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 2020年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将水稻种植与河蟹、虾、鱼等养殖技术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好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是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马燕莉 《南方农机》2022,(20):45-47
环境遥感技术具备成本低、高效、便捷等优势,近年来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以小麦生产为例,在小麦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实现精准化的管控,加强对小麦生长状态实行迅速的诊断、评估、监测,既是对小麦生产实现精准化管控的前提,也是现代化农业在发展层面的主流趋势。笔者论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应用层面的优势,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当前小麦生产环节的具体应用状况。现阶段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到的遥感模型,大多数是以统计分析为基础展开研究分析,随着应用尺度、区域、气候等条件因素的变换,适用性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预测环节的数值精准度。为此,笔者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土壤状况、生态区域内部,针对小麦生长发育模型、小麦产量品质的预测评估数字模型展开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字模型在应用期间的精准性,也能合理提高其在区域层面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1常熟市水稻种植方式现状江苏省常熟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现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hm2左右。自2000年引进首批东洋牌PF ̄455S步行式高性能插秧机以来,水稻直播面积越来越小,机插秧的比例逐年稳步提高,但中间略有曲折。主要是随着常熟经济的快速发展,常熟农民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劳动强度高、作业效率仅每天1 hm2左右的步行式插秧机虽然插秧质量不错,维修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已不能满足追求高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面积约占谷物面积1/3,水稻种植遍及大陆30个省(区、市),稻谷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7%,居世界第一位。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  相似文献   

5.
玉米亩产量相对较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因各类病虫害问题而出现亩产量下降的情况,进而给玉米生产带来相对较多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类问题,可以将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到其中,为玉米的优质生产提供充足动力。在分析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植保无人机推广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7.
植保无人机作业具有安全高效、节水节药、适应范围广、喷施效果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从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种类与工作原理、作业范围、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植保无人机在作物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提出我国植保无人机发展趋势、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振兴乡村的重要领域。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广西梧州岑溪市的农业生产模式改革创新,新时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不断撞击与结合,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类新型农业技术设备,凭借着药物喷洒质量高、效率高、安全、环保、节水省药的优势,逐渐成为了岑溪市果园的“新宠”,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业植保作业中存留“打药难”的难题,对推动农业大面积生产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岑溪市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本文以植保无人机在岑溪市的推广与应用情况为出发点,分析植保无人机在生产中使用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承德市水稻种植面积近2.7万公顷。由于条件限制,全市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仍处于传统手工操作阶段。为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承德市在水稻生产机械化方面今年将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0.27亿hm^2,产量超过1800亿kg,全国居民口粮消费结构中,稻谷占65%左右。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综观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情况,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7.1%(包括机插、机播、机抛秧等),又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瓶颈。下面就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谈4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密山市水稻机械化生产概况 密山市总人口42万多人,总耕地面积14万hm^2,农业机械总动力24.8万kw。种植水稻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历史上生产水稻都是由人工作业,由畜力翻地、人工整地、人工撒籽直播、人工除草和人工收获,水稻种植面积小,产量低,管理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立了乡镇拖拉机站,并给调拨了拖拉机,从此耕整地逐步实现了机械作业,并且机械化项目逐年增多,机械化水平也逐年提高。目前,密山市水稻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近三分之一,水稻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50%以上,实现机械化耕整地100%,机械育秧播种86%,机械插秧84%,机械药剂灭草防病虫害达94%,机械收获83%,水稻机械化水平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13.
张黔川 《南方农机》2023,(10):62-64
无人机的应用可以帮助农业生产人员监测大面积的农作物,生成清晰的影像数据,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情况,保障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基于此,笔者概述了地形的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分析了无人机RTK测绘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构建,探讨了无人机RTK测绘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RTK测绘技术的监测精度符合要求,能够监测复杂的地形,提高对农作物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我省近几年水田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经稳定在160万公顷以上,传统的种植方法依靠引进大量的劳力,不仅制约农时、质量,标准不到位,而且成本加大,效益下降.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必须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之路.这是水稻增产,稻农增收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1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现状1.1 2000年以来水稻种植的面积与产量丹阳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水稻是我市粮食生产的重头戏,20世纪90年代一直稳定在4万hm2以上。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其种植面积从2000年开始逐年下降,2004年降至3.47万hm2,2005年以来逐步恢复增加,单产与总产时增时减(见表1)。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粮食产量“十连增”,农业生产进入到新的阶段,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对各种灾情具有预判能力等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利用无人机感知技术来促进农业生产迫在眉睫。我国的农业种植经营方式已从家家户户小农业向合作社、种粮大户、农场等规模化大农业发展,拥有大面积土地的种植户在现有的机械化基础上向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精准农业等方向发展,对农业高新技术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航空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飞速发展。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具有科技含量高、作业效果好、绿色环保、可再生的特点,因此更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不仅能降低农作物表面的农药残留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劳动强度和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并且在促进农村生态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深化,水稻种植生产模式发生了新的改变,在现有农业体制下如何发挥农业机械作用,提升水稻生产机械水平,是当前水稻生产的新课题。作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微耕机的优越性使其在当前水稻生产中崭露头角,深受广大水稻种植农户喜爱。本文主要从微耕机在水稻生产中其应用推广优越性与可行性入手,对微耕机在农村水稻生产应用推广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推广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河池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分布广。长期以来,水稻插秧以人工为主,农民辛辛苦苦耕作,劳动强度大且工效低。随着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多,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短缺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20.
新建县是一个有着70余万亩水田的农业大县,水稻年种植面积达140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到2006年,全县拥有拖拉机2万余台,机耕作业面积已达100万亩,机耕率达72.46%。拥有联合收割机506台,机收作业面积达75万亩,机收率达54.3%;拥有插秧机5台、抛秧机20台,机插机抛秧面积1.38万亩,机插率为1%,综合农机化水平为42.7%。离全程机械化作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机插秧面积小,机插率低,拉低了综合水平。为响应南昌市提出的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6年来,新建县农机局把提高机插秧水平,作为全程机械化的突破点,加大工作力度,在人员、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到2012年新建县水稻机插面积已达41.5万亩;机插率达32%,比2006年提高了31%,全县插秧机保有量2000余台;机耕、机收率相应快速提高,分别达到94.7%和92.3%;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了73%,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