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山东省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业结构调整,如何充分发挥山东小麦的优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山东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本文从小麦市场前景、山东小麦的优势和基础、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山东优质小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以便为山东省小麦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省之一,发展小麦产业对提升河北省的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北小麦产业发展的基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稳步推进河北小麦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我国小麦的最适生态区,是全国粮食大省、小麦大省,小麦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本文针对河南省小麦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提出了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小麦产业的对策,希望能对河南小麦产业的发展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调控政策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4年以来,中国小麦生产稳步发展,消费平稳增加,供需平衡有余,价格逐步提高,小麦产业总体呈健康发展态势.分析了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潜力,对近年来小麦生产扶持、市场调控以及进出口等方面政策效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估,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调控目标及政策建议.认为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进口调剂为辅的方针,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粮田,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优良品种及适用技术研发推广,以提高小麦单产为主攻方向,提高小麦生产能力,促进小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江苏省扬州市弱筋小麦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优势 ,根据我国弱筋小麦需求现状 ,提出了今后发展弱筋小麦的目标和对策 ,以促进生态、品种、区位等资源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及时了解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发展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中小麦育种、种植、植保和加工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体系中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澳大利亚小麦生产的概况,探讨了澳大利亚小麦产业在栽培管理措施、科学技术研究、小麦产后管理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优势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小麦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进一步提出了适合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的借鉴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温县多措并举,在小麦种子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方面,规划实施了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种子硅谷”.近日,由河南省现代农业设计规划院编制的《温县优质小麦、四大怀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对温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层层推荐、选拔,最终入选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该产业园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标志着温县种子产业不仅逐步迈上了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也预示着温县小麦良种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温县发展小麦种子产业主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2000 年以来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稳定增长,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全面总结了河南省小麦产业现状,以及在实现小麦生产规模化、提升种植效益、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保障、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河北省小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在生产方面,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优势为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流通领域,小麦调出保持较高水平且出售价格平稳;在消费领域,小麦市场容量较大,高端市场需要旺盛。小麦产业发展的劣势主要为部分品种抵制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机械化农户采用率较低,农用物质成本投入较高,农户获得市场信息的途径较少等。机遇和挑战主要是粮食绝对安全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最后从优化基本农田结构和生产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项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79-16081
采用1982~2006年我国年种植面积在6666.7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数据,从性状供给和需求2个方面对小麦品种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各性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民对品种的产量性状需求仍是最主要的需求;农民对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的性状需求与供给无显著差异,对各种抗病性的性状需求近年有低于性状供给的趋势;各时期农民对全生育期的性状需求小于性状供给。而对株高的性状需求则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棉花是中国种植业生产中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其商品率高达95%以上,但棉花产业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涉棉企业、棉农、科技人员、学者进一步关注,如自主种业、品牌培育、清洁生产、统防统治、贸易依存度、产业安全、规模经济、产业组织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棉花种植以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7%,已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而长江、黄河流域仍以小规模种植为主,没有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且缺乏集棉花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平台,在棉花的专业化服务、全程服务和托管式服务方面仅有数家。中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应是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社会化水平,研发轻简化生产技术使棉农有尊严快乐植棉,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掌控棉花产业链条的主动权。文中从棉花产业链的供求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减少、产业布局上新疆一枝独秀、国内消费有所降低但供求形势有所好转、进口量长期大于出口量和纺织业优势递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棉花产业在生产环节、产业布局、组织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棉花品种、生产技术、机械化和国家政策的种植经验和发展优势,结合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背景,从培育棉花新品种、研发轻简化和机械化新技术、投入农机设备、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棉花质量、制定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提高棉花生产保险额度、加大对棉农、棉商、农机制造商、纺织企业、出口商等的补贴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发挥产学研优势和棉花协会功能、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完善棉花供需调控体系、建设现代植棉业服务体系、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带动棉花和纺织业走出国门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刺激国内有效供给,尽快实现中国棉花产业供需平衡。最后,对中国棉花产业进行展望,将“三去一降一补”应用于棉花产业,并顺应全球棉花去库存的格局,未来两年棉价将有所上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稳定面积难度大、产需对接难度大、突破性品种少、种粮效益偏低和轻简型高产技术储备不足等突出问题,水稻产业发展呈现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技术智能化、消费个性化和经营兼业化趋势,据此本文提出稳面提质保供、优化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市场调控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小麦市场回顾及2013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小麦连续第9年丰收增产,国内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但受饲料需求旺盛、生产成本上升、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并启动托市预案等因素影响,国内小麦价格整体稳中上涨。由于国际小麦价格优势明显,中国小麦进口大幅增加,且以澳大利亚饲料小麦为主。2013年中国冬小麦面积稳中略增,但小麦生产成本刚性增长,同时,国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预计2013年国内小麦价格仍以稳中上行为主。国际方面,受主产国干旱等不利天气影响,2012/13年度全球小麦较大幅度减产,产需格局由2011/12年度的基本平衡转变为产不足需,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也相应从2012年上半年的弱势波动,转变为下半年的较快上涨。虽然在高粮价刺激下,进入秋、冬季北半球主产国冬小麦播种面积可能有所增加,但一些主产国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其中最大的小麦出口国美国一些主产区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对作物生长不利;加之发达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发展,竞相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势必助推国际商品价格上涨,201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也存在震荡上行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为学习芦荟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芦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国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代表团于2012年赴韩国对韩国芦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考察访问。考察期间,了解了韩国芦荟产业的发展历程、芦荟种植形式、芦荟产品最新研究成果及市场发展等方面情况,并受到了很大启示:产业成败方向定位是关键,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是基础,产业发展政府支持是保障。基于上述启示,对我国芦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①坚持产业定位,深化战略研究;②规范市场行为,严格市场管理;③加大科研投入,夯实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1982~2006年我国年种植面积在6666.7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数据,从性状供给和需求2个方面对小麦品种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所涉及的小麦品种性状包括产量潜力、品质、抗病性、全生育期和株高。其中,产量潜力选取所研究品种的区试产量;品质为区试及相关机构对该品种粗蛋白含量的测试结果;抗病性选取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四大病害来分析,抗病性分为2级,即1为抗,2为不抗。研究所采用的供给性状是指当年农民生产上可供选择的所有品种性状指标平均值,用生产上所有6666.7hm^2以上品种性状指标的简单平均值来表示;需求性状是指当年农民生产上所种植的所有品种性状指标的面积加权平均值,使用农民生产上种植的所有大于6666.7hm^2的品种性状指标的面积加权平均值。结果表明:①我国农民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1982~2006年间全国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增加了44.7%,由1982年的4549kg/hm^2,增长至2006年的6111kg/hm^2。与此同时,农民对品种的产量性状需求仍是最主要的需求。所有年份面积加权平均产量潜力均大于简单平均产量潜力,1982—2006年间产量潜力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年均增长率达1.3%,高于简单平均值。②我国农民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品质显著提高,1982~2006年间小麦品种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6个百分点。然而,农民对小麦品种粗蛋白性状的需求并未显示出与供给的显著差异,小麦品种粗蛋白含量的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并无显著差别。③我国农民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显著增强。20世纪80和90年代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均显著提高,但2000年以后这些病害的抗性均未出现明显改善。而且,近年来农民生产上所种植的品种对抗病性的性状需求显著低于品种的性状供给。说明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农民对小麦品种抗病性的性状需求并不是最优先考虑的。④我国农民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全国小麦品种的平均生育期由1982~1985年间的209d减少为2001~2006年的202d。但农民并未对品种生育期性状表现明显需求,各时期生育期性状的加权平均数均大于简单平均数。⑤农民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的株高明显降低,1982—2006年间全国小麦品种的平均株高降低了11.4cm。同时,农民对品种株高性状的需求仍然较大,各时间阶段小麦品种的面积加权平均株高均低于简单平均株高。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世界和中国小麦产业均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世界小麦产量再创新高,小麦消费量略有增长,供求形势有所改善,贸易量略有增加,国际小麦价格回落。国内小麦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价格稳中上涨,小麦产业呈健康发展态势。在总结2013年世界和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未来国内外小麦供求、价格和贸易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导致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综合考虑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减少高耗水作物如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当务之急。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和马铃薯的水分亏缺量,推算出华北地下水漏斗区马铃薯替代小麦种植,每年可节约水资源总量达(3.47~7.35)×108 m3,同时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水平。这将有利于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逐步缓解地下水资源衰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程黔 《农业展望》2013,9(2):4-7
2012年,在供需格局偏紧及最低收购价上调等因素支撑下,国内小麦市场迎来历史性辉煌。现货市场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交易均价为2355元/t,月比涨56元/t,较2011年同期上涨280元/t,年涨13.49%;各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619.1万t,比2011年同期增加281.7万t;虽然小麦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但单产大幅提高使得全国小麦产量达12058万t,较2011年增产318万t。预计2012/13年度全国小麦供给量约12260万t,需求量约12050万t,年度结余210万t,相比2011/12年度小麦供需有所改善;2013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整体上涨格局不变,但在供需与政策影响下,价格波动空间或将加大,不排除出现阶段性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