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作业时刀辊前方壅土问题,结合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作业过程,分析作业过程中刀辊前方壅土原因,通过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建立在加速阶段及抛运阶段土壤颗粒与还田刀间相对位移模型及在空转阶段土壤颗粒运动模型,利用Matlab对已建立模型求解,确定还田刀的弯折线角为55°、刀辊转速为190 r/min、还田刀弯折角为77°、还田刀宽度为80 mm,并对整机进行配置。以前进速度、留茬高度、离地间隙作为影响因素,以还田率、碎土率、地面平整度及耕深作为响应指标,设计田间试验,并在相对潮湿、粘重的土壤环境下进行适应性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可在牵引功率66 k W、留茬高度不大于260 mm、作业速度不大于3 km/h的作业条件下完成作业,还田率达到85%,碎土率与地面平整度均达到95%,前方壅土现象得到明显减轻,且能在相对潮湿、粘重的土壤环境下进行作业,各项指标均优于农艺要求,证明了机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几种适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应用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以及秸秆还田机的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阐述了秸秆还田机作业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作业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作业后需要搞好的维护保养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述秸秆还田技术在改善耕地地力及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综述秸秆还田的主要作业模式以及各自的特点及优势,详细介绍秸秆还田机具的具体种类,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及相关机具的选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玉米秸秆量大,生产应用的还田机具还田深度浅,存在影响后续播种、出苗质量、病虫害发生率高和深层土壤“碳饥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粉碎集中全量深埋还田机,可一次完成秸秆捡拾、粉碎、输送、深松开沟、集中遁注掩埋和碎土镇压等作业,在有效减少土壤扰动下能够将多行站立或粉碎后秸秆集中埋入地表下一条深380~400mm的沟内。阐述了秸秆粉碎集中全量深埋还田机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对秸秆螺旋输送装置、抛压风机、深松开沟遁注装置和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与计算,初步确定了螺旋输送装置与抛压风机转速、风机出料口尺寸和遁注体截面形状参数,并对抛压风机与遁注体腔体内部进行了流场模拟分析与验证。按照设计要求对秸秆粉碎集中全量深埋还田机进行了试制,并进行了机具性能与大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3km/h时,秸秆捡拾率为90.8%,开沟深度与秸秆掩埋深度均值分别为394mm与200mm,开沟深度与秸秆掩埋深度稳定性系数分别为97.4%和92.5%,各项指标与设计值相符,且满足农艺要求。同时大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集中深还田与传统还田相比,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29mm,20~40cm土层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分别增加7.14g/kg、0.59g/kg、1.53mg/kg,有效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了深层土壤肥力与贮水能力。  相似文献   

5.
6.
新疆作为全国的主要棉产区,棉花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棉花秸秆资源利用率低。粉碎过后的棉秸秆可用于牛羊饲料,如何将粉碎过后的棉花秸秆进行装袋对解决牛羊饲料问题和推动棉花秸秆的商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设计1种棉花秸秆螺旋压缩装袋机十分必要,该文介绍了棉花秸秆螺旋压缩装袋机的整机结构及原理,对其主要部件进行设计以及确定了其生产率和功耗。通过对其关键部件变螺距螺旋进行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变螺距螺旋结构强度的可靠性。最后,根据样机比功耗的指标,对其进行室内装袋试验。结果表明,在临界转速内转速越大输送效率越高,在不引起堵塞的情况下喂入量越大输送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3种秸秆还田机系列(1)4Q系列锤爪型秸秆切碎还田机。该系列机是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见图1),它与功率为18.4kW~73.4kW拖拉机配套,全悬挂作业,可将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玉米、高粱、棉花和麦类秸秆粉碎铺撒。其中4Q—15B型增强型秸秆切碎机采用了高密度锤爪排列,粉碎效果更好,作业效率更高。该系列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名列榜首,是秸秆还田的理想机具。主要技术数据见表1。(2)4QR系列秸秆切碎还田机。该系列机是一种既适于切碎麦稻类软质秸秆又适于切碎玉米等硬质秸秆的秸秆还田机…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主要是通过农用机械将玉米整株秸秆或者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地表覆盖或者埋入土中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中最简单、便捷和高效的利用方式,是东北地区重点推广的技术。秸秆直接还田,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地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东北地区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有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和秸秆碎混还田。系统阐述了三种还田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介绍了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大多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超负荷模式运行,耕地生产中承担的压力繁重,调节修复能力不配套,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使得耕地土壤污染严重。据资料报导,我国农药污染是世界水平的2.5倍,单位面积施用化肥量超过世界水平的3倍还多,肥料中的镉、铅、砷被带入农田,造成了严重的化肥污染。其主要表现是: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污染,酸化、砂化、盐渍化、贫瘠化,生态调节功能软弱;特别是在水稻生产中显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东北稻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机具作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产增效的重要方式。东北稻区存在秸秆量大、收获时秸秆含水率低、切碎抛撒难等问题,既影响秸秆还田质量,又进一步影响后期耕整地和插秧作业质量,亟需研究适用于东北稻区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模式,改善秸秆还田和耕整地作业质量,支撑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本研究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试验,共设4种模式,即:对照CK(秸秆不还田,秋翻+春搅浆)、还田处理1(秸秆还田,秋翻+春搅浆)、还田处理2(秸秆还田,秋翻、秋旋+春平地)、还田处理3(秸秆还田,秋旋埋+春平地)。试验选取不同模式各作业环节的配套机具,并监测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和耕整地机具作业效果。2年的试验检测表明,3种秸秆还田模式均能实现秸秆全量还田,并满足水稻插秧前的地表作业要求,能够保证正常的插秧作业和水稻返青。其中,还田处理3的综合还田效果相对最优,能实现较好的地表平整度、泥浆度和植被覆盖率;还田处理2与还田处理1相比,增加秋季旋耕作业,春季改用无动力平地作业,2年的数据尚未显示能显著改善插秧前地表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一、稻麦秸秆的出路在于粉碎还田稻麦秸秆的用途有:1.造纸原料;2.牲畜补充饲料:直接饲喂和经氨化处理后饲喂;3.作为制作语气的原料,沼气作为生活燃料;4.直接粉碎还田。工业造纸用量有限,而且对秸秆的质量要求较高;随着近年来农村机械化的发展,牲畜作为耕作动力的地区已越来越少,秸秆作为牲畜补充饲料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农村的生活燃料在逐年由煤或煤气、天燃气代替,秸秆作为偏远农村制作沼气的原料是一个研究方向,但必须先解决好应用技术问题,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技术还不成熟,投资也较大。所以秸秆还田用来改善土壤结构,提…  相似文献   

13.
李轶楠 《农业工程》2013,3(3):99-100
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争抢农时,而且将农作物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及时直接翻压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在详细介绍秸秆还田机具的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的基础上,探讨秸秆粉碎还田机、深翻犁、水田埋茬搅浆机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及研究发展现状,为秸秆还田技术及相关机具的研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深埋还田机螺旋开沟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东北地区棕壤土玉米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秸秆深埋还田的方法,打破犁底层,在增加深层土壤肥力、蓄水保墒和构建合理耕层结构的同时,解决了秸秆有效处理问题。1JHL-2型秸秆深埋还田机能够对覆盖在地表的秸秆一次性完成粉碎、收集、开沟和掩埋作业。为了解决其开沟阻力大、整机受力不均和前进直线性差等问题,对其螺旋开沟装置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针对开沟过程中叶片易粘土堵塞等问题,对螺旋开沟装置的螺旋叶片表面进行了仿生优化设计。通过动力学分析,确定出螺旋开沟装置的最佳结构参数。以玉米秸秆深埋率、开沟功耗和机组直线行驶最大偏移量为试验指标,以机具前进速度、开沟器转速和开沟深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开沟器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04 m/s、开沟器转速275 r/min、开沟深度28.5 cm。在最优参数组合下,田间试验验证表明:秸秆深埋率的均值为92.03%,开沟功耗均值为17.7 k W,机组直线行驶最大偏移量为74 mm,满足玉米秸秆深埋还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产量大,秋季玉米收获后可还田作业时间短、秸秆腐烂慢,为秸秆还田带来困难。为满足东北地区秸秆快速还田和腐烂要求,研制了一种秸秆混肥还田机,可将粉碎秸秆或站立秸秆切碎收集,并与N肥混合后被输送到还田机的一侧,或成条堆放在田间,或喂入到由铧式犁开出垄沟内。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秸秆粉碎捡拾和输送装置进行了参数设计和实体建模,利用有限元ANSYS Workbench对所设计的粉碎刀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了其结构的合理性,并通过分析粉碎刀的秸秆粉碎过程和运动轨迹确定了当粉碎刀受力最小时的最佳排列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当秸秆粉碎捡拾装置转速为2250r/min、还田机前进速度为1.27m/s时,秸秆还田率为95%,秸秆剪切长度合格率为95.5%,秸秆混肥不均匀度为20.5%,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为秸秆混肥还田机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刀辊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江中下游两熟制地区土壤黏重板结,传统秸秆还田耕整机作业质量不理想、刀辊易缠绕和功耗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刀辊。基于滑切原理设计了等滑切角二次切刀,阐述了刀辊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二次切刀减阻程度及主要作业参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功耗和秸秆掩埋率影响显著性由大到小分别为刀辊转速、耕深、作业速度和耕深、作业速度、刀辊转速,对秸秆粉碎率和碎土率影响显著性由大到小为刀辊转速、作业速度、耕深,通过软件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耕深12. 7 cm,作业速度0. 7 m/s,刀辊转速273 r/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功耗、秸秆掩埋率、秸秆粉碎率和碎土率分别为31. 9 k W、93. 1%、87. 5%和78. 3%,与软件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分别为4. 7%、1. 4%、1. 9%和2. 6%。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功耗和秸秆掩埋率较水旱两用秸秆还田耕整机分别低8. 8%和2. 3%,秸秆粉碎率和碎土率分别高3. 0%和6. 1%。  相似文献   

18.
19.
龙王乡位于农安县西南,全乡土地面积1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万亩,一直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几年来,龙王乡农机站依托于兆田农机合作社的机械设备,不断探索寻求水稻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技术革新,摸索出了一种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全程机械化作业方法,形成了适合于龙王乡的水田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对该方法的作业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其推广注意事项加以讲解,为全县的水田全程机械化大面积推广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STQ-A型秸秆切碎还田机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在动力选择、结构参数及用材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