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猪TREM-1基因CDR区蛋白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受到脂多糖(LPS)刺激后炎症因子表达状态的改变。首先克隆猪TREM-1基因CDR区,然后构建重组载体并转入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纯化并复性猪TREM-1基因CDR蛋白。将不同浓度复性的重组蛋白添加到1 000 ng/ml LPS处理的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液中,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主要促炎症因子(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IL-16、IL-18及TNFα)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重组猪TREM-1CDR区蛋白可显著降低由LPS诱导的主要促炎症因子的表达。表明重组猪TREM-1基因CDR区蛋白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建立炎症模型,评价紫檀茋的抗炎作用。在LPS刺激的RAW264. 7细胞中,添加紫檀茋进行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量,Griess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p65 (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紫檀茋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和炎症介质NO的释放;紫檀茋+LPS组中ERK,p38和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紫檀茋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MCP-1,IL-6,IL-1β,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和NO的释放,其机制可能与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牛脂多糖结合蛋白(rb LBP)作用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模型,探讨rb LBP对奶牛乳腺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4头泌乳中后期、体质量为(500±25)kg的健康经产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LPS(0.2μg·kg-1)模型组、低剂量rb LBP(1μg)处理组、高剂量rb LBP(20μg)处理组,分4期进行,每期15 d。[结果]灌注LPS后,奶牛发生乳腺炎症反应;与LPS模型组相比,低剂量rb LBP加剧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升高(P0.05),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LR4和NF-κB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高剂量rb LBP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组织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LR4和NF-κB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低剂量rb LBP能够增加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症反应,而高剂量rb LBP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炎性因子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明阿魏酸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对照组、模型组、药物作用高、中、低剂量组在LPS作用3h、6h炎症基因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变化进行检测.[结果]阿魏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药物预处理细胞能够显著降低LPS诱导的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结论]阿魏酸能够显著降低LPS刺激细胞后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说明阿魏酸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奥曲肽(OQT)对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受脂多糖(LPS)诱导后的抗炎保护及其信号通路发生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根据给予不同药物处理,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LPS组(加上脂多糖200 μg/L)、OQT组(加上奥曲肽1 500 μg/L),LPS+OQT组(加上脂多糖200 μg/L与奥曲肽1 500μg/L),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RT-PCR方法和western杂交检测IL-1β、IL-6、PI3K、ERK、p-ERK等细胞炎症反应及相关信号通路,并分析奥曲肽对A549细胞炎症反应相关通路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结果 IL-6表达量中,LPS组高于对照组(P<0.05),OQT组低于LPS组(P<0.05),LPS+OQT组低于对照组、LPS组(P<0.05);IL-1β表达量中,LPS组、OQT组与LPS+OQT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以LPS组增高最为显著(P<0.01),LPS+OQT组均低于单独用药的LPS组、OQT组(P<0.05);PI3K表达量中,LPS组高于对照组(P<0.05),OQT组、LPS+OQT组均低于对照组、LPS组(均P<0.05);在p-ERK表达量中,LPS组与OQT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LPS+OQT组较LPS组、OQT组减少(均P<0.05).结论 LPS能促进A549细胞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显著升高;OQT对LPS诱导的A549细胞炎症反应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能逆转LPS对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奥曲肽可能通过磷酸化ERK的方式介导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实现对细胞抗炎保护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乙酰乙酸(Acetoacetic acid,AcAc)对奶牛中性粒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奶牛中性粒细胞炎症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生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β、IL-6、TNF-α和IKKβ激酶活性。结果表明:1)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处理组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LPS处理组比较,LPS+AcAc混合处理组,其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2)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处理组中性粒细胞IKKβ激酶活性显著增强(P0.01)。与LPS处理组比较,LPS+AcAc混合处理组IKKβ激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3)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增加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释放。相对于LPS处理组,LPS+AcAc混合处理组促炎因子的释放则显著降低(P0.01)。综上,AcAc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奶牛中性粒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具有一定的抗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青蛤(Cyclina sinensis) ERK基因的克隆及在Poly I:C刺激下的表达情况。[方法]在已建立的青蛤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得到青蛤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基因类似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在线对该基因进行结构分析。采用PCR技术克隆基因,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克隆得到Cs ERK基因在青蛤5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干扰素诱导剂PolyI:C的刺激下ERK基因在青蛤血淋巴中的时序性表达情况。[结果]ERK基因序列全长为2 407 bp,开放阅读框长1 338 bp,共编码445个氨基酸。ERK基因在青蛤的血淋巴、外套膜、闭壳肌、肝脏和鳃5个组织中均表达,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闭壳肌中表达量最低。青蛤ERK基因在Poly I:C胁迫下表达量在6 h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ERK基因所指导合成的蛋白是青蛤重要的免疫信号通路蛋白。  相似文献   

8.
谭玉军  姚庆收  张如意  刘秀珍  刘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64-4565,4591
[目的]探讨miR-155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GCs)的干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W 264.7巨噬细胞,分别用浓度为10.0、1.0、0.1μg/ml LPS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于2、6、12、24、36 h 5个时间点收集上清用ELISA检测白介素-6(IL-6)蛋白浓度;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5在2、6、12、36 h 4个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IL-6在各浓度LPS处理组、各时间点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K);miR-155的表达在各时间点LPS组均高于LPS+GCs和CK。[结论]LPS可以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时miR-155高表达,糖皮质激素可抑制miR-155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过程中细胞因子显著上调的机制。[方法]NDV感染He La细胞,用RT-PCR法检测IFN-β、IL-6、IL-8 mRNA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NDV对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PKR)与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IFN-β、IL-6、IL-8 mRNA水平显著上调。NF-κB信号通路在感染后12~24 h被激活,转录因子p65入核,而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IKK16则显著降低了干扰素和炎症因子的表达,证明NF-κB信号通路介导NDV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因子表达和炎症反应。另外,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KR被诱导表达并且被磷酸化激活。使用抑制剂2-氨基嘌呤抑制PKR活性后,能够抑制p65的入核,并减少由NDV诱导的干扰素和炎症因子表达。[结论]NDV感染能够通过PKR调控NF-κB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因子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德昂酸茶水提物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与机制。【方法】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和干扰素-γ (interferon-gamma,IFN-γ)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采用Griess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炎症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 2,COX2)、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和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NF-κB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结果】与LPS/IFN-γ诱导炎症组相比,德昂酸茶水提物可显著降低NO含量以及INOS、COX2、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增加NF-κB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NFKBIA和TNF...  相似文献   

11.
以千里光石油醚提取物(PEESS)为材料,以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法检测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关键转录激活因子的活化,研究PEESS的抗炎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0~80 μg/mL的PEESS对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分泌,并呈浓度依赖性;炎症相关因子基因mRNA表达检测结果显示:PEESS能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 细胞炎症模型中IL-1β及IL-6的表达;同时,PEESS还显著降低了NF-κB p65及 p44/p22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千里光石油醚提取物对LPS 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模型具有较好的抗炎效应,其作用发挥可能与其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NO、IL-1β和IL-6等炎症介质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行鲤鱼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其差异表达分析。[方法]利用DD-RTPCR方法获得差异表达cDNA片段,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鲤鱼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克隆了鲤鱼IL-1β的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获得的阳性克隆含有1个大小为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聚类分析表明,鲤鱼IL-1β氨基酸序列与日本鲤鱼紧密聚为一支,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5%,之后聚类顺序依次为鲫鱼、斑马鱼、猪、牛、马、人和小鼠。差异表达分析表明,经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前期(4 h)白细胞中IL-1β的表达量显著增大,但随着时间推移(12,24 h)并非一直较同期大,表达量总体趋势成峰形。[结论]为进一步研究IL-1β在体内的表达方式、功能特点和调控机理以及在炎症反应、应急反应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试验以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为模型,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呕吐毒素(DON)诱导的IPEC-J2细胞凋亡和炎症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方法测定细胞活力来选择适宜的Gln浓度,以不添加Gln和DON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0.75 mmol·L~(-1) Gln组,2.0μg·mL~(-1) DON组和2.0μg·mL~(-1) DON+0.75 mmol·L~(-1) Gln组,处理24 h后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活性氧自由基(ROS)及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N处理24 h细胞凋亡比例和ROS含量(ROS荧光密度/细胞总数)显著升高(P0.01);与DON组相比,DON+Gln组显著降低细胞的凋亡比例和ROS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DON组上调IPEC-J2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相关基因和Caspase-3及Caspase-8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DON组相比,DON+Gln组下调IPEC-J2细胞IL-1β、COX-2、Caspase-3、Caspase-8、BAK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N组上调IPEC-J2细胞Caspase-3,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hospho-NF-κB)蛋白的表达,而添加Gln后(DON+Gln组)下调了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Gln通过清除DON诱导的IPEC-J2细胞中过量的ROS及调节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量来缓解由DON引起的肠道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鲤鱼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其差异表达分析。[方法]利用DD-RTPCR方法获得差异表达cDNA片段,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鲤鱼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克隆了鲤鱼IL-1β的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获得的阳性克隆含有1个大小为831bp编码276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聚类分析表明,鲤鱼IL-1β氨基酸序列与日本鲤鱼紧密聚为一支,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5%,之后聚类顺序依次为鲫鱼、斑马鱼、猪、牛、马、人和小鼠。差异表达分析表明,经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前期(2h)白细胞中IL-1β的表达量显著增大,但随着时间推移(12,24h)并非一直较同期大,表达量总体趋势成峰形。[结论]为进一步研究IL-1β在体内的表达方式、功能特点和调控机理以及在炎症反应、应急反应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1 mg·kg~(-1)脂多糖(LPS)腹腔注射30 min后进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腹腔注射100、300mg·kg-1)干预,并在LPS注射3和6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探讨NAD~+干预对LPS诱导的C57BL/6雄性小鼠海马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LPS诱导海马中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LPS注射3h后,NAD~+(100、300mg·kg~(-1))均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海马中IL-1βmRNA表达量的升高;LPS注射6h后,NAD+(100mg·kg~(-1))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海马中TNF-αmRNA表达量的升高。说明NAD+抑制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提示NAD+可用于由脑部炎症引起的脑疾病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体外培养模型。[方法]从猪外周新鲜血液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贴壁法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采用重组猪的集落共刺激因子(rp GM-SCF)和重组猪的白细胞介素4(rp IL-4)双因子诱导及脂多糖(LPS)刺激成熟法,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表面分子表达率及其对FITC-dextran的吞噬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经体外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LPS刺激的DC表型分子CD1a、CD80、CD86、SLAII、CD172a与LPS未刺激的DC有明显增高,其吞噬能力有所下降,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有所增强。[结论]该试验成功建立了猪MoDC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猪MoDC在机体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LPS与ATP共同诱导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探索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NOD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响应机制。【方法】试验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与ATP共同刺激组。ELISA检测NLRP3源性白介素-1β(IL-1β)表达情况;RT-PCR检测NLRP3、Caspase-1、白介素-1β(IL-1β)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LPS与NLRP3其他激动剂(MSU、CPPD、SiO2、Alum)共同作用后IL-1β的表达以及PI染色检测细胞焦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组对IL-1β的表达无显著影响,LPS/ATP共同刺激组IL-1β的表达显著升高;LPS/ATP刺激组NLRP3、Caspase-1、IL-1β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且LPS/ATP刺激组发生明显的细胞焦亡。【结论】LPS与ATP共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NLRP3、Caspase-1、IL-1β的表达,说明LPS对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是LPS与ATP共同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苦参碱在小鼠体内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利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诱导小鼠肺炎模型,将32只昆明小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PCV2组、苦参碱处理组(40mg/kg)和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40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5mL PCV2,攻毒后的第5天开始腹腔注射对应药物,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d。在攻毒后的第11天,观察小鼠肺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qPCR检测PCV2 Cap基因,IL-1β、IL-6、IL-8和TNF-α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炎症因子、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NLRP3炎症小体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显著抑制PCV2感染诱发的肺间质增宽现象。2)苦参碱可显著降低肺脏PCV2病毒载量(P<0.05)及炎症因子IL-1β(P<0.05)、IL-6(P<0.000 1)、IL-8(P<0.000 1)和TNF-α(P<0.000 1)的mRNA和蛋白(P<0.000 1)的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19.
中外品种仔猪抗应激能力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外品种仔猪抗应激能力差异性。[方法]分别选用(12.6±0.7)kg的莱芜猪和大约克猪的断奶仔猪6头,从腹腔注射200μg/kg的脂多糖(LPS),于注射前1h和注射后2、4、7、10h分别采血测定血浆白介素-1β和皮质醇的含量,并建立免疫应激模型,监测免疫应激后莱芜猪和大约克猪仔猪2-10h内血浆IL-1β和皮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免疫应激下,大约克猪和莱芜猪之闻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品种差异性。LPS刺激后2h莱芜猪IL-1β的水平显著小于大约克猪,LPS刺激后的2、4和7h莱芜猪的皮质醇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结论]莱芜猪的抗免疫应激能力强于大约克猪。  相似文献   

20.
探讨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TFE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利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TFEP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GE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物的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TFEP对细胞产生NO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78.47μg·mL~(-1),且各试验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表现出低毒性和强抗炎活性.与LPS模型组相比,TFEP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NO的分泌;抑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