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室内毒力.[结果]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常见草莓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处理7 min后抑制率都可达到100.00%;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1.670 min,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胶孢炭疽菌的LT50分别为2.673、4.204和4.668 min.[结论]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杀灭草莓病原真菌,在草莓真菌病害防治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笔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候选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镜观察,采用CTAB法提取了真菌DNA,并对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I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候选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3.
百合枯萎病是危害百合生长的重要病害。从3种不同杂种系的4个百合品种(亚洲百合Avelino,东方百合Limpopo和Topstan,OT系列百合Bonbini)的病变鳞茎中分离纯化真菌,经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双重鉴定,在4种不同品种的百合病变鳞茎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真菌均为病原菌。对亚洲百合Red Yunjing和东方百合Jumpy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的致病程度强弱依次是尖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链格孢菌、串珠镰刀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亚洲百合比东方百合对尖孢镰刀菌的抗性强。利用石蜡切片、苯胺兰染色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解菌丝在鳞茎和根部的侵染过程,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研究百合枯萎病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引起北京昌平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对采集自田间的食用百合腐烂发病的根及鳞茎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真菌分离物进行孢子形态观测,结合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组织上共分离纯化得到18株真菌分离物,经鉴定,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2株,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 spp.)真菌分离物6株,室内与田间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为引起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致病菌。【结论】造成北京昌平地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5.
在改良的理查德培养基中 ,通过对引起枯萎病的五种不同专化型的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生数量与菌丝生长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专化型的枯萎病菌镰刀菌酸产生的早晚及产生数量明显不同 ,而且其菌丝生长情况也各异。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和翠菊专化型的镰刀菌酸的产生数量与菌丝生长的相互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对分别采自陕西杨凌、汉中、渭南、太白4地区的315份土样进行了昆虫病原线虫筛选及其共生菌分离,得到2种昆虫病原线虫及1株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经初步鉴定为致病杆菌属(X enorhabdus)的嗜线虫致病杆菌种(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us)内的一个变种;对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与辣椒疫霉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7.
番茄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Fol)引起的土传植物病害,严重影响番茄农业生产。几丁质酶(CTS)在丝状真菌中保守存在,在真菌细胞壁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否参与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过程目前尚未见报道。在Fol中鉴定到2个几丁质酶编码基因FolCTS2和FolCTS3,利用基因敲除方法研究其在病原菌致病中的功能。结果表明:缺失FolCTS3不影响Fol菌丝生长及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能力,但显著影响几丁质酶活性和致病力,其缺失突变体的几丁质酶活性和致病能力显著下降;而缺失FolCTS2对Fol生物学表型无显著影响。这一研究提示几丁质酶编码基因FolCTS3参与调控尖孢镰刀菌的几丁质酶活性和致病过程,为解析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及番茄枯萎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魔芋软腐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及根系大量存在的优势真菌F3和F8是否具有致病性和化感活性;筛选针对该优势真菌及魔芋软腐病原细菌的高效广谱生防放线菌。【方法】从魔芋健株和病株中分离F3和F8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2株真菌进行鉴定;离体侵染法测定菌株对魔芋球茎及胡萝卜离体组织的致病性;测定真菌粗毒素溶液对甜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活性;采用琼脂块和发酵滤液法筛选能拮抗优势病原真菌和魔芋软腐病原细菌的生防放线菌。【结果】1在魔芋软腐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及根系中存在大量的F3和F8,经鉴定,2株真菌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其发酵粗滤液对魔芋离体球茎及胡萝卜有致病性,其粗毒素溶液能抑制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筛选得到6株对优势病原真菌镰刀菌和魔芋软腐病原细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结论】魔芋软腐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及根系大量存在的优势真菌腐皮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具有致病性和化感抑制活性,是魔芋软腐病发生时的复合侵染有害菌之一;以2株镰刀菌为靶标菌筛选到的6株生防放线菌对魔芋软腐病株根域大量存在的优势有害真菌及软腐病原细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防风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对防风枯萎病具有较强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菌株MR-97,并测定其抑菌谱;根据真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观察MR-97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拮抗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检验MR-97对防风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株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效果为64.44%的拮抗菌株MR-97,其对木贼镰刀菌、灰葡萄孢等8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经鉴定菌株MR-9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MR-97与尖孢镰刀菌对峙培养可使病原菌菌丝产生膨大、畸形、菌丝破损、内含物凝集等现象;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土壤含菌量最高为9.8×106 CFU/g。盆栽试验中,MR-97对防风枯萎病防效为67.86%,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土曲霉MR-97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可在土壤中较快定殖并发挥生防效力。作为优质的生防菌源,MR-97具有一定的开发应...  相似文献   

10.
咪鲜胺和恶霉灵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用咪鲜胺及恶霉灵原药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进行了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的各个处理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菌丝的生长速率具有极强的毒力,其中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速率的抑制效果最明显,EC50为0.64μg/mL,对立枯丝核菌丝生长量的抑制作用最强。而恶霉灵各个处理对优势菌的产孢具有抑制作用,对尖孢镰刀菌产孢量抑制效果最明显,对串珠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发掘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较好拮抗能力的细菌,从小麦植株残体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细菌菌株ZQT-9,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QT-9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为(57.6±0.8)%.菌株ZQT-9无菌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当无菌发酵液浓度为50%时可以完全抑制禾谷镰刀菌孢子的萌发.PCR检测结果表明,菌株ZQT-9可能具有编码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C、水解蛋白酶、β-葡聚糖及杀镰孢菌素等5种抗菌物质的相关基因.此外,菌株ZQT-9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多黏类芽孢杆菌ZQT-9具有潜在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吉木萨尔地区大蒜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疆吉木萨尔大蒜种植区大蒜根腐病的病原菌。【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用原位伤根法进行回接,对照科赫法则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力。【结果】在采集的3批次典型病害植株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64株分离物,其中61株分属于镰刀菌,分属于尖孢镰刀菌、层生镰刀菌、芳香镰刀菌、三线镰刀菌、轮状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层生镰刀菌分离频率累计达到76.6%,且在采集的各个时期都有分离出现。选取典型的5株菌株进行回接测定,回接的5个镰刀菌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是大蒜根腐病分离频率最高、且致病性最强的致病菌,其次为层生镰刀菌。【结论】新疆吉木萨尔地区大蒜根腐病是由镰刀菌属的真菌引起的,其中尖孢镰刀菌是致病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杂交竹枯萎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83-5483,5561
分离纯化了广西杂交竹枯萎病原镰刀属尖孢镰刀菌,并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该尖孢镰刀菌对杂交竹有很强的致病力,在5~35℃、pH值2.5~10.0均能够生长。在20~27℃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其致死温度为50℃。分生孢子在pH值2.5~11.0、湿度90%~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防治杂交竹枯萎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嘉峪关市新城镇洋葱干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嘉峪关市新城镇中沟2队、中沟6队、新城4队、新城8队及长城2队的洋葱干腐病植株病原进行了分离,共获得89株镰刀菌单孢株系.依据Booth和Burgess分类系统,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尖孢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9.66%,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1.99%和8.35%.室内平皿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都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依次为60.2、20.4和20.1,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能力最强,是引起洋葱干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作为洋葱干腐病病原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根治植物病害,提高农业生产率,培养出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抵抗作用的防治细菌,从植物根部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在一段时间之后对病原菌菌丝进行细致观察,此菌对层出镰刀菌,串珠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均具有抑制其活性的作用。经过对16SrRNA序列分析及该菌形态生理特征等各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过前一过程的提取分析后,继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墨西哥鼠尾草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鼠尾草挥发油对5种供试的细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8、4、8、8 mg/m L;对5种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879 mg/m L;其次是尖孢炭疽菌和腐皮镰刀菌,EC50值分别为7.565和10.731 mg/m L。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盆栽接种测试的方法,测定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和尖孢镰刀菌4 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 对巴西蕉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种病原 微生物进行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均能抑制巴西蕉的生长且复合侵染对巴西蕉的生长量影响更大,南方根结线虫单 独侵染巴西蕉的根结指数要比复合侵染的高,香蕉穿孔线虫单独侵染巴西蕉的病情指数要比复合侵染的高,而尖孢 镰刀菌4 号生理小种与根结线虫和香蕉穿孔线虫同时侵染巴西蕉时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云南地区采集药用植物密毛山梗菜(Lobelia clavata E.Wimm.)植株为样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生防菌株2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比对并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这2种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内生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对感病香蕉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经鉴定DJ15菌株为Streptomyces yatensis,XLG-1菌株为Streptomyces celluloflavus(纤维黄链霉菌),这2种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抑制率分别为54.46%、70.12%。所分离的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为无环境公害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菌丝生长抑制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2个方面,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筛选出有效控制松苗立枯病的高效杀菌剂。其中,咯菌腈和异菌脲对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取得了理想的抑制效果,可以作为苗木立枯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通过80℃水浴加热20 min、系列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法,从土样中分离不同菌落形态的芽孢细菌32株。通过十字划线法进行初筛,获得对尖孢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1株,其中13株拮抗作用显著。通过打孔法进行复筛,获得对尖孢镰刀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6株,其中ZH-15菌株拮抗作用最显著,为尖孢镰刀菌的生物防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