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短板,近日,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办,中联农机承办的江西省有序机抛秧技术演示培训会在鹰潭市余江区举行。活动针对水稻机抛秧、育秧、机具使用等环节组织现场演示及专题培训,江西省农业农机主管部门有关领导、各地市垦殖场负责人、农机合作社技术骨干、水稻种植大户等参加会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赖金生在会上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江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水稻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战略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策略。要强化科技创新,强化农机农艺结合,将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作为重点推广技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江西为全国粮食生产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3月9日,中联重科水稻有序抛秧机梨树县交机仪式在中联重科四平工业园举行.作为产品在吉林省的首批交付订单,共有20台抛秧机交付到梨树县用户手中,将为当地春种生产提供新技术、新装备支持. 本次交付的2ZPY-13D水稻有序抛秧机,是中联重科针对东北地区农艺条件和用户作业需求潜心研发的全新一代产品,配备25马力发动机,动力更...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抛秧机械──—水稻钵荣行栽”机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研制成功。它解决了传统抛秧机械不能使秧苗有序成行的难题,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我国水稻抛秧作业主要由人工手抛或采用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作业,抛秧均匀度不太理想,抛秧密度不易控制,特别是秧苗在田间无序分开,给后续作业带来不便,未能充分发挥水稻抛秧栽培的技术优势。中国农大研制出的水稻钵荣行栽机采用的拨秧装置和波浪形底拖板等创造性设计,不仅实现了连续自动输秧、拨秧和等距单株栽植,使作业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解决了常规底拖板前方…  相似文献   

4.
抛秧机导苗管振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导苗管是水稻抛秧机实现有序抛载的一个关键部件。利用有限元处理方法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2ZQP-1型水稻气力有序抛秧机导苗管建立了弹性壳元模型;对导苗管进行了模态分析,求出了其固有的频率及相应的振型;根据导苗管振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2ZQP-1型抛秧机导苗管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水稻生产机械化,改变稻农插秧弯腰曲背的繁重劳动,锡山市在1996年的三夏中积极推广太湖ZZPY-C型锥盘式抛秧机119台,机抛面积3万余亩,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领域中的一项重大变革,机械抛秧又是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在短短的一年中,该市抛秧机迅速推广使用,成为农机化的一支“新生力量”,抛秧机的使用,攻克了水稻生产中秧苗栽插作业难度大、农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难点和重点,促使水稻生产迈向机械化。抛秧机的使用,重新燃起稻区农民的希望——种稻不再艰辛。一、领导重视和抛秧机示范…  相似文献   

6.
一、抛秧机操作技术的要求(以2Zpr-Z型水稻抛秧机为例)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抛秧盘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以抛秧盘中心部位喂入的带秧苗均匀、有序地抛撒到大田而完成抛秧作业。①抛秧前试抛与调整:发动机起动后,分离行走离合器,接合上抛秧机离合器,使抛秧...  相似文献   

7.
水稻抛秧机问世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制成功一种水稻抛秧机。该机配套动力2.2~3.7千瓦。抛秧高度1.5~2米,抛秧距离4~6米,抛秧幅宽6~8米,生产效率为每小时10亩。其特点是秧苗从穴盘中自动脱出、自动喂入,并完成抛秧工作。这种抛秧机解决了人工抛秧生...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机》2001,(3):11
近几年来,水稻抛秧技术在江西省得到大面积推广,仅九江市 2001年水稻抛秧面积就达 75%,而传统的人工抛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每人每天仅抛 0.2hm2(公顷 )左右,而且秧苗的折损率较高。 九江市农机站引进北京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 WFB- 18ACP型喷雾喷粉抛秧机,该机是一种既可抛秧,又可直播,还可进行喷雾、喷粉的多功能农用机械,它体积小,单人操作,每小时可抛秧 0.27~ 0.4hm2(公顷 ),秧苗最远抛射距离为 15m(米 ),高度可达 3m(米 )。该机主要是依靠汽油机带动风机吹出的风力来实现抛秧作业的,因此秧苗的折损率较低,抛秧成活率高,抗病抗倒伏、抗低温能力强,返青快,一般较人工插秧提前 5~ 7天成熟,每 667m2(1亩 )可增产 10%左右。 该机是在原有 18型喷雾喷粉机的基础上加装抛秧设备而成,因此通用性能较好,实现了一机多用,提高了机械利用率,且价格适宜 (每套售价仅 700元 )。 (九江市农机站 )  相似文献   

9.
水稻机械抛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机械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九江地区经过多年的比较实践,由北京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背负式喷雾喷粉抛秧机深受农民欢迎,九江市利用该机械抛秧面积已达4.67万公顷。同时该项技术已被农业部列为重点农机化推广项目,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背负式抛秧机是一种既可抛秧,又可进行水稻直播和农田植保的多功能农业机械,它通过风机产生高速风力,将秧苗吹出均匀定植在大田中。其特点:使该机10~15分钟即可完成0.07公顷田的抛秧,且均匀,秧苗最远抛射距离为15米,高度可达3米。该机结构简单、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继维盘式水稻抛秧机之后.最近又研制出新一代机型一ZZJP—530型水稻精密抛秧机。该机最大特点在于,充分实现了抛秧苗的有序成行,成垄式移栽作业,行距、株距整齐,而且其拔秧过程也完全由机器自动完成,不再用人工先拔秧。机械拔秧,取秧干净,且不  相似文献   

11.
机插水稻田间插植有序,供养面积及稻株群体结构均匀,具有立苗率高、通风透光好、生长稳健、病虫害少等特点,一般比抛秧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为探索机插水稻增产机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对影响机插水稻产量的几个环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汉中水稻机抛秧中水稻育秧、水田机械耕整、水稻机抛秧、田间管理等主要技术内容,列表观测了示范点机抛秧苗前期、后期的生长情况,对比测试机抛秧和人工插秧的产量,提出了机抛秧存在的问题,论证了汉中今后水稻栽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机械化栽植方式不断创新,受农业部委托2018年湖南洞口县农业机械机械管理局在洞口又兰镇桥头村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水稻机械化有序抛秧、水稻精量有序机播以及水稻无人机撒播进行了比对试验。  相似文献   

14.
根据调查,江西省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人工与机械化。机械化包括:机插、机播和机浅栽(含机械化水稻抛秧、摆秧和播秧);人工包括:手工撒播、手插和手抛秧。江西省樟树市目前以手工撒播、手抛秧和手插的人工方式为主,机插占少部分,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插面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生产是科右前旗高产、优质、高效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南部察尔森水库下游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作物。经过农业的一、二、三期开发,水稻种植面积已达0.8万公顷。为了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益和产量,1997年我们从水稻栽植技术入手,引进机械化水稻抛秧机一台,进行水稻机械化抛秧试点示范。进而加大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挖掘水稻增产的潜力。试点引进的ZZPY—Q型水稻抛秧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并且有显著的节本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机械抛秧较人工手插提高工效25~28倍;比用机动插秧机插…  相似文献   

16.
一、技术概况 机械行抛(机摆秧)是在抛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它沿袭了抛秧浅栽、低节位分蘖高产的原理,又从元序栽植转向有序栽植,从而更好地解决了田间通风透光,田间管理等问题,向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方向发展,使水稻  相似文献   

17.
抛秧是一项省本、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作为重点科技项目进行推广。浦江县1995年引进该项技术,当年试抛水稻6.3hm~2,1996年发展到261.3hm~2,并涌现出许多抛秧村。为配合抛秧技术的推广,我县农机管理站派技术人员到江苏锡山市农机所参加抛秧机培训,并引进1台抛秧机免费为种粮大户及乡镇  相似文献   

18.
机械抛秧必须有农艺密切配合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杨红身水稻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其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应用正方兴未艾,并已取得明显的增产节劳效果。随着抛秧技术的成熟,水稻抛秧机也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已有四、五家科研部门研制成功了多种...  相似文献   

19.
基于Pro/E的机械手式水稻抛秧机的虚拟样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手式水稻抛秧机是一种能够自动从育秧穴盘中拔起秧苗,并有序定植于田间的新型抛秧机。为此,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机械手式抛秧机整机及其主要工作部件的三维模型,进行了整机的虚拟装配、干涉检验和生成二维工程图,实现了机械手式抛秧机的虚拟样机设计。虚拟样机为进一步完善样机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其它农业机械的虚拟样机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型背负式气流水稻抛秧机抛秧,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省工、省时、省种、省力,节水、抛栽速度快、增产、增收、节约生产成本等优点;对农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