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制抗1型鸭肝炎病毒(DHV-1)新药成分,用水煎醇沉法提取山豆根多糖(BSRPS),并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其硫酸化产物山豆根多糖硫酸酯(sBSRPS),然后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比较研究BSRPS和sBSRPS抗DHV-1感染鸭胚肝细胞的作用。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比较分析BSRPS和sBSRPS对DHV-1吸附肝细胞作用的差异,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分析了最有效药物浓度的BSRPS和sBSRPS对DHV-1在鸭胚肝细胞上的复制、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BSRPS和sBSRPS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DHV-1的作用,sBSRPS的效果优于BSRPS。sBSRPS能有效抑制DHV-1的体外复制和释放,BSRPS仅能抑制DHV-1的复制。两者对病毒吸附鸭胚肝细胞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sBSRPS可以作为抗DVH的新药主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自胰腺泛黄的雏半番鸭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FJ1605株),经RT-PCR检测为鸭1型甲肝病毒,通过鸭胚中和试验发现该株病毒可被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确定该株病毒为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对该株病毒VP1基因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大小为714bp,与GenBank登录的DHAV-1a同源性为98.1%~99.7%,与DHAV-1FJ1220毒株同源性最高达99.7%;而与鸭2型甲肝病毒(DHAV-2)、鸭3型甲肝病毒(DHAV-3)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分别为65.7%和68.3%左右。基于VP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1605分离株属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谱系。以该株病毒对7日龄雏半番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可完全复制出同于临床病例的病变。以上结果显示,雏半番鸭也可感染DHAV-1a,且表现为胰腺泛黄。  相似文献   

3.
DHV对雏鸭肝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分别于 1 ,3 ,5 ,7天测定雏鸭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研究MDA和SOD在鸭病毒性肝炎 (DV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 ,强毒株组雏鸭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弱毒株组和中毒株组的肝组织MDA含量只在感染的中后期即分别在 5天和 3天以后才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毒株组和强毒株组的肝组织SOD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弱毒株组肝组织SOD活性在 3天以后才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硫酸化黄芪多糖对CEF生长及抵抗IBDV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取一步醇沉和分步醇沉法提取4种黄芪多糖APS,、APS10、APS50和APS50,用氯磺酸-吡啶法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4种硫酸化黄芪多糖(sAPS) sAPSt、sAPS40、sAPS50和sAPS60,用MTT法比较了4种硫酸化黄芪多糖对鸩胚成纤维细胞(CEF) 的生长及抵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感染的影响,以末修饰的APSt为对照.结果显示,APS1显著促进CEF生长,细胞毒性较低,但抵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较弱;sAPS抵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的作用显著增强,显效浓度降低,但安全浓度也降低.表明通过硫酸化修饰可以提高黄芪多糖的抗病毒活性,但高浓度sAPS的细胞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对1株鸽源鸭甲肝病毒1型(DHAV-1)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细菌分离排除法和病毒分离方法获得致鸭胚死亡病毒(暂命名为FJ-12-20株)。该病毒无血凝活性,可被DHAV-1引物所扩增,但不能被鸭坦布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特异引物所扩增,病毒液攻击樱桃谷鸭和番鸭可引起死亡,并出现了典型的鸭肝炎病变,重新分离获得病毒株。将DHAV-1特异性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序列分析表明FJ-12-20株与参考株DHAV-1的同源率为93.5%~99%,与DHAV-2和DHAV-3参考株的同源率均为78.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12-20株与DHAV-1关系密切,它们在进化树中共处一分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并分析近年来该病不断发生和难以控制的原因。[方法]从山东临沂、潍坊、滨州等地区鸭场有鸭肝炎典型症状的雏鸭的肝、脾中分离病毒,通过鸡胚和鸭胚接种、RT-PCR检测、血清学试验、攻毒试验等研究其病原特性。[结果]分离到4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第5代鸭胚分离毒的ELD50为103.41~105.20,与传统的Ⅰ型DHV的血清交叉保护率为20%~80%。分离株对4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50%~100%。攻毒后雏鸭均出现典型的鸭肝炎症状,24~48 h出现死亡高峰。[结论]DHV分离株的毒力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胰腺型鸭1型甲肝病毒(DHAV-1)和经典型DHAV-1对不同品种雏鸭的致病性,以胰腺型DHAV-1和经典型DHAV-1分别感染7、14、21、28、35 d番鸭、半番鸭、樱桃谷鸭和麻鸭,结果表明番鸭对胰腺型DHAV-1最易感,半番鸭和樱桃谷鸭次之,麻鸭最不易感;而樱桃谷鸭对经典型DHAV-1最易感,番鸭次之;感染胰腺型DHAV-1的番鸭、半番鸭胰腺出血、明显发黄,肝脏未见出血。表明胰腺型鸭1型甲肝病毒、经典DHAV-1在易感宿主、组织嗜性和特征肉眼病变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速度非常快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4周龄以内的雏鸭,5~15日龄之间的最容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死亡率高时,可达90%以上。病雏鸭的主要特征是不能站立,频频抽搐,羽毛蓬乱等。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30日龄内雏鸭,5~15日龄的比较容易感染发病,成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20日龄天府肉雏鸭的葡萄糖(GLU)、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6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 d后,少数雏鸭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感染3 d后大部分感染雏鸭开始发病。感染后3 d为发病死亡的高峰期,而感染7 d后未见新的发病鸭只,耐过鸭开始进食,与病情发展相一致。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雏鸭6个血清生化指标均有变化,GLU、TC、LDH和ALT在感染后第3天均明显升高,在感染后期逐渐回落接近正常值。[结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属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周艳  张聪  赵丹丹 《农学学报》2020,36(6):89-92
食用菌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多糖的生物活性与本身的结构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对多糖结构进行修饰,选择一个合适的修饰方法成为研究多糖的一个重要方向。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方法对食用菌多糖进行结构修饰,能够提高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多糖的毒副作用。本文主要简单地介绍了食用菌多糖结构修饰的方法包括硫酸化、羧甲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以及食用菌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后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 在食用菌多糖结构修饰中,抗氧化、抗病毒、抗凝血、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以及羧甲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烷基化等修饰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快速检测临床1型鸭肝炎病毒(DHAV-1)感染的方法,根据DHAV-1的vp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DHAV-1及其他常见的感染鸭的病毒基因组为模板,建立了DHAV-1的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以10倍梯度稀释的DHAV-1 RNA为模板,测定该方法的灵敏度;采集江苏多地的疑似DHAV-1感染病料,提取基因组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测序鉴定后判断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率。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DHAV-1 vp1基因保守区360 bp的序列,最低可检测1 fg基因组模板,对临床样品检测率为100%。表明,成功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可以用于临床快速诊断DHAV-1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瑞宏  张丹俊  潘孝成  戴银  胡晓苗  侯宏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52-11052,11063
[目的]分析雏鸭发病原因,为临床上诊断雏鸭坦布苏病毒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发病雏鸭进行疫情调查,将采集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对采集的病料和分离的鸡胚尿囊液进行RT—PCR鉴定。[结果]对病料和鸡胚尿囊液进行鸭坦布苏病毒RT-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结论]分离的病毒是鸭坦布苏病毒,此次雏鸭发病的原因是鸭坦布苏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谢进 《新农村》2000,(11):17-17
1.主要症状雏鸭病毒性肝炎由1型病毒所致,发病突然,传染迅速,主要危害25日龄的雏鸭。病鸭出现明显精神症状,角弓反张,头颈弯向背部,两脚向后痉挛地反复踢蹬为特征。 2.病理变化雏鸭肝肿、质脆、色淡或发黄,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充血肿胀。  相似文献   

14.
用氯磺酸-吡啶法修饰当归多糖(CAPS)和枸杞多糖(LBPS),得到4种硫酸化当归多糖sCAPS0.6、sCAPS1.1、sCAPS1.9、sCAPS2.2和4种硫酸化枸杞多糖sLBPS0.7、sLBPS1.1、sLBPS1.5和sLBPS1.9。分别以CAPS和LBPS为对照,采用MTT法比较了这8种硫酸化多糖对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化修饰能显著提高当归多糖和枸杞多糖的抗病毒活性,且与硫酸基取代度有一定的相关性。sCAPS2.2、sLBPS1.5、sCAPS1.9和sLBPS1.9的活性较好,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鸭群中鸭1型甲肝病毒(DHAV-1)的流行及其分子变异情况,对2015-2016年福建、广东、浙江及江西鸭群采集的32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自327份临床样品中检出DHAV-1阳性样品35份,阳性率10.7%;从阳性样品中分离获得23株DHAV-1,主要来自30日龄以内的麻鸭和半番鸭。对DHAV-1的VP1基因分子特征及遗传变异分析,表明23株病毒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3.3%~99.9%,分属2个病毒亚群,两亚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6。23株临床分离株中有18株与引起雏鸭胰腺泛黄的毒株(MPZJ1206株)处于同一亚群,为目前流行的优势毒株,与国内外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1.3%~96.2%,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我国福建省及周边地区鸭群中不同DHAV-1流行株之间及流行毒株与疫苗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茶多糖的提取得率。[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鸭屎香单枞茶进行前处理,利用超声波辅助结合正交试验对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鸭屎香单枞茶多糖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温度70℃、提取2次和料液比(g/mL)1∶30,在该提取条件下,鸭屎香单枞茶多糖的平均提取得率达到6.72%。体外抗氧化结果得出,鸭屎香单枞茶多糖对ABTS+和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率变化趋势与茶多糖浓度呈正相关;体外抑菌活性研究表明,茶多糖对4种菌株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 mg/mL。[结论]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简单,得率高,抗氧化活性好,为鸭屎香单枞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碱提法从长裙竹荪中提取出水不溶性多糖(DIP),再经氯磺酸-吡啶法修饰后,得到硫酸酯竹荪多糖(S-DIP),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硫酸酯多糖硫酸基质量分数为12.04%,取代度(DS)为0.989.硫酸酯竹荪多糖和未经修饰的竹荪水不溶性多糖在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能力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硫酸酯竹荪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未经修饰的竹荪水不溶性多糖.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B_1致雏鸭肝脏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不同染毒水平(3,30,300μg·kg-1BW)染毒后,在不同时间点导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情况;(2)探明AFB1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之间的关系,为AFB1遗传毒性提供研究模型。【方法】96只雄性北京鸭雏鸭,随机分为16组,每组6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至6组为低剂量(染毒)组、第7至11组为中剂量(染毒)组、第12至16组为高剂量(染毒)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雏鸭分别灌胃25%DMSO水溶液,0.25,2.5,25μg·mL-1溶液各1mL,对照组于灌胃1h后,各剂量染毒组分别于灌胃染毒1、2、8、24、48h用彗星试验检测肝细胞DNA损伤。【结果】试验表明,雏鸭对于AFB1导致的肝细胞DNA损伤非常敏感,肝细胞DNA损伤程度与AFB1摄入量以及摄入时间有关。经口染毒2h左右DNA损伤达到高峰,所有染毒组在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AFB1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程度加深、持续时间延长。【结论】(1)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效应非常强,低剂量(3μg·kg-1BW)AFB1暴露就能够引起雏鸭肝细胞DNA发生显著损伤。(2)经口染毒AFB12h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达到高峰,此时DNA损伤程度与AFB1暴露之间的量效关系最为明显。(3)雏鸭是研究AFB1遗传毒性的一个良好动物模型,彗星试验能够反映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构树叶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构树叶的水、75%乙醇和50%丙酮提取物及不同给药方式对NDV、IBDV、ILTV和IBV等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活性的影响,探讨构树叶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乙醇和丙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NDV感染的CEF细胞活性,丙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ILTV和IBV感染的CEF细胞活性,但对IBDV诱导的CEF细胞病变无影响。经丙酮提取物预处理的CEF细胞对NDV或ILTV感染的抵抗力呈上升趋势。[结论]构树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阻断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识别和粘附发挥其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的硫酸化工艺.[方法]用硫酸法对黑木耳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修饰条件中反应时间(A)、反应温度(B)和反应试剂配比(正丁醇∶浓硫酸)(C)3个因素对产物的硫酸基取代度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试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0 ~28℃、反应时间为0.5~2.5 h、反应试剂配比(正丁醇∶浓硫酸)为1∶2~1∶4范围内,3个因素与产物平均取代度(Y)的回归模型为Y=0.54-0.011A-0.008 8B-0.017C +0.029A ×B-0.044A ×C +0.010B× C-0.11A2-0.021B2-0.13C2;F检验证明模型拟合较好,可以用于量化控制条件;3个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程度为C>A>B,并且各因素之间交互影响显著.[结论]对黑木耳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可提高其硫酸化程度,从而增加黑木耳多糖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