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广泛,水稻便成为了我国众多粮食作物中最重要的类型.同时,我国在南北城市、农村地区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地区的种植方式也存在着差异.虽然我国的水稻种植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传统的水稻种植一直采用纯人工种植,效益低下、劳累辛苦度高.江苏省是我国的一个水稻大省.随着...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已达到4.5亿亩(1hm~2=15亩),且分布面积广,从消费群体和实际需求量来看,可以说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70%,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由于自然禀赋等原因,我国南北方水稻种植有很大差异,水稻品种多,如北方就有常规稻、杂交稻之分,南方还有粳稻、籼稻、杂交稻;种植模式有单季稻、双季稻、稻(麦)油轮作等,使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具有作业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多的特点。作为水稻种植的最后一个环节——收获作业在水稻生产各环节中的劳动量投入最大,有关资料表明收获环节约占整个水稻种植投入劳动量的50%;同时适时收获与否,不仅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下茬作物的及时栽种,水稻收获作业的季节性很强。  相似文献   

4.
甘蔗、水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两大主要农作物,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600多万亩,列全国第1位;水稻种植面积3100多万亩,列全国第7位。然而,广西甘蔗机收水平仅为5.7%,尚处于起步阶段;水稻机插秧水平仅为12.7%,远低于30%的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5.
水稻的种植移栽技术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水稻的种植分为移栽和直播两大体系。我国水稻种植多采用人工移栽技术体系。水稻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艰苦、效率低、工效差。推广使用机械化抛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种、节约生产成本等优点。水稻抛秧机的...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的环节之一。水稻种植环节作业工序多,用工量大,农户劳动强度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中的难点及薄弱环节。首先分析常见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及应用效益,并提出目前水稻机械化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产量下降原因及其预防技术王伯华孙金堂朱德成朱永高王家新吴为林彭光荣陈真云盐城市上冈镇为稻、麦轮作产粮区,每年种植水稻面积3300多公顷,其中杂交水稻种植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可是近几年来,杂交稻的产量不理想,出现产量下降现象。通过对28个...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水稻种植工作周期长,耗费精力多,提高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目前水稻种植与施肥的技术重点以及注意事项,以达到增加水稻产量、促进水稻耕种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在耕种水稻的过程中,可能会受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降低水稻的产量。因此,水稻种植人员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提高技术稳定性,建立全面的耕种技术系统,严格按照种植与施肥技术应遵循的重点进行耕种与培育,  相似文献   

9.
水稻直播种植模式因其减少了育秧和插秧两大环节,是一种省力高效的水稻种植模式.该模式在黑龙江省水稻产区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有较快发展驱势.2BDF-10型水稻旱直播机是根据黑龙江省水稻旱地直播种植技术研发的一种水稻种植机械.该机可在旋耕、耙平后的水田地中,一次完成平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详细论述了...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是河南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9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豫南和豫北沿黄地区。据调查河南稻区种植模式大多是小麦、水稻轮作。目前小麦、水稻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种植成了制约稻区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水稻栽培环节机械化水平为29%,稻茬小麦播种机械化水平为10%,尤其是沿黄稻区由于积温少,茬口紧,小麦、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还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稻农基本上是沿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工  相似文献   

11.
正一、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为4.5亿亩,种植区域广泛,主要分布在湖南、黑龙江、江西等约30个省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依然是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也是影响水稻生产综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微观地理尺度下耕地种植结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黑龙江省典型产粮大县为研究区,以1km2地理网格为研究单元,运用分区统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法分析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主要作物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揭示区域耕地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种植结构以单一大豆型、单一玉米型和玉米-大豆型为主要类型,以单一水稻型和大豆-玉米-水稻型为次要类型;不同作物种植结构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水稻以HH型为主,玉米和大豆以HH型和LL型为主;地形条件是水稻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玉米和大豆种植结构空间分异主要受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影响,自然条件是耕地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关键性影响要素;研究区耕地种植结构空间分异是多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双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均比单一因子影响程度大,市场区位和交通区位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玉米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灌溉潜力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对水稻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但因子交互作用对大豆种植结构空间分异影响程度的提升不明显。本研究有利于理解不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形成机理,可为耕地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整机产品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5%左右,水稻产量占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50%。水稻种植的主要区域在南方地区,由于南方水稻种植地区的地域特征为山丘区多、田块小,而湖泊地区水田泥脚深,传统耕作机械如拖拉机、旋耕机由于操作上的复杂和对作业条件要求的局限,对水田硬底层有一定破坏,加之价格相对昂贵等原因,让一些农户们望而却步,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朱坝镇位于洪泽湖东岸,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有耕地3000hm^2,水稻种植常年稳定在2000多hm^2。水稻在该镇粮食种植面积最大,传统的种植方式为人工手插。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水稻栽插环节正成为生产发展的瓶颈。2001年,洪泽县制定了水稻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通州市种植面积最大、单位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33万hm^2,在该市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该市水稻种植基本上沿用人工育秧、手工移栽的生产方式,不但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成本高,已成为制约该市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早目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现就通州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窄行距插秧机机插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余姚市水稻种植以早稻、晚稻套种为主,部分地区种植单季稻。经多年引进与推广,水稻插秧机深受农户拥护,机插面积不断扩大,到2012年底全市插秧机保留量达到471台,2012年全市机插水稻面积超1.53万hm2,涉及农户2.6万多户,水稻机插已深入人心。现广泛使用的高速插秧机机插秧苗行距为30cm,比较适应早稻、单季稻杂交品种的种植要求。而在晚稻机  相似文献   

17.
受到政策的影响,我省很多地区都将自家的旱田改成了水田,越来越多的农户尝试种植水稻。如何在特定的地区种植出高产的水稻,一直都是农户关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辽宁地区水稻育苗及本田生产的经验,以期为辽宁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水稻种植机械化为着眼点,通过应用SWOT分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广东省水稻生产的特点,对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SWOT矩阵,分析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实情况,构建四种战略组合,以期为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出政策与建议,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江苏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为240万公顷,1998年总产已达2075亿千克,占全省粮食总产的60%以上。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全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到201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而1998年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面积仅为813万公顷,仅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3%,比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低3个百分点。因此,水稻种植机械化已是江苏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任务艰巨而紧迫。那么,江苏省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应采用何种技术呢?现对水稻机械种植现状作概括、比较及分析。江苏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盘锦市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升显著。分析目前盘锦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几项措施,为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进程、进而提高盘锦市水稻全程机械化整体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