),低、中、高剂量组(金雀异黄素含量分别为5、10、20 mg.kg-1)、雌激素组(己烯雌酚0.5 mg.kg-1),实验周期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E2、LH和FSH的水平。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青年雌性大鼠血清中E2及LH的含量(p<0.05),但对FSH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是大豆异黄酮可调节青年雌性大鼠血清中性激素的水平,尤其对E2和LH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株海洋红酵母突变菌株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试验组(1)、(2)和(3)小鼠灌服胶红酵母J6-82菌悬液,试验组(4)、(5)和(6)小鼠灌服粘红酵母J2-75菌悬液,细菌数量分别为1×107、1×109和1×1011个/m L,对照组小鼠灌服灭菌的红酵母培养基,研究胶红酵母J6-82和粘红酵母J2-75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42只小鼠临床健康,无发病和死亡,无病理解剖学变化;试验组小鼠的平均体质量、饮水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试验组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胶红酵母J6-82和粘红酵母J2-75对小鼠无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铅暴露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突触形成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出生后24h内,P0)海马组织进行细胞培养,体外培养第6天(DIV6)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DIV7开始加入醋酸铅(1nol/L)处理至试验结束(DIV13),并在DIV12给予α-硫辛酸(100 nmol/L,1μmol/L和10 μmol/L)处理24h,然后观察树突棘的变化并进行量化分析.整体动物试验以SD母鼠喂饲300 mg/L醋酸铅水溶液,幼鼠自出生后至断奶(出生后第21天)经母乳铅暴露.幼鼠自从出生后第14天(PND14)到PND21经腹腔注射给药25 mg/kg α-硫辛酸,研究LA对铅暴露的海马神经元海马树突棘的修复作用,检测海马AMPA和NMDA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α-硫辛酸对铅处理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整体动物试验发现,铅暴露能显著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和DG区颗粒细胞的树突棘密度.α-硫辛酸可以显著上调突触后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表达(P<0.05),但不影响AMPA受体亚单位的合成和表达.[结论]α-硫辛酸可以修复铅暴露引起的突触损伤,富含α-硫辛酸的食品可防治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抑制真菌活性的构效关系,为病原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溴-2,3-二氨基吡啶为原料,经乙酰乙酸乙酯环化制得中间体化合物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再按照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合成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以及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弯孢霉病菌(Curvularia lunat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7个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其中脂肪羧酸酰胺衍生物10个(B01-B10),芳香羧酸酰胺衍生物6个(B11-B16),杂环羧酸酰胺衍生物1个(B17)。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7个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B01,B03-B06和B13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部分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以化合物B06的抑菌活性最为突出,抑制率均可达到70%以上,其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值分别为8.23,49.32,21.45,24.87,36.40和28.65μg/mL,均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结论】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衍生物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具有进一步改造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